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
七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第1-10题,每题1分;第11-17题,每题2分。共24分)
1.“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开创了开皇之治的局面”。“他”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成祖
2.陕西西安慈恩寺中的大雁塔为唐朝时期所建,“雁塔题名”成为当时进士及第的代称。与其相关的是( )
A.科举制 B.三省六部制 C.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
3.“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唐玄宗前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是(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4.唐朝诗人杜甫在《无家别》中写道:“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造成这一惨状的历史事件是( )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5.下图示意的是( )
A.东晋十六国形势 B.五代十国形势
C.南北朝形势 D.辽宋夏金形势
6.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反映宋朝的国策是( )
A.专制集权 B.发展经济 C.重武轻文 D.重文轻武
7.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宋夏议和 B.宋辽议和 C.宋金议和 D.辽金议和
8.“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形容的瓷器烧制的地点是北宋的瓷都( )
A.景德镇 B.定州 C.宜兴 D.泉州
9.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科技巨著是( )
A.《齐民要术》 B.《资治通鉴》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10.曹雪芹把诗赋、书法、戏文、对联、礼节、饮食、服装等元素以及各种风俗习惯,几乎全部安插在《红楼梦》里。这强调了《红楼梦》( )
A.语言精练生动 B.内容通俗易懂
C.线索清晰完整 D.汇聚传统文化
11.唐太宗践行“存百姓”思想,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武则天继续轻徭薄赋,爱惜人才。这反映的共同理念是( )
A.创新 B.法治 C.爱民 D.平等
12.下图示意的是辽、北宋与西夏并立之形势,其中a、b、c分别代表的政权是( )
A.辽、北宋、西夏 B.西夏、辽、北宋
C.北宋、西夏、辽 D.辽、西夏、北宋
13.通过北宋“交子”铜板拓片和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了解北宋商业发展的方法属于( )
A.实地调查 B.查阅文献 C.考古发掘 D.解读文物
14.为了研究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小张同学正在收集“瓦子”“蹴鞠”“勾栏”“杂剧”等相关的学习资料。据此可推知,“某一时期”应该是( )
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5.明朝营建北京城,内城北缩南扩,更为突出中轴线,从外城的永定门到内城的钟鼓楼长达8公里的沿线上有宫殿坛庙等宏大建筑,气势极显庄重。这一布局( )
A.烘托了帝王至上的威严 B.彰显了传统科技的创新
C.体现了都市文化的繁荣 D.助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6.乾隆时期,画家徐扬创作了《盛世滋生图》(见图),描绘了当时苏州的市井风情。该画可以佐证清朝前期( )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财政危机不断加剧
C.商品经济相当活跃 D.土地兼并十分严重
17.马克思曾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造成中国“与外界隔绝”的状态,主要是因为清政府实行了
A.君主专制制度 B.休养生息政策
C.重农抑商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
二、非选择题:每题12分,三题共3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宋朝期间,中国人在造船业和航海业上取得巨大的进步,12世纪末,开始取代穆斯林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优势。宋朝中期之后,宋朝廷出于贸易营收等原因开始支持鼓励……在此后百多年的时间里,开创出一个由中国主导国际贸易的时代。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宋代海外贸易图 元朝交通路线图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据材料一,逐条提取图中的历史信息。
(2)据材料二,概括宋朝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元时期我国对外交通的不同特点,并简析发达的中外交通路线对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作用。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一:鉴真像 图二:郑和像 图三:李时珍像
图四:郑成功像 图五:毕昇像 图六:戚继光像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知识结构,并确定一个主题填写在A处。
A | 友好交往的和平使者 | C 朝的鉴真 |
明朝的 D | ||
造福社会的科技巨匠 | E 的毕昇 | |
明朝的李时珍 | ||
B | 明朝的 F | |
明末清初的郑成功 |
(2)任选两幅图片,阐述这些古代历史人物体现出的民族精神。
20.阅读表格,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 史实 | 作用或意义 | |
唐 | 唐太宗 | 把 A 嫁给松赞干布 | 促进民族交往与交融 |
唐中宗 | 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 ||
唐玄宗 | 赤德祖赞上书汉藏“和同为一家” | ||
B | / | 设立宣政院 | C |
清 | 顺治帝 | 确立册封达赖的制度 | 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
D | 确立册封班禅的制度 | ||
雍正帝 | E | 与达赖和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 | |
乾隆帝 | 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 有效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制成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中A、B、C、D、E处空缺的内容。
(2)据表格,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参考答案
1.A
【详解】由题干“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开创了开皇之治的局面”并结合所学可知,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值和度量衡制度,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的局面,A项正确;唐太宗不是开国之君,排除B项;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排除项C;明成祖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排除D项。故选A项。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