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1 文言文对比阅读(一)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甲】
张季鹰辟①齐王东曹掾②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③,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选自《世说新语,识鉴》)
【注】①辟:被征召。②东曹掾:东曹的属官。③鲈鱼脍:鲈鱼切片或切碎做的菜,与菰菜羹同属名菜。
【乙】
毓、钟会少有令举①。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yáo)②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③。毓面有汗,帝曰:“卿④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注】①令举:好的名声。②钟繇:三国时魏国相国。钟毓:魏国车骑将军。钟会:魏国大将军,后平蜀。③敕见:皇帝召见。④卿:古时帝王对臣子的称呼。
【丙】
雪梅·其一
卢梅坡(宋)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借助方法,积累文言。
方法 | 句子 | 思考借鉴 | 释义 |
查阅字典法 | (1)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 | ①趁 ②因为 ③于是 ④因此 | 因:_________(选择正确词义填写序号) |
成语参考法 | (2)毓、钟会少有令举。 | 年少有为 | 少:_________ |
比较归纳法 | (3)汗
①汗出如浆 ②卿面何以汗 |
通过比较归纳,发现积累文言词汇需要关注词类活用的文言现象。 | 汗: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
【迁移】(4)运用上述词语积累的方法翻译句子。
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
2.阅读【乙】文,面对魏文帝的“汗”之问,你如何评价二子的回答?
3.在古代诗词中,无不彰显古人的智慧。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文中体现出来的“见机”智慧的理解。可以从诗文的内容和主题角度进行思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乙】季礼①将使于晋②。北过徐君③。徐君观季礼剑,不言而色欲之。季礼为有晋之使,未献④,然其心许之矣。反,至徐。徐君已死。悔之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⑤树而去。
(《史记·吴太伯世家》)
注释:①季礼:吴国公子。②晋:晋国。③徐君:徐国君主。④古时带剑出使,是一种礼仪。⑤冢:坟墓。
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人不知而不愠( )
②为人谋( )
③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提示:联系课内学过的“吾日三省吾身”进行知识迁移)
④反,至徐( )(提示:这个字与“不亦说乎”的“说”是相同的古汉语语法现象,可以联系语境推敲它的意思)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悔 之 乃 解 其 宝 剑 系 之 徐 君 冢 树 而 去
6.把下列两个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②未献,然其心许之矣。
7.在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句子
甲乙两文共同谈到了交友的话题,告诉我们:(一)交朋友要虚心,学习他们的优点,就如《论语·述而》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二)交朋友要知心,如(乙)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事例回答)(三)交朋友要守信,如(乙)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事例回答)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陈元方之子长文①,有英才,与季方②之子孝先③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注释]①长文:陈元方之子,陈群。②季方:陈元方之弟,陈谌。③孝先:陈季方之子,陈忠。
(丙)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④,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⑥。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三则材料均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候:拜访,探望。②履行:做事情。③绥:安抚。④恣其所安: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⑤孤:我。⑥周旋:指应酬交往。动静:活跃社会与安定社会的做法。万里如一:到处都相同。
8.学习文言文,要学会积累文言字词的意思,我们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来掌握:
(1)课内字词积累——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期日中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太丘舍去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_______
(2)各种文言现象积累——在空格内填上相应内容。
通假字 | 尊君在不 | “不”是一个通假字,同“⑥______”。 |
词类活用 | 孤法卿父:“法”原本是名词,在此活用作动词,解释为“效法”。 | 周公不师孔子:“师”原本是名词,在此活用作动词,解释为“⑦______”。 |
一词多义 | “下车引之”的“之”解释为“⑧______”。 | “陈元方之子长文”的“之”解释为“⑨______”。 |
(3)查字典释义。
从下面《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中,选出“元方难为兄”中“难”的意思 (填序号)。
难(難)
①nán难,困难,与“易”相对。 李白《蜀道难》诗:“蜀道~,~于上青天。” ②nàn灾难,患难。《周易·否》:“君子以俭德辟~。”③nàn反驳,质问对方。 《孟子·离娄下》:“于禽兽又何~焉?” ④nàn敌,怨仇。《战国策·秦策一》:“以与周武为~。”(周武:周武王。) ⑤nǎn通“戁”,畏惧。《荷子·君道》:“故君子恭而不~,敬而不巩。”(巩:恐。) ⑥nuó驱除疫鬼。《周礼·夏官·方相氏》:“帅百隶而时~,以索室驱疫。” |
9.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1)乙文“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一句,引申出成语“难兄难弟”,但现在此成语之意和乙文中表达之意完全不同,甚至“难”读音也不同。请根据上述提示,猜猜乙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2)丙文中,元方面对“究竟谁效法谁”的问题,是如何回答的?请在下面句子中填上合适的内容。
元方以孔子和周公作比,说明家君和袁公也是一样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结合三则短文,谈谈你对陈元方的认识。
寻找家文化,做明理之人,请你完成“家之理”活动。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乙】田子为相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绳绳③兮。”言贤母使子贤也。(选自韩婴《韩诗外传》,有删改)
【注释】①镒(yì):古代重量单位,一镒合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②馆:房舍建筑的通称,这里指家。③绳绳(mǐn mǐn):绵延不绝。
11.解释加点词。
(1)尊君在不
(2)期日中
(3)相委而去
