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30日
资源编号 48738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04-19 七年级下册 0 1,316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人教版 部编版 统编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1课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 60分)

1.有人曾评论:单论其功绩,二者不相差。单论其才能,炀帝甚于文帝,是圣君的潜力股。但是两帝“用心”不一。文帝虽然苛政,但保证了人民的基本权益,也在事实上避免了战乱的威胁。而炀帝虽然功绩斐然,但急于建“不世之功”,为了一己名义,滥用皇权,不顾百姓权益,终引发大乱。与材料描写不相符的是(     )

A.隋炀帝才能卓越并且功绩斐然

B.隋文帝功绩巨大但实行过苛政

C.隋炀帝不顾百姓权益引发大乱

D.隋文帝急于求成导致隋朝灭亡

2.“为了整合长江和黄河这两条大河孕育的经济板块,杨广用举世无双的大运河打通了中国的任督二脉,弥合了高原——山脉圈内长时间存在的南方和北方的裂痕。”这说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

A.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实现大一统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D.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

3.隋的“国富”历来为传统的史学家所津津乐道,隋炀帝在全国各地广设粮仓,长安、太原、洛阳等地的仓库储存了几千万匹布帛,直到唐朝初年,这些仓库中的粮食、布帛还没用尽,如此富庶的隋朝却短命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

A.上层统治者奢侈腐化                                B.隋朝统治政策不得民心

C.下层的人民起义不断                                D.隋修建大运河耗费国力

4.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有效工具。与下方时间轴上①②相关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B.“光武中兴”“贞观之治”

C.“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D.“文景之治”“开元盛世”

5.唐太宗曾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这表明唐太宗(     )

A.正确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B.认真总结了隋朝灭亡的教训

C.清醒地看到了身为天子的危险处境      D.及时制定了防止“覆舟”的统治政策

6.经典诵读已成为同学们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下列最能直接反映唐朝国力达到鼎盛阶段的诗句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7.下表是根据胡凡主编《简明中国通史》而制作的《唐朝前期户口统计表》(单位:万户)。该表反映了唐朝前期(     )

A.社会风气开放                                         B.民族交融

C.中外交往频繁                                         D.经济发展

8.读右图,它主要反映了唐都长安(     )

A.布局严整对称        B.街道宽阔整齐        C.建筑规模宏伟        D.商业繁荣发达

9.下图为唐代“三彩载乐骆驼俑”,出土于陕西西安中堡村。骆驼背上,七名身着汉服的男乐手各持不同的胡人乐器,面朝外盘腿演奏,中间立一女子正在歌唱,展现了一个巡回乐团以驼代步、歌唱而来的情景。这反映了唐朝(     )

A.经济繁荣               B.皇帝贪图享乐        C.民族交融               D.文化发展

10.最近中央电视台的大型节目《经典咏流传》吸引了大批的观众,一批的传唱人把李白等诗人的经典诗词用歌曲的形式演绎,让更多的国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李白、白居易生活的时期是唐诗最繁荣的时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     )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这一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频繁,吸收外来文化

C.唐朝社会经济呈现盛世现象

D.当时的文人志士以唱和吟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

11.“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3月20日在成都举行,通报了三星堆遗址重大考古新发现了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现已出土重要文物500余件,为揭下古蜀文明神秘面纱提供了珍贵材料。出现了产自于大食、波斯、东罗马帝国时期的金币以及唐朝的开元通宝,这些金币的同时出现能够说明唐朝(     )

A.人们喜欢收集钱币                     B.随葬文物品种多样

C.中外铸币技术高超                     D.中外经贸交流频繁

12.下图为唐朝时期中日两国的货币,日本的和同开珎银币的形制和重量与唐开元通宝完全相同。这反映出当时两国(     )         

唐朝开元通宝                        日本和同开珎

A.审美观念一致        B.文明相互借鉴        C.文明交流频繁        D.铸银水平相当

13.易中天教授在评述某历史事件时指出:“如此盛世,让日渐年迈的唐玄宗志得意满,他沉醉于《霓裳羽衣曲》,痴迷于和杨贵妃的二人世界,任用奸臣……而边地胡人……起兵范阳,升平日久的唐王朝不堪一击,平叛之路漫长而又艰辛。”该历史事件(     )

A.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                     B.阻碍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C.导致了唐朝的直接灭亡                             D.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14.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这一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

A.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                B.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C.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D.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突出表现

15.从下图知识卡片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B.宋朝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C.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D.宋朝重视社会稳定和发展

16.北宋时,“状元及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反映了北宋(     )

A.科举完善促进民间教育繁荣                    B.重文轻武导致价值观念变化

C.文武并重使边患危机消除                        D.武将专权遭到中央政府压制

17.清朝文士袁枚曾赋诗《澶渊》,诗云:“路出澶河水最清,当年照影见东征……一角黄旗万岁声……行人立马秋风里,懊恼孱王早罢兵。”诗中东征的“万岁”、“孱王”就是宋真宗。袁枚在诗中懊恼宋真宗“早罢兵”,正是基于澶州之战是在令人扼腕痛惜的情况下签订了屈辱条约。签约前的战情是(     )

