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仿真模拟练习卷(苏科版2024 江苏专用)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29日
资源编号 91451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仿真模拟练习卷(苏科版2024 江苏专用)

2024-12-29 八年级上册 0 639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苏科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试卷: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苏科版2024新教材) 2024-2025学年...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仿真模拟

物理试卷

注意事项: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本试卷分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填空题时,请将每小题的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中对应横线上。回答解答题时,每题必须给出必要的演算过程或推理步骤,用2B铅笔作图画出必要的线条与图形(包括辅助线),请将解答过程书写在试卷中中对应的位置上。

3.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4.测试范围:八年级物理上册(苏科版2024

一、单选题

1.(23-24八年级上·江苏盐城·期末)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  )

A.“闻其声,知其人” ——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 ——次声波传播很远

C.耳贴地面听远处的马蹄声——固体也能传声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2.(23-24八年级上·江苏南京·期末)下列现象中需要放热的有(  )

A.(1)(2)          B.(1)(3)               C.(2)(3)               D.(3)(4)

3.(23-24八年级上·江苏无锡·期末)如图是江阴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天气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1度”

B.全天气温不会高于3℃

C.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D.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4.(23-24八年级上·安徽池州·期中)在虚线框内放置的是透镜,让一(两)束光线通过透镜折射后出射光线分别如图所示,其中虚线框内放置的一定是凸透镜的是(  )

5.(23-24八年级上·江苏南京·期末)圭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天文仪器。如图所示,垂直于地面的直杆叫“表”,南北方向水平放置于地面测量影长的标尺叫“圭”。观察表的影子长短来读出时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圭表计时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B.当表的影子最短时,此时是当地的正午

C.当表的影子逐渐变长时,应是当地的下午

D.当表的影子逐渐变短时,应是当地的下午

6.(23-24八年级上·江苏扬州·期末)如图所示,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蒙上一层半透明纸,再在罐底部开一个小孔,用它做小孔成像实验,观察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B.透明纸上成的像是实像

C.在罐底部开2个小孔,在半透明纸上看到一个像

D.在物体距小孔不变的情况下,半透明纸与小孔间距离越大,像也越大

7.(23-24八年级上·江苏苏州·期末)如图所示为某段声音的波形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响度的角度看,A区域大于B区域

B.从音调的角度看,A区域高于B区域

C.从音色的角度看,A区域同于B区域

D.从空气中的声速看,A区域等于B区域

8.(23-24八年级上·江苏盐城·期末)如图所示,井口大小和深度相同的两口井,一口枯井,一口水井(水面在井口之下)两井底部中间位置各有一只青蛙,则(  )

A.水井中的青蛙觉得井口大些,晴天的夜晚,水井中的青蛙能看到更多的星星

B.枯井的青蛙觉得井口大些,晴天的夜晚,水井中的青蛙能看到更多的星星

C.水井中的青蛙觉得井口小些,晴天的夜晚,枯井中的青蛙能看到更多的星星

D.两只青蛙觉得井口一样大,晴天的夜晚,水井中的青蛙能看到更多的星星

9.(23-24八年级上·江苏盐城·期末)如图甲,某透镜L正对太阳光,在另一侧与透镜平行放置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看到的现象如图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透镜远离白纸,若Ⅰ区变小,则L是凸透镜

B.透镜靠近白纸,若Ⅱ区变大,则L是凹透镜

C.无需操作,就能判断该透镜是凸透镜

D.无需操作,就能判断该透镜是凹透镜

10.(23-24八年级上·江苏南京·期末)如图所示,甲、乙两同学从同一位置向东做直线运动,在0-30s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早出发3s

B.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

C.以甲为参照物,乙一直向东运动

D.甲、乙在运动过程中相遇2次

11.(23-24八年级上·江苏扬州·期末)小林同学利用图甲来测凸透镜的焦距,利用图乙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图甲中光斑不是最小最亮则焦距一定大于10cm

B.图乙中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将凸透镜用不透明的物体遮住一半,则光屏上像将是完整的烛焰的像

D.图乙中如果凸透镜不动,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2.(23-24八年级上·江苏常州·期末)甲、乙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出发沿水平路面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在0到30s内(  )

A.甲比乙早10s出发

B.10s到30s过程中,乙处于静止状态

C.10s到20s过程中,两辆小车距离在靠近

D.在20s时,甲、乙两辆小车相距最远

二、填空题

13.(23-24八年级上·江苏扬州·期末)仪征在全国文明城创建期间,学校举办了“文明创建”主题大合唱晚会,晚会上同学们优美的歌声是由声带_______产生的,歌声是通过_______传到现场观众耳中。现场观众将手机关闭或调至静音状态,这是在_______减弱噪声。

