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海安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24日
资源编号 64703

南通市海安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12-13 七年级上册 0 2,723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江苏各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真题汇总
江苏各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真题汇总: 句容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和解析) 南京...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七年级(上)

期末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一、积累运用。(25分)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海安文脉流淌千年,文化“家底”深厚。从yōu jiǔ璀璨的青墩文化、粮丰盐富的漕运文化,到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精耕细作的农耕文化、独具mèi lì的里下河文化、内涵厚重的红色文化 A多元文化集于一身,融于一城。而今,奋进中的海安人将以文化软实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赋能加码。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yōu jiǔ _______

mèi lì _______

赋能 _______

(2)A处应填的标点符号为        

(3)下面加点词与“枢纽海安”中的“枢纽”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

A. 流淌千年                                 B. 建设城市                                 C. 阳光保险

整本书阅读与思考。

2. 读经典,就像看汽车的后视镜,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谈谈读经典、读鲁迅对你的积极影响。

3. 读《西游记》,适合精读和跳读并用。其中,精读就是精思,沙僧、猪八戒、唐僧三人关于是否“西行”对话,表现了各自怎样的心理?

人物 对话内容 心理
沙僧 “进退两难” _______
猪八戒 “拣无火处走” _______
唐僧 “只欲往有经处走” _______

4. 学校《经典朗读》午间电声栏目,拟邀请你担任本期朗读者,请你从七年级上册课本中选择一篇散文

示例:我选择朗读莫怀戚的《散步》。

分享理由:作品记录了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点滴,笔触细腻温柔,饱含真情深意,担负家庭责任。

我选择朗读 _______ (作 者)的 _______(篇名)

分享理由:_______

5. 用课文原句填空。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这志,是“海日生残夜,(1)_______”的自然之理(王湾《次北固山下》);是“夜发清溪向三峡,(2)_______”的离乡之愁(李白《峨眉山月歌》);是“(3)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团圆之盼(李商隐《夜雨寄北》);是“(4)_______,应傍战场开”的故园之思(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5)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报国之情(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诸葛亮“(6)_______,(7)_______”的谆谆叮咛,淡泊宁静(《诫子书》);是郭沫若“(8)_______,(9)_______”的以灯喻星,美好向往(《天上的街市》)。

二、阅读。(60分)

6.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秋词(其二)

[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注释]①嗾(sǒu):这里是“使”的意思。

(1)“试上高楼清入骨”一句中的“清”在诗中理解为        

(2)本诗中“岂如春色嗾人狂”与刘禹锡《秋词(其一)》中“我言秋日胜春朝”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中的《方正》篇)

胡田村胡姓者,兄弟采樵,深入幽谷。遇巨蟒,兄在前,为所吞。弟初骇欲奔,见兄被噬,遂怒出樵斧,斫蟒首。首伤而吞不已然头虽已没幸肩际不能下。弟急极无计,乃两手持兄足力与蟒争,竟曳兄出。蟒亦负痛去。视兄,则鼻耳俱化,奄将气尽。肩负以行,途中凡十余息,始至家。医养半年方愈。至今面目皆瘢痕,鼻耳惟孔存焉。噫!农人中乃有悌弟如此哉!或言:“蟒不为害,乃德义所感。”信然!(选自《聊斋志异》,有改动)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乃两手持兄足与蟒争

(2)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期日中:_______

②下车引之:_______

③兄在前为所吞:_______

④急极无计:__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肩负以行,途中凡十余息始至家。

(4)甲文中元方的“方正”形象主要通过 _______ 描写和 _______ 描写来刻画。

(5)《聊斋志异》中描述人与动物关系的作品不少,有的旨在突出人的力量,有的为了反衬人的渺小。具体说说本文的落脚点在什么地方?

