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连云港市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28分)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5题。(20分)
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读书这个虽然______,但并非______的求知方式。一本好书像一面无形的墙,在自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筑起一道边界。哪怕外面世界______,只要在这道边界的bì( )护下,你就会是平静的、专注的、从容的。你焦zào( )的心会因此安静下来,你就会获得一段难得的喘息时间。思考会伴随自在的节拍,让你可以躲开令你______的suǒ( )事;让你可以在不同的时空中穿梭驰骋;让你可以在知识的园地里做一回园丁,助力你想象力的萌芽生长;让你可以品尝人间百态,体验种种复杂的情愫,与书中人物同悲喜、共命运。读书是一场全方位的心灵改造活动,一本好书的影响可能会伴随我们一生。
1.根据拼音写汉字。
2.画横线的四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老旧 古老 风吹雨打 焦头烂额
B.老旧 古老 焦头烂额 风吹雨打
C.古老 老旧 焦头烂额 风吹雨打
D.古老 老旧 风吹雨打 焦头烂额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穿梭驰骋、萌芽生长、人间百态这四个短语的结构是一致的。
B.“一本好书像一面无形的墙”运用比喻中的暗喻,喻体是“无形的墙”。
C.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承接复句,内容相互关联,具有先后相承的关系。
D.画波浪线句子中,“读书”是动词,“全方位”是形容词,“心灵”是名词。
4.语段中的“你”从意思上说都可以换成“我们”,但二者表达效果不同,请简要说明使用“你”在表达上的效果。
5.同桌拟写了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他把横线上相应的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读书是一场全方位的心灵改造活动。孔子“学而不思则罔,①___________”告诉我们读书与思考的关系;孟子“富贵不能淫,②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教育我们保持做人的骨气;《礼记》中“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③___________”指引我们学会反思奋进;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④___________”劝诫我们自觉养性修身;杜甫“⑤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激励我们树立远大目标;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⑥___________”勉励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宋濂“⑦___________,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引领我们享受读书的乐趣;苏轼“⑧___________,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启发我们保持乐观的心境。
(二)校文学社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请依据邀请函完成6-7题。(8分)6.你发现邀请函在语序和格式上各有一处不当,请分别修改。
7.你是读书交流活动的主持人,请写一段开场白。
二、阅读·理解(62分)
(一)古诗文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选自《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版)
【乙】
诸葛公
洪迈
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盖其操心制行,一出于诚,生于乱世,躬耕陇亩,使无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也。其始见玄德,论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氏可与为援而不可图,唯荆、益可以取,言如蓍龟①,终身不易。二十余年之间,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服之,敌人畏之。上有以取信于主,故玄德临终,至云:“嗣子不才,君可自取。”后主虽庸懦无立,亦举国听之而不疑。下有以见信于人,故废廖立而立垂泣,废李严而严致死②,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魏延每随公出辄欲请兵万人与公异道会于潼关公制而不许;又欲请兵五千,循秦岭而东,直取长安,以为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史臣谓公以为危计不用,是不然。公真所谓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方以数十万之众,据正道而临有罪,建旗鸣鼓,直指魏都,固将飞书告之,择日合战,岂复翳行窃步,事一旦之谲③以规④咸阳哉!司马懿年长于公四岁,懿存而公死,才五十四耳,天不祚⑤汉,非人力也。
(选自《容斋随笔》,中华书局2021年版,有删改)
【注】①蓍龟:古人以蓍草与龟甲占卜吉凶,因以指代占卜。②廖立和李严:均为蜀汉大臣,因罪被诸葛亮废黜,得知诸葛亮死讯后,都忧伤郁愤而死。③谲:欺诈。④规:谋取。⑤祚:赐福,佑助。
8.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寻找诸葛亮祠堂开篇,一问一答,开合自如。
B.颔联写映阶青草、林中黄鹂,风景优美,让人陶醉。
C.颈联既写刘备渴慕贤才,又表现诸葛亮的鞠躬尽瘁。
D.全诗悼念诸葛亮,感怀自身,有英雄壮志难伸之叹。