14.(23-24八年级上·江苏宿迁·期末)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在我国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灾情牵动全体中国人的心。有些动物比人提前觉察到,是因为有些动物能感受到地震时产生的_______;(选填“超声波”、“次声波”)动物的叫声是通过_______传入人耳,对人类有预警作用;救治伤员时,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_______获得信息。(选填“超声波”、“次声波”)

15.(23-24八年级上·江苏南通·期末)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下面的思维导图:

(1)_______;

(2)_______;

(3)_______。

16.(23-24八年级上·江苏无锡·期末)图甲是“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熔化图像。冰的熔化过程用_______min,第5~15min,试管内的物质_______(不再/不断)吸热;冰熔化完后,继续给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足够时间(标准大气压下),试管中的水_______(能/不能)沸腾。

17.(23-24八年级上·江苏盐城·期末)如图所示,一束红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白色光屏上a点处形成一个红色光斑,若保持入射光位置、方向及三棱镜位置不变,将红光改为白光,则光屏上会出现彩色光带,这一现象称为光的_______。光屏上a点处的光斑_______(一定/可能)是红色的,a点_______方的不可见光可应用于验钞机。

18.(21-22八年级上·江苏南京·期末)小明两眼视力缺陷不同,将一支2B铅笔紧贴他所戴眼镜的两个镜片,透过镜片看到铅笔的像如图甲所示,则图甲中右侧的镜片是_______(凸透镜/凹透镜);如图乙所示,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入图甲中眼镜的_______(左/右)侧镜片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

19.(23-24八年级上·江苏常州·期末)甲、乙两车同时开始向东运动,如图所示为两车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经过_______s两车相遇,两车相遇时乙车经过的路程为      m;在0~15s内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_(选填“东”、“西”、“南”或“北”)运动。

20.(23-24八年级上·江苏南通·期末)马路上甲车在等红灯,从绿灯亮起时开始计时,旁边恰好有辆与甲同向行驶的乙车从旁边向东驶过,忽略车的加速时间,由如图所示信息可知乙车做_______运动,当时甲车的车速为_______m/s,此时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在向          行驶。从计时起,乙车开出_______m时,两车会再次擦肩而过。

21.(23-24八年级上·江苏泰州·期末)如图甲所示,小明购买的强光手电能射出一束平行光柱。将一枚透镜正对平行光柱,在光的传播路径上喷上水雾,看到了如图乙所示现象,光会聚于A点。

(1)能看到光路是因为光遇到水雾时,发生了光的_______到达了小明眼中。根据现象,可以判断此透镜为_______透镜。小明将手置于A点时,会感到被照射位置发烫。说明光具有_______;

(2)小明拆开手电筒,发现灯头结构如图丙所示,查阅说明书得知灯头透镜直径D为9cm,焦距为3cm,光源出射光角度为120°,则此手电筒发出的平行光的直径d为_______m。

三、作图题

22.(23-24八年级上·江苏宿迁·期末)画出图中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3.(23-24八年级上·江苏南通·期末)如图,请画出A处的平面镜;

四、实验题

24.(23-24八年级上·江苏常州·期末)为了探究材料的隔音性能,科学探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刚好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s

③将各种材料分别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1)在对方案的交流讨论环节,小明认为步②中听声音的_______(不必/必需)是同一人;步骤③中应该控制盖在鞋盒上方的材料_______(厚度/重量)基本相同,修正方案后进行实验,得到数据如表格中所示:

(2)根据实验数据,上述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

(3)分析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_______;如果再给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音性能与报纸相比,_______隔音性能好一点;

(4)上述“隔音”方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这是有效减弱噪声的方法之一。

25.(23-24八年级上·江苏南京·期末)为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明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试管中装有适量的冰。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除了温度计以外还需要_______;

(2)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BC段的物质处于_______(选填“固态”、“固液共存态”或“液态”),冰熔化过程需要_______分钟;

(3)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得到图像中的DE段,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      沸腾(选填“会”或“不会”),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小华同学将图甲中试管换成碘锤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如图丙所示(碘的熔点为113.7℃,碘的沸点为184.4℃,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可以达到500℃)。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该实验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选填“受热均匀”或者“控制温度”)。

26.(23-24八年级上·江苏扬州·期末)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黏结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可以绕ON转动。

(1)实验中硬纸板除了能_______还能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

(2)实验中,放置平面镜和白纸的最佳方案是_______(填序号)

