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讲义
专题15 阅读中的主观题
一、提问方式
1.读完全文谈谈你对“××”的理解?
2.结合实例谈谈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3.你赞成他的做法吗?为什么?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得到的生活启示。
二、答题思路
(一)常考题型
小学阅读的考查中离不开的一个考点就是最后一题的主观表述题,对于这类题型看似简单但实则也是失分点,它重点是考查我们的语言组织和提炼主旨的能力。对于主观表述题,常考的题型有以下几种:
1.仿写类:仿写一个或几个类似的句子。
2.续写类:续写文章内容,或者在指定的情境下进行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
3.评价类: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
4.感悟类:在文中某一具体情境下你的感受、体验、做法或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
5.材料类:给出与文章相似主题的链接材料,结合原文后写出探究所得。
(二)答题思路
1.仿写类
(1)要读懂题目要求(仿写是否要求句式、修辞或人称要求)。
(2)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
(3)抓住例句的修辞手法或句式特点。
(4)确定仿写对象时可以联想与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联想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典例1】《宇宙的另一边》请你发挥想象,仿照课文写一写宇宙另一边的减法和除法
宇宙另一边的减法是这样的:大地万物减去夏天的酷热等于金秋的硕果,那时,秋高气爽,无数的孩子会来到田野里放风筝、野餐、露营……这样,大地万物减去夏天的酷热又等于无数孩子的节日。
宇宙另一边的除法是这样的:“寒冬腊月”除以“北风吹雁雪纷纷”,再除以“瑞雪兆丰年”,等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又等于“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最后等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典例2】《记金华的双龙洞》第3自然段中“时而……时而……时而……时而……”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说明溪流蜿蜒曲折的特点?请你用这组关联词写一句话。
排比。示例:天上的云彩变化多端,它们时而像奔跑的骏马,时而像乖巧的绵羊,时而像香甜的棉花糖,时而像摇着尾巴的小鱼。
点拨:仿写时,要做到修辞手法一样,句式结构一致,语言简明连贯。
【典例3】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说说“我”的所见所想。你还记得月下的某个情景吗?仿照着写一写。
“我”的所见所想:看到了新修的村道、鱼儿跃出水面的银光一闪、低垂着头的稻穗、像银毯一样的稻田;想到了春天种油菜和蚕豆,在豆田里找兔草、吹蒲公英等事情。
仿写示例:不一会儿,我们走到了人民广场,月光照亮了美丽的花坛,照亮了那棵高大的槐树,照亮了旁边的桂花树,桂花树在晚风的吹拂下,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啊,阿妈,去年我曾采桂花,做桂花糕,好香啊,今年我们再采一些吧!
点拨:先读一读第6自然段,了解作者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再模仿作者的写法写一写。写的时候,要注意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语言文字之中,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典例4】《青山不老》读完课文,请你帮助这位老人写两则关于植树造林的标语吧!
示例:①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②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点拨:要围绕“保护环境、植树造林”这一中心写标语。另外还要注意语言简洁,有号召力,读起来朗朗上口。
2.续写类
方法:把握题目要求,充分理解原文有关内容,理清原文思路,与前后文意思连贯,同时联想和想象要合理。
【典例1】《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读课文的过程中,你有没有猜到后面会发生什么?和同学交流。
示例一:当读到老屋对小蜘蛛的故事很感兴趣的时候,我猜测小蜘蛛还会给老屋讲许多有趣的故事,这样,老屋就永远都不会倒下了。
示例二:当看到老母鸡让老屋再等二十天的时候,我猜测老屋可能会因为时间太长,支撑不下去,最终帮不了老母鸡。
点拨:这道题的目的是让我们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边读边预测,这样能知道作者的写作意图,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体会文章的主旨。猜测的结果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与文章内容一致,认知得到巩固,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另一种是与文章内容不同,需要修正自己的想法,调整和补充认知,接着猜测。结合对老屋性格的体会,我们边读边去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典例2】《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故事还没有结束,你认为后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你为什么这样想?听老师把
