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基础卷(统编版 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5年08月05日
资源编号 103527

2025-202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基础卷(统编版 含答案解析)

2025-08-05 七年级上册 0 687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202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统编版 新教材)
2025-202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统编版 新教材): 2025-202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基础卷(统编版...

2025-202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检测卷

第三单元(基础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4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樯,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姗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在横线上写出加点字的拼音。(2分)

脊梁_______         攒成_______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2分)

“_______”改为“_______”。

“_______”改为“_______”。

2.(9分)七(1)班开展了“朋友一生一起走”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集思广益,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搜集资料,设计了“寻交友之源”“探交友之道”“晓交友之法”三个环节。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环节一【寻交友之源】

木(mù) 本义是树,也是木本植物的通称。 林(lín) 双“木”为“林”,指成片的对木或竹子,也用来指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
又(yòu) 本义是右手,后来有了“右”字,“又”才表

示重更、继续的意思。

友( yǒu)

(1)请仿照示例“林”字,对“友”字做字源解说。(3分)

环节二【探交友之道】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市场),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孔子家语》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论语·学而》

(2)从上面两句名言中,你读出了哪些交友之道? (2分)

环节三【晓交友之法】

古人常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譬喻朋友的交互影响,这譬喻实在是很恰当。玉石有瑕疵棱角,用一种器具来切磋琢磨它,它才能圆融光润,才能“成器”。人的性格也难免有瑕疵棱角,如私心、成见、骄吟、暴躁、愚昧、顽恶之类,要多受切磋琢磨,才能洗刷净尽,达到玉润珠圆的境界。朋友便是切磋琢磨的利器,与自己愈不同,摩擦愈多,切磋琢磨的影响也就愈大。

——朱光潜《谈交友》

(3)小文活泼开朗却性格急躁,小晴则比较内向文静。你认为他俩适合做朋友吗? 请结合上面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2分)

3.(7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江南逢李龟年》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既写景又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共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4.(4分)回忆性散文常蕴含双重视角——用儿童视角追忆童年的生活经历,用成人的视角去思考评判。请从下面两篇文章中任选一篇,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①《五猖会》    ②《父亲的病》

(二)诗歌鉴赏(4分)

【甲】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乙】

天净沙·冬

[元]白朴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注释】①飞鸿:天空中的鸿雁,②画角:古代军中用以昏晓报警的号角。③谯门:建有望楼的城门,古代为防盗和御敌,京城和州郡皆在城门建有望楼。④水滨:靠近水的场所。

5.(2分)下列情境在两首小令中都出现的一项是(    )

A.乌鸦栖息          B.日落月起               C.烟雾迷蒙               D.号角哀婉

6.(2分)古诗词中常常借助意象或意象组合来营造意境,请说说这两首小令中借助意象营造的意境有何异同。 

(三)文言文阅读(共13分)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何子少好读书,遇有异书,必厚赀购之,撤衣食为费,虽饥冻不顾也。每巡行田陌,必挟策以随。或如厕,亦必手一编。所藏书四万卷,涉猎殆遍。盖欲以揽求王霸之余略,以揣摩当世之故。一遇事之盘错难解者,即傅以古义合之。而有不合则深湛思之竟日继以夜。

(选自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序》)

【注释】①赀(zī):价格。②傅:凭借。

7.(4分)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说乎               说:______________

(2)思而不学则殆           殆:______________

(3)何子少好读书           好:______________

(4)以揣摩当世之故         故:______________

8.(2分)请用“/”给画波浪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而有不合则深湛思之竟日继以夜

9.(4分)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撤衣食为费,虽饥冻不顾也。

10.(3分)【甲】【乙】两文共同阐述了怎样的读书态度?请简要概括。

(四)现代文阅读

(13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军营

朱玲

①五岁那年,我随爸爸第一次去了军营,妈妈说我是“五岁从军”。

②我和爸爸先坐船,从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出发去宁波。我们在江上漂流了一天一夜。爸爸一路上给我讲《花木兰》的故事,我记住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③爸爸十八岁参军,四年回家探亲一次,提干、成家后,一年回家一次。我即将出生时,爸爸休假回到家中,照顾了我们母女三天,之后匆匆赶回部队。所以,我五岁前对爸爸的记忆并不多,只记得他每次回家都会把我抱起,托举得高高的。