12.下列是某同学对加点词含义的推断,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安得此金——联系上下文田母说的话,可推测“安”是“怎么”的意思。
B.非吾所欲也——联想到“随心所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成语,可推断“欲”的意思为“想要,希望”。
C.子其去之——回忆《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太丘舍去”,推知“去”意为“离开”。
D.王贤其母,说其义——查词典后发现有以下几种意思:①“陈述,解说”②“同‘悦’,喜欢、高兴”③“劝说”等。判断“说”的解释为“同‘悦’,喜欢、高兴”。
13.请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15.“百善孝为先”。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孝”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语段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语段二】
司空①顾和与时贤共清言。张玄之、顾敷是中外孙②,年并七岁,在床边戏。于时闻语,神情如不相属③。瞑于灯下二儿共叙客主之言都无遗失。顾公越席而提其耳曰:“不意衰宗④复生此宝!”(选自《世说新语·夙惠》)
【注释】①司空:中国古代官名。②中外孙:儿子所生子为中孙,女儿所生子为外孙。③属:注意。④衰宗:衰败的宗族,谦称自己的家族。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期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太丘舍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年并七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以/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二处。
暝于灯下二儿共叙客主之言都无遗失。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顾公越席而提其耳曰:“不意衰宗复生此宝!”
19.语段一中“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作答。
20.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概括作答,完成下面的填空。
两个语段记载的都是聪慧孩子的故事。语段一中,陈元方的聪慧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段二中,张玄之、顾敷的聪慧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子曰:“三军可在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乙】
季札①将使于晋②,带宝剑而行,过徐君③。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季子为有晋之使,未之献也,然其心许之矣。反,徐君已死矣,悔之,于是解剑致嗣君④。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季子乃至墓,以剑县徐君墓树而去。
【注释】①季札:春秋时吴国公子;吴国在今江苏苏州市一带。②晋:晋国;晋国在今山西、河南一带。③徐君:徐国国君。④嗣君:继位的国君。
21.请完成下面这张文言词汇整理单。
类型 | 字词 | 释义 |
古字通假 | 反,徐君已死矣
以剑县徐君墓树而去 |
反:(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县:通“悬”,挂。 |
一词多义 | 季札将使于晋
季子为有晋之使 |
使:(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使者。 |
词类活用 | 传不习乎
饭疏食,饮水 |
传:传授的知识。
饭:(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季子为有晋之使,未之献也,然其心许之矣。
23.曾子认为与朋友相交要守信,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季札的行为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
24.读完《论语》十二章,同学们在许多名人的身上都看到了《论语》的影子。活动小组计划进行古文云交流会,邀请你参加。
古文云交流会记录单 | |||
【甲】好学篇
①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①奚②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述而》) ②子曰:“君子③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注释】①女:通假字,同“汝”,你。②奚:为什么。③君子:有德者。④正:匡正、端正。 |
12.准备活动:复习文言常用词。 | ||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太丘舍去 (3)元方入门不顾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幸甚至哉 (6)次北固山下 |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 |
||
13.阅读资料:疏通文意。 | |||
(1)子路不对
(2)晚年手不释卷 (3)及次日临政 |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
【乙】
普⑤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⑥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⑦取书,读之竟日也。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⑧,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节选自《宋史》) 【注释】⑤普:赵普,北宋初年丞相。⑥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⑦箧(qiè):书柜、书箱。⑨薨(hōng):古代指诸侯、丞相等去世。 【丙】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14.因声求气:仿照示例,结合加点字,探究赵普的内心感受。
示例:可谓好学也已。 “也已”是感叹词,表示肯定语气。孔子认为,君子能循着正确的思想端正自己的言行,这就是好学,君子应该在言行举止方面有自我要求。 读之竟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5.借古劝今:赵普晚年对《论语》手不释卷,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论语》对唐宋时期的影响深远。请结合三则材料,说说《论语》对后世的影响。
|
【活动二:品读古文】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题目。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节选)
【乙】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③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④,虽欲改励,恐不及矣!”……(《李生论善学》)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不亦说乎
(2)温故而知新
(3)王生益愠
(4)诲人不倦
26.根据文意断句,限断两处。
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28.这两篇文章都讲到的一个共同话题是什么,孔子和李生认为什么样的读书人才是“善学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甲】谢太傅①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太傅盘桓东山②,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③诸人色并遽,便唱④使还。太傅神情方王⑤ ,吟啸⑥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⑦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丙】王子猷、子敬⑧曾俱坐一室,上忽发火⑨。子猷遽走避,不惶⑩取屐⑪:子敬神色恬然,徐唤左右,扶凭而出,不异平常。世以此定二王神宇。
