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冲刺模拟试卷(常州卷)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09日
资源编号 51044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冲刺模拟试卷(常州卷)

2023-05-26 中考 0 1,130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冲刺模拟试卷合集

备战2023年中考考前冲刺模拟卷(常州)

语文试卷

(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下面不能作为对《朝花夕拾》中人物形象概括的一项是(  )(3分)

A.寿镜吾老先生方正博学,比较开明,虽然回答“我”关于“怪哉”的问题时有些不悦,但是回忆起他,鲁迅先生的内心仍是充满了理解与温情。

B.《琐记》中的衍太太,非常热心、非常理解小孩子,她帮助“我”解决困难,曾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她给童年的“我”带来了温暖。

C.《阿长与〈山海经》》中,保姆阿长絮叨粗俗,但她为“我”买来《山海经》。她对“我”质朴的爱,使成年后的“我”对她充满感激与怀念。

D.《范爱农》中的范爱农,内心充满爱国热情,但当时的环境使不肯随波逐流的他穷困潦倒,一腔热血的他以白眼示人。忆起他,鲁迅内心充满同情和痛惜。

2.细读《朝花夕拾》,走近鲁迅先生,我们看到的是丰富而有趣的灵魂。他有童心童趣,他有深情厚意……请从中任选一方面,结合相关篇目,谈谈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观察下边的漫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寓意。(3分)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列文字,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2分)

听人说:“不平凡的人,都有不平凡的遭遇。”②其实我们更应该讲:“______”③岩石间的树木,总是长得特别苍劲;④沙漠里的种子,常能在偶然间快速萌发。⑤生物既然被环境哺育,就当然受环境的塑造,⑥只是,一般的动植物,唯有在适应的机能上被锻炼得更坚强,人类却能在精神意志上被塑造得更柔弱。

A.根据前后的关系,句②中横线应填的句子是:不平凡的遭遇,常能造就不平凡的人。

B.句③与句④这两个句子的关系是递进关系,第④句要比第③句意思更进一层。

C.句⑤中“既然……就……”是假设关系的关联词,所以第⑤句是假设关系的复句。

D.句⑥前后分句间承接自然,表述清晰,没有语病。

5.探究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

【材料二】

记者在一些直播间看到,主播和搭档一番“争吵”“推操”后推出的商品,价格相比其他电商平台,并没有太大优惠,但凭借“节目效果”,往往能吸引消费者的关注。有的直播间没人互动,订单却不少。大三学生王琪说,让她不解的是,有的直播间观众人数有几千人,但上架的商品少有人购买;而在另外一些直播间,观看人数只有几十人,主播上架的商品又频频被“秒杀”。

【材料三】

目前好多直播带货的是一些基层干部在兼职。直播地区的土特产、特色旅游、民俗文化基本上是各自为阵;当地资源禀赋没有用好、盘活,产品质量难保证,缺少特色产品,有的产品陈旧,产业链断裂现象严重。

【材料四】

北京市消协发布的《直播带货消费调查报告》显示,在30个直播带货体验样本中,有9个样本存在问题,有的直播带货商家证照信息公示不充分,部分主播宣传不规范。中消协发布的报告也显示,目前37.3%的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问题,主要有夸大宣传、货不对板、售后服务难以保障等。日前,人民日报全国直播电商投诉平台已正式上线,接受网民的投诉举报。

(1)结合【材料一、二】概括直播带货的“猫腻”有哪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三、四】概括,要使网上直播带货行稳致远、健康发展,将来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默写。(4分)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_______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3)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4)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5)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             )《满江红》)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阅读文言节选,完成下面小题。(15分)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内篇·北冥有鱼》

【乙】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合彼神明至精,与彼百化。物已死生方圆,莫知其根也。扁然而万物,自古以固存。六合为巨,未离其内;秋豪为小,待之成体;天下莫不沈浮,终身不故;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可以观于天矣!

《庄子·外篇·知北游》

【丙】

《月下独酌·其一》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5分)

(1)徙于南冥_____________    (2)志怪者也______

(3)亦若是则已矣__________  (4)自古以固存______    (5)天下莫不沈浮______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甲】、【丙】两文都通过奇特的想象,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甲、乙、丙三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作者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凭借的,没有绝对的自由:【乙】文作者认为人与自然是融为一体的,必须遵循其规律,即所谓的“道法自然”。

B.【甲】文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在写鲲鹏起飞的时候,说它们“翼若垂天之云”,造成了一种浩大的声势。

C.【丙】文通过邀“明月”与“影子”相伴为友,同舞共乐,从而表现出诗人超然洒脱、豪放乐观的思想感情。

D.【甲】文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对比:【乙】文运用“六合”与“秋毫”对比。两文都采用了大小对比的方式来阐明自己所说的道理。

阅读小说,完成下面小题。(10分)

发 生

①他默默看着工人站在烟囱顶端挥动铁锤。烟囱和这胡同老旧的房屋都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他心里有些感伤。

②一个工人跟路人打趣:“这年头,啥事都有。刚有个姑娘,买了七十二块从烟囱上拆下来的砖头。这姑娘想干啥啊!”

