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8:诗词鉴赏之字词句的赏析-2023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预习讲义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17日
资源编号 56812

专题18:诗词鉴赏之字词句的赏析-2023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预习讲义

2023-08-24 七年级上册 0 3,284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小升初新七年级语文无忧衔接预习讲义汇总

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预习讲义

专题18:诗词鉴赏之字词句的赏析

【知识梳理】

炼字

1.考点概述

古人作诗壤词都很讲党练字,经过作者错炼的关键字、词,能够充分表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这些关键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色彩词、叠音词、拟声词、语气词等。命题者往往就诗中的这些关键词提问。

2.提问方式

(1)这一句中××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字可否换为××字?为什么?

(3)这一句(联)中最富表现力的字是哪个字?为什么?

(4)某字(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

3.答题思路

(1)赏析动作性词语 要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形象”“简练”“富有表现力”等词语。
(2)赏析描写性词语 要分析其对描绘意境的作用,答题时,注意采用“准确”“生动”“传神”“清新质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朴实”“隽永”等词语。
(3)赏析典故 要挖掘所用典故的本义,探寻作者的用意。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含蓄”“蕴藉”等词语。
(4)特殊词值得注意: ①叠词。一是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二是起强调作用,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使思想感情的表达更加绵密曲折。

②拟声词。一是给读者以听觉上的感受,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二是能引发视觉、触觉的感受,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

③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答题步骤】

(1)解释词语的本义(指出诗眼/词眼/字眼,把字词代入句中,解释含义)。

(2)描摹景象,写出词语的语境效果(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结合诗歌的主旨进行情感分析(有表现手法时点出,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解答炼字题的注意点】

(1)要留心该字在句中是否活用,理解其在句中的意思。

(2)体会该字在诗(词)中创设的意境和塑造的形象。

(3)分析该字传达的情感。

(4)组织答案时,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强调其妙处:一个“×”字,使……(立足于字的表达效果),突出了……(立足于整句或整首诗词的表达效果),表达了……(立足于情感表达)。

[答题模板]

某字(词)的意思是xxx,它运用了xxx的手法,写出了xxx的景象(或描绘了一幅xxx的画面),表达了xxx的思想感情。

炼句

1.考点概述

古诗调中的关键句或能慨括诗歌主旨,或对全诗的内容和结构有重要作用,或描写生动形象,或揭示作者情感,或含义深刻……其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准确理解这些句子,有助于我们把握诗歌主旨和结构。考生理解关键句时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2.提问方式

(1)对诗句含义与表达效果的考查。

(2)对诗句内容、构思及表现手法的考查。

3.答题思路

第一步:解说诗句,把握整体意境。

第二步:揭示该句的特殊之处,点明写作手法;或从关键词入手分析其妙处。

第三步:简要分析诗句的表达效果和作用。

其中,在简要分析诗句的表达效果和作用时,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思考和作:

(1)描绘意象、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

(2)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突出品主题思想、作者情感态度方面的作用;

(4)音律方面的作用;

(5)结构上的作用。

[答题模板]

这一句描绘了xxxx景象,某字(词)运用了xxxx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xxx的xxxx特点,表达了诗(词)人xxxx的思想情感(或蕴涵着一种xxxx情趣)。

【专项练习】

一、阅读张旭(唐)的《山行留客》,完成小题。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赏析“山光物态弄春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寓含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三、四两句中“嫌”“故”两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和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都是借春景抒情,请分析二者“景”和“情”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①

陆游

三万里河②东入海,五千仞岳③上摩天。

遗民④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⑤又一年。

【注】①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②河:指黄河。③岳:指华山。④遗民:金人占领区的宋朝老百姓。⑤王师:宋朝的军队。

4.赏析第四句中的“尽”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湖上

徐元杰(宋代)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注释)湖,指杭州西湖。

6.全诗写出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词语印证了你的判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一句诗中“乱”字用得最妙,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花下醉

【唐】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1)请说说首句中“不觉”二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表现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①。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释】①氛垢:雾气和尘埃。

9.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山水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过天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象。

