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泗阳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27日
资源编号 35411

宿迁市泗阳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10-16 八年级上册 0 2,857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学业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用古诗文原句填写。

(1)馨香盈怀袖,____________________。(《庭中有奇树》)

(2)____________________,寄身于草野。(曹植《梁甫行》)

(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4)_________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6)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

(7)现在用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激励人们刻苦钻研,勤奋读书,可以借用诸葛亮《诫子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这句名言来表达。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经典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___________,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___________着诸多先进文化观念,___________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涵育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着国人深沉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价值理想古国,zhàn放着永不衰竭的魅力。

中国古代经典诗文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在解读和品读中,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其中思想感情,还能在欣赏艺术美的过程中陶冶情操,达到净化心灵、激励斗志、提升境界的目的、唤醒人们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促进人们腹有诗书气自华人格魅力。近几年掀起诵读经典诗文热潮,越来越多诗词的节目火爆yíng屏,可见,中国古代经典诗文具有永不枯竭的文化生命力。

(1)根据下列横线写上汉字或拼音。

渗________________透    zhàn________________放    yíng________________屏

(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瑰宝   包含   创造                                            B.瑰宝   蕴含   塑造

C.财产   包含   塑造                                            D.财产   蕴含   创造

(3)画线句子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性学习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在古人眼中,“信”是立信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为政之要;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学校将开展“诚信做人”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探诚信之义】为了探究诚信的传统内涵,小明搜集了关于“信”的名言和故事,请选出不符合要求的一项(   )

A.言必信,行必果。                                             B.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C.商鞅立木                                                              D.韦编三绝

(2)【报诚信之事】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恰当的标题。(限15字以内,标点不占格)

本报讯   10月14日,泗阳县汽车客运站举行“开诚信车、行平安路、创文明城”倡议活动,号召广大客运汽车驾驶员遵章守法,诚信服务,践行城市文明,争做诚信文明使者。

活动现场,客运汽车驾驶员代表宣读了“开诚信车、行平安路、创文明城”倡议书,倡议我市全体汽车客运驾驶员严格自律,诚信为本,规范服务,通过驾驶员自己的一言一行和文明优质服务,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力量。车站还通过播放诚信视频、发放诚信宣传页、学习诚信公约等形式,向广大客运汽车驾驶员宣传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宣传诚信文化、弘扬诚信理念。驾驶员们听完倡议书后纷纷表示,要从自身做起,做到言行合一,做一个诚实守信的经营者。

(3)【访诚信之人】根据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采访提纲。

【材料衔接】

2021年,泗阳县爱园镇周吉亮被评为第八届“泗阳好人”。

20多年来,他在家乡的土地上创业,创建家庭农场,资助贫困学子,他的生意遍及全国各地,每年千万元的经济往来,从未发生过纠纷。

2018年,周吉亮流转本村土地300多亩,成立了“泗阳县爱园周吉亮种桂养殖家庭农场”,种植水稻、蔬菜,栽植花卉绿化苗木,养殖草鱼、螺蛳、这样既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又为本村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有时最多一天用工60多人,每天每个工人能有80元至120元的收入。在经营过程中,他按时给工人发放工资,从不拖欠。

二、古诗文阅读(22分)

(一)(7分)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

秋夜喜遇王处士

王绩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选自《王绩诗注》)

4.下列对两首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徙倚欲何依”写出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B.甲诗颈联“驱”“返”“带”“归”四个动词,衬托出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

C.乙诗开头两句用平淡的记叙来表现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

D.两首诗的语言质朴清新,自然流畅,言浅味深,意味无穷。

5.请你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下列写景诗句在表达效果方面的异同。

(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恒山记

十一日,风翳净尽,澄碧如洗。策杖登岳,面东而上,土冈浅阜,无攀跻劳。一里,转北,山皆煤炭,澄碧如洗,不深凿既可得。又一里,则土石皆赤。有虬松离立道旁,亭曰望仙。又三里,则崖石渐起,松影筛阴,是名虎风口。于是石路索回,始循崖乘峭而上。三里,有杰坊曰“朔方第一山”,内则官廨厨井俱备。坊右东向拾级上,崖半为寝宫,宫北为飞石窟,再上则北岳殿也。上负绝壁,下临官廨,殿下云级插天,庑门上下,穹碑森立。从殿右上有石窟倚而室之曰会仙台。台中像群仙,环列无隙。余时欲跻危崖、登绝顶。还过岳殿东,望两崖断处,中垂草莽者千尺,为登顶间道,遂解衣攀蹑而登。二里,出危崖上,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而满山短树蒙密,槎枒枯竹,但能钩衣刺领,攀践辄断折,用力虽勤,若堕洪涛,汩汩不能出。余益鼓勇上,久之棘尽,始登其顶。

