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30日
资源编号 45609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2023-02-25 八年级下册 0 3,109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

八年级下册历史单元检测卷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从“嫦娥奔月”到神舟14号成功发射,中国人对太空的探索从未停止。在此历程中,中国实现太空行走的第一人是(      )

A.屠呦呦        B.钱学森         C.翟志刚       D.刘洋

2.下图文字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位英雄模范人物的日记。这位模范人物是(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雷锋          D.邓稼先

3.2022 年3月23日下午,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天宫课堂”, 给同学们展示科技 发展的魅力。这堂课主要得益于(      )

A.航天技术与通信技术                      B.核能技术与通信技术

C.生物技术与航天技术                      D.基因技术与核能技术

4.199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了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以下内容与“两弹一星”史实不符合的是(      )

A.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实验成功

C.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5.1970年4月,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5年11月,我国又成功地发射了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颗卫星在正常运行后,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这反映了我国(      )

A.核能技术的进步                         B.航天技术的发展

C.高考制度的恢复                         D.共同富裕的实现

6.钱三强说:“稼先同志,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项工作,怎样?”当晚,邓稼先回去后与夫人只说要去干一件工作,并且说:“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全靠你了。”“放一个大炮仗”的决策实现的标志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C.神舟一号飞行试验成功                  D.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7.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      )

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次导弹发射实验成功

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              D.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8.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中国航天员首次在轨飞行并成功返回地面乘坐的飞船是(      )

A.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B.神舟五号飞船

C.神舟六号飞船                                     D.神舟七号飞船

9.下表中的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10.我国的航天技术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

11.2022年4月16日,神舟13号飞船成功返回地球,三名航天员结束了长达半年的太空之旅,创造了新的航天壮举。回望历史,我国太空探索开始于(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第一艘载人飞船试验成功

12.“热词”通常能折射时代的风向。自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基于大数据的“健康码”“行程卡”“流调”等新热词广泛传播。这些“热词”反映了当今世界的(      )

A.全球化            B.信息化         C.多极化         D.多元化

13.2022年6月3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以“上下求索家国情”为主题报道了邓稼先,肯定了其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引领作用。邓稼先的优秀事迹体现了(      )

A.红船精神         B.井冈山精神         C.改革先锋精神         D.“两弹一星”精神

14.袁隆平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这两个梦想,他一辈子没离开稻田(      )

A.敬业奉献、国际主义的精神                   B.生命至上、救死扶伤的精神

C.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精神                   D.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精神

15.20世纪70年代,体现出中国科研人员传承创新、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是(      )

A.钱学森组织研制人造卫星                     B.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C.焦裕禄治理河南省兰考县                     D.屠呦呦领导团队发现青蒿素

16.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认为,经过体育训练,国民体格才能增强,道德才能得到提升,从而才有充足的精力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奋斗。由此可见他倡导(      )

A.加强锻炼强身健体                                 B.发展体育救亡图存

C.学习西方发展教育                                 D.培养竞技为国增光

17.近年来,“直播带货”“线上拼单”等热词频出,这表明我国商业领域(      )

A.销售渠道单一       B.物资供应充沛       C.信息技术发展       D.市场监管规范

18.如果要为下面一组历史事件提炼一个主题,下列选项中恰当的是(      )

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飞行试验成功

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实现了太空行走

2022年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183天后成功返回地面

A.大国工匠         B.飞天之梦         C.能源安全         D.网络强国

19.观察下面图片,分析城乡变化原因(      )

70年代的深圳       现在的深圳      70年代的农村     现在的美丽乡村

A.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B.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挥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D.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20.如下图是我国2017年和2020年发展教育等民生事业的财政支出柱状图。它反映了我国(      )

①教育等民生保障逐步提高                  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得到解决          ④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如图。伴随高速铁路的开通,“半小时”“一小时”城市圈形成。这一成就(      )

A.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B.实现军备更新换代

C.加速区域协调发展                  D.促进了西部大开发

22.读下图,可知改革开放以来(      )

A.城市缺房问题彻底解决                B.农村居住环境明显好转

C.城乡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D.室内设备设施大为改观

23.以下示意图根据上海一个普通家庭的账本制作,从一个视角反映了当代中国百姓生活的变迁。促使这一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生活方式的变化

C.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D.城市化进程加速

24.有人这样改编李清照的调:红镇香留在深秋,夫妻相思,无眠不愁。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意在心留。花未飘零水常流,电子邮件,可以解忧。这首词反映出(      )

A.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B.信息时代导致了情感危机

C.信息技术改变了生活方式          D.传统文学已不适应现代社会

25.不同时代有不同支付方式。下图是中国支付方式的演变,反映出(      )

A.生产力水平逐渐提高                 B.支付方式趋于单一

C.传统支付方式退出生活             D.科技彻底改变生活

26.下列两幅图呈现出我国交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它们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是(      )

图一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图二2018年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A.健全交通网,改善民生               B.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C.发展高科技,巩固国防               D.有利于海峡两岸交往

27.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家庭财富标志。下图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反映出(      )

A.经济持续增长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B.经济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         D.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28.下图反映了(      )

A.人们出行方式的多样化                   B.居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C.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D.居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

29.2020年,“健康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等作为个人信息共享和出入通行的电子凭证进入我们的生活,让复工复产更加精准、科学、有序。这种便捷的跨地区互认方式有赖于(      )

