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9:诗词鉴赏之体会诗歌情感–2023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预习讲义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17日
资源编号 56817

专题19:诗词鉴赏之体会诗歌情感–2023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预习讲义

2023-08-24 七年级上册 0 1,758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小升初新七年级语文无忧衔接预习讲义汇总

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预习讲义

专题19:诗词鉴赏之体会诗歌情感

【知识梳理】

1.考点概述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主旨领悟,即领悟诗词里作者的写作意图或理解作品蕴涵的哲理。情感体味,即体会诗歌中传达的思想感情、蕴涵的感情基调和作者的情绪等。初中阶段,对古诗词主旨的领悟,主要集中在理趣诗、怀古诗、咏物诗中。而所学诗歌情感则大致为: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离别思念、热爱自然、关心民生等

解答这类题目,一是明确诗歌的题材

二是分析诗歌的意象

三是把握表露情感的词语。

 常见8种古代诗歌主旨:

①送别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对友人前途的担忧等。(折柳送别、饮酒饯别、唱歌送别)

②羁旅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③田园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④闺怨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自由生活向往;或歌颂真挚爱情。

⑤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⑥边塞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对家人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对边塞风光的赞美。

⑦咏物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物象中。(常有松、竹、梅莲等意象)

⑧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常见的8种古代诗歌思想情感: 喜、怒、哀、乐、闲、愁、思、恨。

①喜(人逢喜事、称颂赞美);②怒(壮志难酬、不平之事);

③哀(失意慨叹、哀婉幽怨);④乐(山水田园、团圆相聚);

⑤闲(游玩归隐、恬淡闲适);⑥愁(离愁孤寂、时光易逝);

⑦思(思人念乡、思慕向往);⑧恨(国恨家仇、痛恨官场、爱恨情长)。

平时积累一些概括感情的常用词语:喜悦、欢快、恬淡、闲适、烦闷、愤怒、壮志未酬、借古讽今、旷达乐观等。

2.提问方式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4)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3.答题思路

(1)读标题,找信息。诗歌的标题包含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感、题材类型等重要信息。

(2)读注释,知作者。古诗歌鉴赏注释中一般会交代作者的情况和写作背景;同样,在注释中也会解释疑难字词,揭示典故意义。

(3)读诗句,懂大意。细读诗词中凝练传神的字词,这些字词往往与诗人抒情、言志、阐理相关。

(4)辨题材,判情感。同一类型题材的诗歌,所写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往往类似。

(5)抓诗眼,明情感。诗眼是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词语。

(6)紧扣意象,悟情感。意象中往往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

(7)借典故,窥情感。典故是运用典籍中的逸事、趣闻、传说人物或有出处的诗句、文章来借古讽今、借古抒怀。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模板]

①描写了……生活(景物)。②抒发(寄寓、揭露、赞颂)了……情感(感叹)。③表达了……感情。

【专项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

B.“萧萧送雁群”一句写耳所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所见的随风而来的雁群。这样,就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至的秋风绘声绘影地写入诗篇。

C.“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笔触从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集中到独在异乡、“归思方悠哉”的“楚客”,由近而远,步步换景。

D.“朝来”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萧萧”声,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端的发问。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风鸢图诗

[明] 徐渭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注释】①风鸢:风筝。

3.诗歌一、二两句中连续出现三个“搓”字,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歌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即事

[宋]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5.赏析“小雨丝丝欲网春”中“网”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全诗所描绘的景物,请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小题。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①楚江:长江。②建业:今江苏南京。③漠漠:水气浩渺的样子。④重:这里指船帆因湿而重。⑤冥冥:天色昏暗的样子。⑥海门:长江入海处。⑦浦:近岸的水面。⑧滋:润泽。⑨沾襟:打湿衣襟。⑩散丝:指细雨。此处为双关语,兼指雨,泪。

7.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尾联运用了哪种抒情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喜雨