【注释】①谢太傅:谢安。②盘桓:徘徊,逗留。东山:谢安早年隐居之地,在今浙江上虞西南。泛海:坐船出海。③孙、王:孙绰、王羲之。④唱:通“倡”,提议。⑤王:通“旺”,指兴致高。⑥吟啸:吟诗与呼啸。啸:撮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⑦将无:大概,恐怕。⑧王子猷( yóu):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第五子。子敬,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⑨发火:着火。⑩惶:通“遑”,闲暇。⑪屐:木头鞋。
29.小语和小文对上面两个故事有一番讨论,请你根据语境,补全他们的对话。
小语:我记得【甲】【乙】两文都出现了谢太傅,可见它们都是选自由南朝人(1)__________组织编写的《世说新语》。
小文:嗯,你说得对。根据“不亦说乎”可以推断“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的“说”的解释是(2)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语:你说得很对,我发现【乙】【丙】文里都出现了“徐”和“遽”,根据成语“不疾不徐”可推测出【乙】文“公徐云”,【丙】文“徐唤左右”的“徐”都是(3)__________的意思。但两个“遽”意思应该不一样。《古代汉语字典》里“遽”有“①送信的快车:②急忙,匆忙;③于是,就;④突然;⑤惊慌”的意思。根据语境,“孙、王诸人色并遽”的“遽”应该选(4)第__________个义项;“子猷遽走避”的“遽”应该选(5)第__________个义项。
小文:你真厉害,通过查字典和用成语推测法把没学过的文言词语意思都搞明白了。可是【乙】文画线句好像没有断句,怎么加标点断句比较好呢?
3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
31.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子敬神色恬然,徐唤左右,扶凭而出,不异平常。
32.小语不明白【乙】文为什么要写船上诸人的表现,【丙】文为什么要写王子猷的反应,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帮他答疑解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①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②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现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33.本学期我们学习的文言作品中涉及到了很多古人的日常称谓,请解释加点词。
①兄子胡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儿女讲论文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君与家君期日中 ____________________
34.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琼 大 惊 即 以 其 言 应 诏 而 深 奇 爱 之。
35.下列各句中,敬辞或谦辞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换号了,敬请惠存”先是以同学名义通知换号,再开口借钱,不法分子竟利用其中空隙,伺机行骗。
B.令尊年过六旬依然下地干农活,作为他的孩子,我感到既自豪又羞愧。
C.听说你们家舍妹要去当兵,这种雄心壮志令我钦佩不已。
D.“各奔天涯何处是,惟愿君安好”,我就留步不送您了。
3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37.谢道韫和黄琬都以年幼巧对著称,你能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他们的回答各自妙在哪里吗?
38.古诗文阅读。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注】:①令誉:美好的名声。②钟繇:三国时魏国相国。钟毓、钟会是他的两个儿子。③敕:皇帝召见。④卿:古时帝王对臣子的称呼。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相委而去
②元方入门不顾
③魏文帝闻之
④语其父钟繇曰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毓 对 曰 战 战 惶 惶 汗 出 如 浆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②帝曰:“卿面何以汗?”
(4)【甲】【乙】两文来源于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笔记小说,该小说从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甲】文选自《方正》篇,请结合下列三个门类的选编依据,判断【乙】文应该编入哪一个篇章,并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A.《德行》:指人的道德品行
B.《言语》:指人的口才辞令
C.《方正》:指为人正直
【乙】文应该编入__________篇章,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甲】
王黄门①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②而已。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③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选自《世说新语》)
【乙】
钟毓、钟会④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⑤曰:“可令儿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如出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王黄门:王徽之,字子猷,是王羲之的儿子,曾任黄门侍郎。②寒温:寒暄。③吉人:贤明的人。④钟毓、钟会:钟毓,三国时期魏国车骑将军。钟会,三国时期魏国将军,后平蜀。⑤钟繇(yáo):三国时期魏国相国。
(1)根据表格汇总的方法提示,解释加点字。
文言词句 | 方法提示 | 解释 |
A.三人俱诣谢公 | 语境推测法:①到某人所在的地方;到某个地方去看人(多用于所尊敬的人)②(学业、技术等)所达到的程度 | |
B.向三贤孰愈 | 查阅字典法:①面对,朝着;②方向;③先前,刚才;④表示假设,可译为“假使”“如果”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 (填序号) |
C.年十三 | 课内迁移法:元方时年七岁(《陈太丘与友期行》) | |
D.魏文帝闻之 | 古今异义词: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行》) |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画线句。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
(3)《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练含蓄,隽永传神。明代胡应麟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请你展开联想与想象,任选一种场景,设计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
【场景一】
客:(面带好奇,走上前)向三贤孰愈
谢公: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者最胜。
设计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场景二】
魏文帝:( 仔细观察,面带好奇)卿面何以汗?
