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2023年南京市小升初语文试卷 (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12日
资源编号 73088

【真题】2023年南京市小升初语文试卷 (含答案解析)

2024-04-05 小升初 0 1,240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3.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真题】江苏各市2023年小升初语文真题试卷汇总
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汇总: 【真题】2023年徐州市小升初语文试卷 (含答案解析) 【真题】2023年南通市小升初语文试卷 (含答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期末素养测评样卷

语文

识字写字。

1.抄写句子,做到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拼音,写字词。

选择正确答案,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惊惶(huáng)            花圃(pú)              沸腾

B.僻(pì)静                    黄焖(mèn)鸡       严竣

C.锲(qiè)而不舍          剔(tī)除                分外

D.奄奄(yān)待毙        苦刑(xíng)           揉搓

4.下列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弗若之矣(不如)             应怜屐齿印苍苔(因为)

B.泣涕零如雨(落下)          日初出沧沧凉凉(寒凉)

C.万象更新(更加)             孔子不能决也(决定)

D.赴汤蹈火(热水)             载渴载饥(非常)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残暴的匪徒最终被判处死刑,也算是死得其所。

B.看她说得声泪俱下,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C.经过考古学家的挖掘,三星堆遗址的文物得以重见天日。

D.不管遇到多么复杂的问题,他总能心平气和,从容应对。

6.下列诗句中所描述的传统节日与习俗,有误的一项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放鞭炮)

B.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节—吃熟食)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节—赏月)

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登高)

7.联系课文内容,下列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骑鹅旅行记》中的尼尔斯非常调皮,经常欺负小动物,爱搞各种恶作剧捉弄别人,是个十足的坏孩子。

B.《表里的生物》一文中,作者以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认识世界,体现了“我”儿时的幼稚无知。

C.《腊八粥》一文中,“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作者从儿童的视角细腻地写出了腊八粥的美味诱人。

D.《北京的春节》一文中,老舍先生详细地描写了春节期间每一天的场景,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充满“京味儿”的民俗画卷。

8.语言运用。

六月是毕业季,你一定参加了“难忘小学生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带着你的体验,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小明想在成长纪念册的扉页上选一句名言激励自己,下面不合适的一项是(      )

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B.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

C.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D.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任务二:毕业联欢会开始了,如果让你当主持人,你会设计一段怎样的开场白呢?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同时表达惜别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名句启迪智慧。“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____。”启发我们要虚心接受批评;“________________,近山识鸟音。”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常将有日思无日,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懂得节约;“_____________,日日新,又日新”勉励我们要不断变革创新。

(2)名诗抒发情怀。“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于谦表达高洁志向的独白;“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_。”是杜甫对春雨的讴歌;“____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王安石对家乡的思念。

(3)名篇点亮人生。司马迁的“人_________,_________,或轻于鸿毛。”阐释了生命的价值;面对光阴的流逝,朱自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过去的日子如轻烟,_________,如薄雾,_________。”

阅读理解。

宇宙那么大,一起去看看

李明涛

①广阔无垠的太空,充满着神奇魅力。无论是嫦娥奔月的传说,还是伊卡洛斯的神话,都象征着自古以来人类对于太空的无限向往。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载人航天从梦想变为现实。自1961年苏联航天员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以来,已有来自30多个国家的500多位航天员完成了飞天壮举。

②太空之旅也一直吸引着许多普通人。2001年,美国人丹尼斯搭乘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到国际空间站体验了8天,成为首位“太空游客”。此后,“联盟号”先后载着十余人进入太空。2021年9月,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飞船将4名乘客送入距地球575公里高度的轨道,环绕地球3天后返回,完成了全球首次完全商业化的太空旅游任务。2022年4月,国际空间站首次接待了由私营公司组织的“全私人”宇航团队。

③一次太空旅游能带来哪些体验?如果选择轨道旅游,就能跟随飞船加速到超过7.9公里/秒,环绕地球飞行数天。这期间,可以全方位(    )太空生活、(    )壮美星空、(    )地球脉络、(    )90分钟一次的日出日落。要想待更长时间,可能还需要驻扎在类似于空间站的“酒店”。全球多家商业航天公司都希望挖掘太空旅游的市场潜力,有的还提出了“太空酒店”的建设计划。

④轨道旅游对乘客的身体素质要求极高,上天之前需要长达数月的训练,定价也极高,单张定价数百万美元。相较于这种“深度游”,亚轨道旅游则好比是惊鸿一瞥的“印象游”。乘坐亚轨道飞行器,以抛物线轨迹飞到80—300公里高度,再沿着自由落体运动返回地球。在短暂的升降途中,乘客可感受几分钟的失重,并欣赏“会当凌绝顶”的美景。

