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无言之美》教案(统编版)
发布时间 2025年02月08日
资源编号 94499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无言之美》教案(统编版)

2025-02-08 九年级下册 0 415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统编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统编版 全国通用): 第一单元: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5课《无言之美》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理清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其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3.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

4.学会欣赏艺术作品,懂得感受作品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文意,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2.教学难点: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作者朱光潜及其写作背景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出示课件1)

在各种精彩文章评论中我们经常看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何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言不及义”“言不尽意”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带着问题去学习朱光潜先生的《无言之美》,细细体味语言的魅力。

教师板书课题:15*  无言之美  (出示课件2)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

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

教师以课件形式展示作者的相关资料,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出示课件4)

朱光潜(1897—1986),别名孟实,安徽桐城人。美学家、翻译家。他提出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美是一种价值等观点。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

(2)写作背景

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出示课件5)

朱光潜先生的美学体系涉及美、艺术作品、审美经验和审美教育等基本问题,展现了美学大师的穆然深思和悠然遐想。朱光潜先生引导我们流连在音乐美、建筑美、图画美、书法美之间。他告诉我们,这首曲,这幅画,美在哪里,从各个方面告诉我们如何领略美。只有真正学会欣赏,才能懂得无言之美。

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1)读一读生字词。(出示课件6、7)

(2)析一析多音字。(出示课件8)

(3) 辨一辨形近字。 (出示课件9)

(4)解一解词语。(出示课件10.11)

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

教师:同学们,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出示课件12)

(学生自主分析,勾画课本归纳。)

学生:第一部分(1、2):引论。以孔子和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

第二部分(3—6):分析“言”“意”关系及文学要达到尽善尽美的条件,并由此提出问题。

第三部分(7—12):分析问题。从图画、文学、音乐、雕刻等角度来论述“无言之美”。

第四部分(13):得出结论。综合前文,归纳论点,揭示无言之美的奥秘。

四、细读课文,精读细研

1.文章开头作者是怎样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出示课件13)

(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文章引述孔子和子贡的对话,引入“无言”这一话题,从而展开了对“无言之美”的论述。

教师追问:有什么作用?(出示课件13)

学生:以这一事例为引,故事性强,易于理解,也起到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教师:同学们说一说:怎样理解“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一句的含义?(出示课件14)

(学生默读课文,分析理解回答。)

学生: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言达意”比作“虚线画实物”,说明“言是不能完全达意”的。

2.作者从哪些方面证明了“无言”也能产生美?(出示课件15)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把相片与图画对比,论证了什么是“无言之美”

教师追问:文章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学生:对比论证方法。

教师:同学们,说一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将相片和图画进行对比分析的?其作用是什么?(出示课件16)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学生1:作者是从两个方面进行对比的,一是哪一个更“和自然逼真”,二是哪一个引起的美感更浓厚。

学生2:通过对比,说明尽管相片能更逼真、完整地反映实物,而图画只是选择性的、理想化的表现,但图画比相片所引起的美感更浓厚,这就通过类比,说明了“言不必尽意”所带来的“无言之美”。

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探讨一下什么是“无言之美”。

(1)文学上的“无言之美”       意蕴之美

教师:同学们,从文学作品中感受什么是“无言之美”。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

示例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出示课件17)

示例2:《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出示课件18)

示例3:《怨情》 李白(出示课件19)

示例4:《归园田居》 陶渊明(出示课件20)

示例5:《后出塞》杜甫(出示课件21)

学生总结:“言不尽意,也不必尽意”即是“无言之美”。

(2)音乐上的“无言之美”       无声之美

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体会音乐上的“无言之美”。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

示例1: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英国诗人济慈《希腊花瓶歌》(出示课件22)

示例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琶行》(出示课件23)

(3)雕塑上的“无言之美”       含蓄之美

示例1:金刚怒目(出示课件24)

示例2:菩萨低眉(出示课件24)

示例3:希腊雕刻《拉奥孔》(出示课件25)

教师:从这三幅画体会到雕塑上什么样的“无言之美”?

…………

资源下载此资源仅限注册用户下载,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九年级下册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无言之美》教案(统编版) https://www.0516ds.com/94499.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