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卷
历史
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按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
1. 黄爵滋在给道光皇帝的奏折中指出:“上至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吏,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丘壑。”他揭示了( )
A. 鸦片战争的根源 B. 自然经济解体的结果
C. 鸦片泛滥的危害 D. 中英贸易往来的影响
2. 下图是商代晚期的酒器双羊尊,曾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收藏在北京皇家园林。但1860年它惨遭掠夺,现藏于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当年它“惨遭掠夺”是因为( )
A.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 英国军队强占香港岛 D.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3. 19世纪中期,伪装成中国的“朋友”,不费一兵一卒,“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的国家是( )
A. 德国 B. 日本 C. 美国 D. 沙俄
4. 它蕴含着深厚的平均主义思想,反映了农民要求改变土地集中与田赋不均的愿望,表达了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决心。它是( )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中华民国约法》
5. 整理表格是常用的历史学习方法。下表中的史实反映了( )
时 间 | 事 件 |
19世纪60年代 | 美国派军队进攻台湾 |
1874年 | 日本派军队进攻台湾 |
19世纪70年代 | 俄国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 |
1884年 | 法国军舰袭击福建马尾军港 |
A.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 中国的边疆危机日益严重
C.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D. “海防”与“塞防”之争
6. 1895年,朝臣和士大夫纷纷上折条陈反对议和,张之洞等人指出,如批准条约,不仅台湾人民反抗闹事,各省军民也“必致痛哭深怨,断不甘心”,结果会“外患迭至,内变将出”。与这一条约有关的内容是( )
A. 开放了五处通商口岸 B.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 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D. 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7.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提倡女子教育,把它视为国民教育一部分,并创办了第一所国人自办女学——经正女学。随后,社会上兴起了办女学运动。这表明维新派( )
A. 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B. 推动了国民素养的普遍提升
C. 实现了男女地位的平等 D. 促进了国人的思想解放
8. 这场运动轰然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表现了被侵略者对于侵略者郁积已久的愤怒,同时又包含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抵抗。”这场运动是指(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护法运动
9. 孙中山在1905年指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为此他提出( )
A. 有田同耕 B. 救亡图存 C. 扶清灭洋 D. 三民主义
10. 1911年11月8日,南通人民举起义旗宣告独立,与满清政府脱离关系。推动该事件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 中国同盟会建立 B. 黄花岗起义失败
C. 武昌起义的爆发 D. 中华民国的建立
11. 1912年,临时政府确定了新的国歌歌词:“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其中“旧邦新造”指的是( )
A. 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B. 中华民国建立
C. 发起“公车上书”运动 D. 护国战争的胜利
12. 1915年,在梁启超起草,蔡锷、唐继尧等发布的《护国讨袁檄文》中,号召护国军与全国民戮力拥护共和国体。该檄文反对的是( )
A. 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 袁世凯复辟封建帝制
C. 段祺瑞出卖国家利益 D.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3. 下图是发表于1920年直皖战争时期的漫画。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A. 列强侵华造成各地战乱 B. 复辟帝制遭到举国反对
C. 封建军阀内部派系林立 D. 军阀混战导致民不聊生
14. 他强调“白话文学为文学之正宗”,写文章“须言之有物”,并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诗歌。他( )
A. 胡适 B. 陈独秀 C. 李大钊 D. 鲁迅
15. 报刊杂志是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重要传媒工具。下图杂志( )
A. 号召变法图强 B. 提倡民主科学
C. 首次提出向西方学习 D. 规定三权分立的原则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16.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894年至1895年间,北洋舰队被日本打得全军覆没,在民族灾难中成立的兴中会和强学会,一个以革命为宗旨,一个以改良为依归;一个要把皇帝拉下马,一个向皇帝上书请愿。它们揭出了革命与改良两面大旗,都想为衰落的中国寻找新的出路。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起自19世纪中叶的西学东渐过程,由器物而及于制度。然而,橘逾淮为枳,在西方卓有成效的东西,到了中国却总是全然不成模样。其根由何在?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楔入到文化心理层面。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分别指出与图1和图2相关近代企业类型。这些近代企业的创办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什么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兴中会”和“强学会”分别宣传的观点。在“两面大旗”的影响下,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哪两次救国运动?
(3)材料三中向西方学习“楔入到文化心理层面”指的是近代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历程的特点。
17.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是中西之间的武力较量和竞争。“泰西”,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就是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关天培是英勇的,但激战之后,他手中的旧式火炮“火门透水,炮不得发”,并有炮身发红炸裂者。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先后有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而英国的战死人数却不足百人。——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认为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还有什么因素导致中国战败?
(2)结合所学知识,将下表A、B、C处补充完整,并概括表格内容反映主题。
战争 | 条约 | 影响 |
鸦片战争 | A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北京条约》 |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B | 《马关条约》 |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辛丑条约》 | C |
(3)在近代抗击列强侵略的过程中,仁人志士层出不穷。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作简要介绍。(要求:简要介绍所选人物抵御外辱的主要事迹及其体现的精神品质。)
…………
参考答案
1. 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黄爵滋在给道光皇帝的奏折中指出上至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吏,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丘壑”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为了改变中英贸易入超局面,向中国走私鸦片,导致白银外流,威胁清政府的财政,加重百姓负担;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C项正确;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发动了鸦片战争,排除A项;自然经济解体的结果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中英贸易往来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