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27日
资源编号 78124

南京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06-10 七年级下册 0 822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南京卷

(本试卷共8页,20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单元。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知识综合(22分)

1.(10分)小林根据游玩经历写了一段文字,请完成相应任务。

每次游览玄武湖,都有美好的感受。春天,我去樱洲赏花,道旁的古木沧翠欲滴,樱树上开满樱花、团团簇簇,仿佛迸( )溅出的水花;夏天,我去菱洲赏莲,但只能远观,而不可xiè(   )玩,微风吹过,一阵淡雅的清香随风飘来,嗅在鼻里令人飘然脱俗;秋天,我去梁洲赏桂,娇小的黄色花瓣,挂在树梢上轻轻摇曳,散发着典雅的幽香;冬天,我去环洲赏雪,远远望去,湖面显得格外静谧,微漾的湖浪轻拍堤岸,与我那炽(   )热的心应和着。闲xiá(   )之余,与自然亲密接触,令人心旷神怡。

(1)根据拼音写汉字。

xiè(     )玩  闲xiá(     )

(2)给加点字注音。

进(     )溅  炽(     )热

(3)小蕾发现画线句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病订正。

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4)小蕾发现小林用了很多四字短语,语言典雅,请选出下列短语结构与其他三个不一致的一项(   )

A.轻轻摇曳          B.格外静谧               C.亲密接触               D.心旷神怡

(5)小林游船时,在连接翠洲与十里长堤的旭桥的桥洞两侧梁柱上,发现了一副对联,觉得非常好,回来后想抄写在整理本上,可是记忆错乱,请帮他理清。

春色  显碧水绿波  湖光  五洲  十顷  映钟山龙蟠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分)下面是小玉同学做的课本古诗文整理,请你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

3.(3分)观察下面两幅图,按要求回答问题。

(1)图一的“孝”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由此可以推测“孝”的本义是_______________。

(2)图二题目为“这么近,那么远”。请结合画面内容,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19分)

4.(4分)漫步古诗苑,欣赏一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题稚川山水

【唐】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注:戴叔伦,唐代诗人,此诗作于作者宦游途中。

(1)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本诗的写景,着墨不多,颇似元人简笔写意山水,富有意趣。

B.艺术的灵感往往来自错觉,这首诗便是如此。如果按因果关系,行人在发现“隔水青山似故乡”之后,才有“无限秋风思”,三四句却予以倒置,颇具匠心。

C.诗人憩息于“松下茅亭”,放眼亭外,在水天背景上,那“汀沙云树”像在清水中洗浴过一样,给人以舒畅之感,一个“凉”字就传达了这种快感。

D.本诗通过对稚川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稚川山水的思念之情。

(2)请你把“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的画面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都是无穷的,人们在劳动中摸索、总结着自然的规律,积累着劳动的智慧,并且不断地传承,他们的身上也闪耀着一道道星光。下面请随我们一起领略古代劳动人民的星光世界。

【甲】

“虹”的甲骨文字例

螮蝀也,状似虫。从虫工声。

(选自许慎《说文解字》)

【乙】

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熙宁中,予使契丹,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烁都无所睹。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孙彦先云: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减)

【丙】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螮蝀,音dì dōng,虹的别名。②卓帐:安营扎寨。③霁:雨止天晴。④扣:靠近。⑤绡觳:生丝织成的薄纱。

5.(4分)根据括号内的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则以纸帖之(            )

(2)用讫再火令药熔(            )

(3)余与同职扣涧观之_________(查阅词典:①拉住②靠近③敲,击《古代汉语词典》)

(4)逾山而去_________(联系课内:不逾矩《〈论语〉十二章》)

6.(2分)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烁都无所睹

7.(4分)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分)依据【甲】和【乙】推断,“虹”字的甲骨文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项?(   )

9.(3分)《梦溪笔谈》是一部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可谓集古人之智。请结合【乙】、【丙】分析哪些地方体现出古人的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9分)

(12分)阅读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顾晓蕊

①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

②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

③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道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展,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

④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

⑤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

⑥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

⑦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⑧那一刻,安静极了。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

⑨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数码相机,紧张得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

⑩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⑪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

10.(3分)小文同学将文中槐树的生长过程与弟弟的人生经历进行比较后,制作了一张思维导图,请你将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  

11.(4分)联系语境,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分)小语和小文都认为第⑧段“两行清泪落了下来”一句中的“泪”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原文内容,简要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3分)小文觉得下面两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作出解释。

A.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

B.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紫藤萝瀑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分)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问题。

【走近科学】

珊瑚由海底生物——珊瑚虫聚集而成。珊瑚是动物,它们靠头上的触手捕捉食物。按照是否能形成硬礁石,珊瑚虫又被分成“造礁”和“非造礁”两大类。造礁珊瑚的珊瑚虫能从海水里吸收钙元素和碳酸根离子,合成碳酸钙树枝状结晶体,这就是支撑它的“骨骼”。只不过它的“骨骼”长在体外,它死后肉身分解,“骨骼”化为礁石,也成为新珊瑚虫的地基。这样循环往复,经过上万年的积累,就长成海底的珊瑚礁。珊瑚虫靠自己带有刺细胞的触手捕捉浮游动物作为能量,同时依靠虫黄藻的光合作用获取能量。珊瑚虫自身也含有色素,分为荧光色素和非荧光色素两种。珊瑚虫的荧光效果,源自珊瑚体内的荧光蛋白,这些蛋白能被特定波长的光激发出荧光。比如最常见的绿色荧光蛋白,受蓝光和紫外线激发。因此夜潜的时候用紫色灯照射含有绿色荧光蛋白的珊瑚,则会看到绿色荧光。红珊瑚是珊瑚品种中较为稀有的。对于红珊瑚的红是怎么形成的,常见的说法是因为珊瑚生长在海中,会遇到铁离子,在珊瑚钙化的过程中,如果吸附铁离子,珊瑚就变成红色。