③他眼神有些恍惚。三年前,妻子去世后,他发觉自己老了,思维的能力被掠去了一大半。前年,女儿出嫁后,家里只剩下了他一个人。他觉得自己就像一根孤独的干木头。

④第二天,一个女孩找到他家,送给他一块红色的砖。砖面上写着:豆瓣胡同四十七号。“这块砖是从烟囱身上拆下来的。我想送给你,把烟囱的记忆留在你家里。这是我的一次艺术活动。”女孩说。

⑤“艺术活动?”在他的意识深处,只有绘画、音乐、电影和文学作品才是艺术,“我不是太明白……你这是什么艺术活动?”

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艺术。”

⑦女孩走后,他摩挲着红砖,琢磨着女孩的话。

⑧傍晚,女儿回来看他,要把无用的红砖丢出去,两人为此争执了几句,女儿气呼呼走了。此刻的夜是最寂静的,就像一大桶凉水,将他内心的孤寂和伤感冲刷了出来。

⑨隔天下午,他再次遇到了那个女孩。

⑩“谢谢你让这条胡同有了艺术。”

⑪“叔叔,你喜欢这样的艺术吗?你也可以试一试。”

⑫“我哪行,我可没那脑子。”

⑬“艺术也是生活实践,这种实践能让人更热爱生活。想一想你最熟悉的生活环境,那里一定有你的艺术灵感。”

⑭听了女孩的话,他有些心动了。晚上经过咖啡馆,闪烁的彩灯吸引了他的目光。他突然有了想法,他很兴奋。

⑮“我想在胡同里挂上彩灯……我想改变一下胡同沉闷的气氛。你觉得怎么样?”下一次见面,他皱着眉,急问道。女孩想了一下,笑着说:“叔叔,我们可以合作完成胡同灯光装置……我们把彩色灯泡挂在胡同的墙壁上,只是完成了一半,我们再在地面上喷洒感应液体,路人的脚踏在上面,灯泡就会发光,脚步离开后,灯泡就会马上熄灭。”他啧啧称奇。

⑯此时的天色接近黄昏。他们抬着木梯,手拿工具,来到胡同中央……

⑰一个女人走过来,几秒后,彩灯突然在胡同里闪耀起来。女人发出一声尖叫,灯光灭了,接着又开始闪烁,女人再次叫出了声,不再是先前的尖叫,而是好几声惊叹。绚烂的光影在胡同里回旋。

⑱“叔叔,你不想试一下吗?”“好!”他慢慢走过去,五颜六色的光影亮了,在眼皮上跳跃,他从内心深处感受着,时间仿佛虚无了,他的身体异常轻盈。

⑲他感慨不已:自己只是一个退休工人,想不到会和艺术扯上关系,真是不可思议!他仰起头,看着墙上的彩灯朝他眨眼睛——我亲手买来的彩色灯泡,我亲手挂上去的,他心满意足。眼前的胡同成了灿烂的世界,他不出声地笑起来。

(原载《山花》,作者蒋一谈,有删改)

11.联系全文,分析第①段“他心里有些感伤”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的主人公是谁?请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②段工人跟路人的打趣,是为下文“女孩送老人烟囱上的砖头”埋伏笔。

B.第⑮段“他皱着眉,急问道”运用神态描写,主要表现了老人对自己的不自信。

C.第⑰段从女人惊喜的表现,侧面体现女孩与老人胡同灯光艺术活动的成功。

D.第⑲段划线句,表达了老人对自己实践胡同艺术行为的自豪、满足。

阅读小说,完成下面小题。(20分)

母亲

梁晓声

①我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青年近卫军》。一元多线。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还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②我的同代人们,当你们也像我一样,还是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时候,如果你们也像我一样,生活在一个穷困的普通劳动者家庭的话,你们为我做证,有谁曾在决定开口向母亲要一元多钱的时候,内心里不块少勇气?当年的我们,视父母一天的工资是多么非同小可呵!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无精打采。

③我从同学家的收音机里听到过几次《青年近卫军》长篇小说连续广播。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直接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当然不能取代“精神食粮”,我那时还不知道什么叫“维他命”,更没从谁口中听说过“卡路里”,但头脑却喜欢吞“革命英雄主义”。一如今天的女孩子们喜欢嚼泡泡糖。

