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23日
资源编号 35642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2022-10-19 七年级上册 0 3,355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目标】

①知道西汉建立的基本史实。

②掌握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了解文景之治治世局面的出现。

③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修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难点:通过历史现象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学会以史为鉴。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大风刮起来了,云随着风翻腾奔涌啊,威武平天下,衣锦归故乡,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这是汉高祖刘邦所做的《大风歌》。此诗歌只有区区三句,前二句直抒胸臆,雄豪自放,亦显得踌躇满志,第三句却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抒发了刘邦内心表现出对国家尚不安定的浓郁的惆怅。那在这种惆怅不安的状态下刘邦是如何做的呢,下面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来了解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环节二:整体感知

  • 问题探究:西汉建立以后,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什么政策?该政策结果如何?

答案提示:休养生息,出现了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教师指导:本课主要讲述的是西汉建立到逐渐兴盛的历史,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政治清明,社会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成为汉武帝大一统局面出现的条件。因此“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三个子目互为因果关系,西汉建立是实施休养生息政策的前提,“文景之治”是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

环节三:新课教学

(一)目标导学一:西汉的建立

1、自主学习:结合课本P54,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

答案提示:①时间:公元前202年

②建立者:刘邦(汉高祖)

③都城:长安

教师指导:“汉并天下”有称耀之意,是为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而作。这种瓦当还曾出土于汉武帝时修建的建章宫遗址中。

问题探究: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根据材料思考,西汉建立后社会景象如何?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景象:田地荒芜,人口锐减,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原因:秦的残暴统治及秦末战乱

教师指导:汉朝建立之初,由于秦末战乱、楚汉之争,百姓生活艰苦,农民失去土地耕种,大多处于饥荒挨饿的状态,每石米五千钱,以致于到了人吃人的地步,死的人超过一半。天子配不齐驾车用的四匹毛色一样的马;将军、丞相有的还要乘牛车;老百姓家中都没有余粮。由此可以看出汉朝建立之处的萧条景象。

3、核心素养:阅读材料一思考,陆贾想让汉高祖认识到什么?据此,他在材料二里提出了什么样的治国理念?

答案提示:认识到秦因暴政速亡;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教师指导:材料一:事情越弄得麻烦天下反而越不安定,法律越颁布的多反而做坏事的越多 ,打仗的军队越多反而敌人越多。秦并不是不想天下安定,然而最后却失去国家,是发布的政策波及范围太广,刑罚太重的原因。材料二:最好的道就是无为,任其自然发展。最好的行动就是谨慎而行,不要冲动。陆贾认为秦朝统治者把法家思想推向极端,最终暴政而亡,因此最好的治理方式就是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二)目标导学二:休养生息政策

1、教师指导:休养生息政策是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统治者改以宽刑薄赋,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的政策,以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汉朝的封建统治。

2、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55,在休养生息政策的指导下,汉高祖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答案提示:①原因: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②措施: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

③影响: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教师指导:休养生息是基于汉初社会经济萧条的国情所作出来的政策。汉高祖后继的统治者,惠帝、吕后、特别是文帝、景帝一直延续着符合国情的这一政策。

3、核心素养:材料  (汉高祖五年)夏五月,兵皆罢归家。诏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租十五税一。 ——摘自班固《汉书高帝纪》

根据材料概括刘邦采取了哪些措施恢复生产,稳定统治?

答案提示:兵罢归家;恢复秦朝百姓的故爵田宅;免奴为民;实行十五税一的政策

教师指导:夏五月,士卒都复员回家。皇帝下诏说:……现在天下已定,可以各归本里,恢复原有的爵级与士地房屋。……百姓中因饥饿自卖为他人奴隶婢女的,都免其奴婢身份而为平民。……国家征收土地产量的十五分之一作为田税。

目标导学三:“文景之治”

1、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5,找出汉文帝、汉景帝在休养生息政策的指导下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带来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①措施: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轻徭薄赋;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②影响: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史称“文景之治”

2、问题探究:汉文帝将田租税减到“三十税一”,甚至连续全年免田租,以鼓励农民重回田地,从事农业生产。景帝也规定“不受献,减太官”“省徭役”。文景均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仁政,保证了政策的持续性,百姓受到感化,自其力,勤于耕作,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    —摘编《析文景之治》

根据材料,概括“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

答案提示:轻徭薄赋(三十税一),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农业生产;继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人民的辛苦劳作。

3、核心素养:史料一: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ī ché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班固《汉书·文帝纪第四》

史料二: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班固《汉书·景帝纪第五》

以上两则史料反映了汉文帝汉景帝什么样的治国理念?

答案提示:重视农业,以农为本

4、核心素养:史料一: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

——(东汉)班固:《汉书卷四·文帝记第四》

史料二: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

——(东汉)班固:《汉书卷四·文帝记第四》

以上两则史料可以印证哪些历史信息?

答案提示:汉文帝以身作则,反对奢侈浮华,提倡勤俭治国;尊老养老,重视孝道教化,以德化民。

教师指导:史料一:孝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等,什么都没有增加。史料二:“对八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以赐给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赐帛二匹,絮三斤。”知道学生解读史料,学会依靠可信史料了解和认识历史。

5、核心素养:秦朝因暴政导致二世而亡,而汉朝经过高祖、文帝、景帝的治理,编织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切文献记载的盛世。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感悟?

答案提示:成由俭,败由奢;关注民生,以民为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政策的制定要结合国情。

【课堂小结】

由于汉高祖吸取了秦灭亡的教训,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汉朝的经济逐步的发展起来。经过文帝和景帝时期经济的继续发展,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为后来汉武帝施展宏伟的抱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板书设计】

…………

资源下载此资源仅限注册用户下载,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https://www.0516ds.com/35642.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