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
专题03 诗词鉴赏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一)阅读《望岳》,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全诗紧紧扣住题目中“①________”字写景,多角度描写了泰山之②________。其中“阴阳割昏晓”,用一个“③________”字,便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可谓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2.请你结合诗句,说说本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在古典诗词中,登高赋诗抒怀是文人的一个传统,每有登临必有诗作。下列诗句中和杜甫“登高望岳”时的心情最接近的一项是( )
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D.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二)阅读《游山西村》,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4.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详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游山西村的见闻和感受,诗句无一“游”字,却处处扣“游”,表现出诗人的游兴十足。
B.首联以农家劝留客人的口吻起笔,“腊酒浑”和“足鸡豚”等内容,写出了农家在丰年之中待客的热情真诚。
C.颈联写村中欢天喜地举行春社活动,以及活动中人们粗陋的衣着,体现了当地民风的质朴和村民们生活的艰辛。
D.“拄杖无时夜叩门”一句,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山西村的优美自然风光和淳厚人文气息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5.明代杨植在《升庵诗话》中评价“宋人诗主理”,意思是说宋代的诗歌富含哲理。请结合两首诗歌的画线句,分别谈谈你对其哲理的理解。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三)阅读《望岳》,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诗人远望泰山,以“_______”描绘了泰山山色苍翠没有尽头的景象;近望泰山,以“钟”“割”二字分别突出了泰山_______和巍峨雄壮的特点;细望泰山,以“荡胸”“决眦”表现了他对泰山的_______之情。
7.由本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可以联想到许多诗句。请你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并从内容或写法方面简要说明这样联想的原因。(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
诗句: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
(四)阅读《登飞来峰》,完成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8.《登飞来峰》是一首登高抒怀之作。诗人首先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极言塔的①______,登上飞来峰顶的这座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后两句写登飞来峰的感想,用“②______”的典故,表现了诗人③______。
9.古诗文中某些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苏轼《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与本诗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就是如此。请简要解释它们后来衍生的意义。
(五)阅读《望岳》,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本诗的作者杜甫是①____朝诗人,被后世尊称为“②____”。
11.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与本诗“荡胸生曾云”都写到了云,请你分别谈谈对两首诗中“云”的理解。
12.现实生活中,哪种情况下可以用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请举出具体事例。
(六)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首联写诗人出游到农家,“①______”字表现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颔联既描写了村外山间水畔的景色,又蕴含哲理,后人常用“山重水复”借指______②,用“柳暗花明”借指转机或希望;颈联写农人欢天喜地庆贺“春社”,描摹了山西村的风俗画卷;在尾联中,诗人含蓄地表达了对山西村的③______之情。
14.花草树木是古诗词的常见意象。历代诗人常以“柳”入诗,借此传达不同的情感。从下面诗句中任选其一,结合诗句简要说明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2)此夜曲中闻折柳①,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注释】①折柳:这里指汉代乐府名曲《折杨柳》
(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乙】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5.这两首诗的作者都借“花”来寄托自己的情怀。【甲】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_____的姿态,从花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表达了诗人对即将离去的春天的热爱和不舍;而【乙】诗中诗人以“落红”和“_____”自喻,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却_____的情怀。
16.《己亥杂诗(其五)》立意高远,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富有积极意义。以下诗句同样体现诗人胸中豪情壮志的一项是( )
A.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八)阅读《游山西村》和《过故人庄》,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7.(1)两首诗都交代了农家主人盛情待客的情况,《游山西村》诗中农家“_____”(填写原文诗句或短语),《过故人庄》诗中故人“_____”(填写原文诗句或短语)。主人尽其所有,也正反映了他们 _____的品质。两首诗歌都流露了作者 _____之情。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请先描绘本句诗中呈现的画面,然后领略其中的哲理。
(3)对上面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山西村》诗以明快、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图。
B.《游山西村》诗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极力表现了农村生活的迷信和落后。
C.《过故人庄》诗颔联“绿树”是近景,“青山”是远景,使人感到幽静、平和。
D.两首诗的尾联,都表现了主客之间的融洽气氛。
(九)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登幽州台①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材料二】
