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25日
资源编号 38278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11-22 七年级上册 0 1,375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测试时间:90分钟;卷面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三国志·吴主传》里记载道:“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近,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书中讲述的是哪一次战役(      )

A.桂陵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三国志》记载:“(黄龙)二年春……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材料中的“夷洲”即今(      )

A.广州                      B.洛阳                      C.成都                      D.台湾

3.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舜年老时让位于禹                                                    B.陈胜、吴广起义

C.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曹丕在洛阳称帝

4.中国历史在朝代更迭中不断前进,下列朝代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秦汉时期          ②夏商西周时期          ③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④春秋战国时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④②③①

5.关于西晋的建立时间、都城、人物,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266年,洛阳,司马炎                                          B.317年,建康,司马睿

C.263年,长安,司马懿                                          D.280年,洛阳,曹操

6.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诗句中的“胡”指的是(      )

A.古代我国西部和北部民族                         B.野人                      C.吐蕃人      D.高丽人

7.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

A.三国、隋、元                                                       B.三国、五代、元

C.东汉、五代、北宋                                               D.东汉、隋、北宋

8.历史界有学者认为:晋因惩魏氏孤立之敝而建立了宗室诸侯的特权,使宗室诸王有法镇自己经济力量和聚集军事力量的根据地。这种现象最终导致了(      )

A.大泽乡起义           B.楚汉之争               C.黄巾起义               D.八王之乱

9.以下是敏思同学在期末复习时就东汉末至西晋时段形势发展趋势整理设计的思维导图,从该导图我们能读到的核心信息是(      )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10.《魏晋南北朝史》记载:经过十六国南北朝将近三百年的时间,这时少数民族已经完全融合在汉部族里了……由于汉族接受了新的成分,因此在经济上、文化上不但没有衰落,而且比以前更加兴盛起来。这反映了(      )

A.各民族交往推动汉族经济文化兴盛              B.汉族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C.汉族经济文化发展带动少数民族发展          D.汉族文化比少数民族更先进

1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 B.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12.汉代时“(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至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北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              B.大运河贯通南北

C.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                               D.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13.从如图的朝代示意图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这一阶段中国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是(      )

A.国家分裂               B.政权并立               C.民族交融               D.走向统一

14.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是(      )

A.北方的自然条件恶劣                                B.北方统治者不重视经济发展

C.南方社会的动荡不安                                D.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15.文物记载着大量的历史信息,是我们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如图文物对于研究南朝时期的哪一行业的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A.制瓷业                  B.采矿业                  C.造船业                   D.纺织业

16.“他为一统天下,抛弃狭隘的民族观念,全方位、大气魄的效仿汉族,使北魏从奴隶制迅速转化为封建制。”“他”是指(      )

A.秦始皇嬴政           B.汉光武帝刘秀        C.晋武帝司马炎        D.孝文帝拓跋宏

17.看图说话是历史学习的能力要求之一。对以下两幅图画解读错误的是(      )

A.汉族和少数民族互相学习、互相影响        B.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冲突不断

C.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    D.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农业生产技术

18.下面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教学思维简图。我们可以从中直接得出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是(      )

A.政权分立               B.民族交融               C.文化滞后               D.江南开发

19.如下图是河南巩县石窟寺的壁画《北魏帝王出御图》,图中皇帝和大小官员都穿着汉族服饰。这反映出(      )

A.鲜卑族与汉族已无明显区别                            B.北魏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

C.北魏孝文帝改革以汉服代替鲜卑服的成果   D.民族隔阂与偏见完全消除

20.战争可以改变历史走向推动历史进程,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源于下列哪次著名战役(      )

A.巨鹿之战               B.淝水之战               C.赤壁之战               D.官渡之战

21.结合下表判断,“从”字采用的造字方法是(      )

甲骨文字形举例

A.象形                      B.会意                      C.形声                      D.假借

22.从汉字书法的发展上看,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篆隶真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一代。哪位书法家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      )

A.钟繇                      B.王羲之                  C.颜真卿                   D.欧阳询

23. “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 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钟繇                      B.贾思勰                  C.顾恺之                   D.祖冲之

24.月球上和太阳系中都有以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命名的山和星体。下列哪一项不是他的贡献(      )

A.著有《水经注》一书                                B.制造指南车、千里船等

C.制定历法《大明历》                                D.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

25.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历史笔记,横线处适合填入的是(      )

A.中国古代的农耕生活                                B.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

C.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                                D.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第26小题12分,第27小题12分,第28小题12分,第29小题14分)

26.(2022·黑龙江·哈尔滨市风华中学校七年级期中)交流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之人物也。”

——翦伯赞

材料二:丝绸之路经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

——齐格勒《新全球通史》

材料三:东汉末年,由于北方战乱不断,人民纷纷南迁,据记载,307年到5世纪中期,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陆续南下到巴蜀和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就有70多万人……以前江南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而此时则有稻、麦黍、粟、菽、麻以及其他各种杂谷,这些作物许多来自北方,在种植上可与水稻交相进行……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材料二中的“他”是谁?翦伯赞为什么如此称赞“他”?(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名)?在历史上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答出两点即可(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2分)

27.(2022·广西贵港·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

——选自《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二: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下图反映的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

材料四:“他结束了汉末豪族混战的局面,恢复了黄河两岸广大平原,为后来的西晋统一铺平了道路。”

——毛泽东

材料五: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1)根据材料一写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哪一种方式推动了社会转型?当时的相关诸侯国逐步确立了哪种社会制度?(2分)

(2)材料二中“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这种政治制度思想出自战国时期哪一学派主张?(2分)

(3)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分析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了图中反映的社会问题?请概括指出汉武帝对历史发展作出的贡献。(3分)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回答,“他”是通过哪个战役基本上统一北方的?在哪一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2分)

(5)根据材料五,“司马氏骨肉相残”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与江南地区的开发有什么联系?请说明理由。(3分)

28.(2022·山西吕梁·七年级期末)中华民族同源共祖,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华夏民旗,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材料一中“华夏族”的“始祖”是谁?华夏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4分)

材料二:春秋无义战。

——孟子

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通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灾难和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它们有利于人类的发展,有助于破坏特别有害的和反动的制度。

——列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春秋争霸战争作出简要评价,说说这一时期战争频发的原因。(4分)

材料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中国通史》

(3)根据材料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心理出现了什么现象?请说说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对于中华民族发展有何重要影响?(4分)

29.(2022·山西阳泉·七年级期末)农业的发展见证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七八千年前,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材料三:经过东吴、东晋、南朝的开发,江南地区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南方的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在南方出现了像建康这样人口上百万的大城市。

(1)根据材料一,列举原始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具体表现。(4分)

(2)材料二属于实物史料还是文献史料?它们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怎样现象?概括这一现象对农业产生的作用。(6分)

(3)根据材料三,列举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实例。分析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4分)

…………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C

【详解】根据“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近,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可得出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公元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的战争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桂陵之战在战国,排除A项;巨鹿之战是项羽和刘邦间的战争,排除B项;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前秦与东晋的战争。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详解】三国时期,吴国派卫温到达夷洲,即今天的台湾,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2)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上册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38278.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