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非连续文本阅读-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备考专项训练(统编版)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26日
资源编号 91178

专题12非连续文本阅读-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备考专项训练(统编版)

2024-12-26 六年级上册 0 774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备考专项训练

专题12非连续文本阅读

备考策略

一、提取、筛选、整合、概括信息类的解题方法。

1.仔细审读题干,确定答题范围,在文本中找到相关信息的确切位置。

2.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点归纳作答。

3.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问题。

二、图表提取信息的方法。

1.读图表,提取表头或表头关键词。

2.提取横行记录的信息(横向对比)。

3.提取纵列记录的信息(纵向对比)。

4.把数字转换为文字后的用词要准确:(1)不出现具体数字、分数、小数、百分数,用相对应的文字代替;(2)数字只出现趋势(越来越……)、“最”值(最大或最小)、比较关系(A比B……)。

5.将表头、横行、纵列关键信息和数字信息组合答题。

三、漫画类题的解题方法。

1.读画面,明白画中有什么。(1)看标题;(2)看画面;(3)看画中字;(4)关注夸张处。

2.联系现实展开想像,揣摩画外是什么。先在画面中找出其讽刺、颂扬、批评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再看画面指向,联系并结合其余几则材料,对应相关现实,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一般可选用“反映”“讽刺”“揭露”“批评”等词语作为概括寓意的谓语中心词。

四、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方法。

在进行材料探究时,如果几则材料共同讲述一个主题,那在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的同时,更应探究它们的个性;有些材料看似讲述不同的主题,其实只是形式不同而实质是相同的,对于这样的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再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找出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变化规律,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

五、观点、看法、建议、启示类题的解题方法。

1.表达自己的看法、认识或感受,要精炼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组织答案时可以采用总分结构,即“我认为……,理由是……”。

2.启示类答题时要注意联系文本的主题思想,看文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不能反其道而行之。针对文中出现的问题、现象,着重回答应该怎么做。

3.建议类答题时要紧扣阅读材料,提出的建议要合理,具有操作性,然后分点组织答案。

4.题目中如果有要求要结合你的生活实际,那就要举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或一种现象,注意也是要与材料相关的。

专项训练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餐前损耗”粮食可供全国生活近2个月。损失粮食总量每年 700 亿斤以上,以每人每天消耗粮食1斤计算,可供13亿人生活近2个月。(来源: CCTV-13 新闻频道)

【材料二】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分别达 800万吨和300万吨,每年浪费的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 500亿千克,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同时,饥饿却们然是人类的头号杀手。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

网上有个叫“徐侠客”的网友发起了“光盘行动”,他在倡议书中写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光盘”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也是一种厉行节约、倡导珍惜粮食的生活态度。

1.上面三则材料是六年级的晓晨同学在调查过程中收集的。从中可以看出,该同学收集信息的渠道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从三则材料中,我们发现的问题有:____________。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的解决办法: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上述三则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与“光盘行动”的主旨是一致的。

B.以每人每天消耗1斤粮食计算,每年的“餐前损耗”粮食可供 13 亿人生活近2个月。

C.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九分之一。

D.即使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同时,饥饿却仍然是人类的头号杀手。

4.黄先生对第三则材料中提到的“光盘行动”特别不理解,他认为请客就是要让餐桌上的菜剩得越多越有面子。针对这种说法,你会怎样劝诫黄先生?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从少用一个塑料袋开始

材料一:

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用于商品包装的塑料袋总量约为160万吨。据测算,生产1吨塑料需要耗3吨石油,那么一年仅塑料袋就需要消耗将近480万吨石油,相当于我国去年石油消费量的近1.5%。相关报告显示,全球所有塑料制品中,近八成被填埋或散落在环境中,给生态环境造成白色污染。塑料不仅污染土壤、水体,还会以微粒形式进入动物体内,甚至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塑料制品在土壤中可能200年也无法降解,还可能污染水体,甚至扩散到海洋,引发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研究还表明,在温度超过85摄氏度的条件下使用塑料袋和发泡餐具,其熔出的有毒物质会危害人体健康。

材料二:

2008年我国就开始施行“限塑令”,2020年1月又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办法》,明确提出了“禁塑令”。近日据记者调查,某超市19:15-19:35的20分钟内,共有57个人付款。

1.塑料袋曾被英国《卫报》评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你觉得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简要概括一个即可)

2.如果你是一名志愿者,倡议顾客“从少用一个塑料袋开始”,你的倡议措施是: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北京鲁迅博物馆有关介绍

【材料二】

故乡(节选)

我问问他(中年闰土)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背景链接】鲁迅于1919年12月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平(今北京),目睹农村的破败和农民(以闰土为代表)的凄苦,十分悲愤,1921年1月便以回乡的经历为题材,写了《故乡》这篇小说。

1.下面哪个人去“鲁迅博物馆”的时间不合适?(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张明7月9日(星期六)下午2点去。

