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第二单元《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预习及拓展-2024年暑假预习衔接五升六语文同步专题讲义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09日
资源编号 79669

第2讲:第二单元《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预习及拓展-2024年暑假预习衔接五升六语文同步专题讲义

2024-07-09 六年级上册 0 838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年暑假预习衔接五升六语文同步专题讲义
2024年暑假预习衔接五升六语文同步专题讲义: 第1讲:第一单元《古代诗歌三首》预习及拓展-2024年暑假预习衔接五升六语文同步专题讲...

2024年暑假预习衔接五升六语文同步专题讲义

2讲:第二单元《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

预习及拓展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

2.理解文本在人物描写方面的特点,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3.感受五壮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激发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互动探究

揭题导入,了解七律

1.知道毛泽东是谁吗?

毛泽东是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核心,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外交家、诗人,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读读课题,发现了什么?七律是诗体名,它有什么特点?打开课本,数数总共几行? 每行几个字?

2.这样的诗叫做——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一首诗是 8 行,每一行 7 个字,第 2、 4 、6、 8 句最后一个字需押韵。

3.关于长征,大家课前都做了预习,谁来说说。(生交流)若让大家用一个字形容长征历程会用?(难) 长征途中红军历经了许多磨难,这是一条漫漫长征路。现在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会怎么读?

(深情):七律长征       (缓慢):七律 长征

【知识精讲

一、5.七律长征

【知识梳理】

1.《七律•长征》

【典型知识点】

五幅“征难图”:腾跃五岭图、疾跨乌蒙图、巧渡金沙图、飞夺泸定图、喜踏岷山图。相关常识:“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交代文章体裁,“长征”是题目。

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 年 12 月 26 日——1976 年 9 月 9 日),字润之,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哲学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

和诗人。其重要文章有《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 年)《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 年)《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 年)《井冈山的斗争》(1928 年)《反对本本主义》(1930 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 年)《实践论》(1937 年)《矛盾论》(1937 年)《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 年)《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1938 年)《论持久战》(1938 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纪念白求恩》《反对自由主义》《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改造我们的学习》等, 诗词风格雄浑豪迈、气势宏伟,代表作有《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忆秦娥·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水调歌头·游泳》等。

【内容鉴赏】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赏析:该联直接抒情,总写,高度概括红军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和的顽强勇敢的革命精神。“远征难”总括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艰难险阻,“远征”说明行程之远,时日之长;“难”说明牺牲之大, 经历之苦。“不怕”“等闲”充分体现红军战士顽强勇敢、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积极、自信的英雄乐观主义精神,为全篇定下豪迈、乐观的基调。

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赏析:写山,以五岭、乌蒙为代表。上承“千山”,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崇山峻岭。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形容山岭绵延不断,“磅礴”形容山气势高大壮观,“腾”“走”化静为动,以动写静,突出五岭气势的奔腾和红军行军的急速。该联采用以动写静和反衬的表现手法,运用比喻、夸

张、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和音律美,充分表现红军顽强、勇敢、豪迈、乐观的英雄气概。

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赏析:写水,以金沙江、大渡河为代表,上承“万水”,既写红军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这两次战

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的无数激流险滩。“暖”既写 5 月春暖时节金沙江风高浪急、水气蒸腾的实景, 又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后的激动、喜悦之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寒”烘托泸桥环境的险恶,照应上文“暖”字,表现红军处境的艰难和危急,反衬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气壮山河的豪迈气概,寄托对死难烈士的无限哀思。

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赏析:总结,想象,突出红军翻越岷山后的喜悦之情,充分表现诗人对红军指战员们的殷切希望和无比信任,表达了作者对夺取长征全部胜利的信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喜”字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有表现他们对革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

【例题精讲】

例1.七律▪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新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体现全诗中心的诗句是

(2)结尾两句“更新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喜”“开颜”两词表达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喜”“开颜”两词表达了红军战士闯过长征途中又一道难关后的喜悦心情。

【巩固练习】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品味下列诗句,体会加横线词的表达效果。乌蒙磅礴走泥丸:

对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总领全诗,直接表现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B.颔联、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它是承接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

C.颔联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广阔,气象万千。

D.颈联中用近义词“暖”和“寒”,既写出了客观环境状况,又写出了主观心理感受。

解释词语

逶迤:                                     云崖:                          

【答案】

1.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写出红军不畏艰险、勇敢向前的英雄气概。

2.C

3.D

4.(1)形容山脉河流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2)高耸入云的山崖

二、6.狼牙山五壮士

【知识梳理】

1.知识梳理:

作为一篇在人物描写方面着墨较多的记叙文,文章选取了最能代表人物身份、性格的细节进行了描述。文中对人物的描写力求具体生动,努力做到绘声绘色,既有对个体形象的细线条描绘,又有对人物群像的线条勾勒。在刻画某一具体形象时,作者多从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进行刻画。总体来看,虽然文章描画的主要人物形象只有五个,但是作者却能够根据各自的身份、性格等特征,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有序地呈现出一组各有特色的人物形象。

课文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叙了狼牙山五壮士的感人事迹。全文共 9 段,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段):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奉命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第二部分(第 2 段):六班五名战士为了拖住敌人,诱敌上山,勇敢地与敌人进行战斗。

第三部分(第 3 段):五名战士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后,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把敌人引上封顶绝路。第四部分(第 4、5 段):五位壮士 把敌人引上顶峰,并在峰顶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第 6—9 段):五位壮士弹尽路绝,最后英勇壮烈地跳下深谷。

【例题精讲】

例 1.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狼牙山五壮士

①1941 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③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④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  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

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⑤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⑦“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⑧“中国共产党万岁!”

⑨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联系语境,说说下列词语不能互换的理由。a.第②段画线句中词语“一边”和“一次”。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六年级上册 第2讲:第二单元《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预习及拓展-2024年暑假预习衔接五升六语文同步专题讲义 https://www.0516ds.com/79669.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