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知识梳理与同步训练
第三单元现代文知识梳理与同步训练
知识梳理
9.阿长与《山海经》
【文学常识】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等。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2、《山海经》: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全书共18篇,分为《山经》(5卷)和《海经》(13卷)两个部分。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记述了许多当地的神话传说。其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等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而早已成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
【重点词语】
【掷zhì】 【肚脐qí】 【竹竿gān】 【辫子biàn zi】 【胸脯pú】 【哀悼dào】 【书斋zhāi】
【惶huáng急】恐惧,慌张。
【诘jié问】追问,责问。
【渴kě慕mù】迫切地希望,殷切盼望。
【疮疤chuāng bā】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痂。比喻痛处、短处或隐私。
【絮xù说】絮絮叨叨地说。
【霹pī雳lì】又急又响的雷,这里指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孤gū孀shuāng】寡妇。
【疏shū懒】懒散而不习惯受拘束。【倘tǎng使shǐ】假如,如果。
【惧jù惮dàn】害怕,畏难,畏惧。
【憎恶zēng wù】憎恨,厌恶。
【震悚sǒng】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粗拙zhuō】粗糙低劣。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
【掳lǔ】俘获,抓获。
【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情有可原】根据实情,有可以原谅的地方。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其中的奥秘。形容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名,说出。
【主题解说】
作者通过回忆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一些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位迷信、愚昧、粗俗、不拘小节,但真诚、善良、渴望平安并热爱、关心孩子的劳动妇女形象,抒发类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激、怀念和敬佩之情。
【重点探究】
第1段介绍了对阿长的三种称呼——阿妈、长妈妈、阿长,那么题目为何选用“阿长”呢?
(1)“阿妈”是儿童口吻,不适用于作者,而且容易引起指代上的误会。
(2)“长妈妈”虽指代明确,却不切合作者将阿长视为亲人的感情,因此作者只在文章开头做介绍,结尾表达敬意时使用了这个称呼。
(3)对于中年作者而言,以“阿长”相称,既指代明确,又符合文章前半部分略带调侃的意味,显得更亲切。
10.老王
【文学常识】
杨绛(1911——2016)钱钟书夫人,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作家、翻译家。著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小说《洗澡》,散文集《干校六记》等,译作有《小癞子》《堂·吉诃德》。
【重点词语】
【门框kuàng】 【蹬dēng】 【捎shāo】【侮wú辱】
【攥zuàn】用手抓住或抓稳。
【翳yì】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惶huáng恐kǒng】惶惧,惊恐。
【荒huāng僻pì】人迹罕至且偏远。
【塌tā败】塌陷破败。
【骷kū髅lóu】干枯无肉的死人头骨或全副骨骼。
【取缔dì】明令取消或禁止。
【愧kuì怍zuò】惭愧。
【伛yǔ】弯(腰)曲(背)。【滞zhì笨】呆滞笨拙。
【镶xiāng嵌qiàn】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肿zhǒng胀zhàng】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淤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
…………
同步训练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取缔(dì) 愧怍(zuò) 憎恶(zèng) 磕头(kē)
B、蹒跚(pán) 凹凼(dàng) 诘问(jié) 涎水(yán)
C、惶急(huáng) 尴尬(gān) 骷髅(kū) 滞笨(zhì)
D、门槛(kǎn) 哀悼(dào) 自矜(jǐn) 粗拙(zhuō)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絮说 顽皮 烦琐 念念不忘 B、镶嵌 包裹 皇恐 风吹雨淋
C、宽敞 耀眼 尴尬 微不足道 D、胸脯 哀悼 烦躁 大庭广众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班长走上讲台,连珠炮似地发了一通脾气,弄得大家莫名其妙。
B、这个扫街的老奶奶的劳动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
C、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我军坚守阵地一天一夜,牺牲惨重,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后援部队终于赶到了。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什么地方我曾经看见这样一棵苍老的枸杞树呢?是在某处的山里吗?是在另一个地方的花园里吗?
B、当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豪华、富丽。
C、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我的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可以说这行诗是象征诗派的代表。
D、著名作家、翻译家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逝世,其著作有《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等。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科学家邓稼先的一生中,时时处处以务实的作风和非凡的才学震惊于时。
B、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和处理机制,保障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C、董卿在主持《朗读者》节目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令广大观众目不暇接。
D.据调查,我国超80%左右的成年人全谷物摄入不足,导致维生素B、膳食纤维等的缺失。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叙述了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赞扬了她勤劳朴实、刚毅勇敢的性格和不慕名利的高尚品德。
B、杨绛的散文《老王》以近乎白描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小人物”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不幸者的悲悯关怀以及对自身的反省。
C、《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朗读时要热情悲壮,读出黄河滚滚奔流的气势,读出中华儿女团结抗战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
D.端木蕻良的小说《土地的誓言》以倾述式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情和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
7、下列关于作品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黄河颂》注意营造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骇浪”“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B.“面黄肌瘦,大脑袋,细身子”这是长篇小说《红岩》中“小萝卜头”的形象。《红岩》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地区的地下党人英勇斗争的故事。
C.《老王》以“我”和老王之间的交往为线索,记叙了“我”与老王之间的几件事,借老王的命运含蓄地提出了要关怀不幸者的问题。
D.《台阶》一文中描写了父亲造有九级台阶的新屋的过程,文字质朴但品味极佳。作者选题独具匠心,值得一读。
…………
参考答案
【积累运用】1、C A项,“憎”应读zēng;B项,“涎”应读xián;D项,“矜”应读jīn。
2、B【解析】“皇恐”应为“惶恐”。3、C4、B5.B 6.D 7、B
【阅读理解】
(二)1、老王临死前一天给我们家送鸡蛋、香油。(2分)
2、例句:“我不是要钱”(1分); 性格:淳厚善良、知恩图报(1分)。
3、“镶嵌”本意指一物嵌入另一物里(1分); 此处用夸张的手法(1分),充分地表现出老王瘦弱无力、僵硬的毫无生气的病态(1分)。(共3分)
…………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现代文知识梳理与同步训练下载: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