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知识点(统编版2024新教材)
发布时间 2025年02月24日
资源编号 95811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知识点(统编版2024新教材)

2025-02-23 七年级下册 0 937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单元知识点汇总(统编版2024新教材)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单元知识点汇总(统编版2024新教材):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单元概述】(总览全局高屋建瓴)

本阶段时间界限为960年到1368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北宋的政治、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金与南宋对峙、元朝的建立与统一、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与对外交往、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采取崇文抑武方针,维护政权的稳固和社会安定。周边各族先后建立的辽、西夏等政权,与北宋并立。北宋灭亡后,宋室南渡,在江南建立南宋,与北方的金形成南北对峙局面,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北方民族蒙古建立的元朝灭亡南宋,完成全国统一,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局面。宋元时期,各族在更大范围内交融,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贸易繁荣,国际交流得到加强,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这一时期,科技成就巨大,文学艺术成果丰硕,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阶段特征 民族政权并立、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高度发展、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
制度创新 改进和发展科举制、行省制。
经济发展 占城稻、经济作物、制瓷业、造船业、早市、夜市、纸币;经济重心在唐朝中期开始南移,至南宋完成。
民族关系 民族政权间时战时和,以和为主,回回族形成。
对外交流 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马可波罗、元朝与海外140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收集和翻译阿拉伯医学书籍(新增)、中国的创造发明与驿传制度传到国外
科技发达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沈括《十二气历》与《梦溪笔谈》(新增)、苏颂水运仪象台(新增)、郭守敬《授时历》(新增)
文化先进 程朱理学(新增)、宋词、元曲、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书法、绘画

【课标要求】(夯基固本能力达标)

1.了解辽、宋、西夏的并立与北宋强化中央集权,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

2.了解宋金之战、南宋偏安和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3.了解蒙古兴起和元朝统一,知道西藏在元朝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理解元朝统一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

4.了解宋元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学艺术成就和对外交流,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5.知道岳飞、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6.知道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我国古代重要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单元时空】(时空定位把握脉络)

【阶段特征】(阶段发展特征鲜明)

(1)政治方面: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战争一度频繁,但各民族交往交流密切,进一步走向融合;同时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相互交织。

(2)经济上:这一时期是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均超过了前代,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南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3)科技与文化上:文学繁荣,以宋词元曲为代表,理学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推广,天文学进一步发展。

(4)中外文化交往上: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建筑、音乐、宗教等传到中国。中国的创造发明和驿传制度等输往国外,天文、历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到亚洲其他国家和欧洲,对亚欧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8  北宋的政治

速记点1、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1.陈桥兵变:960年;后周禁军的统帅赵匡胤北上抵抗辽军,军队行至陈桥驿时,谋士和诸将拿出准备好的黄袍披到赵匡胤身上,拥护他当上皇帝。

2.北宋的建立与局部统一:陈桥兵变后赵匡胤建立北宋政权,定都开封,采取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不是全国统一)。

速记点2、中央集权的加强

1.最根本的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权,维护宋朝的统治

2.措施与影响

措   施 影  响
军事方面

 

中央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武将领兵,文官调兵);

③经常调动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加强了中央对军队的控制,但是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积弱

 

政治方面

 

中央 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加强了皇权,但造成了机构臃肿。“积贫
地方 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知州);

各州府设置通判分割知州权力(对知州进行监察和分权)。

加强中央集权,但造成了机构臃肿。“积贫
财权方面

 

地方 取消地方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加强了中央集权,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但造成地方财政过于穷困。“积贫
崇文抑武 发展文教,改革展科 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积极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影响:办事效率低下,财政支出,军队战斗力下降等;导致了宋朝积贫积弱。

3.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用意是什么?

加强中央集权。宋朝建立初期,内部武将权力过大,他们手握重兵,是政权稳定的潜在威胁。“杯酒释兵权”通过和平的方式,解除了禁军将领的兵权,把军事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防止武将跋扈、藩镇割据局面的再次出现。

速记点3、王安石变法

1.背景:北宋中期的边疆战事中,北宋屡次战败,政府官俸军费开支不断膨胀,财政入不敷出。土地高度集中,赋役不均,弊端丛生,改革呼声日益高涨。范仲淹、王安石等相继进行改革变法,以挽救社会危机。

2.目的: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3.时间: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4.措施:(1)经济上:募役法(限制官僚特权,增加政府收入);方田均税法(增加国家赋税收入);农田水利法(促进农业发展)

(2)军事上:保甲法(增强国家军事实力)。

5.结果: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各地兴修水利工程一万多处。但是,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贫苦人民的负担,损害了大地主、权贵的利益,也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分裂日益严重。宋神宗死后,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9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速记点4 辽与西夏的建立

1.辽的建立:

1)契丹族:游牧在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唐末汉人避战乱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2)建国:916年,耶律阿保机(辽太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都城在上京,后版图扩大,改国号为

3)统治: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材料研读(P49):

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辽史·百官志》

材料反映了辽统治者怎样的统治思路?

【参考答案】辽统治者采取“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思路,是因俗而治。这体现对民族差异的尊重,能缓和矛盾、促进融合,适应不同发展水平,有效管理各民族,从而巩固辽的政权统治。

2.西夏的建立:

1)党项族:羌族的一支,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后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

2)建国:1038年,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3)统治:①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②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③创制西夏文字。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下册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知识点(统编版2024新教材) https://www.0516ds.com/95811.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