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年小升初语文高频考点专项训练
2023年小升初语文高频考点专项训练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
一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张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垢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至于忘之。”
【注释】流辈:人们。 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 得句:得到佳句。 险波处:书法中笔画怪异的地方。 垢:责骂。 胡:为什么。
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喜欢) B.使侄录之(录音)
C.侄罔然而止(迷惑不解的样子) D.执所书问曰(写的字)
2.通读全文,你觉得张丞相是一个( )的人。
A.满腹经纶 B.能说会道 C.才华横溢 D.自以为是
3.用自己的句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钥匙尚在》
昔有愚人入京选,皮袋被贼盗去。其人曰:“贼偷我袋,将终不得我物也。”或问其故,答曰:“钥匙尚在我衣带上,彼将何物开之?”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昔有愚人入京选 _____;其人曰 _____或问其故 _____,_____
6.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钥匙尚在我衣带上,彼将何物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皮袋被偷了,愚人为什么不着急?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面对愚人的可笑举动,你想说点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9.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并说说这个故事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虎求百兽而食之“中的“求“应解释为
A.要求 B.寻找 C.追求 D.哀求
11.翻译“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朱子家训》①(节录)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②。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③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④,毋⑤临渴而掘井。
ㅤㅤ[注]①《朱子家训》作者:朱柏庐。 ②庭除:庭院。 ③恒念:总想到。 ④绸缪(ch6u móu):修补好屋舍门窗。⑤毋(wú):不要。
13.文中“起“和“①_______”构成一对反义词。“即起”的意思是:②_________________。
14.用自己的话写出句子②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句子③中找出一个成语“①__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字面的意思是②_________________,比喻③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题目、节录的内容或者你自己的阅读经验,说说《朱子家训》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①文不识②,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③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④。
【注释】①大姓:大户人家,有钱的人。②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③佣:雇佣。④大学:大学问家。
17.给下列加点字或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
(1)邻居有烛而不逮( )
A.抓住。 B.达到,及。 C.捉,捕。
18.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
A.主人听了他的话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他成了大学问家。
B.主人感到很惊叹,就把书借给他读,最后他成为大学问家。
C.主人听了他的话深为感叹,就拿出钱给他买书,直到读完大学。
1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
A.匡衡/勤学/而无烛 B.衡/乃穿壁/引/其光 C.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20.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_,“衡乃穿壁引其光”是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_________”这个成语就出自这个故事。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你还知道哪些,请任写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慈母败儿
司马光
为人母者,不患①不慈,患于知爱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②,陷于大恶③,入于刑辟④,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之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⑤。
(选自《家范》)
注释:患:担心。不肖(xiào):品行不好。大恶:大罪过。刑辟(pì):犯了死罪。辟,法律,刑法。悉数:详细地一个一个列举。
2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患于知/爱不知教也 B.慈母/败子
C.母/败之 D.若是者/多矣
2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为( ) (2)知( )
2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说说本文要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25.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夫 菱 生 于 水 而 曰 土 产,此 坐 强 不 知 以 为 知 也。
26.解释加点字。
①席而啖菱 啖( ) ②欲以清热也 清( )
27.翻译句子。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甲]
夸父与日逐①走,入日②。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③。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山海经•海外北经》
[注释]①逐;竞争。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③泽:湖。
[乙]
逮①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②草木,而民无所食。猰(yà)貐(yǔ)、凿齿、九婴、大风、封豨(xī)、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③后羿诛④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九日而下杀猰貐,斩修蛇于洞庭,擒⑤封豨于桑林。
——(淮南子•本经训》
[注释]①逮:等到。②杀:晒死。③使:派。④诛:杀。⑤擒:擒获。
29.默读两则文言文,根据内容取题,[甲]是 _____;[乙]是 _____。
3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夸父与日逐走 _____
②弃其杖 _____
③十日并出 _____
④缴大风于青丘之泽 _____
31.下列对“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的描述最符合文意的是__________
A.让老百姓害怕的事物 B.来祸害老百姓的事物
C.被老百姓除掉的事物 D.用来保护太阳的事物
这样推测的理由是什么呢?请你联系上下文,把理由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这两则文言文有什么共同点?试着找出两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3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见两小儿辩斗 辩斗:__________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以:__________
③孰为汝多知乎 汝:__________
34.两小儿辩斗时,一儿从__________的角度分析,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一儿从__________的角度分析,认为“日初出沧沧凉凉”。
35.“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朗读该句的语气应该是( )
A.疑问,幸灾乐祸,冷嘲热讽。 B.反问,带有嘲讽,表现出小孩子的机智可爱。
36.从两小儿辩论的角度我明白( ),从“孔子不能决也”的角度我明白( )。
A.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有不知道的东西,我们应该实事求是
B.知识是不分年龄的,只有多听取小孩子的意见,才能有所进步
C.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
十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①文不识②,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③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④。