9.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用兵行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B.一出于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C.下有以见信于人 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D.岂复翳行窃步 树林阴翳(《醉翁亭记》)
10.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魏延每随公出辄欲请兵万人与公异道会于潼关公制而不许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无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也。
(2)史臣谓公以为危计不用,是不然。
12.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有同学提出诗歌题目为《蜀相》,但是前四句却写丞相祠堂,有点偏题,有的同学则不这样认为。说说你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13.结合诗、文内容,分析诸葛亮能“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原因。
(二)整本书阅读(8分)
阅读《红岩》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虫子,唯恐伤害了它。刘思扬摸了摸口袋,摸出一只偶然带来的,被特务没收了火柴的空火柴盒,丢出铁窗,送给小萝卜头。小萝卜头打开火柴盒,把虫子放了进去。他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他把盒子重新打开,轻声说道:“飞吧,你飞呀!”虫子终于轻轻扇动翅膀,飞起来,缓缓飞出栏杆,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小萝卜头高兴地拍着手叫:“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
回过头来,小萝卜头把火柴盒还给了铁窗里的刘思扬。
“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乙】
一张鲜明的水彩画。顶上是一片蓝天,过多的颜色,把天空涂得浓浓的。下边是金黄的山,翠绿的森林,山头上露出半个大太阳,放射着耀眼的红光。角上写着两个丰满的字:“黎明。”孩子的画不太高明。可是,气势很大,蓝色、红色、金黄和翠绿,挤满了画面,把一张纸装得满满的。他的笔锋充满了炽热的渴望自由的强烈感情。
(节选自《红岩》,中国青年出版社1961年版,有删改)
14.根据甲乙语段内容,结合整本书,写出你对小萝卜头这个形象的阅读感受。
15.市革命纪念馆正在招募“红色小讲解员”,你以“读《红岩》,我与小萝卜头同呼吸”为题录制视频参加征选,请从小萝卜头对你的影响和小讲解员的使命两方面分享视频讲稿。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时互动,重塑传统阅读模式,为读者提供多维感官体验,以形成“寓教于乐”的创新实践。孩子们坐在数字化图书馆中手捧阅读器,当他们为《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困惑时,能收到系统推送的费孝通在闽江畔写下的田野笔记;当他们批注《赤壁赋》的“逝者如斯”时,可以在虚拟空间像苏轼一样感受江水奔流的气势……纸数结合,互补共融,学校和社会联手打造“纸+数”的复合阅读空间,包括智能图书馆、沉浸式阅读教室、AI辅助读写平台等,在科技与人文的互通中,不断拓展孩子们的知识边界,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精彩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5年4月22日)
材料二:
①目前一些AI辅助阅读工具已经成为不少学生的阅读伙伴。AI可以帮助筛选信息,辅助学习。当“亲自读”难以完成阅读作业,却又面临课堂讨论、提交读书报告的课业要求时,读AI处理过的内容成为一条极具诱惑的便捷通道。但这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AI通过数理模型将文本简化为可量化的标签,过滤掉其中的不确定性,最后呈现出“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的单一结论,这与传统阅读中个体通过思辨与共情形成的多元理解构成了鲜明对比。
②其中原因,除了“偷懒变得轻而易举”以外,还有注意力的日渐缩水。今天,我们的注意力衰退到常常看不完一个10分钟以上的长视频,看不完公众号上一篇3000字以上的文章,更不要说看完20万字的书籍。
③更值得警惕的是,“AI污染”问题日益严重。AI生成、伪造或篡改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大量粗制滥造、真假难辨的“信息垃圾”,引发了关于“AI污染”的讨论。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5年5月6日)
材料三:
人类深度阅读本质上是一场多维度的思维交响,逻辑推理与直觉感悟彼此激荡,理性认知与情感共鸣同步生长,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化学反应。如果我们把深度阅读与享受美食相类比的话,人工智能的“替代”阅读最多只能达到汲取营养的目的,而缺少美食体验的过程。当人工智能试图代劳文本解析,看似缩短了认知路径,实则抽离了创新思维发展的沃土,更消解了文字韵律中潜藏的美学震颤。那些被算法提炼的“知识晶体”固然剔透,却无法完美体现通篇原著的系统思维和精神历程。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25年4月18日)
16.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重塑传统阅读模式,“寓教于乐”,拓展孩子们知识边界,为精彩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B.AI辅助阅读工具已经成为学生主要的阅读伙伴,因为读AI处理过的内容是一条极具诱惑的便捷通道。
C.材料三将深度阅读与享受美食相类比,强调了人工智能代劳文本解析无法取代人类自身的深度阅读。
D.三则材料虽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材料之间又有着内在的关联,都涉及到人工智能给阅读带来的影响。
17.围绕材料,回答问题。
(1)AI辅助阅读有哪些缺陷?