A.航天技术的运用                          B.信息技术的发展

C.新材料技术的应用                      D.生物技术的进步

30.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代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二、综合题(共4小题,31题10分,32题10分,33题10分,34题10分,合计40分)

31.(10分)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图一中国航天育种展示                            图二联产承包好

材料二  2020年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比1949年增长了12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7年稻谷、小麦、玉米的每公顷产量分别为6916.9公斤、5481.2公斤、6110.3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分别高50.1%、55.2%、6.2%。2018年粮食总产量近6.6亿吨,比1978年增产116%,是1949年的近6倍。

——《中国的粮食安全》

(1)根据材料二,我国粮食生产取得怎样的成就?结合材料一分析原因。(4分)

(2)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推动我国粮食生产发展进程中,有许多杰出的人物及事例,请你列举一例说明。(3分)

(3)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请你就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出合理化建议。(3分)

32.(10分)阅读材料,结合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的心愿】

1950年,钱学森一家准备回国时,被美国官员拦住。……1955年,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1955年9月下旬,钱学森乘“克利夫兰总统号”抵达香港,走完了历时5年的归国之路。他说,“我打算竭尽努力,去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来自《百度网》

(1)钱学森能够归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他对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什么重大贡献?从他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品质?(3分)

材料二  【我的梦想】

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他回答了西方学者“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更成为为科学事业锲而不舍、默默奉献的精神标杆。

——摘自百度网

(2)袁隆平取得的成就对我国以及世界有什么重大意义?他在国际上享有什么赞誉?依据材料概括指出,他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成就?(3分)

材料三  【我的榜样】

全国劳动模范是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做出重大贡献者的荣誉称号。全国劳动模范评选每五年举行一次。你所熟悉的宇航员扬利伟、体育明星姚明、普通农民工张小斌、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私营企业主永芝、拯救国家人民健康于危难之际的功勋模范钟南山……(2020年评出了1689名全国劳动模范)。

——摘自百度网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全国劳动模范的评选有何特点?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以他们为榜样,传承他们的精神?(4分)

3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乡村居民老房                                  图二 乡村新颜值

材料二  它以农户或小组为承包单位,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发挥了小规模经营的长处,克服了管理过分集中、劳动“大呼隆”和平均主义的弊病……这种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既可适应当前手工劳动为主的状况和农业生产的特点,又能适应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以来,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乡镇企业(1984年社队企业改名为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迅猛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城乡经济市场化改革和以工哺农的先导力量,促进了我国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推动了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推进中国特色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农村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2)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我国农村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4分)

(3)综上所述,你有什么感想?(3分)

34.(10分)体育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体育锻炼是一个民族繁衍生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伯苓,私立南开系列学校创办者,中国近代体育开拓者。从1904年开办私立中学敬业学堂起,便将诸多西方体育项目引进学校体育。他认为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改造国人的道德、知识、体魄。 “在德智体三育之中,我国人最差的是体育”,主张“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须先强身”“强我种族,体育为先”。1908年,前往伦敦第四届奥运会的比赛现场,回国后,积极传播奥运精神和理念。1924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正式成立。随后,全国各地体育活动大量开展并开始形成规模,得到国际奥委会认可,推动中国运动员第一次获得参奥资格。

——龚克主编《张伯苓全集》

材料二 延安军民自力更生办体育,一方面结合军事训练开展射击、刺杀、投掷、越障碍、跑步等活动,另一方面开展各种球类、体操等体育项目,把适当的生产运动体育化,把大众习作的东西体育化。1942年李富春在《新华日报》上指出:每个人都要有能锻炼身体的一种运动,要经常地进行……120师“战斗队”、抗大总校、“八办”等曾多次与国民党军队共同开展体育活动。

——摘编自《延安体育之研究》

材料三 1949年10月,在中华全国体育筹备会上,朱德指出“现在我们的体育事业,一定要为人民服务,要为国防和国民健康的利益服务”,大会还指出,要把体育运动与新民主主义建设结合起来。1956年,国家体委提出了“加速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的方针,1959年,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

1979年制定的以奥运会为核心的竞技体育“优先发展”战略,奠定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1992年以来,党和政府又提出了结合中国特色发展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问题,2005年,体育总局出台了《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体育主题。

——摘编自孙德红、田雨普《新中国体育发展战略重点调整轨迹考察》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张伯苓的体育思想,并分析其体育思想的价值。(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陕甘宁边区体育运动的特点并说明体育运动在延安盛行的原因。(4分)

(3)简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体育方针有何新变化,谈谈你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认识。(2分)

…………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C 项正确;屠呦呦是著名科学家,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排除 A 项 ;钱学森是中国的“两弹元勋”,中国著名科学家,与“中国实现太空行走的第一人”无关,排除 B 项 ;刘洋是我国第一个升入太空的女航天员,与“中国实现太空行走的第一人”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2、A

【详解】在社会主义建设火热的年代,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根据材料“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可知,这位模范人物是王进喜。“铁人”王进喜是大庆油田的一名石油工人,在勘探打井过程中,为了不让原油喷出,在没有大型搅拌设备的情况下,自己跳进混凝土中,用身体搅拌混凝土, A 项正确;焦裕禄是兰考县县委书记,他带领兰考人民绿化防风,排除 B 项;雷锋是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共产主义战士,他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以其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指以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为基本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它影响了后来一代一代的中国人,排除 C 项;邓稼先是我国“两弹元勋”,为国家的国防科技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排除D项。故选A项。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1)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下册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45609.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