④在自己对自己的怂恿之下,我去到母亲的工厂向母亲要钱。母亲那一年被铁路工厂辞退了,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又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一个加工棉胶鞋帮的中世纪奴隶作坊式的街道小厂。

⑤一排破窗,至少有三分之一埋在地下了。门也是。所以只能朝里开。窗玻璃脏得失去了透明度,乌玻璃一样。我不是迈进门而是跃进门去的。我没想到门里的地面比门外的地面低半米。一张踏脚的小条凳权作门里台阶。我踏翻了它,跌进门的情形如同掉进一个深坑。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心理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后,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那些女人们热得只穿背心,有的背心肥大,有的背心瘦小,有的穿的还是男人的背心,千奇百怪。毡絮如同褐色的重雾,如同漫漫的雪花,在女人们在母亲们之间纷纷扬扬地飘荡。而她们不得不一个个戴着口罩,女人们母亲们的口罩上,都有三个实心的褐色的圆。那是因为她们的鼻孔和嘴的呼吸将口罩濡湿了,毡絮附着在上面。女人们母亲们的头发、臂膀和背心也差不多都变成了褐色的。毛茸茸的褐色。我觉得自己忧如置身在山顶洞人时期的女人们母亲们之间。

⑥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们母亲们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⑦“你找谁?”一个用竹篾子拍打毡絮的老头对我大声嚷,却没停止拍打。毛茸茸的褐色的那老头像一只老雄猿。

⑧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⑨“那儿!”老头朝最里边的一个角落一指。

⑩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毛茸茸的褐色的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周国几只灯泡的电热烤我的脸。

⑪“妈!……”

⑫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肮脏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儿疲竭的我熟悉的一双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⑬母亲大声问:“你来千什么?”

⑭“我……”

⑮“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千活!”

⑯“我……要钱…”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竞说出来了!

⑰“要钱干什么?”

⑱“买书……”

⑲“多少钱?

⑳“一元五角就行…”

㉑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点着。

㉒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城:“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生!……”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㉓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址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㉕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竟快是一个老女人了!那时刻我努力要回忆起一个年轻的母亲的形象,竟回忆不起母亲她何时年轻过。

㉖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我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并因自己十五岁了才意识到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而感到羞愧难当,无地自容。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㉗那天我用那一元五毛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蛾头。

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得给你钱的么?!……”

㉙那一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领。数落完了我,又给我凑足了够买《青年近卫军》的钱……

㉚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线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㉛从此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14.根据提示补充故事情节。(3分)

开端:我渴望买一本《青年近卫军》。

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局:母亲又给我凑足了买书的钱。

15.文章第⑤小节为什么浓墨重彩描写母亲工作的环境?(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联系上下文和标点符号,分析第㉘小节画线句子母亲说话时的心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第㉔小节画线的句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概括上文和下列材料里面的母亲的共同点,并说说她们的所作所为的重要意义。(6分)

【链接材料】

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我是一个但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问豪绅地主的欺压,街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我念过私垫,光堵三十一年(一九零五)考了科举,以后又到更远的顺庆和成都去读书。这个时候的学费都是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二百多块钱,直到我后来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

(选自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有改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在想买书中开篇,在拥有书中结尾,前后呼应,结构完整。

B.第④小节中的加点字“怂恿”是贬义词,在这里是贬词褒用,意思是鼓励自己,因为我觉得自己想买书是正当的需求,理直气壮。

C.文章反复多次提到“毛茸茸褐色的毡絮”,意在强调母亲工作环境差、极其辛苦。

D.文中第②段画线句道出了一位母亲的心声:“当妈”就意味着责任与付出。“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足见母亲理解、善待孩子,呵护孩子的精神需求,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三、作文(共55分)

20.寻是什么?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辛弃疾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徐志摩说:“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游者寻景,学者寻知,隐者寻静……你又在寻什么?你又会怎样寻?

请以“寻”为题,完成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言流畅,结构合理。②不少于55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B

2.【示例一】具有童心童趣的鲁迅。如《狗·鼠·猫》中,他把小隐鼠想象成墨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他拔何首乌、描绣像,充满了童心童趣。

【示例二】具有深情厚意的鲁迅。如《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深情地怀念了他的保姆长妈妈,表现了对长妈妈的深情厚意。(如有其它概括并联系篇目内容谈得合理亦认可。)

【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B有童衍太太出现在《琐记》和《父亲的病》两篇文章中,她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鼓励小孩子吃冰,打旋,怂恿鲁迅看春宫图,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总体来说,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市侩形象。因此B项中表述错误。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冲刺模拟试卷(常州卷) https://www.0516ds.com/51044.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