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年暑假预习衔接五升六语文同步专题讲义
第1讲:第一单元《古代诗歌三首》预习及拓展
【学习目标 】
1. 预习六年级上册的古诗,掌握诗歌文学常识和词语的含义;
2. 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互动探究】
1.说话是一门艺术,古今中外的人都很重视这门艺术。孔子说:“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圣经》里说:“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请根据提示与要求,完成题目。
(1)横线处的依次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与其丈夫阿尔伯特相亲相爱,感情甚笃,婚姻和谐。妻子是一国之君,整天忙于公务
和应酬,而丈夫却不太关心政治,对社交缺乏兴趣。有一天,女王忙完公事,已经深夜了,她回到卧室,见房门紧闭,就敲起门来。问:“谁?”
答:“___________。”门未开,再敲。问:“谁?”
答:“___________。”门未开,再敲。问:“谁?”
答:“___________。”门开了,维多利亚走了进去。
①你的妻子 ②维多利亚 ③我是女王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答案】 (1)D
【多元解读 】
我孟浩然,虽说是唐代著名诗人,才华出众,但一直未能得到重用,一生都没能当上什么官儿,真是怀才不遇啊!为了排解心中的郁闷,我便常常外出旅行,散散心。在外久了,却又非常思念故乡。故乡的亲人们啊,你们现在境况如何,生活愉快吗?你们可知道,我是多么想念你们呀!
这天,我在建德江上漂浮了一整天,时近黄昏,天色渐晚,总该找个地方住下来吧。想到这里,我移动小船,将船停靠在江中的沙洲边。太阳西沉,似乎快要被江水吞没,这又勾起了我新的愁思,难道就没有人能理解我、来安慰我吗?放眼望去,茫茫旷野,天幕低垂,似乎要笼罩一切。近处岸上的树木在晚风中颤动,天显得比树还要低呢!清清的江水中,只有一轮明月在悄悄地陪伴着我。看到这里,我不禁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脱口吟道: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我真想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了解我现在的心情。愿我的后人们读了这首诗,也来安慰我这寂寞的心吧!
【知识精讲 】
【知识梳理】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移舟:划动小船。泊:停船靠岸。烟渚
(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烟:一作“幽”。渚:水中 小块陆地。《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客:指作者自己。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原野。旷:空阔远大。天低树: 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译文】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作者简介】
孟浩然生活在开元承平年代,一生经历简单,40 岁在老家隐居,后来赴长安考进士落第,到吴越一带漫游,几年后回到家乡,曾在张九龄幕中任从事。他既有魏晋名流清朗潇散的风神仪表,又追慕陶源明躬耕田园的高尚情操,同时也怀有盛唐大多数终生不达的失意文人共同的精神面貌。他的田园诗侧重描写隐居的种种高雅生活和闲情逸致,诸如高士的孤怀、隐居的幽寂、登临的清兴、静夜的相思。他的山水诗注意对生活的领悟,不雕琢,浑然而就,创造出许多清空的意境。艺术上孟浩然以比兴寄托和壮逸之气充实了南方山水诗的骨力,以白描手法写景抒情,形成了冲淡清旷的风格。代表作有《春晓》
《过故人庄》《宿建德江》
山水诗的创始人是:谢灵运、陶渊明;田园诗的开拓者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它是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①
苏轼
黑云翻墨②未遮山,白雨跳珠③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④。
【注词释义】
①选自《苏轼诗集》卷七(中华书局 1982 年版)。这个题目下有五首诗,这是第一首。望湖楼,又叫 “看经楼”,在今浙江杭州西湖边上。醉书,饮酒醉时书写的作品。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宋代文学家。
②翻墨:比喻像打翻的墨水一样。
③跳珠:雨水打在船上,溅起的雨滴像乱蹦乱跳的珠子。
④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广场西侧,傍湖而建。苏东坡曾作脍炙人口的诗篇《望湖楼醉书》,望湖楼也因而名闻天下。近年重建的望湖楼总面积 360 多平方米,主楼阁望湖楼,以曲廊与辅楼餐秀阁相衔接。望湖楼青瓦屋面, 朱色单檐双层歇山顶,整个建筑宏丽古雅。地势较低处植草坪、棕榈、冬青,点缀峰石;地势较高处叠石筑山,使之峰石嵯峨,回栏环绕。登楼凭栏,取山形,临碧波,借摩崖,“天容水色绿净,楼阁镜中悬”,确为一处西湖名楼。
断桥东有望湖楼,又名看经楼、先得楼。登临眺望,一湖胜景皆收眼底。宋代王安石、苏轼等人, 都曾有诗咏望湖楼,或咏楼上观景的感受,其中苏轼的《望湖楼醉书》最有名: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古诗今译】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蹿上船。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鱼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创作背景】
1072 年(熙宁五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 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五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诗人将一场变幻的风雨写得十分生动。他那时是坐在船上。船正好划到望湖楼下。 这首诗写的是坐船时 所见。
【诗文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写雨前,将乌云密布滚滚而来的 态势比作打翻的墨水,一场大雨蓄势待发;第二句“白雨跳珠乱入船”大雨倾盆写雨中,将密集的雨点比作跳 跃的珍珠,展现了暴雨的迷乱与壮观;后两句“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写雨过天晴即雨后,狂风 卷地而来吹散了乌云,日出云开,水天相接,万物焕然一新。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全诗短短二十八个字,凝练又生动地将气象变化中的西湖奇景描摹出来,比喻新颖贴切,把时阴、时雨、 时晴的变幻莫测刻画得淋漓尽致,展现了诗人极强的语言驾驭能力,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诗中黑云、 白雨、青山、蓝天各自登场,交相辉映,色彩对比强烈,同时动静结合,在无声与有声之间切换,令人眼花缭 乱,称奇不已。
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 伏,而又 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 作者自己非常欣赏这首诗,他 50 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 他对这首诗的喜爱。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①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②,清风半夜鸣蝉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④茅店⑤社林⑥边,路转溪桥忽见⑦。
【注释】
①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 1962 年版).西江月,词牌名。黄沙,即黄沙岭,在今江西上 饶西。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南宋词人。
②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③鸣蝉:蝉叫声。
④旧时:往日。
⑤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⑥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⑦见:同“现”,显现,出现。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 人。出 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 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 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 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 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