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
第二章《光现象》
注意事项: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12×3=36分)
1.下列物体,其中属于自然光源的是( )
A.太阳 B.月亮 C.日光灯 D.手机的屏幕
2. 《淮南万毕术》中记载:“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如图所示描绘了该记载中的场景。人能通过盆中水面及平面镜观察墙外情况均利用了( )
A.光的折射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光的直线传播
3. 关于古诗文中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看到的“潭中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日有食之,亦孔之丑”,“日食”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绿树荫浓夏日长”,“树荫”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4.打过鞋油的皮鞋用软布反复擦,越擦越亮,这是因为( )
A.反复擦可以增强漫反射效果
B.反复擦可以使皮革表面更加光滑,加强镜面反射效果
C.鞋油的颜色比皮革好,可以增强镜面反射的效果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 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光比声音传播速度慢
C.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6.如图所示:学校教学楼走廊的墙壁上挂着一面平面镜,方便同学们整理自己的着装,小明向镜子走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中的“自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镜中的“自己”比小明本人更亮一些
C.小明向镜子走近时,镜中的“自己”越来越高
D.小明向镜子走近时,镜中的“自己”也靠近镜子
7.小芳做“探究光反射时规律”的实验时,作图记录实验现象,但没有标出光传播的方向,如图所示,ON是法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O一定是入射光线 B.AO一定是反射光线
C.入射角是30° D.反射角是60°
8. 手机成为人们获取海量信息的重要工具,在手机屏幕上呈现的彩色画面是由三种色光混合组成的,这三种色光是( )
A.红、黄、绿 B.红、黄、蓝 C.红、白、蓝 D.红、绿、蓝
9.在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中,老师做了“水中的蜡烛”实验,为了使学生看清水中的蜡烛( )
A.使用厚玻璃板
B.让学生在玻璃板左侧观察水中的蜡烛
C.在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D.点燃的蜡烛靠近玻璃板,盛水的玻璃杯也应靠近玻璃板
10.下列四个实验是八年级物理教科书中探究光现象的四幅插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是从像发出的
B.在乙图实验中,当入射光线顺时针转动时,反射光线逆时针转动
C.丙图实验在光的漫反射现象中,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D.丁图实验表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11.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处,以5cm/s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60cm
C.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10cm/s
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直立的铅笔仍以相同水平速度移动,则它的像应该竖直向上运动
12.如图所示的光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成像更清晰
B.图乙中,小孔成像成的是烛焰倒立的实像
C.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
D.图丁中,反射光线虽杂乱无章,但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二、作图、填空题(每图2分,每空1分,共26分)
13.作图题:
(1)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
第(1)题图 第(2)题图
(2)如图,a、b是两条由点光源S发出后又经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线,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点光源S。
14. 春游时,同学们看到:①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②岸边的树在湖中的倒影;③人从镜子里面看到自己;④从岸上看到水里面的鱼;⑤树荫下的光斑。在他们看到的景物中,属于光的反射的现象是_______,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是_______。
15.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会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_______,17世纪_______发现这一现象。在不同色光中红、_______、蓝叫做光的三原色。
16. 在雨后有时能看到五颜六色的彩虹,彩虹是光的_______现象;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多彩的画面是由红、_______、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
