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基础复习
第七单元速记知识清单及高频考点练习
【知识梳理】
第七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一、易读错的字
出塞(sài) 秦(qín)国 火炕(kàng) 催(cuī)促
琵琶(pí pa) 人未还(huán) 怀(huái) 念 困惑(huò)
严肃(sù) 振兴(zhèn) 训(xùn)斥(chì) 崛(jué) 起
积蓄(xù) 被迫(pò) 纠(jiū)结 缠(chán)绕
邀(yāo)请 拒(jù)绝 扰(rǎo)乱 签(qiān)约
宁(nìng)可 延(yán)安 妄(wàng)想 明媚(mèi)
二、易写错的字
赞:字左上部的“先”的竖弯钩要变成竖提。
顾:左右两部分要均衡,左边部分的笔顺为:横、撇、竖折钩、竖提。
塞:注意下部是“土”,不是“士”
醉:注意左部是“西”。
晰:左部是“日”字。
斥:不要忘记加上“、”
三、一字组多词。
塞(sài):关塞 要塞 边塞 塞外 塞翁失马
秦(qín):秦代 秦朝 秦岭 秦始皇 朝秦暮楚
征(zhēng):征战 出征 征程 征文 南征北战
词(cí):宋词 填词 词语 歌词 义正词严
催(cuī):催促 催命 催化 催眠 催人泪下
醉(zuì):醉鬼 醉酒 陶醉 沉醉 醉生梦死
杰(jié):英杰 豪杰 杰出 杰作 人杰地灵
亦(yì):亦然 人云亦云 亦庄亦谐
雄(xióng):枭雄 英雄 雄伟 雄鸡 雄心壮志
项(xiàng):强项 项目 款项 项圈 望其项背
肃(sù):严肃 肃穆 肃静 肃立 肃贪
晰(xī):清晰 明晰
振(zhèn):振作 振奋 振兴 振动 振笔直书
胸(xiōng):胸膛 胸脯 心胸 胸怀 胸有成竹
怀(huái):怀疑 胸怀 怀抱 怀念 怀才不遇
赞(zàn):赞叹 赞扬 赞助 赞成 赞不绝口
效(xiào):效法 效仿 功效 效果 效力
疑(yí):猜疑 怀疑 可疑 疑问 半信半疑
惑(huò):解惑 疑惑 困惑 诱惑 迷惑不解
凡(fán):非凡 平凡 凡事 凡例 不同凡响
顾(gù):回顾 环顾 照顾 光顾 左顾右盼
训(xùn):训斥 教训 遗训 培训 训练
斥(chì):痛斥 斥责 排斥 斥资 充斥
四、多音字。
将宁要
还场难
要为重
五、形近字
塞(边塞) 秦(秦朝) 征(征程) 崛(崛起)
赛(比赛) 泰(泰国) 怔(发怔) 掘(发掘)
晰(清晰) 惑(疑惑) 秦(秦朝) 征(长征)
淅(淅沥) 或(或者) 奏(演奏) 证( 证明)
塞(边塞)催(催促) 醉(醉酒) 雄(英雄)
赛(比赛)摧(摧毁) 碎(破碎) 难(难过)
项(项目) 怀(怀抱) 效(效果) 崛(崛起)
领(带领) 环(环绕) 郊(郊区) 掘(发掘)
晰(清晰) 惑(疑惑)
淅(淅沥) 或(或者)
六、重点词语
1.必须掌握的词
严肃 清晰 胸怀 赞叹 表情 非凡
训斥 体会 分量 响亮
2.成语
光耀门楣 若有所思 为之一振 疑惑不解 左顾右盼 灿烂 辉煌
深居简出 随时随地 斩钉截铁 雨后春笋 顶天立地
七、近义词
崛起~兴起 严肃~肃穆 坚定~坚决 抱负~理想
胸怀~胸襟 赞叹~赞扬 疑惑~迷惑 劝慰~安慰
随便~随意 闻名~著名 占领~占据 困顿~困苦
需要~需求 拒绝~回绝 优厚~优越 茁壮~健壮
灿烂~璀璨 昔日~往日 探索~探究 犹豫~迟疑
斩钉截铁~当机立断 满目琳琅~林林总总 左顾右盼~东张西望
八、反义词
严肃→活泼 明白→糊涂 沉郁→欢快 知足→贪婪
沦陷→收复 抵抗→屈服 抗议→赞同 拒绝→接受
喜爱→讨厌 优厚→苛刻 相信→怀疑 胜利→失败
茁壮→柔弱 破旧→崭新 永远→暂时 失去→得到
未来→过去 斩钉截铁→优柔寡断 疑惑不解→豁然开朗
满目琳琅→满目疮痍 毫不犹豫→犹豫不决
九、词语解释
1.像在思考着什么。(若有所思)
2.远大的志向。(抱负)
3.因为有疑问而困惑不能理解。(疑惑不解)
4.向左右两边看。(左顾右盼)
5.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斩钉截铁)
6.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顶天立地)
十、词语积累。
①AABC式的词语:翩翩归来
类似的词语:头头是道念念不忘欣欣向荣斤斤计较
②含有反义词的词语:顶天立地
类似的词语:左顾右盼贪生怕死开天辟地贪生怕死开天辟地取长补短口是心非有头无尾
③形容十分热闹的词语:热闹非凡
类似的词语:门庭若市热火朝天川流不息
④与项羽有关的成语:破釜沉船
类似的词语:背水一战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⑤含“不”的四字词语:疑惑不解
类似的词语:哭笑不得表里不一其貌不扬
⑥“左×右×”式词语:左顾右盼
类似的词语: 左膀右臂左躲右闪左思右想
⑦形容物品多的四字词语:满目琳琅
类似的词语:汗牛充栋不计其数数不胜数成千上万多如牛毛不胜枚举
⑧形容、赞扬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的词语:志存高远
类似的词语:精忠报国大义凛然英勇无畏视死如归铁面无私秉公执法刚正不阿
⑨量词:一个严肃的问题 一个星期天
类似的词语:一团烈火一个艺术大师一场“大病”一个军医一排排高一楼大厦一件件家用电器
⑩动词:追寻信念 追寻温暖
类似的词语:追寻光明渡过难关惹出麻烦虚度生命
⑾修饰词:(翩翩归来)的燕子 (茁壮成长)的小树
类似的词语: (温热)的土炕 (叮咚)的流水 (美妙)的交响 (顶天立地)的脊梁 (美好)的未来 (金色)的理想 (火红)的太阳 (明媚)的春光 (严肃)的问题 (沉郁)的表情 (高超)的艺术 (高兴)地宣布 (清晰)地回答 (坚定)地回答 (金色)的理想 (明媚)的春光
十一、句子积累。
1.古诗名句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意:倘若曾经能够抵御外敌的名将还在,绝不会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诗人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边关能够巩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的心情。
(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意:如果醉倒在战场上,请你不要笑话,从古至今外出征战的将士又有几人能回?诗句描写了将士们纵情饮酒后略带悲壮的语言,抒发豪迈感情:为国献身,又有何惧!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诗意: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生当作人杰”表达了诗人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愿望。
2.比喻句
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