(节选徐霞客《游恒山记》,有删改)

【注释】①翳(yì):云雾。②浅阜(fù):低矮的土山。③廨(xiè):官署,旧时官更办公地方的通称。④庑(wǔ):堂四面的廊屋。⑤槎枒(chá yá):参差不齐的样子。

6.用/为下面这句话断句。(断三处)

从殿右上有石窟倚而室之曰会仙台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于是石路索回:________________

(2)上负绝壁:____________________

(3)遂解衣攀蹑而登:______________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面东而上    横柯上蔽(吴均《与朱元思书》)

B.崖半为寝宫  念无与为乐者(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C.仰眺绝顶    哀转久绝(廊道元《三峡》)

D.若墮洪涛    猛浪若奔(哪道元《三峡》)

9.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余益鼓勇上,久之棘尽,始登其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结合文章谈谈徐霞客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7分)

(一)(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②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③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节选自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乙】

当我八岁的时候,二弟六岁,还有一个妹妹三岁。三个人的衣服鞋袜,没有一件不是母亲自己做的她还时常收到一些外面的女红来做,所以很忙。我在七八岁时、看见母亲那样辛苦,心里已知道感觉不安。记得有一个夏天的深夜,我忽然从睡梦中醒了起来,因为我的床背就紧接着母亲的床背,所以从帐里望得见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但是小孩子深夜不好好的睡、是要受到大人的责备的,就说是要起来陪陪母亲、一定也要被申斥几句,万不会被准许的(这至少是当时我的心理),于是想出一个借口来试试看,便叫声母亲、说太热睡不着,要起来坐一会儿,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母亲居然许我起来坐在她的身边。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滴答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成分。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才坐了一会儿,又被母亲赶上床去睡觉,她说小孩子不好好的睡,起来干什么!现在我的母亲不在了,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的一段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

(节选自邹韬奋《我的母亲》)

11.请结合两段选文内容分析,两位母亲有何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作答。

(1)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朗读这句话中加点部分,语速宜快,还是宜慢?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

(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两则选文都是以回忆自己母亲为主要内容,为何在记叙“我”母亲过程中还加入了对“我”的记叙和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小轩读完甲选文后心有所动,写下了自己的感悟。请你仿照小轩的感悟来写出你阅读乙选文的感悟。

母亲:你终日忙碌的身影是我人生路上的坐标,指引着我成长的方向。

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栗花香

疏泽民

①杏花落了,梨花谢了,桃花变成了青桃。时序进入五月,草木渐次葱茏,春天里的繁花渐次退场,而夏花尚未接力。朋友说,不妨到山里走一趟,那里有一种花,很可能你没见过。

②抵制不住诱惑,上了朋友的私家车。小车沿着蜿蜒的溪谷小道,向深山蛇行而去。随着山路的渐次抬高,车窗外的景致也由深绿幽暗变成嫩绿敞亮,隐隐约约地飘来阵阵暗香。

③小车开到半山腰的一处彩钢瓦搭建的民房前停下,那儿是朋友的园林生产基地。下了车,山野的草木清香夹杂着从未闻过的幽香扑面而来。这种幽香,既含有青草香味,又含有蒸熟的绿豆糕散发出来的香气。环顾四周,没见着花,不知这香气来自何处。见我傻愣着,朋友说:“走,上山去看看。”

④山上是一大片果树林,栽种了板栗。板栗园里的香气更浓,犹如走进了糕点坊,清蒸的豆粉香将我包裹。朋友指着身边的板栗树说:“你看那一串串花穗,仔细闻闻,多香。”

⑤啊,那香味儿来自栗花!我感到意外。我吃过种植的板栗,也吃过山上的野毛栗,但还没有仔细打量过这种美味果实之花——栗花。其实这种栗花,在乡下不乏其踪,但因为不起眼,往往被忽视了。

⑥着实不起眼,若不仔细看,还以为是挂在枝头的毛毛虫,披着淡淡的黄绿色绒粉,在阳光下泛着幽光。凑近一闻,可不是嘛,那馥郁的香气就是从这儿溢出来的。单穗栗花藏在绿叶间,毫不起眼;千万穗栗花缀起来,一串串,一树树,就有了气势。那些穗状栗花,如檐下晾晒的豆角,又似窗前垂挂的千纸鹤,在微风中轻轻摆动。花香的波纹一圈圈漾开,交叉,重叠,将整座山峦淹没,连我自己也概莫能外。沉浸在花的海洋里,被清新而质朴的栗香裹挟、感觉浑身上下都被香气洗了一遍,无比通透。