(2)AI时代应如何阅读,三则材料分别给你什么启示?
18.设想一下,你在数字化图书馆阅读《卖炭翁》,AI能推送哪些内容帮助你获得多维感官体验?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9分)
阅读科幻小说《中国太阳》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镜面农夫
刘慈欣
①西昌基地,“地平线”号航天飞机从它的发动机喷出的大团白雾中探出头来,轰鸣着升上蓝天。机舱里坐着水娃和其他14名镜面清洁工,经过3个月的地面培训,他们从参训的60人中被挑选出来,首批进入太空进行实际操作。
②在水娃这时的感觉中,失重远不像传说中那么可怕,他甚至有一种熟悉的舒适感,这是孩子被母亲紧紧抱在怀中的感觉。水娃他们是在一个巨大的水池中进行的失重训练,这时的感觉还真像是浮在水中。
③小小的舷窗中,星空和海洋交替出现,舱内不时充满了地球反射的蓝光和太阳白色的光芒。舷窗中星空和地球的景色交替也渐渐有了催眠作用,水娃居然睡着了。但他很快被扩音器中指令长的声音惊醒,那声音说变轨飞行结束了。
④舱内的伙伴们纷纷飘离座椅,紧贴着舷窗向外瞅。水娃也解开安全带,用游泳的动作笨拙地飘到离他最近的舷窗前,他第一次亲眼看到了完整的地球。但大多数人挤在另一侧的舷窗边,他也一蹬舱壁蹿了过去,才发现“地平线”号已经来到了中国太阳的正下方。反射镜已占据了星空的大部分面积,航天飞机如同飞行在一个巨大银色穹顶下的一只小蚊子。极点很快出现了,所有经线方向的接缝都汇聚在一个小黑点上,航天飞机向着这个小黑点下降。水娃震惊地发现,这个黑点竟是这银色大地上的一座大楼,这座大楼是一个全密封的圆柱体,水娃知道,这就是中国太阳的控制站,是他们以后3个月在这冷寂的太空中唯一的家。
⑤太空蜘蛛人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每天(中国太阳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也是24小时),镜面清洁工们驾驶着一台台有手扶拖拉机大小的机器擦光镜面。他们开着这些机器在广阔的镜面上来回行驶,很像在银色大地上耕种着什么,于是西方媒体给他们起了一个更有诗意的名字:“镜面农夫”。这些“农夫”们的世界是奇特的,他们脚下是银色的平原,由于镜面的弧度,这平原在远方的各个方向缓缓升起,但由于面积巨大,周围看上去如水面般平坦。上方,地球和太阳总是同时出现,后者比地球小得多,倒像是它的一颗光芒四射的卫星。在占据天空大部分的地球上,总能看到一个缓缓移动的圆形光斑,在地球黑夜的一面这光斑尤其醒目,这就是中国太阳在地球上照亮的区域。镜面可以调整形状以改变光斑的大小,当银色大地在远方上升的坡度较陡时,光斑就小而亮,当上升坡度较缓时,光斑就大而暗。
⑥但镜面清洁工的工作是十分艰辛的,他们很快发现,清洁镜面的枯燥和劳累,比在地球上擦高楼有过之而无不及。每天收工回到控制站后,往往累得连太空服都脱不下来。随着后续人员的到来,控制站里拥挤起来,人们像生活在一个潜水艇中。但能够回到站里还算幸运,镜面上距站最远处近一百千米,清洁到外缘时他们往往下班后回不来,只能在“野外”过“夜”。他们从太空服中吸些流质食物,然后悬在半空中睡觉。工作的危险更不用说,镜面清洁工是人类航天史上进行太空行走最多的人,在“野外”,太空服的一个小故障就足以置人于死地,还有微陨石、太空垃圾和太阳磁暴等。这样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使控制站中的工程师们怨气冲天,但天生就能吃苦的“镜面农夫”们却默默地适应了这一切。
⑦在进入太空后的第五天,水娃与家里通了话,这时水娃正在距控制站五十多千米处干活儿,他的家乡正处于中国太阳的光斑之中。
⑧水娃爹问:“娃啊,你是在那个日头上吗?它在俺们头上照着呢,这夜跟白天一样啊!”