A.宋朝皇上御驾亲征,宋军击毙辽国大将,士气大振

B.宋朝士族率豪族衣冠南渡,大量南迁农民安居乐业

C.宋朝皇帝战前巡幸蜀地,羽林军竟作乱,皇威扫地

D.宋朝皇帝避实击虚,转战半个中国,勤王之师大盛

18.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中的人物身份复杂:萧峰是契丹人、段誉是大理人、虚竹是大宋人,还有西夏公主、吐蕃王子等。那么,以你的判断该电视剧是以下列哪一形势作为历史背景的(     )

A.辽、北宋、西夏   B.辽、南宋、西夏   C.金、北宋、西夏   D.金、南宋、西夏

19.下列能大致反映两宋时期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20.“宋金都在边界附近设立榷场,这种榷场贸易也十分发达……实际上,除榷场外,民间私相贸易的数量极多。南宋运往金朝的有茶叶、丝织品、瓷器、金属制品和书籍等,金朝运往南宋的有畜产品和药材等。”材料描述的情形可能出现在(     )

A.澶渊之盟后           B.宋金和议后           C.岳飞抗金时            D.靖康之变后

21.读图《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下列符合史实的是(     )

A.西夏、金、南宋开国君主分别为元昊、阿保机、赵构

B.辽、西夏、北宋首都分别是兴庆府、上京临潢府、开封

C.澶渊之盟签订后,南宋与金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

D.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22.推动如下图所示文化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北方政局动荡不安

C.南方政权强于北方                                   D.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23.《宋史》记载“大中祥符四年……帝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榜示民……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稍)小,不择地而生。”此材料说明宋朝政府(     )

A.重视引进农作物优良品种                       B.重视农业农村的科技人才

C.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                       D.实现了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24.对宋代经济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B.宋朝时丝织业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北方

C.宋代造船业当时世界领先,海外贸易发达,管理海外贸易机构是市舶司

D.宋代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25.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唐,是我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王朝。下列四幅疆域图,属于元朝的是(     )

卷(非选择题 40分)

二、材料分析题(26题8分,27题20分,28题12分,共4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一:

材料二: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摘编自中学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唐杜甫《忆昔》

(1)根据材料,指出唐朝前期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趋势形成的主要原因。(2分)

(2)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的执政理念,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他践行这一执政理念的具体措施。(4分)

(3)根据材料,指出“开元全盛日”统治时期的皇帝,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诗句可作为研究开元盛世的第一手资料?还是第二手资料?(2分)

27.唐宋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至今令人神往。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唐.宋朝。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20分)

材料一:唐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材料二:唐朝人口统计图

材料三:

材料四:下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材料五:北宋都城开封买卖通宵达旦,金.银.彩.帛等“每一交易,动辄千万”。南宋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机构管理贸易。高宗来年,市舶收入岁达二百万贯,超过北宋治平年间岁入的两倍多。

材料六: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在位时的哪些治国思想?(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人口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人口发展呈现出这种趋势与哪两个盛世有关?(4分)

(3)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依据材料三的图一和图二,分别写出灌溉和耕作工具名称。(2分)

(4)材料四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2分)

(5)宋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结合材料五,分析宋朝海外贸易空前活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6)材料六说明了什么?(2分)

(7)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概括唐朝时期社会特点。以史为鉴,唐朝的发展对今天我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有何借鉴?(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1004年秋,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当时皇帝也想南逃,但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前线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打退辽军……双方订立协议,规定宋每年送给辽银30万两、绢20万匹……

材料二:三省六部始于隋朝,为后代所沿用。宋承唐制,设三省、六部。但宋太祖为了防止相权威胁王权,建立一整套相互牵制、相互掣肘的文官制度。三省六部制是名存实亡。

材料三: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商品可以在白天、夜间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晓不绝。

——大河网——河南日报

材料四: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1)材料一中的“协议”历史称为什么?当时的“宋朝皇帝”是谁?结合所学,我们该如何评价材料一中的“协议”?(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问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宋太祖设置了什么官职?同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由此可见宋政府实施的治国政策是什么?(2分)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北宋东京的商业活动有哪些特点?北宋大画家张择端在他的一幅美术作品中对东京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描绘,这幅著名的绘画作品是什么?(3分)

(4)材料四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通过学习唐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3分)

…………

参考答案

1、D

【解析】根据材料“急于建‘不世之功’,为了一己名义,滥用皇权,不顾百姓权益,终引发大乱”可知,隋炀帝急于求成导致隋朝灭亡,故D符合题意;根据材料“炀帝甚于文帝,是圣君的潜力股”可知隋炀帝才能卓越并且功绩斐然,故排除A项;根据材料“文帝虽然苛政,但保证了人民的基本权益,也在事实上避免了战乱的威胁”可知,隋文帝功绩巨大但实行过苛政,故排除B项;根据材料“了一己名义,滥用皇权,不顾百姓权益,终引发大乱。”可知隋炀帝不顾百姓权益引发大乱,故排除C项。故选D。

2、D

【解析】根据材料“为了整合长江和黄河这两条大河孕育的经济板块,杨广用举世无双的大运河打通了中国的任督二脉,弥合了高原——山脉圈内长时间存在的南方和北方的裂痕。”可知,大运河的开通是为了促进南北经济交流,D项正确;修建隋朝运河时,已经实现了统一,排除A项;大运河的开通与对外交流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隋朝灭亡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下册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48738.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