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同步实验汇总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同步实验
实验01 探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定义:______________叫做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叫做化学变化(化学反应)。
(2)外观特征:物理变化一般是物质的________和__________发生改变,化学变化常表现为________改变、放出________、生成________等,还伴随着的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3)根本区别:变化时______________。
【注意】
有放热、发光现象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放热、发光;放出气体的变化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水加热沸腾。
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定义:物质不需要_______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物质只有在________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2)体现方式: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用仪器测定的性质属于________,通过化学变化才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________。
(3)性质内容:
①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光泽、味道、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②化学性质:如物质的可燃性、活泼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或指能与什么物质反应、能发生分解等。
3.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注意事项
(1)试管外壁应该________(如果外壁有水就进行加热,容易造成________)。
(2)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
(3)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________(填“底”或“口”)套上、取下,手握在试管夹的________(填“长”或“短”)柄处,不要把拇指按在________(填“长”或“短”)柄上。
(4)试管倾斜与桌面呈________角。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管口不能朝向________,因为沸腾的液体会溅出试管伤人。
(5)加热时,先使试管底部________受热,然后用酒精灯的________固定加热。
(6)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否则容易造成________。
4.固体药品的取用
(1)往试管装入块状胆矾(口诀:一横二放三慢立)
先将试管________,把胆矾放入________后,再慢慢________,让颗粒缓缓滑到试管底部,以免________。
(2)往试管装入胆矾粉末(口诀:一斜二送三直立)
先将试管________,把盛有胆矾药品的________(或纸槽)小心送至________,然后使试管________起来。
5.胶头滴管的使用
(1)吸取试剂前,应先赶出滴管中的________。
(2)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帽在________,不要________或________。(防止________________)
(3)滴入液体时,滴管要保持________悬于容器口上方,不能伸入容器内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污染试剂。
(4)用过的滴管要立即________。(注意:________上的专用滴管不要用水冲洗)
(5)如果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其他液体会________。
6.在容器口塞橡胶塞
应把橡胶塞________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________。
7.闻气味的方法
闻气体时应该小心,用手轻轻地在瓶口________,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千万不要把鼻孔________闻药品的气味。
【典例01】在下列的各种变化中,只涉及到物理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蜡烛燃烧 C.牛奶变质 D.葡萄酿酒
【典例02】中国古籍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可燃性 B.常温下呈固态 C.难溶于水 D.熔点高
【典例0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取用固体粉末 B. 连接仪器 C. 滴加液体 D. 加热液体
1.(2023·广西南宁·校考模拟预测)在下列的各种变化中,只涉及到物理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蜡烛燃烧 C.牛奶变质 D.葡萄酿酒
2.(2023·湖北武汉·校考模拟预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从化学的视角看,下列成语主要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死灰复燃 B.矿石粉碎 C.花香四溢 D.铁杵成针
3.(2023秋·云南临沧·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蜡烛能燃烧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C.水通电可以发生分解
D.氧气是一种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4.(2023·山东临沂·统考一模)中华诗词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诗词中所涉及的变化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C.千锤万出深山,烈火荧烧若等闲
D.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5.(2023·江西九江·统考三模)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多处使用滴管,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酚酞 B.放置滴管 C.取用盐酸 D.滴加盐酸
6.(2023·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所示为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并加热至沸腾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滴加液体 C. 加热液体 D. 熄灭酒精灯
7.(2023秋·安徽六安·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图的“错误实验操作”与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液体喷出
B.不能准确称出物质质量
C.读数偏大
D.液体不会溅出
8.(2023秋·江苏扬州·九年级统考期末)规范实验操作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下列基本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B. 倾倒液体
C. 向试管中加入固体粉末
D. 加热液体
9.(2023秋·全国·九年级假期作业)下列有关试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连接仪器 B.加热液体 C.滴加液体 D.洗涤试管
10.(2023秋·全国·九年级假期作业)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塞橡皮塞 B. 滴加加液体 C. 振荡液体 D. 闻药品气味
1.(2023·山东烟台·中考真题)下列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玻璃破碎 B.食物腐败 C.酒精挥发 D.冰雪消融
2.(2023·湖南益阳·中考真题)物质变化无处不在。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纸张撕碎 B.汽油挥发 C.木柴燃烧 D.冰雪融化
3.(2023·湖北·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氢气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比空气小 B.难溶于水 C.无色无味 D.具有可燃性
4.(2023·北京·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铁呈固态 B.铜呈紫红色 C.蔗糖易溶于水 D.碳酸易分解
5.(2023·河南·中考真题)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工艺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甘蔗榨汁 B.棉纱织布 C.白土烧瓷 D.楠木造船
6.(2023·湖南益阳·中考真题)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 B.闻气体气味 C.称量固体 D.读取液体体积
7.(2023·广西·中考真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加入粉末药品 B.点燃酒精灯 C.读取液体的体积 D.滴加液体
8.(2023·新疆·中考真题)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 C.读液体体积 D.闻药品气味
9.(2023·辽宁营口·中考真题)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连接仪器 B.检查气密性 C.取固体 D.倾倒液体
…………
参考答案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定义: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化学反应)。
(2)外观特征:物理变化一般是物质的形状和状态发生改变,化学变化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等,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3)根本区别: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2)体现方式: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用仪器测定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通过化学变化才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