1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如图所示,一只蜻蜓分别在A、B、C三个位置上进行了短暂停留,在水中形成像,最后停在了D处莲蓬上,蜻蜓在_______(选填“A”“B”或“C”)时形成的像离水面最远;蜻蜓在A、B、C三个位置时形成的像大小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18. 小华身高1.7m,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的身高_______ m,像到镜面的距离为_______ m,现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_______(能/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19. 现代高层建筑常用玻璃幕墙做外墙,增加美观性,在晴天时路人会感到玻璃反光,这是因为光线照射到光滑的玻璃幕墙上时会发生_______反射,该反射_______光的反射定律(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小杨同学路过某大楼前,看到楼前的旗杆经玻璃幕墙反射所成的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小杨从侧面往玻璃幕墙看去,发现旗杆的像有错位现象,如图所示,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0. 如图所示,太阳光与水平地面成30°角,小明用一块平面镜将此时的太阳光垂直射入井底。请你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_______。此时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度。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锐角)的大小为_______度。
21. 条形码通常由黑色和白色的平行线条组成,这些线条的排列和间距代表了特定的信息。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如果条形码贴歪一些,将_______(选填“影响”或“不影响”)信息的读取。
三、实验题与解答题(每空2分,共38分)
22.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平面镜水平放置于桌面上,E、F是两块可以绕接缝翻折的白色硬纸板。
(1)如图甲所示,白色硬纸板应当_______立在平面镜上;
(2)让一束光紧贴纸板E沿方向射向镜面上的点,在纸板F上呈现反射光束,然后将纸板F绕向前或向后翻折,在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束,这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______;
(3)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并描绘光的传播路径,用量角器量出每组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并记入表格,可得结论: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_______;
(4)当反射光与入射光夹角为100º时,入射角为_______。若入射光束绕点顺时针旋转,将观察到反射光束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绕点_______时针旋转;
(5)如图乙所示,一束光经水平放置的平面镜反射后在天花板上形成光斑,水平向右移动平面镜,观察到光斑位置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
23. 小明的奶奶一直认为“人离平面镜越近,人在镜中的像越大”,为了纠正小明奶奶的错误认知,小明用如图所示器材做了如下实验。
(1)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将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用支架把玻璃板架在白纸上,并让玻璃板与纸面______________;
(3)使用两个相同蜡烛的目的是_______。将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放在玻璃板前后,点燃蜡烛_______(选填“A”或“B”),并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重合;
(4)为了纠正奶奶的错误认知,小明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时,需确保_______(选填“左右”或“前后”)位置不同;
(5)小明给奶奶变了个戏法:将与蜡烛A的像重合的蜡烛B拿走,并在它的位置处竖放一个光屏,让奶奶透过玻璃板看光屏,光屏上有“蜡烛B”;不透过玻璃板直接看光屏,光屏上的“蜡烛B”却消失了。这个小戏法逗得奶奶开怀大笑,同时小明也给奶奶解释了玻璃板成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的道理。
24.在探究小孔成像的实验中,小明用一个空的易拉罐,在其底部中央开一个小圆孔,并将其顶部剪去,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将点燃的蜡烛按图1甲的位置放置在小孔的前方:
(1)实验中小明利用此装置可以看到烛焰在半透明膜上成的是_______(正立/倒立)的像;
(2)小明增大蜡烛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在半透明膜上成的像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3)若将实验的小孔变为三角形的小孔,则光屏上的像的形状会_______(不变/变为三角形/变为正方形);
(4)晴天正午,小明走在瘦西湖公园的树林下,他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这些光斑是_______(太阳/树叶的缝隙/树叶)的像,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树叶间缝隙的大小不同/树叶缝隙到地面的高度不同);
(5)如图1乙所示,让一束平行光垂直于水平地面MN射下,A为小铁球(大小可不计)。若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图中半径为R的圆形虚线轨迹运动,关于小球的影子在地面MN上运动的轨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轨迹为圆形,半径为R
B.轨迹为直线,轨迹的长度为R
C.轨迹为圆形,半径为2R
D.轨迹为直线,轨迹的长度为2R
(6)如图2中“坐井观天”讲述的是青蛙在井底(没有水)能看到一部分天空的故事,能正确表示青蛙通过井口观察到的范围的图像是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 A
【详解】A.太阳能发光,是自然光源,故A符合题意;
B.月亮不是光源,故B不符合题意;
CD.日光灯和手机的屏幕是人造光源,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C
【详解】“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矣”,这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来观察周围事物的情况,且其装置类似与现代的潜望镜装置;因此是利用了两次光的反射。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