④不知不觉来到了宁波港,抵达爸爸工作的地方——海军某军营。来到二楼的一个房间,这就是我的家了:窗帘是蓝色的,床单是雪白的,军绿色的被褥叠得像豆腐块一样,临窗是一张大书桌,窗台上有文竹,阳台上有盆景。正是晚饭时间,在军队的食堂吃完饭后,爸爸牵着我的手在院子里散步。这里有各种参天的大树和花草,有站岗的士兵。哨兵向爸爸敬礼:“首长好。”爸爸微笑回礼,亲和又不失威严。第二天清晨,我在嘹亮的军号声中醒来。爸爸说,这是起床号,它在提醒我,我已经告别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进入一种有组织有纪律的生活啦。起床后,他教我如何打水,如何把毛巾、牙刷、牙膏摆放整齐。吃早饭时,碰上爸爸的很多同事,他们总是过来摸摸我的头,有的喊我“小木兰”。

⑤爸爸上班时,我转遍了军营的每个角落。军营有的地方像花园,有很多我叫不出名字的树与花。我最喜欢其中一棵大松树,我在树下闻着松香,荡着秋千,一边想妈妈——不久,她也将来到军营与我们团聚。营房前站岗的战士就像松树一样挺拔。他们在烈日下一动不动,脸上的汗水顺着脖子往下淌。我跑回家,捧着几个苹果送过去给叔叔们吃,可他们只朝着我笑了笑,还是一动不动。这时,父亲出现了,制止了我的行为,我只好把苹果放在了哨位旁。

⑥这所美丽的军营像一座岛,被山环林绕,又被一大片东钱湖水簇拥,有涛声,有浪花,有海鸥。山上草木丰茂,可最吸引我的却是那大片大片的杜鹃花,人们叫它映山红,有粉的、白的、黄的、鲜红的、粉红的……我最爱紫红的,盛放时远远望去,宛如一片片红色的云霞蒸腾在山林间。老师还让我们围坐在映山红边,教我们唱《映山红》:“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⑦虽然我住在军营中,但也经常几个月见不到爸爸。他出海去了哪里,他在做什么,行前,我们一无所知。爸爸给妈妈写了好多信,字迹娟秀而又挺拔。有一次,我从来信的邮戳上得知爸爸去南海了。从东海到南海,多少惊涛骇浪,多少风云变幻?爸爸是在船舷上,还是在指挥台上?我从图书馆借到了南海的书籍,把相关信息抄在小本上并背下来。我心想,爸爸从南海回家后,我要跟他卖弄一下这些知识,还要考一考他。将近三个月的翘首等待后,终于,爸爸一身戎装地回到了家里,我神气十足地向爸爸提出问题,他对答如流,他说:“这是我们海军的必修课,不熟悉南海,怎么去保卫南海?”他目光坚定:“南海的蓝有浅蓝、深蓝、墨蓝,有汹涌的蓝、咆哮的蓝、安静的蓝。这浩瀚阔大的蓝,是我们的中国蓝!我们的海军会走向更远的大洋、迎接更大的风浪。”我仿佛看到爸爸屹立在风里浪里,屹立在海疆的最前线。他的望远镜里一定是千帆过尽,鸥鸟翔集,五星红旗一定是在海风中猎猎作响。

⑧若干年后,我和妈妈回到了上海。直到爸爸过世后,我和妈妈又回到宁波基地那个我熟悉的军营,山林依旧,涛声依旧,军号依旧。我在大院里寻找着自己的家,远远地看见阳台上爸爸的石榴盆景还在,妈妈哭了,我在心里湿漉漉地喊出一句话:“爸爸的军营,我的军营!”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10月13日,有改动)

11.(2分)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按照文章顺序概括“我”和父亲在军营中发生的故事。

父亲带领“我”参观军营——①_______——父亲制止“我”给战士送苹果——②_______

12.(4分)结合语境,按要求作答。

(1)我最爱紫红的,盛放时远远望去,宛如一片片红色的云霞蒸腾在山林间。(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2)从东海到南海,多少惊涛骇浪,多少风云变幻?(赏析加点词语)

13.(3分)文中写爸爸给“我”讲《花木兰》的故事,老师教唱《映山红》。这有什么作用?

14.(4分)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最后一段画线句“我在心里湿漉漉地喊出一句话:‘爸爸的军营,我的军营!’”的理解。

…………

参考答案

1. (1)     jǐ     cuán(2)     樯     墙     姗     珊

【解析】(1)考查汉字字音。

脊梁(jǐ):指全身骨骼的主干,比喻在国家、民族或团队中起中坚作用的人。

攒成(cuán):指积聚或者集中。

(2)考查汉字字形。

泥樯——泥墙,用泥土筑成的墙。

姗瑚——珊瑚,指由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聚结而成的东西。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上册 2025-202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基础卷(统编版 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103527.html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