⑤由于“印象游”不进入轨道,普通人经过大半天训练基本都能适应,这一旅游模式有望较快获得推广。2021年,英国维珍银河公司和美国蓝色起源公司先后完成载人亚轨道飞行,并开始预售船票,单张定价数十万美元。随着运载器与航天器可重复使用技术日渐成熟,太空旅游或向航班化发展,更多人将有机会体验太空旅游的乐趣。

⑥太空旅游业发展的背后,是一条不断丰富和完善的产业技术链:要飞向太空,飞行器先进的动力与推进技术是基础;要节省成本,运载器和航天器的可重复使用是保障;要安全舒适,需要先进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与地面保持密切联络,则需要高速数据通信技术。

⑦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1号”探测器在距离地球60亿公里之外,回望地球,拍下了名为“暗淡蓝点”的著名照片。仿若一粒微小尘埃悬浮在太空的地球,承载的却是人类文明的全部历史。当越来越多人能够前往太空,人类对行星家园的认知视角必将更加辽阔,人类文明的韧性也将极大提升。

——摘自《人民日报》2022年7月25日17版

10.阅读第③自然段,选择合适的词语依次填入文中划线句子的括号里,正确的选项是(    )

A.领略        观赏        俯瞰        体验

B.体验        领略        俯瞰        观赏

C.领略        俯瞰        观赏        体验

D.体验        俯瞰        观赏        领略

11.下列选项中,太空“印象游”无法带来的体验是(    )

A.欣赏“会当凌绝顶”的美景

B.感受自由落体运动

C.经历几分钟的失重

D.驻扎在“空间酒店”

12.短文的第②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13.李杰的爸爸是个太空迷,一直憧憬着太空旅游。他想去太空进行一次“深度游”,李杰则建议爸爸选择“印象游”。请你从短文中选择合适的理由,帮助李杰说服爸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太空旅游时,日渐成熟的运载器与航天器可重复使用技术提供了安全保障。(      )

(2)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载人航天从梦想变为现实,太空旅游已经实现了航班化。(      )

(3)太空旅游业的发展,对人类进一步探索宇宙,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

阅读。

粉蒸肉

七焱

①1988年我六岁,父亲和母亲离婚了,母亲带着我生活。那年除夕,我独自在母亲的宿舍等她归来。我饿了,( )地往那口冒着蒸汽的铝锅望去,混合着蒸汽一同弥漫的,是满屋粉蒸肉的香味。

②我到底还是抵不住肉香的诱惑,揭开锅盖,夹了一片粉蒸肉放进嘴里,心里想着“再吃一片就好”,嘴上却不停,连吃了半碗。我吃得正香,母亲带着一身冷气回来了。她推门而入时,我嘴里正含着一块肥肉,母亲扫视了一圈屋内,直盯着我,走了过来,当即就是一顿连扇带打。我涨红了脸,张着嘴哇哇大哭,半块肉连同口水一同掉了出来。揍过我之后,母亲就端起那碗粉蒸肉甩门而走,留下我一人在她贫陋的职工宿舍里不停抽泣。

③过了一段时间,母亲又端着那碗粉蒸肉回来了。她怒火已消,顺手把碗放进锅里重新热了热,让我跟她一块吃。吃完那碗粉蒸肉,按母亲的说法,“就算是过了除夕。”

④成年以后,隐约得出一些答案。早在我尚不记事的幼年,父亲消失得无影无踪。母亲觉得自己的生活失败透顶了。她原先是国营塑料厂的编制缝纫工,婚姻变故没多久后,被调换成烧火工,只有噪音和孤独与她为伴。 )的处境加之原有的性格,在她身上形成了恶性循环。

九十年代初,我上小学,市场经济在我们这个山区小县城,也开始活泛起来,母亲和我的生活也不再那么( )了。

⑥母亲所在的车间被私人老板承包,工人工资由计时变为计件,当时母亲的工种已经调回缝纫工,整天在缝纫机前缝蛇皮袋,一个五分钱,一天能做三四百个。为了多挣钱,母亲每天都在工厂里干得热火朝天。她和一些同事还挤时间揽缝制麻将凉席的活儿,母亲双手遍布的伤痕和茧疤就是那时留下的。

⑦当然,每个月领到的工资足以令母亲喜笑颜开好一阵。几乎每次,母亲拿上工资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菜市场买点肉,用草绳拴挂在自行车的车头,( )地骑回家,然后为我做上一碗香喷喷的粉蒸肉。

