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历史部分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计30分。
1.“大业(年号)始,东都建,运河开。”材料中的“运河”促进了( )
A.东西交通发展 B.经济文化交流 C.政治重心南移 D.唐朝的大一统
2.与下图相关的制度是( )
提示一:一举成名
提示二:十年寒窗
提示三:金榜题名
A.禅让制 B.世袭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3.“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这种工具是( )
A.曲辕犁 B.筒车 C.秧马 D.翻车
4.从“曾因国难披金甲,不因家贫卖宝刀。”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反映出宋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 重文轻武 B.分化事权 C.守内虚外 D.强干弱枝
5.北宋时期,多民族政权并存。下列能正确反映这一时期政权分布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6.小王偶然搜集到一张破损的古代地图,依稀可以看到“大都”、“宣政院辖地”等字样。由此推断,绘制这张地图的朝代不早于(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7.他的某部作品描绘了“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的场景。他是( )
A.马致远 B.关汉卿 C.郑光祖 D.王实甫
8.明太祖时期编成《孟子节文》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书中将《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非臣子宣言”的内容尽行删去,不准学习。这反映了明初( )
A 八股取士出现 B.君主专制强化
C.关注学术发展 D.反对儒家思想
9.“史实”是对历史事实的描述,“史论”是对历史的解释和评价。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明代经济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奠定基础
B.明代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
C.手工棉纺织业在明代从南方推向了北方
D.明代出现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等
10.它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壮举,结束了此前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联系由阿拉伯人中转的局面,在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材料描述的是( )
A.张骞通西域 B.玄奘西游天竺 C.郑和下西洋 D.鉴真东渡日本
11.明代某著作在对前人的农书和有关农业的文献进行系统摘编译述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在农业和水利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撰写而成。该著作是(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12.某班同学在学习《清朝君主专制强化》一课时,准备编写一个雍正时期的历史剧,剧本中应该出现的是(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军机处设置 C.戚继光抗击倭寇 D.雅克萨之战
13.清王朝是满族贵族掌权,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汉人防范、控制极严。为此,清王朝( )
A.焚书坑儒 B.独尊儒术 C.修筑长城 D.兴文字狱
14.下表反映1661-1776年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其原因是( )
年代 | 耕地面积(顷) |
1661年 | 5493576 |
1685年 | 6078430 |
1724年 | 6837914 |
1766年 | 7414495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B.城市坊市界限逐步打破
C.从越南引进高产占城稻 D.开始引进美洲的农作物
15.这个剧种,集中体现了中国戏剧精华,被称为“国粹”。著名的演员有梅兰芳等。该剧种是( )
A.黄梅戏 B.昆曲 C.京剧 D.徽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计20分。
16.下列图片反映古代中国部分朝代的中央官制。解读图片,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一制度的名称及其完善的朝代。
(2)观察图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及其意义。
(3)据图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应朝代及其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中央官制演变趋势的认识。
17.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宋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景德镇原称昌南镇,北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因该地出产的御用瓷器底书“景德年制”,故改称景德镇。南宋时,有瓷窑两三百座。来自四方的工匠博采众家之长,创造出青白瓷等新品种,生产出各种各样的精美瓷器。由荷兰人从泉州贩至欧洲的瓷器,售价几乎与黄金相等。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摘编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
材料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材料三 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是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在航海方面,而由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人类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摘编自培根《新工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的原因。
(2)材料二属于宋代盛行的哪种文学形式?请再列举一位作品风格一致的代表人物。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三种发明的名称。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汤因比“愿意生活在宋朝”的原因。
…………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大业(年号)始,东都建,运河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运河”指的是大运河,隋炀帝命人开通了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B项正确;大运河没有促进东西交通发展、政治重心南移、唐朝的大一统,排除ACD项。故选B项。
2.D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