⑦这里是朋友承包的千亩山场,栗树园只是核桃、柑橘、枇杷等经济果林中的一项。朋友老家在这片山区,早年随外出务工人员跑到城里淘金,小赚了一笔后,又回到家乡投资创业,成立合作社,种植经济果林,带领山区群众共同致富。

⑧走进这片园,近距离感知栗花的素雅和香气的浓郁,深为栗花无形的气场所震撼:与百花无争,朴实低调,安静地坚守在山上。开花,结果,奉献人们可口的美食,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香饽饽。

⑨山上一片片果园如版画拼图,实在太美,我掏出手机,边走边拍。一回头,发现朋友正在指导山民修剪柔枝,他们如同栗花一样,默默无闻,淡泊无争。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另一种栗树,正在山上安静地生长。

⑩漫山栗花香,让人念念不忘。

(选自《福州晚报》)

15.文中的板栗花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作答。

(1)时序进入五月,草木渐次葱茏,春天里的繁花渐次退场、而夏花尚未接力。

(从修辞角度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凑近一闻,可不是嘛,那馥郁的香气就是从这儿溢出来的。

(品析加点词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有人认为第⑦节所写内容与主题内容无关,可以删去,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标题“栗花香”有哪些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阅读(17分)

19.下列相关诗词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入若耶溪》这首诗中,作者崔颢之所以着意渲染若耶溪水色的清澈和环境的幽静,正是为了寄托其喜清厌浊、好静恶闹的情怀。

B.《渡湘江》这首诗色彩清淡,情意浓挚,成功地运用反衬和对比的手法,把诗人内心的愁苦表达得真切生动,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C.《独坐敬亭山》中“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两句,用浪漫主义手法,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抒发了自己志得意满的快慰。

D.《山中杂诗》这篇山水小品中,吴均以素笔淡墨,描写了深山幽丽的自然景色,流露出诗人喜爱山水的生活情趣、恬淡超然的闲居之乐。

20.下列相关名著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王树增的《长征》是第一部用全景式和虚实结合的方式展现长征的文学作品,全书以长征的时间推进和地域的转换为基本架构。

B.王树增的《长征》记述的湘江之战,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惨烈、最惊心动魄的一战。中央红军突破了蒋介石精心布置的第四道封锁线。

C.《飞向太空港》写的正是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书中描绘了中华民族实现飞天梦想的历史长卷。

D.《飞向太空港》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科学家的群体形象,歌颂了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荣誉与尊严勇于开拓,不畏失败,敢于承担责任的科学精神。

21.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班级决定开展“共读《红星照耀中国》,汲取成长力量”系列主题读书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群星故事会

请你从下面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简述他的故事,歌颂其伟大精神。

(A贺龙    B彭德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悟长征精神

【材料一】

但是这里却有这个“老狗”,年方17,实际上看上去像14岁,他走了这次长征,并不把他当一回事。他说如果红军要再长征两万五千里,他就准备再走两万五千里。

【材料二】

红军一共爬过十八条山脉,其中5条是终年盖雪的,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

【材料三】

从上述材料中,你悟出了长征精神有哪些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阅读分享。

(1)晓明在阅读《水浒传》时,觉得鲁达是一个有“义”之人,为此他按时间顺序梳理了鲁达四次救人经历。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在查阅资料时发现金圣叹对鲁达评价很高,说他是“上上人物”“人中绝顶”,对这个评价,小明有些不解。请你结合名著相关内容帮他解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60分,含卷面5分)

23.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曾经迷茫    原地徘徊

所有景色    失去色彩

直到唤醒勇气    唤醒期待

唤醒属于自己的节拍

睁开眼睛    洗涤过去

新的挑战    已经来临

忘掉曾经恐惧    悲伤的回忆

向梦想靠近    决不放弃

向前跑    迎阳光    吹个口哨

向前跑    轻松将我围绕

向前跑    迎着风雨    张开怀抱

(节选自《向前跑》歌词)

请你以“向前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文中不得泄露考生个人信息。

…………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

①. 路远莫致之    ②剧哉边海民    ③芳草萋萋鹦鹉洲    ④萧关逢候骑

⑤.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⑥. 千载谁堪伯仲间    ⑦. 非学无以广才

⑧. 非志无以成学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哉、萋、鹦、鹉、萧、候、载、堪”这几个字的写法。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上册 宿迁市泗阳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35411.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