⑨水娃答:“是,爹,俺是在上面!”
⑩水娃娘问:“娃啊,那上面热吧?”
⑪水娃说:“说热也热,说冷也冷,俺在地上投了个影儿,影儿的外面有咱那儿十个夏天热,影儿的里面有咱那儿十个冬天冷。”
⑫水娃娘对水娃爹说:“我看到咱娃了,那日头上有个小黑点点!”
⑬水娃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他的眼泪涌了出来,说:“爹、娘,俺也看到你们了,亚洲大陆的那个地方也有两个小黑点点!明天多穿点衣服,我看到一大股寒流从大陆北面向你们那里移过去了!”
⑭……
⑮3个月后换班的第二分队到来,水娃他们返回地球去休为期3个月的假。他们着陆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每人买了一架单筒高倍望远镜。3个月后他们回到中国太阳上,在工作的间隙大家都用望远镜遥望地球,望得最多的当然还是家乡,但在4000千米的距离上是不可能看到他们的村庄的。他们中有人用粗笔在镜面上写下了一首稚拙的诗:
在银色的大地上我遥望家乡,
村边的妈妈仰望着中国太阳,
这轮太阳就是儿子的眼睛,
黄土地将在这目光中披上绿装。
(选自《流浪地球》,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年版,有删改)
【注】中国太阳是小说中一项改造国土生态的太空工程。它是一个面积达30000平方千米的反射镜,在36000千米高的同步轨道上向地球反射阳光,在地面看上去,天空像多了个太阳。它能给干旱的大西北带来更多的降雨。
19.请根据文本内容说明把“水娃”们称为“镜面农夫”的原因。
20.请简要概括镜面农夫工作环境的特点。
21.水娃和爹娘通话时,明明相互看不到,却都说看到了“小黑点点”,分析其中的内涵。
22.结尾小诗情感意蕴丰富,请写出你的解读。
23.作为科幻小说,本文既有放眼宇宙的诗意想象,又有根系人类的精神生存关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表达·交流(60分)
24.作文(60分,其中含书写3分)
从以下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
假如,你将开启一段孤独的旅程,没有电脑,没有网络,能陪伴你的,只有一本书。你将选择哪一本书,它会给你怎样的陪伴?
请发挥想象,以“有你陪伴的旅程不孤独”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任务二:
有人说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有人说“读万卷书”就是“行万里路”。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地名。
…………
参考答案
1.庇 躁 琐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
庇护:bì hù,袒护;掩护,保护。焦躁:jiāo zào,着急而烦躁。琐事:suǒ shì,细小零碎的事情。
2.D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第一空,老旧:陈旧、破旧。古老:经历了久远年代的。此处描述的是“读书”这个求知方式,强调其历史悠久,故“古老”更合适;
第二空,老旧:陈旧、破旧。古老:经历了久远年代的。此处描述的是“求知方式”并非“陈旧、破旧”,故“老旧”更合适;
第三空,风吹雨打: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严峻的考验。焦头烂额:烧焦了头,灼伤了额,比喻非常狼狈窘迫,有时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夸张意味浓厚。此处描述的是“外面世界”的状况,强调其复杂多变,故“风吹雨打”更合适;
第四空,风吹雨打: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严峻的考验。焦头烂额:烧焦了头,灼伤了额,比喻非常狼狈窘迫,有时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夸张意味浓厚。此处描述的是“琐事”给人的感觉,强调其令人烦躁不安,故“焦头烂额”更合适;
———预览已经结束,开通会员后可免费下载高清完整版资料———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