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1.《春》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梳理文中描绘了哪些画面,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欣赏歌曲,走进春天
课前播放《春天在哪里》
师:一曲《春天在哪里》,让我们的脑海中禁不住闪现出这样的词语:桃红柳绿、繁花似锦、莺歌燕舞、江山溢彩。那绽放的春意,盎然的生机,不知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成就了多少名篇佳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伴着优美的旋律,和着春天的赞歌,让春天,栖息在我们的课堂里。(出示课题《春》)
【资料助读】
朱自清(1898——1948) ,爱国学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 ,原籍浙江绍兴。散文家 、诗人 、学者、民主战士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以描写个人、家庭生活和自然景物为主。写得最出色的有《背影》、《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以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明确学习目标:
1. 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梳理文中描绘了哪些画面,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标出自然段,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至少读三遍。
2.勾画出自己不会读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阅工具书直接在书上注音或写出意思。 3.说说课文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
课堂小检测: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水涨起来 ( ) 朗rùn( ) 散在草丛里( )
酝酿( )( )窠巢( )( ) 应和( )
hóu( )咙 liáo( )亮 宛转( ) 黄晕( )
hōng( )托 披着蓑( ) 稀shū( ) 风筝( )
抖擞( ) jiàn( )壮
三、细读课文,理清思路。
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几部分内容?请简要概括。
四、美读课文,拥抱春天
同学们,当我们放开身心去拥抱自然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春天真的无处不在,那就让春天驻足在我们的美读中。
请选取你最喜欢春日图景中的一幅画面?说说你的理由,并试着从语速、语调、重音和停连等方面读给同学听。
让我们一起感受汉语声韵之美。(学生配乐朗读)
五、精读课文,学习写法
1.《春》依次描写了“春草报春图”“春花争春图”“春风抚春图”“春雨润春图”四幅画面,采用的是 顺序,作者如此安排的原因是 。
具体分析各幅图的写法。
春天在大家的朗读中,渐渐绽放自己的美丽,下面请同学们用一种鉴赏的眼光来说说你从文中发现的春天大自然的美。
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说(点击课件显示):
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
我最喜欢的一种声音
我最喜欢的一种氛围
我认为最妙的词语
我认为最美的句式
我认为最妙的修辞……
小结:描写景物的方法:
1. 认真观察,力求细致
2.可以从景物的形态,颜色,声音,味道,性质等着笔,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发现美。
3. 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比如通过联想,想象写景)
4. 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安排景物 。
5. 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加文章的文采。
文中运用各种修辞方法,调动各种感官,通过联想和想象对春天的各种景物进行了描写,春天的美丽令人浮想联翩,我们似乎看到了姹紫嫣红,听到了百鸟齐鸣,我都有一种冲动,想迫不及待徜徉在这明媚春光之中。
请走进争先恐后赞颂春的活动当中。
合作探究:
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这三个比喻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影响?
明确:不能颠倒。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的成长过程。三个比喻各自成段,更能强调春的不同生长过程,抒发作者强烈地赞美春天的真挚感情。
【板书设计】
春
总:盼春
分: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总:颂春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在春草中漫步,闻着春花的芳香,沐浴着春风,淅沥的春雨相随,张开臂膀迎接这美好的春天,不知不觉中这节课即将过去,美好的时光总是走得太匆匆,带着这份回味,让我们更加珍惜人生的春天吧!
作业设计:
1.仿写《春》的最后三段运用的比喻句。发挥想象,再写三个句子来描绘春天。
2.与朱自清先生比一比
春天本无形、无声,是“空灵”之物,描写出春天的形象很不容易,而朱自清先生却把春天写活了,写的有形、有色、有声、有情,充满诗情画意。这是由于:作者对春天无比热爱,观察景物十分精细,运用语言的功夫很深。这些都是我们急需学习的。
这一节课我相信同学们已经学到不少朱自清的秘诀了,下面请快快动手,写一段你最喜欢的景色,来与大作家比一比。(春、夏、秋、冬的景色任由你选)
统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教案学案下载: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