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新七年级入学分班考试
语文试卷(全国通用)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知识综合(共26分)
1.(8分)读一读,完成练习。
隆重的传统节日,体现着中国人对家的依恋,对根的追寻。春节更(gēng gèng)新,人们在家人的欢笑声中,在一阵阵biān pào _____声中,感受着中国人的血脉(mài mò)亲情;清明,万物生长fèn wài_____感恩生命的yì yì_____,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端午,龙舟手展示着娴熟的竞渡技巧,观众们热血fèi téng _____,人们忆的是诗魂,悟的是家国情……
(1)读一读,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2)看拼音,写词语。(4分)
(3)下列加点字与文段中的“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_(2分)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C.公司果断地改弦更张,调整了经营策略。
D.更深夜静时,他辗转难眠。
2.(8分)根据课文内容或日积月累填空。
(1)老师常告诫我们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因此我们要珍惜青春年华。老师的这番话让我想起了《长歌行》中的一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有高洁的品格,当我们看到有的人历经无数磨难与考验依然“坚挺”时,会想到《竹石》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诗中有蓬勃的生命力,韩愈的“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中的早春是清新、湿润的;诗中还有情谊,王维笔下的“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中的情感是真挚的;诗中更有美景,杨万里的“_______________,树头新绿未成阴”展示了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诗中还蕴含着哲理,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_”阐述了“当事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3)阅读时要熟读精思,每一句每一字都要认真思索,真可谓“读书须用意,_______________。”
3.(10分)综合性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而汉字则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弘扬汉字文化,学校要举办一次与汉字有关的主题活动,赶快参加吧!
(1)征集宣传语:请你设计一条本次主题活动的宣传语,工整地写下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趣味知识:汉字作为一种特殊的图形语言,在大学校徽设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请你仔细观察校徽中的汉字,猜一猜,以下两所大学的校徽是哪个?(填序号)(2分)
北京大学:_____ 清华大学:_____
A B C D
(3)研究报告展示:如果你还要完成一篇关于“汉字文化与历史故事”的研究报告,需要利用网络查找资料,你会输入_____、_____等关键字进行查找。(2分)
(4)活动反馈:活动开始后,有一部分人认为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各种字体在电脑上就可以快速生成,不必过分要求学生练字。你的观点是什么?理由又是怎样的?(4分)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共44分)
(一)诗歌鉴赏
(4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渡汉江〔注〕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4.(2分)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了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分)按常理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敢”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12分)品故事,悟事理。
【甲】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①孰为汝多知乎?”
【乙】论语(节选)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2分)联系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推想成语的意思。
①及其日中如探汤。赴汤蹈火:________________
②默而识之。博闻强识:________________
7.(4分)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8.(3分)甲文中,孔子被两小儿质疑,你认为孔子是否“多知”?请摘抄乙文中孔子的语录为依据,写出理由。
9.(3分)请引用乙文中的某一个词或某一句话写一段话,作为小学生活的学习心得与收获送给同学,激励他(她)继续奋斗。
(三)现代文阅读
(15分)现代文阅读。
一个空瓶子的温暖
①星期天,一家人购物回到小区,女儿把空的纯净水瓶子顺手放到了垃圾箱旁。13岁的女儿是进步了,以前她可是随手乱扔。但我没有表扬她,我想
②我不动声色,走过去把空瓶子又捡了起来,随手放进了我的手提袋里。这是我的习惯,我家里不缺几个瓶子的钱,但瓶子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素养。今天
③我知道女儿会不屑一顾,还会说我老土。如今的孩子,把面子看得很重要,吃肯德基,而且会比着谁会浪费。不过我会用事实告诉她,在生活中也是反对浪费的。
④果然,女儿看到我的举动很吃惊,她竟然要把瓶子从我手提袋中拿出来重新给扔掉。看女儿进入我设的圈套,不是老爸吝啬,一只瓶子一毛钱,但这也是钱,节俭是从一个空瓶子开始的。”
⑤我等待着女儿的惭愧,或者向我道歉,或者默默地从我身边走开。不想,她趁我不备,伸手把空瓶子从我手提袋里取了出来,又重新把它放到了原处。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爸,但对一些人很重要。咱小区每天都有一个捡废品的老人在这转悠,好可怜哪!把瓶子放在这里,她不是乞讨的,她是靠劳动吃饭的……”
⑥看着女儿清水般闪亮的眼眸,我忽然有些惭愧了。那个老人我是知道的,每天靠捡一些废品养活自己,偶尔也会递上一两块硬币,想着自己的慈善,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
⑦我没有说话,只是感激地冲女儿笑,夸她长大了。我看到,那只空瓶子稳稳地站在垃圾箱旁边,等待着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
⑧它带去的,有温暖,有尊严。
10.(2分)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不动声色:________________
不屑一顾:________________
11.(4分)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填写下表。
人物 | 事件 | 内心想法 |
女儿 | 把空瓶子放在垃圾箱旁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老爸 | 将瓶子捡回来放在手提袋里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2分)认真品读文中两个画横线的句子,从女儿两次将空瓶子放在垃圾箱旁,可以看出她是一个 的女孩。
13.(3分)爸爸本想教育女儿不要浪费,后来为什么“忽然有些惭愧了”?
