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知识梳理与同步训练
第二单元现代文知识梳理与同步训练
知识梳理
5.黄河颂
【文学常识】
1、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著有长诗《屈原》,诗集《江汉行》,论文集《风雨文谈》等。
2、《黄河颂》是著名音乐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经冼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重要词语】
【烽fēng火】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也用来比喻战火或战争。
【气魄pò】魄力;气势。
【巅diān】山顶。
【澎péng湃pài】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体魄】体格和精力。
【宛转】文中是“辗转”的意思,指经过了很多地方。也作“婉转”。
【掀起】揭起,往上涌起。
【狂澜lán】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哺bǔ育】喂养,培养。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九曲连环】曲折,回环,多弯道。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浩大。后也用以形容声势雄伟壮阔。
【发扬滋zī长zhǎng】
【主题解说】
本文通过赞美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保卫祖国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重点突破】
诗歌的第1节是朗诵词,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第1节朗诵词为下文的“颂黄河”蓄势,奠定了全诗豪迈雄壮的感情基调。作者首先以呼告的修辞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拉近与读者的关系,渲染雄壮的气氛,令人动情;接着塑造了黄河的英雄形象和内在的民族精神,为读者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让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这也正是歌颂黄河的原因;最后水到渠成地唱出了“歌颂黄河”的主题。
6、老山界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作者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
【重要词语】
【灌输】1、谓水流注输入;犹灌溉2、输送(知识、思想等)
【惊惶】惊慌,恐惧。
【苛捐杂税】:指当时反动政府强迫老百姓上缴的各种税费。
【咀嚼jué】
【缴】:①交纳,交付,缴公粮。②迫使交出:缴了敌人的械。
【督促dū cù】 监督催促
【酣hān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
【蜷quán】:弯曲。
【峭壁qiào bì】又陡又峭的山崖,比较险峻,多处在高山之中,无路可上。
【骨碌gū lu】滚动。
【攀谈】:本文是找些话题与他人交谈的意思。
【呜咽yè】:本文中形容凄切的水声。
【不可捉摸bù kě zhuō mō】,拼音,解释为难以捉摸,揣测与预料。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
【主题解说】
本文真切、生动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反映了红军长征经历的艰难险阻,歌颂了红军不畏艰险的坚强意志以及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突破】
本文的中心时间是“翻越老山界”,而(3)——(10)段花了大量笔墨来写与瑶民的攀谈交往,这是不是离题了?
不离题。一方面这是在叙事主线中宕开一笔,突出山路的难行,是真实的叙事;另一方面这是作者运用衬托的手法反映、深化中心,红军不是为长征而长征的,而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人民受苦受难的情况而长征的。山脚访瑶民,正是为了让读者看到这个中心。如果只写翻山的过程,给人留下的印象似乎是红军只是同天险作斗争的部队。事实上,红军长征还起着宣传的作用,正是因为取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红军才得以走过两万五千里而胜利到达陕北。
7.谁是最可爱的人
【文学文体常识】
1、魏巍(1920—2008),原名魏鸿杰,河南郑州人,当代作家、诗人。1951年,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刊登在《人民日报》上,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影响。代表作有长诗《黎明的风景》,长篇小说《东方》《地球的红飘带》,通讯集《谁是最可爱的人》,散文《我的老师》。其中《东方》获1982年第一届茅盾文学奖,并于2019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2、通讯,和消息一样,也是用事实说话,不同的是,通讯的内容比消息更详尽、具体、形象。通讯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①生动性:通讯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人等手法。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②完整性:通讯要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物的过程。
③评论性:通讯可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直接做出评论。
…………
同步训练
【积累运用】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题。(6分)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zhì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都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都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cān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血液嗥鸣 zhì痛 cān天
(2)请写出选段中“泛滥”一词在语境中的含义。(1分)
(3)选段中划线的句子是病句,请修改。(1分)
(4)划线句中的“她”指代关东原野,用“她”而不是“它”,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2、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B、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C、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D、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数学老师幽默风趣的话语让同学们忍俊不禁。
B、周末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老师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
C、古有替父从军,今有背母求学,孝顺的美德重蹈覆辙,引发人们对传统礼仪更深层次的思考。
D、古人讲究称呼,对象不同称呼不同,对自己用谦称,对别人要用尊称,不能混为一谈。
4、对下列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黄河大合唱》,是由光未然(张光年)作词,冼星海作曲,是宣扬革命精神的音乐史诗,是中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的重要作品。
B.《老山界》中写与瑶民大嫂的攀谈,目的是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机,也是宣传队和播种机。
C.《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
D、 《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通过选取松骨峰战斗、火中救小孩和防空洞谈话这三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主义、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前面这两个事例主要写的行为美,后一个事例则揭示战士的心灵美,它是产生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
…………
参考答案
【积累运用】
1.(1)xuè; háo; 挚; 参。(共2分)
(2)泛滥:在这里指情感无法控制,充分表达了对故乡的无比热爱的情感。(1分)
(3)应改为: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1分)
(4)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做“母亲”的意思(1分)。运用呼告的手法,并且将倾诉对象拟人化,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土地热爱、怀想和眷念(1分)。(共2分)
…………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现代文知识梳理与同步训练下载: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