【注释】①大姓:大户人家,有钱的人。②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③佣:雇佣。④大学:大学问家。
37.给下列加点字或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
(1)邻居有烛而不逮。( )
A.抓住。 B.达到,及。 C.捉,捕。
(2)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
A.主人听了他的话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他成了大学问家。
B.主人感到很惊叹,就把书借给他读,最后他成为大学问家。
C.主人听了他的话深为感叹,就拿出钱给他买书,直到读完大学。
3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
A.匡衡/勤学/而无烛 B.衡/乃穿壁/引/其光 C.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39.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衡乃穿璧引其光”是想_______(用原句回答)。“_______”这个成语就出自这个故事。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你还知道哪些,请任写一个:_______。
十一 古人谈读书
盖士人①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②。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③;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国藩)
【注释】①士人:读书人。 ②恒:恒心。 ③下流 :下等、劣等。
40.文中的“此三者缺一不可。”的“此三者”指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41.文中“井蛙之窥天”,让你想到了那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
42.关于读书,韩愈曾说:书山有路勤为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也道:读书破万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颜真卿也叹:黑发不知勤学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文中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 北人食菱
明 江盈科
北人①生而不识菱②者,仕于南方,席③上啖菱,并④壳入口。或⑤曰:“食菱须去⑥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⑦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北人:北方人。 ②菱:菱角,水生植物,果实有硬壳,可以煮着吃。 ③席:酒席。
④并:连同,一起。 ⑤或:有的人。 ⑥去:去除,去掉。 ⑦强:勉强。
44.读一读下面的内容,用“——”划出文中相应的语句。
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45.结合注释,写出下面语句的意思。
或曰:“食菱须去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A.北人家乡的菱与南方的菱不同,它是长在山上的。( )
B.北人根本没有吃过菱,但他却“强不知以为知”,结果才会闹笑话。( )
C.北人之所以并壳吃菱,是因为菱壳可以去热。( )
D.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要不懂装懂。只有虚心好学,才能得到真知。( )
十三 王冕好学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①上。窃②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③默记。暮归,忘其牛。或④牵牛来责蹊田⑤者。父怒,挞⑥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⑦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⑧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⑨。
[注释]
①陇:田埂。 ②窃:偷偷地,暗中。 ③辄:总是、就。 ④或:有人;有的人。
⑤蹊田:践踏田地,指踩坏了庄稼。 ⑥挞:鞭打。 ⑦曷:为什么。 ⑧执策:拿着书卷。
⑨旦:早晨,天亮。
47.“父怒,挞之”,“之”指的是____________。
48.“冕因去,依僧寺以居。”读这一句时,正确的停顿方式是( )
A.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C.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D.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49.结合注释,说一说下面这句话的意思。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文中最能体现王冕好学的是哪一个字?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
学者有四失①,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②,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④。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⑤而救其失者也。
注释:①失:过失,缺点。②失则多:意思是,失之于学得过多(而不去实践)。③止: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④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⑤长善:发扬他们的长处。
51.解释句中字体加粗的词。
或失则多_____________ 然后能救其失也___________
52.用现代汉语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假如你是一名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某个缺点,你会采用什么方法来教育他们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 郑人买履(lǚ)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①(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②。至之市,而忘操③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dù)!”返归取之。及④反⑤,市罢,
遂⑥(suì)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⑦(nìng)信度,无⑧自信也。”
【注】①度(duó):测量。②坐:同“座”,座位。③操:拿,携带。④及:到,等到。⑤反:同“返”,返回。⑥遂:终于。⑦宁:宁可。⑧无:不,没有。
54.郑人最可笑的语言是哪句?用“ ”画出。
5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郑人买履》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六 郑人爱鱼
郑人有爱惜鱼者,计无从得鱼,或汕或澪或设饵笱之。列三盆庭中,实水焉。得鱼即生之。鱼新脱网罟之苦,惫甚,浮白而噞喁。逾旦,鬣尾始摇。郑人掬而观之曰:“鳞得无伤乎?”未几,糁樀而食,复掬而观之曰:“腹将不厌乎?”人曰:“鱼以江为命,会处以一勺之水,日玩弄之,而曰‘我爱鱼我爱鱼’,鱼不腐者寡矣!”不听。未三日,鱼皆磷败以死,郑人始悔不用或人之言。
57.解释加点字。
①腹将不厌乎?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得鱼即生之。____________________
58.郑人爱鱼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9.“鱼皆磷败以死,郑人始悔不用或人之言”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来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郑人始悔不用或人之言。”这句话的正确意思是( )
A.郑人后悔听了别人的劝告。
B.郑人后悔没有听别人的劝告。
C.郑人后悔听了有的人的劝告。
D.郑人后悔没有听有的人的劝告。
十七 多言何益
子禽①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há)蟆②蛙黾(měnɡ)③,日夜恒④鸣,口干舌敝⑤,然而不听。今观晨鸡,以时⑥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注释】①子禽:人名,墨子的学生。②虾蟆:蛤蟆。③蛙黾:青蛙。④恒:常常。⑤敝:疲惫、困乏。⑥以时:按时。
61.墨子为了解答子禽的疑惑,把蛤蟆、青蛙与______的叫声进行对比:前者_________,叫得口干舌疲,结果___________;后者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人们早早起身。
62.“多言有益乎?”和“多言何益?”这两句问句分别是( )
A.反问句 疑问句 B.疑问句 反问句 C.疑问句 疑问句
63.文中墨子要说明的观点是( )
A.多说话有好处。 B.多说话没有好处。
C.说话要看准时机,把话说到点子上。 D.多说鼓励别人的话才有用。
十八 _____________________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祠(cí)者:祭祀的官员。舍(shè)人:手下办事的人。卮(zhī):古代饮酒用器具。相谓:互相商议。且:将要。遂:于是;就。亡:丢失,失去。
6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引酒且饮之( ) 终亡其酒( )
65.“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请为古文拟一个题目写在文前“______________”上。
