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13课《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
3.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认识读书的价值,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书。
4.认识读书的益处,培养爱读书的优良品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和名言警句,理解文章的思路。
2.教学难点:学习文中使用的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两篇文章的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学习绘制思维导图。
2.学习并掌握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3.领悟文中的读书方法,培养爱读书的优良品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出示课件1)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读书对我们非常重要,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短文两篇》,看看培根和马南邨教给了我们哪些读书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13 短文两篇(出示课件2)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
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
教师以课件形式展示作者的相关资料,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出示课件4)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英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说法。被认为是归纳逻辑的创始人。开浪漫主义的先河。主要作品有《随笔》《新工具论》等。
(2)写作背景
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出示课件5)
本文选自《玫瑰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王佐良译。培根反对经院哲学,强调通过实验去揭示自然界的秘密,获得知识,并认为“知识就是力量”。他在《随笔》中写了对世家子弟的“社会的与道德的劝言”,内容涉及哲学思想、处世之道等。共中《谈读书》犹如一位睿智老人对晚辈的谆谆教诲:要多读书,读书是有好处的。
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1)读一读生字词。(出示课件6、7)
(2)析一析多音字。(出示课件8)
(3)解一解词语。 (出示课件9-11)
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不求甚解:意思是说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豁然贯通:一下子明白了某个道理。
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读书”,发表了哪些见解。(出示课件12)
(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学生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学生3: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学生4: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学生5: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2.认真品味这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然后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论述了读书这一主题。(出示课件13)
(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1:读书的目的。
学生2:读书的态度和方法。
学生3:读书的价值。
四、细读课文,精读细研
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从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态度和方法、读书的价值三个方面去仔细分析本文。
(一)从读书的目的去分析
1.读书要有哪些目的呢?(出示课件14)
(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教师追问:作者是如何论述的?
学生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正面论证)
学生2:读书费时过多——惰。
文采藻饰太盛——矫。
全凭条文断事——学究。(反面论证)
2.读书与经验有怎样的关系?(出示课件15)
(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教师追问:为避免“学究故态”,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3.作者在论述这部分内容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出示课件16)
语句出示1:(出示课件16)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论证。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