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统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过程:
①产生:洋务运动时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②发展:甲午战争后,刺激了民族工业发展,辛亥革命后,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
③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年)。
原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欧洲战事,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最主要)。
④再度受挫:一战后。
2、特征:①总体比较落后,发展曲折。②主要集中于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
为薄弱。③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于沿海沿江大城市地区。
3、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实业救国”口号,创办大生纱厂。
4、著名企业家: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新式交通的出现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风俗习惯的改变:
①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②劝禁女子缠足
③废除跪拜礼,改称谓
④易服饰
⑤新式风俗。这说明近代国民开始追求平等观念。
3、社会生活变化特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教育的发展
1、新式学堂:
洋务运动时期:创办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
甲午战争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百日维新期间:创办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2、新式教育:
废除八股文:1901年决定,次年开始废除。
废除科举制度:1905年,清朝被迫取消科举制度。
清政府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二、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报纸:1872年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延安的《解放日报》。
2、刊物: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邹韬奋主办的《生活》。
3、出版业: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华书店。
三、文学艺术的成就
1、文艺作品
文学 鲁迅 《狂人日记》《阿 Q正传》
文学 郭沫若《女神》
文学 茅盾 《子夜》
文学 曹禺 《雷雨》
文学 巴金 《家》
文学 老舍 《骆驼祥子》
绘画 徐悲鸿《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
音乐 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
音乐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备注:
①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
②《阿 Q正传》,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③解放区的作品: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歌剧《白毛女》
2、影视艺术的发展
①20世纪初,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八单元知识点下载: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