钟毓: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战惶惶,汗如出浆。
设计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说新语》一共三十六篇,每篇均有一个篇名,部分篇名如下表所示。你认为【甲】【乙】两篇分别应该放在哪一篇之下?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
篇名 | 内容 |
德行 | 指人的道德品性 |
方正 | 指人的行为、品行正直,合乎道义 |
言语 | 指人的口才辞令 |
品藻 | 指对人或事物的认识和鉴别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批注: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作者对她咏絮之才的赞美。
《世说新语·言语》
【乙】
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
《世说新语·伤逝》
【丙】
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①”,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②。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③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批注:
《世说新语·识鉴》
【注释】①东曹掾:东睿的属官。②鲈鱼脍:鲈鱼切片或切碎做的菜,与菰菜羹同属吴中名菜。③羁宦:在异乡做官。
40.“遂”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是“于是”和“最终”。请联系上下文,为[丙]文“遂命驾便归”中的“遂”选择正确的义项,并说明理由。
41.成语“莼鲈之思”出自[丙]文。依据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内容,推断这个成语的意思。
42.文章的结尾常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参考[甲]文批注,给[丙]文结尾句作批注。
43.有老师将《世说新语》作为七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书目。你赞同这种做法吗?请结合选文具体内容,简述理由。
44.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材料二: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①不达②于事,识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③?
【注】①或:有时 ②达:付诸 ③其奚决焉:怎么解决问题呢?焉,代词,指代上述的“理”和“识”。
(1)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问 与 学 相 辅 而 行 者 也 非 学 无 以 致 疑 非 问 无 以 广 识
(2)下列句子中加下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语气词,啊)
C.而或不达于事(表转折,但)
D.舍问,其奚决焉(舍弃)
(3)翻译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4)恰当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你从以上材料中归纳出了哪些学习态度或学习方法?(至少写出二种)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具体谈谈其中一种学习态度或者学习方法。
45.小嘉同学在搜集、阅读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整理出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②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论语》 材料二: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吕氏春秋•本味》 材料三: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德行》 材料四: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宋史·寇准传》 |
(1)小语:小嘉,你找的材料真丰富,可是材料一《论语》中第___________(填序号)句,好像不属于“交友”的主题,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嘉:谢谢小语,我把这句话删去。材料四的内容较难理解,我们可以加上注释,帮助同学们理解文章意思。
(2)请你帮助完善材料四的注释:
①张咏:宋朝初年名臣。 | |
②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 |
③及准出陕:________ | 说文解字:“及”本义是追赶上前面的人,并将其抓住。上边是“人”,下边是“手”,正是前边的人被后边的人用手抓住的形状。 |
④大为具待:________(填选项) | 字典义项:A.器械,器具。B.置办,准备。C.具有,具备。D.通“俱”,全,都,尽。 |
⑤咏将去:________ | 课内迁移:相委而去 |
⑥准莫谕其意:同“喻”________ | 成语推测:不可理喻 |
(3)小语:我们一起梳理这四则材料对“交友”的看法。
圈画关键句 | 分析材料内容 | 提炼“交友”关键词 | |
材料一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曾子每天反省自己,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做到诚信。 | 真诚待友 |
材料二 |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 ① ________ | 珍惜知音 |
材料三 | 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 管宁和华歆对“片金”和“乘轩冕者”态度不同,管宁于是与华歆割席断交。 | ②________ |
材料四 | 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 ② ________ | ③ ________ |
小语:经过分析和提炼,原来古人对于“交友”有这么多的看法和认识,“真诚待友”现在也是交友中重要的原则。
小嘉:我觉得材料二伯牙“绝弦”,材料三管宁“割席断交”的行为都过于极端了。
(4)你认同小嘉的观点吗?请结合材料二或材料三,联系自己的交友体会,说出你的理由。要求:①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②100字左右。
…………
参考答案
1.③ 年纪小 汗水 流汗 不久齐王战败,当时人们都认为他能见微知著。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和翻译句子。(1)句意:于是思念起(家乡)吴地的菰菜羹和鲈鱼脍。因:于是。故选③。(2)年少有为:年纪轻轻时就有所作为,做出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少:年纪小。(3)汗出如浆:汗水像水浆一样流出。汗:名词,汗水。卿面何以汗:你脸上为什么不出汗?汗:动词,出汗。(4)翻译句子注意重点词语:俄而,不久;见机,见微知著,看到细微的预兆。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