B.王红6月3日(星期五)上午10点去。

C.琳琳8月8日(星期一)上午9点去。

D.刘芳5月8日(星期日)中午12点去。

2.平平想了解鲁迅的生平、去博物馆的路线、馆内展品、周边住宿等情况,应依击目录中的哪几个部分(    )。

A.1  7  2  6            B.3  7  2  6

C.3  7  1  6            D.7  1  2  6

3.要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需要看材料(    )。

(1)经历了无数的苦难,闰土还和小时候一样。

(2)从片段中,我体会到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礼教的愤恨。

4.下面是鲁迅的作品的是(    )。

A.《少年闰土》      B.《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C.《有的人》        D.《故乡》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富贵病又称“现代文明病”,是指现代人生活相对富裕后,吃得好,吃得精,营养过剩,又严重缺乏运动,从而产生的一些非传染性的流行病。如便秘、肥胖、肠道癌、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脑中风等。

据调查,中国中老年人15%~20%便秘,22%的人超重,6000多万人因肥胖而就医,高血压2亿多人,糖尿病5000多万人,高血脂1.6亿人。全国每天由于富贵病导致死亡的人数超过1.5万,占死亡总人数的70%以上,富贵病治疗的费用占疾病负担的60%以上。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富贵病的发病率正日益走高,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病种。

材料二:

某国死亡风险因素调查

1.从材料一的调查中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2.导致现代富贵病高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酗酒  B.缺乏运动  C.吸烟  D.营养不良

3.从材料二中你发现最大的死亡风险因素是(    )。

A.静态生活方式  B.肥胖  C.吸烟  D.糖尿病

4.读了以上材料,你觉得我们在生活中应如何预防富贵病?

五、班级将以“童年”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小陆搜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①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②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③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④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⑤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⑥破课桌,俨然一个剑拔弩张的古战场。

⑦……

⑧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

-节选自《竹节人》

【材料二】

父辈的童年更多是在田野间放逐,是与自然交心。斗蛐蛐、抓蜻蜓、吹麦哨……有机器喧嚣的年代,大自然给父辈生活带来不少乐趣。

由于科技进步,电视机成为90后童年回忆里标准性物件。而当动漫风潮袭来,90后则成了被风暴席卷的第一批孩子。虚拟宠物喂养玩具、四驱兄弟同款赛车、游戏卡片、陀螺、弹珠超人……这些动漫衍生产品可以在家里堆成一座小山。

00后一出生就徜徉在互联网,他们学会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就是父母手中闪着光的物品–长方形、会发音,父母还会对着物品做出各种表情。它是什么?为什么如此吸引人?00后们模仿着大人的动作,很快可以上手手机、ipad等各种电子产品,那时的童年是左手拿碗筷,右手刷屏幕,在各种无意识的动作下逐渐认知世界。

接下去,我们不妨预测下什么将成为10、20后童年的代名词。

预测一:AR玩具或成为新宠

AR技术将停留在书本以及卡片上的物体生动化、立体化。上海一家公司推出了“虚拟+现实”的儿童玩具,比如魔方,结合平板电脑一起玩,透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实体魔方玩具的所有面和颜色的精确识别,实时生成魔方还原步骤,让孩子可以无师自通,学会还原魔方,体验魔方的魅力。

预测二:陪伴机器人和10、20后一起成长

机器人,是不得不提及的热词。陪伴机器人的产生也是基于10、20后现在家庭构造衍生出来的产品。其中,具有早教功能的陪伴机器人,是专为儿童开发的教育类电子产品,同时设有人机互动,帮助孩子培养学习兴趣,开发潜能的功能,是80、90后父母较为倾心的早教工具之一。

1.阅读【材料一】无法解决以下哪个阅读任务(    )。

A.写一份玩具改装指南。

B.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C.体会传统玩具带来的乐趣。

D.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2.【材料一】中第3、4自然段末尾都有“神气”一词,这样写的作用是:

3.根据【材料二】,填写玩具进化史。

4.【材料二】列举“AR魔方”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

A.能让人体验魔方的魅力

B.还原魔方的方法很简单

C.AR技术将停留在书本以及卡片上的物体生动化、立体化。

D.公司推出了“虚拟+现实”的儿童玩具。

…………

参考答案

一、1.电视新闻  报纸  网络资讯

2.餐饮浪费  光盘行动

3.C

4.请客并不是让餐桌上的菜剩得越多越有面子,而是根据客人的口味,使其吃好、和喝好,为了有面子,你可以让客人点自己喜欢吃的菜,然后配合着再加上一两个菜,这样既不浪费,自己还很有面子,即使吃不上,也要打包带回,这就是“光盘行动”。这样并不面子。

二、1.大都是用不可降解或非可再生的材料生产的。塑料制品在土壤中可能200年也无法降解,还可能污染水体,甚至扩散到海洋,引发海洋生态环境恶化。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六年级上册 专题12非连续文本阅读-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备考专项训练(统编版) https://www.0516ds.com/91178.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