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5年中考(2021-2025)1年模拟历史真题分类汇编(河南专用)
5年中考(2021-2025)1年模拟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7 材料分析题·中国史部分
考点32 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
1.(2025·河南·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河南一带居天下之中,是中国商人、商业、商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夏商周时期,中原地区是王朝统治的核心区域,人口汇聚,交通发达,以此为基础,铸就了古代早期中原地区商业的兴盛。
——摘编自王少林《古代中原地区的水陆交通与工商业》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中原地区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如濮(今濮阳)等。西汉时期,中原有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11座中的7座,如宛(今南阳)等。隋唐时期,洛阳作为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外国商旅往来频繁。几千年来,中原地区孕育的兼容并蓄、勤俭内敛、重德尚义、商道济世的商业文化内涵,成为中华商业文化的精髓。
——摘编自程有为《河南简史》
材料三
高铁郑州航空港站 一架卢森堡货航机停在郑州机场
(1)据材料一,古代早期中原地区商业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中原地区商业发展的影响。
(3)综上所述,你认为地处中原的河南应如何助力当前我国商业贸易的发展?
2.(2024·河南·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河承载着文明,是国家与文化精神的象征。然而,据黄河水利委员会统计,3000年以来,黄河下游决口泛滥约1500次,较大的河道更改有二三十次,其中有6次重大改道。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材料二 春秋时期,黄河下游两岸的诸侯国开始修筑堤防。北宋时期治河仍以筑堤、堵口和开引河等为主导思想。然而,黄河挟带的泥沙太多,难见成效。明清又收紧河道,利用水流冲刷沉积泥沙,以清淤防洪,但堤防容易溃决。2001年竣工的小浪底工程,以防洪、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蓄清排浑,除害兴利,综合利用,最终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黄河干流)
——摘编自黄金生《从“忧患河”到“幸福河” 守护黄河安澜 实现高质量发展》
(1)材料一呈现了什么现象?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河”困难的原因。
(3)综上所述,请你谈谈“这场‘战役’的胜利”给予了我们哪些智慧。
3.(2024·河南·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孙中山在其撰写的《实业计划》中提出了关于中国现代化的系统构想,其中包括中国实业发展的宏观规划:建设10万英里铁路,100万英里碎石路(即公路);在全国普遍建设电报、电话以及无线电;在沿海沿江建设商埠、商港、渔港;发展钢铁业、水泥业、矿业、农业;等等。
——摘编自张海鹏《论孙中山的发展观及其思想史意义》
材料二 抚今追昔,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对中华民族发展的美好憧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并为之奋斗的伟大梦想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的内容是孙中山对三民主义中哪一思想的发展?
(2)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在实业发展规划中,对哪些领域提出了现代化构想。
(3)综上所述,运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相关成就说明材料二中的观点。
4.(2024·河南·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国际旅游发展情况(部分)
材料二 我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旅游业率先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起来。21世纪初,中西部地区旅游业增长势头强劲,尤其是西藏、陕西、四川、云南等省份旅游业迅速崛起。
——摘编自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旅游业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3)请举出我国一处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知名景点,并为其撰写一句推介语。
5.(2023·河南·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部分经济数据对比表
国内生产总值 |
|
||||||||
1980年 | 1985年 | 年均增长率 | |||||||
4588亿元 | 9099亿元 | 10.6% |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中国城乡社会呈现新的气象。不少人开始告别“铁饭碗”,纷纷“下海”;每年春节前后的务工人员返乡和入城高峰,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人口流动的独特景观;喇叭裤、红裙子、文化衫、牛仔裤等风靡一时;社会上出现“读书热”和“外语热”,欣赏电影、电视剧、流行歌曲日益成为大众热衷的文化生活方式。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据材料一,概括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城乡社会呈现了哪些方面新气象。
(3)从材料一与材料二内容的联系中,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
