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写作《布局谋篇》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表达中心的要求,对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做出整体谋划。
2.在通盘考虑的基础上列出写作提纲,并能根据实际所需修改提纲。
3.养成写作中布局谋篇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初步了解常见的布局谋篇的方法。
(2)通过练习,学会运用恰当的结构形式进行写作。
2.教学难点:通过感悟,领悟作文布局谋篇的技巧。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课件1)
要建一座高楼,第一步应该做什么?工人们按照什么来建?
图纸,也就是设计图。作文也一样,讲究布局谋篇。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骨骼完整匀称,人才能身姿挺拔;同样,结构井然有序,文章才能立得起来。
因此,在动笔之前,需要布局谋篇,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做到全局在胸。怎样布局谋篇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呢?请跟随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教师板书课题:写作 布局谋篇(出示课件2)
二、整体感知,写作指导
(一)什么是布局谋篇?(出示课件4)
(教师讲解,学生听记。)
预设:布局谋篇是在审题立意、选材之后,对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等做整体谋划。在写作时,紧扣文章的主题,对文章的整体结构作出安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如何开头,如何结尾,怎么过渡,怎么呼应,从而有条不紊地将文章的各个部分连成一个整体,组成一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富有表现力的文章。
(二)怎样才能更好地布局谋篇呢?
(教师讲解,学生听记。)
预设1:要围绕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对材料作进一步梳理,拟出全文的框架。(出示课件5)
材料的安排要有详有略,要把最能体现中心思想的材料作为重点来写,把那些只是起辅助作用的材料写得简略一些,这样才能使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预设2:在通盘考虑的基础上,列出写作提纲。(出示课件6)
列提纲是在写作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文章的全貌,包括怎样开头、怎样结尾、中间部分怎样展开、如何承接与过渡等,要尽可能考虑清楚。完善的提纲有助于我们一气呵成地写完全文,避免出现边写边改以致文气不畅的情况。
(三)常用的布局谋篇方法。
(教师讲解,学生听记。)
预设1:一字(词)贯穿构思法(出示课件7)
是指在布局谋篇时,选择一个和中心思想紧密相关的关键字或词连接文章的所有材料,从而形成文章的骨架。运用此法,要扣紧一个字或词来写,只有这样,才有条件以此为辐射点,进行多角度思维,才能使文章丰满而有韵味。
预设2:片段组合构思法(出示课件8)
是指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选择几个生动的典型人物、事件或景物的片段组合成文来表现一个主题的构思法。用这种方法构思的记人、叙事、写景的文章,可以在较短的篇幅内,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人物、叙述事件、描写景物。
预设3:悬念设置构思法(出示课件9)
指在选材构思时,把情节安排得含而不露,让读者以焦虑的心情期待着它的发展,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之功效的构思方法。
预设4:纵横对比法(出示课件9)
是指将对立的人物、事件、景物放在同一篇文章中来叙写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形成鲜明的反差,给读者留下极深的印象。或动静结合,或美丑相映,或真假相衬,或善恶对立等。
预设5:欲扬先抑构思法(出示课件10)
是指为肯定某人、事、物、景,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运用此种构思法要注意抑少扬多,扬能压抑。
预设6:时空推(转)移法(出示课件10)
是指在选择材料后以时间的推移或空间的转移来组织材料行文的一种方法。
(四)作文结构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
(教师讲解,学生听记。)
预设1:撇开中心,横生枝节。(出示课件11)
常常是在围绕一个中心写时,中途岔出别的话题。
预设2:恣意妄为,逻辑混乱。(出示课件11)
事先没有通盘考虑,写一段想一段,写到哪儿算哪儿,思路缺乏条理性。
预设3:层次不清,分段失当。(出示课件11)
三段式,还有层次和层次之间内容杂糅交错,在某个段里硬将几层意思塞进去,破坏了段意的单一性、内容的完整性和容量的适度性。
预设4:缺乏过渡,忽视照应。(出示课件12)
表现为内容转换过程中不会用过渡性语句,前面提到的问题后面没有着落,后面出现的内容不见前面有铺垫。
预设5:剪裁不当,头重脚轻。(出示课件12)
表现为主次不分,平均使用力量,或者是开头浓墨重彩,后面无尾而止。
(五)常见的文章结构样式。(出示课件13)
(教师讲解,学生听记。)
预设1:横式结构:有总分式、并列式、对比式等。
预设2:纵式结构:有递进式、因果式等。
预设3:转折式结构,也叫悬念式。
(六)新颖别致的结构方式(出示课件14)
(教师讲解,学生听记。)
预设1:对话(访谈)式。
预设2:排比段式。
预设3:镜头组合式。
预设4:题记、后记式。
预设5:网络论坛式。
预设6:电视直播式。
预设7:剧本式。
预设8:诗词仿拟式。
三、合作探究,写作实践
文题展示一:(出示课件15)
古老的建筑、独特的物产、美丽的传说……这些都可能是你家乡的名片。试以《家乡的名片》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写作提示:(出示课件16、17)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题目为“家乡的名片”。
首先审题立意。研读题目,抓住“家乡”一词确定写作对象;抓住“名片”一词确定写作范围。“名片”意为“交际时所用的向人介绍自己的长方形硬纸片,上面印着自己的姓名、职务、地址等”,在“名片”前冠以“家乡”二字,即是向别人介绍自己家乡的特点,故在写作时应选择最能展现家乡特色的事物,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然后选材。选材应围绕家乡最有特色的地方,可以选择家乡的自然景观、历史悠久的风俗传统、某些著名的人文建筑、某段著名的历史、某些著名的风味小吃、某些极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材要丰富、真实、典型,能够表现中心思想。这道作文题适合写叙事散文、写景散文。
列写提纲时,要从所确定的文体出发,表现文体特点,切不可胡乱安排,写作时信马由缰,既偏离文章主题,又文体不清。写作时可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
教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对“写作实践·文题一”进行了写作的审题立意、写作选材、列写提纲做了分析,下面同学们再来看看我对本题的写作思维导图,对我们写作本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教师出示思维导图:(出示课件18)
范文展示与点评:(出示课件19-24)
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篇范文,并对范文中的亮点进行赏析。
范文展示:(出示课件19-23)
范文点评:(出示课件19-23)
教师总评:(出示课件24)
作者在熟悉的范围内确定足以代表家乡特色的物产——煎饼,作为家乡的名片,立意符合要求。然后选择与主题契合的材料,详细介绍了“煎饼”的制作、食用方法,表达了作者对煎饼的喜爱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条理清晰,首尾照应。
文题展示二:(出示课件25)
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自定文体,把你的故事或感悟写出来。不少于600字。
孩子拿着橘子问:“妈妈,为什么吃橘子要剥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劳动的。”“橘子里的果肉为什么是一瓣儿一瓣儿的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还是为了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享用,要懂得与别人分享。”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