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测试时间:90分钟;卷面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十月革命的胜利让我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希望。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并撰写了《庶民的胜利》等文章的人是(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胡适 D.鲁迅
2.陈独秀曾写道:“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材料中的“文学革命”( )
A.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促进了白话文的逐渐普及 D.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3.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B.中国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C.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开端 D.甘地领导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4.新文化运动的第一旗手是( )
A.康有为 B.孙中山 C.陈独秀 D.毛泽东
5.陈独秀认定: “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两位先生”具体是指( )
A.民主与自由 B.民主与共和 C.自由与科学 D.民主与科学
6.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 )
A.民主 B.科学 C.新文学 D.新道德
7.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一个时代”是指( )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C.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革命时代
8.学校征文中有一片段这样描写:“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这是对民族的热忱;誓死力争,还我青岛——这是对祖国的惜叹;取消二十一条——这是对列强的憎恨。是他们,用无畏的胆识证明了自己是中华儿女。”由此可知这次征文的主题是( )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五四运动——青年爱国运动
C.解放思想的新文化运动 D.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
9.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设立了领导工人运动的组织机构,称为( )
A.书记处 B.中央局 C.劳动组合书记部 D.工人协会
10.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共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大会,以下会议与内容搭配正确的是( )
A.中共一大——焕然一新 B.遵义会议——开天辟地
C.中共七大——生死攸关 D.中共八大——进京赶考
11.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影显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以下象征中国革命源头的是( )
A.五四精神 B.红船精神 C.延安精神 D.大庆精神
12.“中国历史选择了这个特别的日子,放射出中国革命最初的曙光。鲜红的党旗自从在十三个人身后飘起时,中国命运的希望一日比一日红火。”“这个特别的日子”发生在( )
A.1911年10月 B.1919年5月
C.1921年7月 D.1949年10月
13.2017年10月30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瞻仰中共一大旧址(如图)。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确定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B.开启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开始 D.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4.电影《曙光》再现了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波澜壮阔的斗争局面,塑造了林祥谦、施洋等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光辉形象。有关这次“大罢工”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这次斗争,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②罢工的时间是1923年2月
③罢工得到了帝国主义和军阀吴佩孚的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5.以下是某同学在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据此推断,其探究的主题是( )
A.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 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16.下图为某中学举办党史专题展览的部分图片,其中能入选“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篇章的是( )
17.“夫和议正开,我等所希冀所庆祝者,岂不曰世界中有正义,有人道,有公理?归还青岛,取消中日密约,军事协定,以及其他不平等之条约,公理也。”该宣言出自的历史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18.梁漱溟说“这个运动由学生掀起,是自动的……所以等到由学生运动扩展而为商人罢市,由北京而及于上海,这一运动的目标初步达成之后,这运动也就消歇下去了。”从中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该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B.该运动开始的中心在北京
C.该运动的先锋主力是学生 D.该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19.下列的表格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 )
A.思想基础 B.阶级基础 C.组织基础 D.外部条件
20.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
A.主张向西方学习 B.反对清朝的统治
C.发展资本主义 D.实行民主,反对专制
21.陈独秀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下列与该观念相符合的词汇应该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民主、科学、新青年
C.民族、民权、民生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2.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它”是(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
23.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进行了不懈探索。这些探索的共同作用是( )
A.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实现了国家的富强 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
24.1919年李大钊将《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编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并帮助北京《晨报》副刊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据此可知李大钊( )
A.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B.深刻认识到资产阶级的重要性
C.最早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 D.已经建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
25.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通过某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下列不属于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是( )
A.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
B.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同时也留下了封建残余
C.五四运动激发全民族的爱国情感
D.马克思主义思想认为共产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第26小题12分,第27小题12分,第28小题12分,第29小题14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辛亥革命大事记
1911年11月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1912年2月12日 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
1912年3月 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第一阶段初期的新文化运动,指导思想仍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第二阶段,原先的进步思想发生分化,马克思主义逐步在先进知识分子中成为主流。1919年的五四运动便是这两个阶段的分水岭。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简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指导思想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封建领主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东领导的政权。
材料三 以五四爱国运动为起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的先进分子奔集到马克思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
(1)材料一反应的是哪个历史事件?它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2)写出材料二中“第二次”革命的名称。依据材料分析这次革命的意义。
(3)五四爱国运动是哪一历史时期的“起点”?爆发于哪一年?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概括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关系。
28.第1枚“开天辟地”。
【邮票名称与编号】开天辟地,图序20-1J(2021年)
【发行日期】2021年7月1日,志号:2021-16
【选题依据】中共成立,高中历史统编版教材纲要上册,第121页。
【画面介绍】
该票由众多元素构成,左下: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右下:嘉兴南湖红船、右上:“五四”运动(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左上:旭日东升。邮票画面正上方正中间印有邮票发行标题,左下角写着图名:开天辟地,印有邮票志号2021-16,右下角印有本张图片在套册中的图序及面值1.20元。画面运用油画方式手绘绘制而成,表现力、色彩浓度、笔触的运用使得邮票产生尊贵之感,与建党百年的喜悦气氛相得益彰。
【背景解读】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法租界巡捕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该邮票发行于2021年7月1日,即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纪念日。
【问题设计】
(1)这一枚邮票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建党的日期在什么时候?什么事件?
(3)此次历史会议的内容是什么?
(4)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漫画《玩弄于股掌之上》由马星驰创作于1919年2月(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
材料二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
材料三 如图,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示意图
材料四 13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星星之火,终成燎原;90年艰苦辉煌,60余年国运昌隆,气壮山河,声震寰宇!90年前,中国共产党为黑暗的中国点起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90年后,《建党伟业》追本溯源,去寻找和讲述光明源头的故事。
——《建党伟业》中的特殊数字解读
(1)材料一漫画中“穿和服的人”和“坐在这位身着和服的人身上的人”分别指的是日本、中国北洋政府,联系巴黎和会对华决定,简析漫画反映的主要史实。
(2)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中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什么地方建立起来的?
(3)材料二、三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关系?
(4)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哪一年?材料四中的“数字”:从“13”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到90年后的今天中共党员8000多万,这一数据的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
…………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A
【详解】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十月革命,指出它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为了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底,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从此,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群众,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A项正确;陈独秀的作品是《文学革命论》,他创办了《新青年》,排除B项;胡适的作品是《文学改良刍议》,排除C项;鲁迅的作品有《狂人日记》等,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根据“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文学革命”指的应该是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适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促进了白话文的逐渐普及,C项正确;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AD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排除B项。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