6.(2023·河南·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进行了许多意义重大的改革。政治方面,保障人权,保护人民财产等;经济方面,奖励工商业发展,鼓励兴办实业:社会生活方面,革除“大人”“老爷”等称谓,废止跪拜等;教有方面,提倡男女同校,废止小学读经等。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1912一1920年,中国新建万元以上工矿企业1048家,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有了新的增长;1913一1919年,全国产业工人从约50万增加到260多万。…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发展,代表着新的政治力量的增长,为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材料一中的改革措施与中国近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主要体现了哪个阶级的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内容之间的联系。
(3)请列举材料二中“新的政治力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史实。
7.(2023·河南·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新式学堂(部分)课程开设情况表
学堂 | 开设课程 |
京师同文馆 | 数理启蒙、几何原本、微分积分、万国公法、练习译书等 |
福州船政学堂 | 英语、地理、代数、几何、航海天文学、船舶驾驶术等 |
天津电报学堂 | 电磁学、电测试、材料学、电报地理学、电报实习等 |
——摘编自章开沅等《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京师同文馆翻译的西书以外交和史地政法类居多,其中有中国人看到的第一本国际公法。福州船政局在解聘了大批洋人后,大部分技术工作由船政学堂的毕业生担任。严复早年就读于福州船政学堂,后致力于翻译事业,甲午战争期间号召救亡图存。新式学堂建立的分年排课、按班级授课等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学堂课程设置的特点。
(2)据材料二,说明这些学堂产生的影响。
(3)综上所述,你获取了关于教育发展的什么启示?
8.(2022·河南·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能源结构变化表
—摘编自高世宪《电力改革开放40年成就辉煌》
材料二 2007年,中共十七大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第一次把它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明确提出来: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2017年,中共十九大强调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摘编自张士义等《从一大到十九大一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史》
(1)据材料一,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能源的发展变化。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07年以来我国电力能源发展变化的原因。
(3)黄河是“美丽中国”的丝带。请你为“生态黄河”拟一条宣传标语。
考点33 对外交流
1.(2025·河南·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唐王朝不仅以博大的胸怀接纳来自西亚、中亚等地的文化,也以积极的态度输出先进的文明给周边国家。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40年代以后,中国多次受到外国的军事侵略,因而被加上种种不平等条约的束缚。……所以那时的中国可以说是完全开放的,而这种开放是以丧失作为独立国家所应拥有的主权为代价的。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三 从2013年中国首次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与各方携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落地生根,蓬勃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表1 共建“一带一路”境外经贸合作区成就统计表(部分)
时间 | 涉及国家/个 | 累计投资/亿美元 | 上缴东道国税费/亿美元 | 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万个 |
截至2021年底 | 46 | 507 | 66 | 39.2 |
表2 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成就统计表(部分)
时间 | 签署国家/个 | 签署国际组织/个 | 文件成果/份 | 合作项目/个 | 涵盖领域 |
截至2023年1月 | 151 | 32 | 200多 | 3000多 | 土地投资、科技人文、海洋贸易、数字经济、互联网金融、绿色创新等 |
——整理自白永秀等《“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成就、变局与转型》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唐朝的开放与近代开放的不同之处。
(2)据材料三,共建“一带一路”是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概括其发挥的作用。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国家实施对外开放的认识。
…………
参考答案
1.(1)原因:地理位置优越;是王朝统治核心区域,人口汇聚;交通发达。
(2)影响:形成众多著名都会;孕育的商业文化内涵成为中华商业文化精髓。
(3)怎样做:利用交通优势,打造交通枢纽,促进商贸流通;传承发扬优秀商业文化,吸引商业资源;加强与国内外地区商业合作,扩大贸易规模。
【解析】
【小问1详解】原因:根据材料一“河南一带居天下之中”可知,体现地理位置优越,处于交通要冲,利于商业交流,即原因为地理位置优越;根据材料一“中原地区是王朝统治的核心区域,人口汇聚”可知,人口多意味着消费需求大、劳动力充足,为商业发展提供市场与人力,即原因为是王朝统治核心区域,人口汇聚;根据材料一“交通发达”可知,便利的交通能促进物资流通,让各地商品汇聚、集散,即原因为交通发达。故原因:地理位置优越;是王朝统治核心区域,人口汇聚;交通发达。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