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知识梳理与专项训练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诫子书》
知识梳理
重点字词: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广:增长。
淫(yín)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重点句子: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君子的品行,以宁静心绪来涵养德行,以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不能够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够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不刻苦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无法使学业成功。
5.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6.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
课内阅读
一、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诫子书 诫:______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 广:___________
(3)年与时驰 驰:___________ (4)非志无以成学 志:___________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不仅指一般的学习,而且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单纯指宁静,而且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美好愿望。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
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非淡泊无以明志/匹夫不可夺志也
C.非志无以成学/学而不思则罔 D.意与日去/吾日三省吾身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6.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诸葛亮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以致远 勤劳致富 闲情逸致
B.意与日去 相委而去 扬长而去
C.悲守穷庐 穷途末路 欲穷千里目
D.淡泊明志 永志不忘 博学而笃志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9.请用“/”为下面句子划分节奏,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0.诸葛亮认为“才须学也”,请结合本文谈谈如何做才能学有所成。
11.文言文阅读。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请为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非学无以广才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③年与时驰
④悲守穷庐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诸葛亮告诫儿子,成才需要三个条件: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②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险躁则不能治性
④年与时驰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
15.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诫子书》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6.解释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远:_____________ 非学无以广才 广:_____________
淫慢则不能励精 慢:_____________ 险躁则不能冶性 躁:_____________
1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18.作者认为,做人、治学要成功,就不能_____________,就不能_____________。(用原文词语回答)
19.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
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家贫,以获①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加冠,嶷然有声②。一日,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③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①,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修母尝谓之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⑤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有死也,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日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⑥之终身。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注】①荻:植物名,形状像芦苇。②嶷(nì)然有声:很高的声望。③簏(lù):竹编的盛物器具。④赜(zé):精微,深奥。⑤治:研究。⑥服:服从。
20.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
A.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B.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海其学
C.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海其学 D.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海其学
21.选出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 )
A.甲文中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B.乙文中“及加冠”意思是“到了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
C.乙文中欧阳修于废纸篓中得到韩愈的遗稿,羡慕不已,他决心要在名声上赶超韩愈。
D.甲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是诸葛亮希望儿子珍惜时间的谆谆劝勉,乙文中“修闻而服之终身”体现了欧阳修善于听取母亲教诲且终身遵循的可贵品质。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
(2)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23.诸葛亮认为“才须学也”,请结合两文谈谈如何做才能学有所成。
阅读《〈论语〉十二章》选文和《诫子书》,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4.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 (2)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__ (3)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
2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6.两文都谈到了学习方法。《〈论语〉十二章》提出做到“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使自己心情愉悦;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做老师了。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主张做学问应该在“___________”字上多下功夫,做好这一点才能实现远大目标。(请用原文回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别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①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而能谨②身节用,远③罪丰④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小人多欲则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司马光《训俭示康》)
【注释】①于:被。②谨:约束。③远:使……远离。④丰:使……丰足。
2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_______________ (2)年与时驰 驰:_____________
28.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9.结合加点词语,体会下列句子的语气和情感。(从用词和句式的角度)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0.请分析【甲】【乙】两文教育思想的异同。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绝游观之乐,内却声色之娱。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夫弟子亲王,先须克己。每著一衣,则悯①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至于听断②之间,勿先恣③其喜怒。朕每亲临庶政,岂敢惮于焦劳!汝等勿鄙人短,勿持己长。乃可永久富贵,以保终吉。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
——李世民《诫皇属》
注释 ①悯:哀怜。②听断:听取陈述而作出决定。常指听讼断狱、处理官司案件。③恣:放纵、任由。
3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______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 广:___________
32.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3.【甲】文中“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有着强烈的画面感,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赏析“驰”和“去”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34.【乙】文李世民对皇亲国戚的告诫中哪些内容能体现诸葛亮所说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高凤①,南阳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③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授业于西唐山中。凤年老,执志不倦,名声著闻。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高凤传》,有删改)
【注】①高凤:东汉人,字文通。②护鸡:看护好鸡,以防吃了麦子。③潦(lāo)水:雨后地上的积水。
3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学无以广才 广:广大
B.悲守穷庐 庐:房舍
C.年与时驰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D.昼夜不息 昼:白天
36.下列选项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二章》)
B.凤方悟之(《高凤传》)
C.夫君子之行(《诫子书》)
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者(《杞人忧天》)
37.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8.【乙】文中的高凤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高凤读书的故事,谈谈你对《诫子书》中“非宁静无以致远”的理解。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各题。
语段一: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语段二:
吾欲汝曹①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③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④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⑤。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⑥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⑦。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⑧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
【注释】①汝曹:你等。②施衿结缡:父母送女儿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戴好佩巾。③龙伯高:名述,字伯高。④杜季良:名保,字季良。⑤清浊无所失:指交友不分善恶。⑥谨敕:谨慎端整。⑦本句比喻相差不远:鹄:天鹅:鹜:鸭子。⑧郡将下车:指郡守初到任。
3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非学无以广才
(2)遂成枯落
40.翻译语段一中画线句。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41.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三个条件是什么?那么如何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到学有所成?
42.“诫”有劝诫、劝勉之意,书有书信之意。请简要概括两个作者写这两封信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
参考答案
课内阅读
1.告诫、劝勉 增长 疾行,指迅速逝去 立志
2.(1)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2)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3.D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劝勉儿子的家书。诫:告诫、劝勉。
(2)句意:如果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自己的才干。广:增长。
(3)句意: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4)句意:不立志就没办法在学习上获得成就。志:立志。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