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9月01日
资源编号 71358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03-13 九年级下册 0 603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卷: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

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测试卷

第三单元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貂裘(diāo)    衡阳(héng)    弦(xián)

B.羌管(qiāng)    不寐(mèi)     鬓(bì)

C.霹雳(pī)     千嶂(zhàng)  浊(zhú)

D.雕弓(diāo)   擎苍(qín)      炙(zhì)

2.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古义:交换。今义:容易)

B.非若是也  (古义:这样,如此。今义:常用作判断词)

C.岂直五百里哉  (古义:只,仅仅。今义:成直线的)

D.秦王色挠   (古义:变化。今义:轻轻地抓)

3.下列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长跪而谢之        B.轻寡人与        C.请广于君        D.天下缟素

4.下列句子中和课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低耳以请;

C.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D.寒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B.“今诸生学于太学”中的“太学”是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元、明、清时期不设太学,设国子学或国子监。

C.《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编年体史书。

D.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与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相得益彰,在璀璨的中国诗词文化中各放光彩。

6.下列句子是有关我国传统礼节——座次的表述,依据其内在关联组成语段,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便坐于此,故有“南面称帝”之说;

②“堂”多用于举办活动,其中坐北朝南的位置最为尊贵;

③我国古代建筑格局通常为前堂后室。

④而沿用至今的“左尊右卑”是明朝建立后才固定的。

⑤“室”则用于居住,一般东西长,南北窄,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

A.③④②⑤①           B.②④①⑤③           C.③②①⑤④            D.②③⑤①④

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②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③二十余年如一梦,_______________。(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④_______________,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

⑤《鱼我所欲也》中,孟子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正确的选择是“_______________”。

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听觉角度描述军营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

某中学开展“虚拟与现实”系列活动,下面是与活动相关的三则材料,请认真阅读,并按照要求完成相应任务。

材料一:截止2020年,我国网民规模达9.98亿,“虚拟生活”成为一种常态。这引发人们一种普遍担忧。人们认为,因为很多人在虚拟世界中,可以感受到游戏的冒险刺激、网络交友的轻松自如,所以他们逐渐产生“网络成瘾症状”。这样的认识有一定道理,却可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据了解,近年来各地博物馆纷纷通过数字化手段,将馆藏内容“搬”到互联网上。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某线上音乐会创造了数亿次的收看记录。数以千计的学术讲座通过“云端”向公众开放。

材料二:下面是《实体经济发展滞后因素的情况调查》结果。

材料三:清代吴敬梓创作了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书中虚构了一批普通士人,同时对封建科举制度和当时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现状作了真实的反映。小说第二回写到了周进中举前遭到梅玫、王举人、申祥甫、夏总甲欺辱。

(1)请仔细阅读材料一,简要概括文本表述的观点及理由。(不超过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统计图,说说你能从中得出哪些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开展“我看周进”主题研讨活动,请你写出《儒林外史》中人们欺辱周进的两件事。从这两件事中,你可以看出周进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诗词,回答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9.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自秦、汉以来,书益多,士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节选自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

【注】:①【苟简】草率简略。②【倍蓰(xǐ)】一倍、五倍。概指数倍。③【膏味】甘美的滋味。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走送之:                       (2)尝趋百里外:

(3)多且易致如此:          (4)将以遗来者: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

公 择 既 去 而 山 中 之 人 思 之 指 其 所 居 为 李 氏 山 房

14.甲乙两文都谈到了读书,宋濂幼时和老儒学者少时都采用了___________的读书方法。甲文中宋濂将自己与太学生的学习条件对比,突出了___________对学有所成的重要作用;而乙文中李公择“___________”的读书表现与学者、后生科举之士不同,表明了李公择能把所读转化为学养的原因。从甲乙两文中,你获得的启示是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找到自己的“燃”点

宋威

①“超燃”“燃爆了”“燃曲”“燃文”“燃创意”……不知不觉间,“燃”成为流行词。什么是“燃”?雄浑激越的音乐、紧张刺激的赛事、精彩纷呈的电影、振奋人心的演讲……某种意义上,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事物,都可喻之为“燃”。