(节选自《科普中国》,有删改)

【瞭望科技】

活体珊瑚往往具有鲜艳且干净的外表,其表面没有污损生物的附着和生长,这些特性表明珊瑚具有优异的防污能力。针对珊瑚的防污策略,吉林大学工程仿生课题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课题组发现,活的软珊瑚在恶劣的环境下会蜕皮,并且分泌的黏液可以抵御寄生微生物。珊瑚黏液和珊瑚体干燥粉剂均含有多种抗菌成分,杀菌作用显著。海洋中的荧光珊瑚可以发出微弱的光,从而使共生的虫黄藻进行光合作用,用以和珊瑚交换食物。这些微弱的荧光还可以有效的降低非共生藻的附着,从而起到防污作用。课题组以荧光粉为中间夹层,制备了多层荧光防污皮肤。经测试,在80Lux的LED灯光下照射1个小时后,防污皮肤具有显著的抗藻类附着能力。这些发现为制备新型防污涂层提供了新原理、新技术。

(节选自《高分子科学前沿》,有删减)

【回溯文本】

我们顺着正在形成中的珊瑚层走着。与陆地上的植物生长形式相反,这些附着在地面礁石上的树枝状结晶体,是从上往下长的。灯光照在这些色彩艳丽的珊瑚树上,景象万千,煞是迷人。而在我的手稍稍靠近这些有着生命力的花朵的时候,整个花丛便立即发出警报,白色花冠便缩进红色的花套中去,花朵在我眼前消失,珊瑚丛因而变成了一堆圆形石头。稍往前走,珊瑚丛变得愈加密集,树枝状结晶体也越来越大。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真正石化了的矮树丛,千姿百态,犹如结构奇特的建筑。在这个矮珊瑚丛里,我观察到一些别的珊瑚虫,十分有趣,比如海虱珊瑚和节又鸢尾珊瑚。还有几丛珊瑚草,有红有绿,是真正带有咸石灰质硬皮的海藻,博物学家们经过长期争论之后,最后才把它们划归到植物界。

(节选自《海底两万里》,有删减)

【联动音乐】

“一树红花照碧海,一团火焰出水来。珊瑚树红春常在,风里浪里把花开。”

(节选自《珊瑚颂》歌词)

14.(2分)阅读【走近科学】和【瞭望科技】两则材料后,你根据内容制作了珊瑚树状图。

15.(2分)请结合【走近科学】和【回溯文本】两则材料,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科幻作品有科学事实,也有新奇幻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分)下列对以上四则材料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族馆里养了绿荧光珊瑚,为了达到自然美观的效果,可用白炽光照射。

B.活的软珊瑚在恶劣的环境下会蜕皮,其分泌的黏液具有优异的防污能力。

C.博物学家把珊瑚草划归到植物界,说明珊瑚是植物还是动物尚未有定论。

D.“一树红花照碧海,一团火焰出水来”化动为静,表现了红珊瑚的明艳。

17.(3分)微写作:为庆祝奶奶70大寿,你与爸爸准备送给奶奶一串红珊瑚吊坠祝寿,吊坠的样式如下图所示。请你结合【走近科学】与【联动音乐】两则材料,向奶奶介绍红珊瑚并表达赠礼的心意。

要求:语言简明,文从字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6分)比较阅读可以培养思维能力,提升创造能力。小文用这种方法阅读了《骆驼祥子》和《海底两万里》,请你帮助他完成下面读书卡片。

19.(2分)小说常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请在《海底两万里》或《骆驼样子》这两部小说中任选其一并结合内容分析这种叙事角度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0分)

20.(50分)王国维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善于观察思索的人也总能在花草树木间发现人生的影子。请以“凝视   ”为题,写一篇寄托你情思的文章。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一个具体的花草树木的名字,将题目补充完整。

(2)行文要运用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综合(22分)

1.(1)亵玩     闲暇;  (2) bèng     chì;  (3)沧     苍;   (4)D

(5)上联:十顷湖光映钟山龙蟠     下联:五洲春色显碧水绿波

【详解】(1)本题考查字形。

亵玩(xiè wán):狎近玩弄。闲暇(xián xiá):空闲无事的时候。

(2)本题考查字音。

迸溅(bèng jiàn):向周围飞溅。炽热(chì rè):很热、酷热。

(3)本题考查字形。

沧翠欲滴——苍翠欲滴,cāng cuì yù dī,意思是形容草木等绿色植物饱含水分仿佛要流出来一样。

(4)本题考查短语结构。

A.“轻轻摇曳”为偏正短语;    B.“格外静谧”为偏正短语;    C.“亲密接触”为偏正短语;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下册 南京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78124.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