A.先水平放置平面镜再将硬纸板竖直放在镜面上

B.先竖直放置硬纸板再紧贴硬纸板放平面镜

(3)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以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可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这样得出的结论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入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_______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的。

27.(23-24八年级上·江苏常州·期末)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所用的器材有:带刻度尺的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和火柴等。

(1)实验前,小明调节实验器材,使_______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2)将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停止移动光屏(如图甲所示),可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cm;

(3)小明在某次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_______(放大/缩小)的实像;生活中_______(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与此成像原理相同;如果此时撤去光屏,小明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_______(能/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实像;

(4)将图乙中的透镜换成焦距f=7cm的凸透镜,仍按图中位置放置,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只将光屏向_______(左/右)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若不移动光屏,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度数适当的_______(近视/远视)眼镜片光屏上也会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五、计算题

28.(23-24八年级上·江苏无锡·期末)长津湖战役,是朝鲜战争的拐点。若美军从下碣隅里经过18km到达古土里,再通过6km外的水门桥就可到达兴南港逃脱志愿军的包围。由于志愿军顽强追击,美军撤退速度缓慢。(假设下碣隅里、古土里、水门桥大约在如图所示的直线上,美军撤退速度不变,为0.5km/h)

(1)美军从下碣隅里经过多少小时到达古土里?

(2)志愿军某小队从下碣隅里用8h匀速穿插到古土里,在古土里等待10h后,接到命令:运送炸药到水门桥,炸桥以阻止敌军逃窜。志愿军小队匀速从古土里又经2h到达水门桥,则志愿军小队从下碣隅里到水门桥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3)水门桥全长500m,志愿军小队以2m/s的速度匀速过桥,完全过桥用时4min35s,此志愿军小队队伍的长度为多少米?

六、综合题

29.(23-24八年级上·江苏宿迁·期末)2023年2月哈工大宣布突破EUV光刻机关键技术,光刻技术是利用缩图透镜将绘在掩膜上的电路图通过光源投射到涂有光刻胶的硅片上,在硅片上成像越小芯片制程越小。

(1)光源发出的红外线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被人眼直接观察到;

(2)由原理图可知,掩膜在硅片上成_______立(选填“正”或“倒”) 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缩图透镜的焦点在硅片的上方;

(3)这次我国直接从90nm突破到了22nm制程的芯片,如果缩图透镜相同,则要将掩膜向_______ 移动(选填“上方”或“下方”)。

七、科普阅读题

30.(23-24八年级上·江苏盐城·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无所不能的智能化无人机

无人机具有成本低、智能化、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在航拍、农业、植保、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无人机携带的高分辨率高速摄像机和轻型光学相机既能实现可见光成像,利用不同温度下物体辐射的红外线强度不同,无人机又能实现红外线成像;携带的激光扫描仪具有高效率、高精度、三维扫描等特点,被称为“百变小能手”。下表是某小型无人机的部分参数(“帧·秒-1“指每秒拍摄的画面数)。

(1)无人机携带的设备能够实现红外线成像,是因为不同物体的_______不同,发出的红外线强度不同,进而成像的原理。

(2)无人机携带了高分辨率高速摄像机,下列关于摄像机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

A.摄像机的摄像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被拍摄的景物应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当无人机远离被拍摄物体时,要成像仍然清晰,其镜头应该向前伸

D.摄像头成在传感器(相当于胶片)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直径小于等于2.5μm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无人机向空中喷洒某种固体小颗粒,并迅速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体,从周围空气中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以凝结污染物,令其降落在地面上。

(4)人们是利用遥控器来操控无人机的,遥控器的有效操控距离至少要为_______m,该无人机以最大速度飞行300m需要_______s。

(5)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限速120km/h。如图所示,交警部门利用无人机进行高速公路通行情况实时监测。某时段测得一辆轿车通行80m的过程中,高速摄像机拍摄板数为22000帧,据此判断该轿车_______(超速/不超速)。

…………

参考答案

1.B

【详解】A.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不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说明的是回声,与次声波没有关系,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由于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因此古代的侦察兵把耳朵贴在地面上,能更早的听到敌人骑兵的活动情况,从而及早的发现敌情,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A

【详解】图(1)(2)中,露和雾都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需要放热;图(3)中消融的冰凌是固态的冰熔化变成液态的水,熔化需要吸热;图(4)中冬天变干的衣服是冰直接升华变成水蒸气,升华需要吸热。需要吸热的是图(1)(2),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上册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仿真模拟练习卷(苏科版2024 江苏专用) https://www.0516ds.com/91451.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