8.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材料一]

它的文字、它的图,都让人感动。鼓舞人们去做对我们这个地球有益的事,这个地球上神奇的人和事真是数也数不完!祝愿大家都有一颗慷慨的心,和别人分享,给自己带来幸福。

——绘本《植树的男人》绘画作者给中国读者的寄语

[材料二]

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节选自《植树的牧羊人》)

[材料三]

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请分别写出三则材料中画线句的主要表达方式。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2)按要求回答。

①那年,他已经87岁了。(体会加点词表达效果。)

②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写出画线内容的言外之意。)

(3)材料二结尾处强调“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的农民”,是否多余?为什么?

(4)材料二是绘本《植树的男人》的节选内容,材料一是该绘本绘画作者对读者的寄语。如果将材料三改编成绘本《白求恩大夫》,请你仿照材料一划线句,仿写一个句子。

9.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半片铁铃摇响的夏天

闫敏哲

①“算黄算割,一割就落……”夏收前这神奇的鸟一叫,关中地区的小麦就成熟了,挂在后院墙上的镰刀,早已锈迹斑斑,每到麦黄的季节,“刺啦刺啦……”磨镰刀的声音似乎又在耳边萦绕,门前老槐树上挂着的那半片铁铃也在风中轻轻地摇响,树下有孩子的身影跳起来在够,那高过头顶系它的麻绳在空中轻轻地荡。

②搭镰割麦的清早,热气就开始在头顶上蒸腾,草帽下磨镰刀的父亲穿个背心汗衫敞着怀圪蹴在地上,用手试试他磨好的刀刃,感觉还不够嚓嚯,就给磨石上再撩些水,继续磨,麻雀站在树上、院墙、房檐上叽叽喳喳的凑热闹,锅头前做饭的母亲,风箱拉得比平时都响。

③村头不再有婆娘们聚堆说别人的闲话,都早早做好了饭,吃完跟在男人后头,拉上架子车提着镰刀往地里赶,难免有嫌磨蹭急眼骂咧咧的男人,女人这时一般都识趣不还嘴,只是拉着个脸,跟着给地里赶。

④平时乱跑的狗,都乖乖的卧在门口,吐着舌头看家里人出来进去的忙活,邻居家被硬拽着出来的灰驴打着响鼻,“欧啊欧啊……”叫得不情不愿。

⑤忙活的人们都赶着去了地里,老槐树守着的村子就异常的安静了,除了身体不行的他爷他婆还有几个碎娃比较悠闲,其余的都拉开架势,撅着屁股哈着腰散落在金色麦浪翻滚的地里。

⑥割麦人手脚并用,身后是倒下的麦子被顺手捆扎齐整的麦捆,站了一冬一春的麦子,终于四仰八叉躺在屁股后面新割的麦茬地上,冲锋在前的大多是男人,也有泼辣的婆娘冲到前面,急性子和慢性子这时在麦地让人一目了然。

草帽下的脸都热成了红芋蛋,挂在脖子上的毛巾能拧下汗,麦芒刺痛着黝黑的胳膊,顺着裤腿有时还给里面窜,这些,割麦的人早已习惯。累了直起腰,如果能有一股风吹来正好,喝一口提来的凉茶或者白糖水,老茧的手掌搓开颗粒饱满的一个麦穗,吹掉麦芒混杂的麦壳,一把扔进嘴里嚼嚼,望着大太阳底下还没割完的麦子,只觉得有个好收成心里比啥都甜。

⑧家家急着抢收,“蚕老一时,麦熟一晌,”就怕麦子熟了落在地里头,让这一年白忙活了,割完的麦都急着拉回到麦场上去,要说这架子车上装麦可是个技术活,一层一层一捆压着一捆,被骨叉挑起的麦捆又高高地扔到车顶,架子车装得像个山头,结果车辕前只能容下一个人,隐约还能看见两个轱辘的边边,拉车的人要跳起来才能压下车辕,肩上拉车的绳子几乎嵌入骨头里,后腿用力蹬,前半身几乎与麦地平行,脖子暴着青筋探着脑袋奋力的向前。婆娘和娃在架子车后面连推带掀,这满满高山似的架子车,装不好走半路倒了可就叫苦连天。