十九
永①之氓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四五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④,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注释】①永:永州。②氓:百姓。③绝:横渡。④中济:渡到中间。
6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永之氓咸善游( ) (2)有顷,益怠( )
6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愚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9.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 熟读精思(节选)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①,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②,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③看字,仔细分明读之。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④,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⑤,“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释】①几案:书桌。②顿放:安放。顿安置。③详缓:仔细从容。④牵强暗记:勉强硬记,指没有读熟文章,就一句一句在心里硬记。⑤云:说。
70.文中第2自然段加点字“见”的读音应该是( )
71.完成第3自然段的填空。
72.第3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急”的意思是______。这句话是提醒我们______________
73.请你试着从文中提炼出一条学习方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一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授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74.《学弈》选自《___________》。作者用___________的写作方法叙述了两人对待学弈的态度。他们两人的表现分别是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学习态度的不同,导致学习的结果是“_____”。(后三空填写文中的原句)
75.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6.《学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二 螳螂捕蝉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①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②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③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④欲得其前利,而不顾⑤其后之有患也。
【注释】①悲:大声。②委身曲附:缩着身子,弯起了前肢。委,缩着。曲,弯曲。附,脚背,这里代脚。③延:伸长。④务:一定,必须。⑤顾:考虑。
77.朗读下面的句子,用“/”在句中标出两处朗读停顿。
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
78.“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9.根据小古文的内容,在思维导图的方框中填写相应的事物名称,再按要求写一个成语。
根据思维导图,写一个八字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三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8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惟/弈秋之为听。 B.为/是其智弗若与?
8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______
(2)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___________
82.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 )
A.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B.只有细心观察才能有独特的发现。
二十四 凿壁偷光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①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②人大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⑤给以书,遂成大学⑥。
【注释】①引:引来,使出现。②邑:同乡。③文不识:人名。④与:帮助。⑤资:借。⑥大学:大学者,很有学问的人。
83.根据意思写出原文句子。
(1)匡衡就凿穿墙壁,让邻居的烛光透过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匡衡于是帮助那位大户人家做工,却不要报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匡衡为什么给那位大户人家做工却不要报酬呢?请用原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5.“凿壁偷光”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五 薛谭学讴①
《列子•汤问》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②,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讴:唱歇。②郊衢:郊外。
86.解释字的意思。
未:____________
87.“薛谭乃谢求反。”一句,正确的解释是( )
(1)秦青于是向薛谭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2)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3)薛谭于是向泰青告别,回家继续学习。
88.把“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翻译成观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9.写出读了这篇文言文后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六 陶母责子退鲊
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鲊饷母。母封鮓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 乃增吾忧也!”
90.根据语境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尝以坩鲊饷( ) (2)汝为吏( )
91.翻译: 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陶母希望儿子是个怎样的鱼梁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七 鲁人刘仁嗜弈
鲁人刘仁嗜弈,然不精。一日,出市,见有人弈,观者五六,遂滞焉。竟局,胜者欲去,刘要之对局。胜者熟视之,曰:“善”。甫下子,刘占势,诩诩然①以为必胜。移时,胜者连出高招。刘愕然,无招架之力,欲起。曰:“汝不闻,我欲要取之,必先予之。”观者哂之。
【注释】①诩诩(xǔ)然:夸耀的样子。
93.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竞局:________②观者哂之:_________
94.翻译下面的句子。
汝不闻,我欲要取之,必先予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5.短文对鲁人刘仁棋艺的评价是“嗜弈,然不精”,你从哪里能够看出刘仁的“嗜弈”和“不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6.棋品如人品。生活中我们常会通过下棋一类的小事,感知一个人的性格和为人。在与“胜者”对弈的过程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八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97.联系上下文或借助注释,解释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____________
(2)一日曝书画:____________
(3)书戴嵩画牛:____________
9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9.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九 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10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所以求益耳:________ (2)凌忽长者:________
(3)人疾之如仇敌:________ (4)恶之如鸱枭:________
10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中的“此”指代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3.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答案】
1.B
2.D
3.张丞相看了很久,也不认识纸上写的字。
4.张丞相自己。 他写字不够工整,被人讥笑还不改正改正。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