14.(4分)“一只空瓶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以“一只空瓶子的温暖”为题有什么含义?
(13分)说明文阅读。
虎年话虎
①源远流长的生肖文化,神秘浪漫而有趣,为中华文明注入了多彩华章。十二生肖是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和古天文学的(结果 结晶),是从狩猎生活过渡到农耕时代的重要文化变迁。在新出土的战国竹简中,已有相关十二生肖文化的记载。
②虎,属猫科动物,起源于中国。古人很早就崇拜虎,出土文物中常有虎的形象,如商代虎纹石磬、西周虎形铜饰件、春秋虎形玉珮、战国虎食鹿器座、西汉虎形车节等。先人视虎为开天辟地之神,尤以白虎为尊,将其塑造成神明。《说文解字》中注释:“虎,山兽之君”,即山神。上古甲骨文中的“虎”字,头朝上,尾在下,身上有花纹,是一只造型优美可爱的象形虎()。古人从物质生活和精神寄托的需求,逐步形成对虎的(尊崇 尊重)。
③虎文化在古代军事上应用很广。譬如勇武的将士称“虎将”“虎士”;骁勇善战的军队被称为“虎狼之师”;将军的营帐叫“虎帐”;古代帝王调兵用的令牌叫“虎符”;军事议事之地叫“白虎堂”。兵书《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中的第十五计是“调虎离山计”;监狱的死牢叫“虎牢”;杀人用的刑具叫“虎头刀”;官府官员外出巡访时以虎旗、虎头牌作开路先锋;衙门公堂正中画有猛虎,庭堂两侧摆有虎头牌,以示威严。龙在天,虎行地,虎啸生风,撼山震谷,以示充满生机的民族精神。
④千百年来,民风民俗“虎”的文化长兴不衰。《汉书》中记有“李广射虎”的故事;《水浒传》有景阳冈武松打虎为民除害。除夕画虎,代表驱邪迎祥,在民间方言中,“虎”与“福”“富”谐音,又寓意福运临门,富贵盈门,汉代《风俗通义》便有记载:“画虎于门,冀以御凶也”,这个习俗比后来流行的门神画早得多。每年的端午节许多地方流行用艾叶编织成虎形的“艾虎”悬挂在门上,做成“艾虎“香包佩戴在身上。儿童着装从头到脚,处处离不开“虎”,头戴虎头帽,着虎装,穿虎头鞋,就连兜肚也绣有“虎降五毒”等,人们视虎能吞噬鬼怪、避邪降魔,是儿童健康成长的保护神。
⑤作为中华民族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虎文化源远流长,已(流入 融入)到我们的思想观念、文学军事、民间习俗中,虎的形象无所不在。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2 年4月有删改)
15.(3分)读选文,用“√”选出括号里最恰当的词语。
16.(2分)第②自然段列举上古甲骨文中“虎”象形字的主要目的,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说明古人高超的造字智慧。 B.为了说明虎的象征意义源于甲骨文字。
C.为了说明虎的形象优美可爱。 D.为了说明古人崇拜虎,虎文化源远流长。
17.(2分)关于第④自然段画线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例子,举了除夕画虎的例子,说明民风民俗“虎”的文化长兴不衰。
B.作比较,说明除夕画虎的习俗早于门神画很长时间。
C.引用《风俗通义》的记载,说明除夕画虎能驱避凶邪,且习俗流传已久。
D.打比方,比如端午节悬挂“艾虎”,佩戴“艾虎”香包,说明民风民俗“虎”的文化长兴不衰。
18.(3分)作者主要从哪几方面来“话虎”?请借助文中的关键语句概括(至少三方面)。
19.(3分)我们学过的课文《少年中国说(节选)》中有这样一句话:“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结合虎文化精神,你认为作者梁启超将少年中国比喻为“乳虎”是想表达什么呢?
三、写作(共50分)
20.回顾美好生活,你一定被各式各样的“灯”温暖照亮过。老师是一盏灯,点亮了我们对人生真理的探求之路;书籍是一盏灯,引领着我们穿越知识的海洋;有时,有了失败与挫折,也在生命旅途中闪烁成灯,为迷航的我们驱散阴霾,指明前路……每一盏灯,都是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风景。
ㅤㅤ请以“成长路上的一盏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ㅤㅤ写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内容,通过一、两件事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注意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以化名代替。
…………
参考答案
1. (1)gēng mài(2)鞭炮 分外 意义 沸腾(3)C
【解析】(1)考查字音辨析。
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根据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
更:[gēng],改变,改换;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更鼓,旧时报更用的鼓;了解,懂得。[gèng],副词,表示动作行为重复或相继发生,相当于“又”“再”;.表示程度加深,相当于“愈加”“更加”“尤其”。结合语境,“春节更新”应读“gēng”。
脉:[mài],血管;脉搏。心脏收缩时,由于输出血液的冲击而引起的动脉有规律跳动的现象;像血管那样连贯而自成系统的东西。[mò],脉脉,形容含情凝视或用眼神表达情思的样子。结合语境,“血脉亲情”应读“mài”。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