②人们欣赏“燃”、点赞“燃”,正因“燃”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充满阳光的精气神。有人说,一个人就是一种能源,人的一生就是燃烧,就是能量的充分释放。的确,相较于通过外在刺激获得短暂的亢奋或一时的热情,一个人只有点燃内心的火焰,才能让“燃”的状态恒久持续,进而迸发源源不断的力量。

③如果心不想走,脚就不会出发。状态能否“燃”起来,取决于心灵的温度。生活中,一些人曲解“平淡是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些人自诩“无欲无求”,不重过程、不问结果,在得过且过中沉沦;一些人自以为“聪明绝顶”,偷奸耍滑、华而不实,变得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一些人盲信“佛系人生”,凡事“意思意思”就行,失去了进取的意志。种种颓靡状态,皆因心态消极、意志消沉。“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心中揣着一团火,锐气才不会散,脚步才不会停。

④实际上,人和万物一样,都有自己的“亮度”。即便是再平凡的个体,也有“燃”起来的可能。就像鲁迅先生所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当代愚公”黄大发只是一名普通村支书,却立志“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历时36年,终于带领村民修成了一条绕三重大山、穿三道绝壁的万米水渠。“守岛英雄”王继才只是一名民兵哨所所长,却坚守开山岛32年,无论刺骨的寒风还是常年的孤独,都不曾让他退缩。状态的“燃”与否,无关职位高低、权力大小。站稳自己的位置,扛起自身的责任,哪怕只是微光,也能烛照一方。

⑤“燃状态”,也并不必然意味着鲜花和掌声。相反,还可能伴随着苦、累、痛,包含着责任、担当、付出。走不出“舒适区”,吃不了苦头,迈不过沟坎,一遇困难挫折便垂头丧气、满腹牢骚,这样的人,是难以葆有持久热情与动力的。不禁想起一部记录真实创业故事的电影《燃点》。影片中,创业者们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力进发,有的忙到抽不出时间见家人,有的每天睡眠时间少得可怜,有的事业坠入低谷……尽管充满痛苦、迷茫、徘徊,但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燃点”,有着为梦想不懈打拼的激情。一个人要想活成自己理想的样子,不正需要这样的奋斗姿态和价值追求吗?

⑥哲人有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积极进取、不懈奋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让自己“燃”起来吧。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2月13日)

15.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找到自己的燃点。

B.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事物,都可喻之为“燃”。

C.一个人只有点燃内心的“火焰”,才能让“燃”的状态恒久持续,进而迸发源源不断的力量。

D.积极进取、不懈奋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让自己“燃”起来吧。

16.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

A.邓稼先心有祖国,为了祖国的强大,他从美国归来后甘守戈壁荒滩,隐姓埋名,至死不懈,默默地燃烧着自己,他为祖国的国防事业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C.“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D.武汉打工者中的一对普通夫妻,虽然他们还只是刚刚在疫情中得到治愈,但是他们夫妻二人不顾身体的虚弱,毅然来到武汉市江夏区人民医院爱心献血屋各自捐献了400毫升血浆。

17.请分析本文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小题。

数学课堂里的作文竞赛

曾利华

①那时的他,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每学期的学费都是父母东拼西凑才凑足的。虽然远在十里之外的小镇上学,但从未向父母开口索要过一分零花钱。寄宿在校,他吃的是母亲腌制的咸菜。

②全班五十多个学生,只有他没有文具盒,更不用说一些必备的学习用品。

③寒冬漫入校园的时候,就要学几何知识了。新来的数学老师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备齐三角板、量角器、直尺和圆规这“四件套”,同时宣布,一周后将进行检查。

④三天过去后,他就发现,不少同学都购买了各式各样的“四件套”。看到一些同学们用“四件套”绘出的那些美丽而神奇的几何图案时,他的眼里闪过如流星一般的美慕。为了掩饰自己的感情,他很快转过头向窗外望去。透过玻璃,他看到了一片淡黄的树叶从高高的树梢悄然飘落,在风中不停地打着旋儿。

⑤他很想拥有自己的“四件套”,他渴望用“四件套”绘出自己心中美丽的图案。但这种渴望对于他来说,却是奢侈的。

⑥上课的铃点响了,很快就到了教学老师检查同学们“四件套”的时间。他把头深深地理进书时,却一个字也未看进去。他甚至希望教学老师不要靠近他的课桌。

⑦但数学老师检查得相当仔细,似乎要做到一个不派漏。终于,数学老师稳健的步线在他身停了下来。数学老师弯下腰来,附在他耳边,轻轻地问:“你,忘了买吗?”