故事讲完,看看自己的预测和故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故事的剩余部分:
于是,鸟太太剪了长长的一段胡子,系在两根树枝的中间,“这下好了,我总算找到一根够长的绳子了。”
胡萝卜先生就这样一直走,他的胡子一直长,当胡萝卜先生走进一家眼镜店的时候,他的胡子也就不再发疯一样长了。由于一路上胡子派了许多用处,已经不是那么长了,就挂在他的肩膀上。胡萝卜先生开始掏钱为他的近视眼买眼镜。
眼镜店的白菜小姐是个非常机灵的女孩,她一边给胡萝卜先生戴上眼镜,一边说:“如果你怕不小心把眼镜摔了,那么就在眼镜框上系一根绳子,然后挂在脖子上。”白菜小姐说这些话的时候,用那根胡子系住了眼镜。
当胡萝卜先生的眼镜不小心从鼻子上滑落下来的时候,他的胡子拉住了眼镜。胡萝卜先生说:“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
是的,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确实是太棒了,大家都这么说。
点拨:这道题要求我们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预测。预测时要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即长胡子的用处,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大胆的想象和预测。
3.评价类
评价感受的对象:文章主要人物;人物感情;品味语言;对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等。
方法:(1)提出观点(我认为正确,我认为错误)
(2)点明正确或者错误的原因
(3)发出倡议或者给出建议
【典例1】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吗?说明理由。
妙。杨氏之子也和孔君平一样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姓想到了孔雀,但他没有生硬地对答“孔雀非夫子家禽”,而是委婉地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既巧妙反驳了孔君平“此是君家果”的说法,又表现了对客人的尊重。
点拨:可通过比较“孔雀非夫子家禽”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两句话的异同,体会杨氏之子的回答既反驳了客人,又很委婉。
【典例2】《穷人》作者为什么要详细刻画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活动,甚至还写了她责备自己的做法,这样会不会有损桑娜高尚的形象?
示例:不会。这样的心理更真实可信,更能表现桑娜的高尚品质。桑娜家的生活本就艰苦,收养孤儿,也许未来熬不下去。面对如此困境,桑娜虽然一度后悔自责,最终却情愿挨揍也要收养两个孩子,反而更让人觉得她形象高大。
点拨:结合桑娜家的生活状况,抓住桑娜的形象特点来分析。
【典例3】《那个星期天》文章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一个母亲的形象。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示例一:这位母亲既有对孩子的疏忽,又有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母亲敷衍孩子,最终没有遵守承诺,是她对孩子感受的疏忽。但她始终没有拒绝孩子外出的请求,看到孩子伤心难过时惊慌失措并且道歉,又体现了她对孩子的关爱。
示例二:文章刻画了一位真实感人的母亲形象,她像大多数母亲一样,为生活操劳,难免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她答应带孩子出去玩,但又被生活琐事牵绊,不能兑现对孩子的承诺。即使忙得不可开交,她也没有用直接拒绝和呵斥的方式去伤害孩子,并且对孩子满怀歉意。她内心的无奈令人心酸,她对孩子的爱又令人感动。
点拨:抓住描写母亲忙碌、无暇顾及“我”的词句,感受母亲的辛苦,理解母亲辛苦的原因。评价母亲时,可选择对孩子的承诺的角度,也可以选择对孩子的爱的角度,言之有理即可。
【典例4】《清贫》你还知道哪些“清贫”的人?请结合他们的事迹,说说我们现在还需要这样的“清贫”吗?
人物:
①张桂梅扎根贫困山区四十多年,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她生活非常简朴,将所有的钱都用在了学校和学生身上,帮助一千多名贫困女孩圆梦大学校园。
②“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坚守在农田中,研究着怎样提升水稻的产量。
③家里的老人衣服破了也不舍得扔,缝补后接着穿。
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清贫的生活,还有优良的品质、富足的精神。因此,“清贫”不仅是革命时代的伟大信仰,对当下仍然有重要意义。
点拨:结合现实中安于清贫、甘于为社会奉献的人物的事迹来说。
【典例5】《花之歌》纪伯伦笔下的花向往光明,不卑不亢,永远积极向上。你能用花来比喻你了解的名人吗?
示例:梅花凌霜傲雪,象征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品质,比如苏武、文天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比如岳飞、屈原。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