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 分析句段的作用-2025年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讲义(全国通用)
发布时间 2025年05月15日
资源编号 99934

专题14 分析句段的作用-2025年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讲义(全国通用)

2025-05-15 小升初 0 713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2025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讲义

专题14 分析句段的作用

一、提问方式

1.文章的××段有什么作用?

2.文章的××段能否删除?

二、答题思路

理解文中重要句段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也是一个常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甚至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全都离不开对文中重要句段的把握。

分析句段的作用

1.开头句段的作用

内容:写了××内容,突出××特点,表达了××情感。

结构:①总领全文;

②开篇点题;

③开门见山;

④引出下文;

⑤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⑥与下文××内容形成对比;

⑦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⑧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典例1】《慈母情深》:“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书价一元多钱。”

“一直”说明“我”想买书的念头由来已久,与下文“我”由于没钱买书而“失魂落魄”相呼应,同时为“我”向母亲要钱买书埋下了伏笔。

【典例2】《手指》:“我们每个人,都随时随地随身带着十根手指,永不离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总起句][全文关键句]开门见山,概括说明作者对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的认识——姿态不同,性格各异,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这句话总领全文,引起下文对五根手指的具体描写。

【典例3】《跳水》:“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

“帆船”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地点。“风平浪静”说明当时天气很好。“水手们都在甲板上”,才有了下文拿猴子取乐的事。“帆船”“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也为后文孩子遇险时船长逼孩子跳水埋下了伏笔。

【典例4】《骑鹅旅行记》:“男孩简直不敢相信他会变成小狐仙。这大概是一场梦,一种幻觉吧!”他想,‘过一会儿我肯定还会再变成一个人。’”

[心理描写]交代故事的背景——男孩发现自己变成了小狐仙,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男孩为什么会变成小狐仙?他还能变回原来的样子吗?引出下文。

【典例5】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黎明”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像泼”“像倒”两个短句突出雨水多、雨势大,渲染了紧张、危险的气氛,为下文山洪暴发做铺垫

2.中间句段的作用[来源:学科网]

内容:写了××内容,突出××特点,表达了××情感。

结构:①总结上文;

②引出下文;

③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④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⑤与下文××内容形成对比;

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⑦点题。

【典例1】《刷子李》:“但这是传说,人信也不会全信。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

从行外到行内,人们对这一传说都不相信,为下文写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做铺垫。

【典例2】《好的故事》:“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过渡段。①结构上,照应题目。

②内容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入梦前的描写,引出下文对“好的故事”内容的叙述。

【典例3】《金色的鱼钩》:“虽然我们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但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毕竟好多了。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

[对比][伏笔]把“我们”总能吃到鲜鱼野菜汤和从来没看见老班长吃过一点儿鱼进行对比,表现出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的品质,也为下文老班长吃鱼骨头埋下伏笔。

【典例4】《我的战友邱少云》:“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晒干了我们身上的寒霜,早上冻麻了的腿也开始暖和起来。我们本来打算趁这时候在温暖的阳光下睡一会儿,因为已经熬了整整一夜,而且当天晚上还有激烈的战斗在等着,需要养养精神,好完成晚上的战斗任务,可是我怎么也合不上眼睛。谁能趴在敌人的鼻子底下睡大觉呢?”

[反问]这段话点明我们的位置离敌人非常近,说明我们的处境很危险,为下文写邱少云在烈火烧身的情况下一动不动做铺垫。

【典例5】《开国大典》:“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

[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毛主席宣读公告,引出下文对阅兵式的描写。

3.结尾句段的作用

内容:写了××内容,突出××特点,表达了××情感。

结构:①总结全文;

②篇末点题;

③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④卒章显志,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⑤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引发读者的想象;

⑥结尾出人意料(虽然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

⑦提出问题,引人深思等。

【典例1】《桂花雨》:“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又”字说明作者多次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说明桂花已经与作者的童年快乐联系在一起,传递出作者浓浓的思乡情和她对童年生活的深切怀念。点明中心,照应标题。

【典例2】《青山不老》:“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本文中心句]照应标题,总结全文,点明主题。老人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与恶劣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和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这是作者对老人的高度评价。

【典例3】《十六年前的回忆》:“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照应]“4月28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再次被提及,说明父亲遇害的事情令“我”记忆深刻,表现了“我”对敌人强烈的憎恨,也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同时这一结局与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起到强化中心的作用。

【典例4】《匆匆》:“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以问句结尾,引人深思。同时,最后一段呼应开头,再次表达作者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感伤与苦闷之情,作者的情感历程得到了完整呈现。

【典例5】《灯光》:“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照应开头][点题][首尾呼应]“我”在华灯下追忆战友,表达对战友的怀念之情。

备注:该知识点还需考虑该句段是否有环境描写、倒叙和插叙。

如果,则答该知识点对应的作用,相应的答题思路参考【专题05】和【专题13】

答题格式: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

【典例精讲】

【例1】阅读课内文段,回答问题。

金色的鱼钩(节选)

①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

②“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

③“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

④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无力地抚摸我的头,突然间,他的手垂了下去。

⑤“老班长!老班长!”我们失声地叫着。但老班长,还是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⑥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

⑦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问:读读结尾画波浪线的句子,分析句子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将鱼钩长满了红锈的外表与它所包含的灿烂的光辉精神形成对比,突出了它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闪烁着革命英雄主义的伟大精神。这句话放在本文结尾段,点明了主题,总结了全文,突出老班长的高尚品质。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作用。这句话点明主题,总结了全文。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小升初 专题14 分析句段的作用-2025年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讲义(全国通用) https://www.0516ds.com/99934.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