把“问题”比作“烈火”,写出了周恩来对这个问题的执着和热衷。
3.反问句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一句通过反问的手法,写出了战争的残酷。
4.感叹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句话用感叹的形式写出了周恩来宏大的志向,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精神。
十二、课文回顾。
21.《古诗三首》《出塞》的作者是唐代的王昌龄,诗人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达了自己希望边关能够巩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的心情。《凉州词》的作者是唐代的王翰,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上出征前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将士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英勇豪迈的气概。《夏日绝句》的作者是宋代的李清照,该诗借古讽今,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生的行径,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叙述了周恩来少年时代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受外国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地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23.《梅兰芳蓄须》中,为了不给日本侵略者演出,梅兰芳想出各种办法:①藏身租界,远避香港;②蓄须明志,卖房度日;③打针装病,险些丢命。
24.《延安,我把你追寻》以“追寻”为线索,告诉我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仍需要继承和发扬。
十三、单元复习要点
1.《古诗三首》:能背诵并默写古诗,理解古诗意思。
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能说清课文写的三件事,并梳理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梅兰芳蓄须》: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延安,我把你追寻》:理解并延续延安精神。
5.会写书信类作文。
十四、“1+X”阅读
推荐篇目:《海军将领邓世昌》
推荐理由:甲午海战中,邓世昌那大义凛然的行为,那掷地有声的语言,那慷慨激昂的神情,无不深深地震撼了我们的心。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甲午海战时,邓世昌带领致远舰英勇杀敌、誓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场面。这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章,我们的心随激战的变化与发展而被牵动着,无限的敬意在心间涌动。
阅读方法:一边读一边找出令你感动的情节,然后想一想从这些情节中你感受到人物怎样的品质。
十五、素养与能力
18.《牛和鹅》从不同角度给文章做批注,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在不理解的地方做批注,并和他人交流,结合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
20.《陀螺》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人物心情变化的过程。
《口语交际》基于学习或生活经验,唤醒安慰经历,了解情景内容,设身处地想心情,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安慰,根据实际需要拓展课内练习情境。
《习作》记一次游戏习作,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游戏的乐趣,激发习作兴趣。从自己的体验出发,创造性地展开话题,在叙事中真实、具体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按照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的顺序把活动的过程写以及自己当时的心情清楚。
《语文园地》能够结合阅读体验,梳理、总结批注的角度、批注的方法以及做批注对理解文章的价值。联系生活经验自主识字学词,激发主动识字的兴趣。理解三字惯用语的意思,感受汉语言的丰富内涵;通过人物动作表现心情。积累6个常用的八字成语,感受民族智慧,加强文化积淀。
单元课文知识梳理
第21课:《古诗三首》
1.课题解读
《出塞》感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表达了诗人对安定、和平生活的渴望与期盼。
《凉州词》描写了出征前将士们开怀畅饮的场面,表现出将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豪迈情怀。
《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2.课文重点解读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理解:这是互文的写法,这句诗的意思是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关塞还是秦汉时的关塞,自秦汉以来,无数的将士战死沙场未能还乡。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理解:但使:只要。教:令,使。诗意:倘若还有像飞将军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绝不会允许外敌南下越过阴山。从这两句诗中我们体会到了守边将士建功立业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
(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理解: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促人出发了。
(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理解:诗意:如果喝醉倒在战场上,请你不要笑话,从古至今外出征战的将士又有几人能回?这两句诗运用反问的手法,写出了边关战争的激烈残酷,表现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