⑧生活的忙碌也逐渐让母亲的心境趋于平和。她风雨无阻往返塑料厂、竹制品厂和家里的疲惫身影背后,全是满足和信心。

⑨虽然母亲的脾气依然暴躁,但她依旧给予我尽可能多的爱,用属于她自己的方式。

⑩我上初一那一年,一个碎嘴的中年妇女,有段时间成天往我家跑,目的是想说服母亲嫁给一个河北的煤矿工。最终,母亲松了口,答应见他一面。男人木讷(nè)、老实,等到吃饭的时候,一个劲往嘴里刨食。那桌饭上恰好有一道粉蒸肉,母亲先给我碗里夹了两片,可是我并没有食欲,只是用筷子在碗里乱戳。对面的男人则不停给自己碗里夹肉,不大一会儿,一碗粉蒸肉眼见着就要被他扫光。母亲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最终扔下了一句话:“在我面前,谁也别想抢我儿子的肉!”我紧紧抓着母亲的手,心里满满的感动。

⑪2001年,我考上省城的大学,母亲也分到了职工安置房。那年寒假回家过年,母亲特意操持了满满一大桌酒菜。桌上仍然有粉蒸肉,我忽然就想起了1988年的那个除夕,便开玩笑和母亲说:“妈,你记不记得我小时候有次过年,我偷吃了半碗粉蒸肉,你把我打了一顿?”

⑫母亲的视线在杯盘间来回巡视,笑容却如同河水的落汐一般逐渐褪去,“咋不记得……你得体谅你妈当时的处境……除夕那天,我怎么都凑不齐置办年货的钱,好不容易央求同事借到了一块肉,回来好给你做上一碗粉蒸肉。等我再出门办事时,迎面碰上同事媳妇,她对我当众辱骂,非要我把肉还回去。我回家就端走你吃过的那碗肉要还她。后来,还是厂里的其他同事劝住了我们……”母亲讲完,眼泪就啪嗒啪嗒往下掉……

⑬我知道,那碗粉蒸肉飘溢的糯香味,将永远萦绕在我们母子之间。

——节选自《读者》2020年第19期

15.阅读①④⑤⑦自然段,选择合适的词语依次填入文中划线句子的括号里,正确的选项是(    )

A.漫不经心      捉襟见肘      每况愈下      特立独行

B.急不可耐      每况愈下      捉襟见肘      招摇过市

C.急不可耐      捉襟见肘      每况愈下      招摇过市

D.捉襟见肘      每况愈下      招摇过市      急不可耐

16.选文围绕“粉蒸肉”写了“我”和母亲之间的哪几件事?照样子,简要概括。

(1)六岁那年的除夕,“我”偷吃粉蒸肉,挨了母亲一顿揍。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涨红了脸,张着嘴哇哇大哭,半块肉连同口水一同掉了出来。”这句话通过对“我”的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描写,可以感受当时“我”_________的心情。

18.本学期“交流平台”中告诉我们:“文学作品中,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借助文中对母亲外貌、神态和言行的描写,说说她是个怎样的人?至少从两个角度作出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对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方法,描写了两个除夕夜吃粉蒸肉的场景,让读者对母亲形象的理解更加深刻。

B.“她风雨无阻往返塑料厂、竹制品厂和家里的疲惫身影背后,全是满足和信心。”这句话中的“满足和信心”指的是母亲再也不用向别人借肉过除夕了。

C.粉蒸肉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通过“粉蒸肉”,让“我”对母亲的真情自然流露。

习作表达

20.习作。

题目:夏天的故事

夏天随着日渐炽热的阳光如期而至。热情的夏天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故事。菁菁校园、风景名胜、水上乐园……到处留下了夏天的足迹;离别的伤感、坚持的艰难、旅行的快乐……夏天,承载了我们太多成长记忆。

请以“夏天的故事”为题,选择一件发生在夏日的事情,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注意用夏日的环境烘托人物情感。

…………

参考答案

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书写。

书写时要求卷面整洁、字体工整漂亮。抄写时,标点符号也要抄写下来,力求匀称、美观,注意字和字之间的位置。其中“荷、擎、菊、傲”容易写错,注意书写。

2.【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根据所学拼音知识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同时注意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写在田字格中间四周留白,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其中“宵、抛、惯、察、覆”容易写错,注意书写。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3.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小升初 【真题】2023年南京市小升初语文试卷 (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73088.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