B.首联描绘野望的整体景象,“极目”与前一句的“新晴原野”共同点题。

C.“郭门”“溪口”“田外”“碧峰”等景物依次出现,让画面有了纵深感和层次感。

D.颔联写千家万户环绕渡口而居,村边的绿树与溪口相连,由远及近地写出了雨后景色。

10.从词性的角度,赏析诗句“白水明田外”中“明”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杜十四①之②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③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注释】①杜十四:杜晃,排行第十四。②之:往。③征帆:指远行的船。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从题目的“送”字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

B.首句“荆吴相接”把千里之遥写得近若比邻,是诗人对友人的宽慰。

C.“淼茫”一词既写了春江烟波浩渺,又写出了诗人心中的茫然。

D.这首诗虽为送别诗,却不觉伤感,表达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情怀。

(2)赏析“天涯一望断人肠”中“断”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

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笔下的西湖,荷花盛开,香气盈湖,烟雾茫茫,风景优美。

B.词的上片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实写了词人泛舟西湖时骤雨打篷的情景。

C.最后一句运用比喻,写出水珠在荷叶上滚动聚合的状貌,表现了雨珠的晶莹剔透。

D.本词构思巧妙,把梦境与现实对照来写,词人赏景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

13.赏析“却是池荷跳雨”中“跳”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春风

(唐)白居易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①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注释:①次第:依次,按照顺序或以一定顺序,一个接一个地。

14.下面对该诗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次第”两个名词,写出了春花依次竞相开放的盎然生机。

B.对花而言,春风过处,不管是园中名卉还是村头野花,都不会错过春风带给自己的花信。

C.把村花村树描绘成为有感情的生命,尤其乡村火热的迎春之情,写得极其真切。

D.通过将荠菜这个可爱的小生灵和梅花、桃花等相提并论,说明了春天是无私的,从不厚此薄彼使它们呈现出一派欣然的景象。

15.试品析诗句“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中“道”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古诗文阅读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6.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七言绝句选取了花、蜂蝶等春天简单平常的意象,写雨后漫步花园所见的衰败景象。全诗语言典雅,平中见奇,饶有诗趣。

B.第一句追忆雨前景象,花才刚刚开放,诗人还没有来得及仔细欣赏就下雨了,只好等待雨晴。“初见”二字写出诗人赏花不成的遗憾心情。

C.第二句写眼前景象,久雨过后,花全部凋谢了,整个花园一片浓绿,残春景象,令人失望、惆怅。“全无”“初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三、四句赋予蜂蝶以人的情态。它们满以为可以饱餐春色,结果无花空有叶的景象让它们大失所望,蜂蝶的飞走使诗人更添惆怅。

17.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中“疑”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古诗,完成各题。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王维

寒更传晓箭①,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借问袁安舍②,翛然③尚闭关。

[注]①箭:指漏箭,古代计时器漏壶中用以指示时间刻度的箭状指针。②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后人常用“袁安高卧”指身处困穷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③翛(xiāo)然:自由自在的样子。

18.颈联中有一个词运用了课文中的典故,请回忆课文内容简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德舆评价本诗颔联时说“全诗之妙,全在上句‘隔牖’五字”,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

________

(宋)杨万里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20.本诗写“雨”,突出了雨的什么特点?请根据这一特点选取一字把诗题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本诗修辞运用极为精妙,请选取一个诗句具体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

送沈子①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②荡桨向临圻③。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释】①沈子:一作“沈子福”,作者友人。②罟师:渔人,这里借指船夫。③临圻:临近曲岸的地方。

22.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篇直接入题,描写送别情形,临圻是送客之地。

B.“柳”与“留”谐音,折柳送行,表示不忍离别。

C.诗人借写船夫驾舟远去,从侧面表现友人渐行渐远。

D.本诗虽写离情别绪,但却哀而不伤,基调明快。

23.请分析“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两句所用的手法和本诗所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折杨柳①

[唐]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②,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①“折杨柳”,乐府歌曲名。②曲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24.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任选一个做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阅读徐元杰(宋)的《湖上》,完成小题。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第一句诗中哪个字用得最妙?找出来并简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专项练习】

一、(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山中景物人的性格,生动地描绘了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的情感(或:对春天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2)事物是复杂的,不应片面地看问题,对待困难也是如此。在人们前进的道路上,要正视困难,勇往直前。在克服困难中迎来的美景,才更加赏心悦目,其乐无穷。(答到任一点即可)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上册 专题18:诗词鉴赏之字词句的赏析-2023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预习讲义 https://www.0516ds.com/56812.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