(唐)白居易

西北油然云势浓,须臾滂沛雨飘空。

顿疏万物焦枯意,定看秋郊稼穑①丰。

【注释】①稼穑:种植与收割,泛指农业劳动。这里指庄稼。

9.请结合诗句内容来品析加点的“顿”“定”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杂咏

(明)高珩

青山如黛①远村东,嫩绿长溪柳絮风。

鸟雀不知郊野好,穿花②翻恋小庭中。

【注】①黛:原指颜料。这里形容远山呈现出黛绿色。②穿花: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11.诗歌前两句通过描写_________ 、___________、杨柳这些春天郊野的美好景象,渲染了一种清新恬淡、生机勃勃的氛围。

1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秋蛩①

(唐)雍裕之

雨绝苍苔地,月斜青草阶。

蛩鸣谁不怨,况是正离怀②。

[注]①秋蛩(qióng):秋天的蟋蟀。②离怀:指离人的思绪,离别的情怀。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概括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概括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绝句

杜甫

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①。

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

【注释】①旌旗:指旗帜,这里指吐蕃军队入侵的战旗。

14.诗人往往从多感官的角度进行创作。“回首见旌旗”一句从视觉角度来写,“高楼鼓角悲”一句从________角度来写。

15.诗歌蕴含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诗歌鉴赏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6.诗歌第三、四句中的“嫌”“穿”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渲染了_____________的气氛,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17.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②才:仅。

(1)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清新淡雅而又韵味无穷的友情诗,写出了因为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寒夜也变得与众不同了。

B.从“寒夜客来茶当酒”,可以看出主人与来客的情谊很深。

C.“竹炉汤沸火初红”,让屋内的温暖与屋外的寒冷形成鲜明的对比,营造了温馨的画面。

D.全诗看似随笔挥洒,但很形象地反映了诗人难以言传郁闷的心情,耐人寻味。

(2)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从“梅花”这个意象来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19.下列各项中,理解错误分一项是(       )

A.诗歌第一句写出了诗人的愁思。“惆怅”一词,造成红艳的牡丹花似已开败的错觉,将人引人惜花的惆怅气氛之中。

B.诗歌第二句表现诗人黄昏时赏花的情景。“唯有”“两枝”等词,强调晚来只有两枝残败,才知满院的牡丹花开得正盛。

C.诗歌第三句实写风吹花残之景。第二天早晨大风刮起的时候把所有的花都吹没了,诗人的惜花之情跃然纸上。

D.本诗借物抒怀,别具一格。诗人夜里用把火照花的行为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深厚感情。

20.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锦城春望

卓英英

和风装点锦城春,细雨如丝压玉尘。

漫把诗情访奇景,艳花浓酒属闲人。

(1)本诗题为“锦城春望”,请简要概括第一、二句中诗人都“望”到了哪些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

秋日行村路

[宋]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1]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1]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22.“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诗?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田园乐(其六)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注】本诗是作者隐居辋川别墅时的作品。

24.本诗描写了_______(季节)的景物,与孟浩然的《____》诗中的景物十分类似。

25.本诗三、四两句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

《乡村四月》(唐·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1)山原:山陵和原野。(2)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平地。(3)子规:鸟名,杜鹃鸟。(4)才了:刚刚结束。

26.诗的一二两句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专项练习】

一、

1.C

2.表达了诗人独在异乡的羁旅孤寂之情和思归之心。

【解析】

1.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C.“朝来入庭树”写的远景,“孤客最先闻”写的是近闻。采用的描写顺序是由远而近,并不是“由近而远”。故选C。

2.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背景分析作答。这首诗的意思是:秋风不知从哪里吹来,萧萧地送来了大雁一群群。清早秋风来到庭中的树木上,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秋风的声音。这首诗作于被贬期间,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作者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表达诗人独在异乡的孤寂之情和思归之心。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上册 专题19:诗词鉴赏之体会诗歌情感–2023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预习讲义 https://www.0516ds.com/56817.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