隗②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③。
——陈子昂《郭隗》
燕昭④延⑤郭隗,遂筑黄金台。
——李白《古风•其十五》
注释:①[幽州台]战国时期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②[隗]郭隗,战国时燕国人。 ③[黄金台]相传战国时代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 ④[燕昭]即燕昭王。 ⑤[延]聘请。
18.(1)阅读材料及注释可以推断,“幽州台”可能就是“黄金台”,它是燕昭王为招纳____(人名)所建。陈子昂借这一典故表达了渴望得到赏识的心愿。
(2)《登幽州台歌》表达了诗人登台的感慨。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久远,第三句登台远望,表达空间的①_____,“悠悠”与第四句的“②_____”字鲜明映照,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表达了诗人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的孤独与悲伤。
(3)中华文化底蕴深厚,许多诗文都与“登高远眺”相关。请默写任意两句。
(十)阅读《望岳》,完成问题。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9.(1)《望岳》这首诗,开篇两句写的是远望泰山,以问答的形式,展现泰山①_____的气势;接下来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近望,写出了泰山②_____的形象;“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则是细望: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长时间细望以至眼眶似有决裂。结尾两句写出青年杜甫决心有朝一日登上泰山山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体现了诗人③_____的精神风貌。
(2)古诗中经常借“云”来表达不同的情境或情感。这首诗中画线句和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都写到了“云”。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首诗中作者借“云”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境或情感。
(十一)阅读《游山西村》,完成各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0.请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内容 | 诗人的情感 | |
首联 | 农家盛情款待客人 | ① |
颔联 | 山间水畔之景 | 由疑惑转为② |
颈联 | ③ | 赞美 |
尾联 | 诗人期许再来做客 | 留恋热爱 |
2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着什么哲理?
(十二)阅读《游山西村》,完成各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2.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一片祥和、欢愉的景象,一个“_______”字,写出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尾联抒发了_______之情。
23.结合画线诗句的具体内容,详解其所蕴含的哲理。
(十三)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咸阳城东楼①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②。
溪③云初起日沉阁④,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⑤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①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公元849年(唐宣宗大中三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在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此诗。②汀洲:水中的小洲。③溪:指磻溪。④阁:指慈福寺。⑤芜:丛生的杂草。
24.《登幽州台歌》和《咸阳城东楼》这两首诗都是诗人登高望远后创作的,可是产生的情感却有所不同。陈子昂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表达了①____;许浑登上咸阳楼观赏风景,触景生情,表达了②____。
25.发挥联想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一联所展现的画面。
(十四)阅读《游山西村》和《过故人庄》,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6.两首诗都交代了农家主人盛情待客的情况,《游山西村》诗中农家“________”(填写原文诗句或短语),《过故人庄》诗中故人“______”(填写原文诗句或短语)。主人尽其所有,也正反映了他们________的品质。两首诗歌都流露出了作者_____之情。
27.《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请你解释这句诗在原诗中的意思,以及其蕴含的哲理。
28.对上面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山西村》诗以明快、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图。
B.《游山西村》诗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极力表现了农村生活的迷信和落后。
C.《过故人庄》诗颔联“绿树”是近景,“青山”是远景,使人感到幽静、平和,又不荒僻。
D.两首诗的尾联,都表现了主客之间的融洽气氛。
(十五)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9.下列选项中对两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欢悦喜庆的气氛。一个“足”字突出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B.甲诗全诗都是写实,无一“游”字,而处处扣合“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
C.乙诗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
D.乙诗第三句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而“过夜半”则表现出诗人等待时间之久。
30.“闲”在古代诗文中常被赋予丰富的意蕴。甲乙两首诗都提到了“闲”,表达的心境却不尽相同。请分别说说这两首诗中的“闲”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31.从诗人所处时代的角度看,如果陆游要“约客”一起去“游山西村”,以下人物最有可能与其同游的一位是( )
A.陈子昂 B.李商隐 C.龚自珍 D.杨万里
…………
参考答案
1.望 高大(壮美) 割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的意思是:我一定会登上泰山的顶峰,从最高峰浏览群山的渺小,这句话写出了泰山的高大巍峨,抒发了作者对实现理想强大的信心。体现了作者对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心,抒发了他的豪情壮志。 3.B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