(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理解:诗的开头两句破空而起,势如千钧,先声夺人地将那种生死都无愧为英雄豪杰的气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肃然起敬。诗意: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人生观:不论是生是死,都应有浩然正气、铮铮铁骨,体现了诗人的爱国精神。
(6)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理解:诗意: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表达出人活着就要做到人中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英雄的爱国热情。
3.主题概括
《出塞》是一首边塞诗,诗中描绘了一幅边塞风情画,借对历史上的名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使国家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愿望。
《凉州词》是一首描写征戍生活、边塞情景的著名诗篇。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上的一次盛宴,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无常和将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豪迈气概。
《夏日绝句》这首诗借古讽今,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南渡偷生的软弱行径,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4.学有所得
《出塞》一诗中诗人渴望战争早日结束,《凉州词》中将士们视死如归守卫边疆,《夏日绝句》中项羽宁死不过乌江。战争是残酷的,我们期盼和平,热爱和平,但是当外敌入侵时,英雄的中华儿女必定血战疆场,护我河山!
5.结构导图
6.问题探究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理解:诗人借助对骁勇善战的将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朝廷任用得力将领,巩固边关,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的愿望。
(2)《出塞》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边关?
理解:寂寞 孤独 冷清 荒凉
(3)戍守边关的将士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与亲人团聚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理解:不能。 万里长征人未还。
(4)想一想:面对着这一轮明月,守关将士的亲人在做什么呢?
白发苍苍的父母,遥望边关万里长征儿未还。
勤劳善良的妻子,遥望边关万里长征夫未还。
天真无邪的孩子,遥望边关万里长征父未还。
(5)你从本课三首古诗的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戍边战士的英勇无畏和诗人的豪迈气概?
理解: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6)理解:
7.课外拓展
(1)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岑参、王之涣并称“四大边塞诗人”。尤善七绝,后人誉之为“七绝圣手”。曾任江宁丞,故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王翰(687-726),字子羽,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诗人。其诗题材大多吟咏沙场少年、玲珑女子以及欢歌饮宴等,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共有十四首。其中以《凉州词》最负盛名。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长于诗、文、词,兼书法、绘画,且通音律。词则继承婉约派风格,南渡前以造语新丽见称,南渡后以情调悲凉为主。代表作有《声声慢》《如梦令》《一剪梅》等。诗作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2)了解时代背景
资料1: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无数青春生命葬身黄沙大漠,无数家庭破碎凄清。
资料2:西汉时,匈奴犯境,民不聊生。英勇善战的将领参军抗击匈奴。他们舍生忘死,屡建奇功,终于赶跑了匈奴,消除了北方的边患。
资料3:项羽不肯过江东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垓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资料4:靖康二年(1127),金兵南侵,汴京失陷。宋高宗赵构领着臣子仓皇南逃,将大片国土拱手让金。动乱中,李清照夫妇也逃亡江南。不久丈夫去世,李清照孤苦无依,尝尽了人间艰辛。在那样国破家亡的岁月里,广大百姓更是饱受战乱之苦。百姓平时受尽了剥削压迫,国难当头,朝廷却抛弃他们于水火之中。
(3)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边关。提起明月,我们就会想起哪些其他描写明月的诗句?诗人笔下的明月常与什么联系在一起?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3)拓展延伸
出塞(其二)
[唐]王昌龄
骝马新跨白玉鞍,
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
匣里金刀血未干。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课题解读
文章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租界里受外国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2.课文重点解读
(1)“为家父而读书。”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