⑨提前统一碾光的麦场,每家都会分到一块地方,长方形、圆形或者不规则的麦积子在麦场堆成一座座山,轰隆隆的几台打麦机黑白不停的连轴转,打麦扬麦完成后,你看头顶帕帕的婆抽烟锅的爷就开始帮忙晾晒了,不停的用竹耙耙去阳坡里来回搅和,一趟又一趟,累了就圪蹴在树荫下或者麦积子的凉坡歇着,娃们光着脚在滚烫的麦场上疯跑耍闹,偷爬到麦积子的顶端,掏洞然后藏在里边,洞小人多,你挤我我挤你一起咯咯咯的傻笑。

⑩晚上,麦场里发电机的灯泡前,成群的飞蛾直眯人的眼,那时的父母都年轻,干一天重活晚上还得挨家帮忙打麦,半夜回家歇上一觉第二天就又有了力气,晒干的麦子把它一袋一袋扛着入仓,再种上一茬玉米或者西瓜这夏收芒种才算收场。

⑪一到这个季节,那火辣辣的夏收就萦绕在心头,那时干活不干活的人都用大老碗吃饭,你端着一老碗扯面,他端一老碗搅团,吃啥饭谁也会笑话谁,饭好饭坏谁也不弹嫌,圪蹴在挂着半片铁铃的老槐树下,男女老少的老碗会围成了一圈圈。

⑫远离了多少个日夜啊,多么想念蹲在地头汗如雨下的那个夏天,想那满眼都是金色麦浪翻滚一望无际的麦田,如果可以那怕成为麦田里一株青涩的麦穗,好让父母握在年轻有力的手里边。

⑬那时总觉得长大的过程太慢,在想逃离的年龄,突然就有了烦恼,曾经以为自己的孤独有村庄那么大,走远了,才知大槐树下鸡飞狗跳的烟火成了我再也回不去的遗憾。

⑭贫穷的日子早已时过境迁,朦胧的记忆成了黑白片,忘不了门前挂着半片铁铃的那个老槐树,就连村头那几个长得看起来不好惹的婆娘,日渐模糊的记忆里也都变得慈眉善眼。

⑮站在北方的边城看长安,漫漫长夜我又走入那个半片铁铃摇响的夏天。(选自《齐鲁文学》)

[注释]①圪蹴(gē jiu):方言,蹲。

(1)作者记忆中“夏收”氛围很浓烈,主要通过哪些场景来展现?请简要概括。

(2)随文批注是良好的阅读习惯。请根据提示补全下面批注内容。

①草帽下的脸都热成了红芋蛋,挂在脖子上的毛巾能拧下汗,麦芒刺痛着助黑的胳膊,这些,割麦的人早已习惯。

从这里我读出了三点:农人割麦的天气酷热、_______、_______

②拉车的人要跳起来才能压下车辕,肩上拉车的绳子几乎嵌入骨头里,后腿用力蹬,脖子暴着青筋探着脑袋奋力地向前。

此处细节描写极为传神:_______

(3)朗读文章第⑪和⑫段,在语速、感情处理上你有怎样的朗读建议?请根据对文段的理解说一说。

(4)本文题为《半片铁铃摇响的夏天》,其实作者的记忆里有很多标识性的东西,如果另选一种代表物来拟题,你会怎么拟?文章最后一段又如何点题照应?

重拟标题:_______

改写结尾:_______

三、作文。(65分,其中含写字5分)

10. 作文

请以“这朴素的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

参考答案

1.(1)    ①. 悠久    ②. 魅力    ③. fù

(2)省略号    (3)C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悠久,读作yōu jiǔ,意为长久、久远。注意“悠”的写法。

魅力,读作mèi lì,形容充满了吸引力与诱惑力。注意“魅”的写法。

赋能,读作fù néng,意为赋予更大的做事的可能性空间。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上册 南通市海安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64703.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