⑧他的脸倏地红了,脱口而出,声音却细若蚊丝:“我……

⑨他吞吞吐吐,无法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他也不想告诉数学老师,因为近段时间母亲悲了风寒,入院治疗都困难不已,自己根本就不曾向父母说过要购置学习用品的事情。

⑩数学老师也不再深究原由,只是轻轻地“噢”了声,便径自离开了他的座位。但他的心却无法平静下来,只有自己没有买几何学习用品,数学老师会在班上宣布吗?

⑪出乎意料的是,检查过后,数学老师却微笑着对全班同学购置“四件套”的积极性给予了充分肯定,只字未捉他的事。这让忐忑不安的他放下了悬着的心,他翻开书,正要准备听课。数学老师却宣布:“在学习圆的知识之前,我们搞一次‘绘图。作文’竞赛活动,要求用自己的圆规绘一个圆,然后用词语描绘圆,优胜者可是有奖的呵!”

⑫这是一道富有吸引力也颇有难度的作文题,因为圆的知识尚未学习,但却要用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词语来描绘圆。

⑬同学们都用圆规画出了美丽的圆,然后开始绞尽脑汁作文。没有圆规的他,悄悄揭下墨水瓶盖,用笔沿着瓶盖边缘,画了一个并不完美的圆,那线条如锯齿一般,凸凹不平。看着这有点像齿轮的圆,他写下了:圆是开放在几何图形中最美的花朵,圆的世界是丰盈的,没有缺陷,但闭塞的圆,也是无奈和孤寂的!

⑭他很快就忘了这次竞赛,令他不曾想到的是,仅仅几天时间,数学老师便公布了竞赛结果,而他居然获得了第一名。更让他高兴的是,奖品也似乎专门为他而设计—那是他日夜渴望拥有的“四件套”。他抑制住内心的激动,从数学老师手中接过奖品,然后握住数学老师伸过来的右手,他感到,数学老师那遒劲有力的大手是那样的温暖,就像冬天里的一盆炉火,瞬间温暖了他的全身……

⑮那个学期,这“四件套”不但助他学好了几何知识,而且放飞了他心中的梦想。

⑯后来,他上了一所大学,选择了美术系。毕业后又进入了一家广告公司,专门从事图案设计,并且成为了著名的广告设计师。此时的他,已经很少再用“四件套”,他的不少创意与设计,都是通过电脑直接完成的。但那已经无比陈旧的“四件套”,他一直小心而完好地保存着,他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在那个寒冷的冬天,一个年轻的数学老师曾经专门为他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作文竞赛。

(选自《湖南教育》)

18.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完成下列表格。

19.赏析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他感到,数学老师那道劲有力的大手是那样的温暖,就像冬天里的一盆炉火,瞬间温暖了他的全身……(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④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是否可以删掉?请你结合上下文说明理由。

透过玻璃,他看到了一片淡黄的树叶从高高的树梢悄然飘落,在风中不停地打着旋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的数学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请结合文本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习作

22.请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自强不息:

出处:《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解释:自己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

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发展,激励着中华儿女在困境中崛起,在逆境中奋进。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②文章不得少于600字;③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

参考答案

1.A

【详解】A.无误;B.“鬓”应读“bìn”;C.“浊”应读“zhuó”;D.“擎”应读“qíng”;故选A.。

2.D

【详解】“挠”在这里是“屈服”的意思,故D错误,选D。

3.A

【详解】A.句意: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谢:道歉,无活用;

B.句意:看不起我吗?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C.句意:请求扩大安陵君的地盘。广: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充;

D.句意:然后天下人都要穿着白色的丧服为秦王吊丧。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色丧服。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九年级下册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71358.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