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教案(统编版)
发布时间 2025年02月08日
资源编号 94496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教案(统编版)

2025-02-08 九年级下册 0 634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统编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统编版 全国通用): 第一单元: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4课《山水画的意境》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核心概念,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观点。

2.理清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论证方法,体会本文说理语言的艺术。

3.能够体会“意境”的本质,提升传统审美情趣,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4.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作者的观点。

2.教学难点:明确什么是意境和获得意境的方法,提升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知识。

2.把握文章核心概念,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观点。

3.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学习议论文写作的基本结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请同学们观看下面三幅画(出示课件1、2、3)

同学们,你们能感受到这三幅画的意境吗?下面请你们跟随我一起走进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的意境》去体会。

教师板书课题:14 山水画的意境(出示课件4)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

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

教师以课件形式展示作者的相关资料,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出示课件6)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以山水画艺术成就最高,开创中国山水画黑、满、重、亮的新画风。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代表画作:《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2)写作背景

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出示课件7)

1954年,已成为美院教授的李可染,为求创新,镌“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两方印章。长途写生,历时三月余。1956年,他再次长途写生,历时八个月,行程数万里,作画近二百幅,探索以西方的观察方法,运用中国传统工具创作山水画。历尽艰辛,终有所成,本文就是他对自己的探索之路所做的总结。

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1)读一读生字词。(出示课件8、9)

(2)析一析多音字。(出示课件10)

(3)解一解词语。 (出示课件11)

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

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对比两幅图片,说说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12)

1.通过对比图片,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是“意境”。(出示课件13)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1: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

学生2:写景就是写情。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哪些观点?(出示课件14)

(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1: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学生2:将这种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四、细读课文,精读细研

教师:同学们,再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证明前面提出的观点的,运用了哪些手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出示课件15)

语句出示1:(出示课件16)

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写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

(学生朗读语句,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

教师:同学们,说一说: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大篇幅地分析诗歌的意境?(出示课件17)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按照作者的观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界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地体会到诗人深厚的友情。描写自然的景色与绘出的景色无异,且作者提到“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可见诗歌中的意境与山水画的意境是相通的,并无二致。

教师追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出示课件17)

学生:作者在这里以已经学过的诗歌为例,也就能更好地诠释山水画的意境,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语句出示2:(出示课件18)

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教师:同学们分析语句,看看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学生朗读语句,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1:举例论证。

学生2:作者列举齐白石画虾的例子,说明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则有赖于长期的观察,证明只有身临其境,长期观察,才会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

…………

资源下载此资源仅限注册用户下载,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九年级下册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教案(统编版) https://www.0516ds.com/94496.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