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年春学期八年级期末学情调查
历史试题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共24分)
1.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下列有关这一伟大历史时刻的研究资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A.电影《开国大典》的片段 B.历史书中有关开国大典的具体描写
C.开国大典亲历者的回忆录 D.开国大典时的新闻照片和影像资料
2.西藏和平解放时期国际关系复杂,美、英、印等国插手其中,企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采取灵活多样的外交策略一一化解来自印度、美国、英国等的阻力,西藏和平解放事业得以顺利完成。材料旨在说明西藏和平解放( )
A.维护了亚洲与世界的和平 B.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促进西藏经济和社会发展 D.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3.“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不仅成功地抵御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还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这段话意在强调抗美援朝战争的( )
A.原因 B.影响 C.过程 D.性质
4.“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几经调整,下列关于土地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②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③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为依据 ④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5.以比亚迪、长安、吉利为代表的中国国产汽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佼佼者,在汽车行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中国的汽车工业起步于( )
A.洋务运动 B.一五计划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
6.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毛主席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里程碑”是指( )
A.我国封建制度的彻底废除 B.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C.新一届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D.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制定
7.下图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
A.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 D.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8.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时代烙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联产承包好” ②“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③“向雷锋同志学习” 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①②④ D.②④①③
9.1981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我们现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文中的“这个时期”取得的成就有( )
A.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B.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C.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D.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0.改革开放初期有学者认为,经济特区会沦为过去的“租界”,利用外资创办中外合资企业是西方国家资本输出、经济侵略的表现。这反映出当时( )
A.经济全球化的逆转 B.对特区的认识存在分歧
C.全面开放格局形成 D.国有经济失去主导地位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历了若干历程。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阶段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政权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改革开放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改革开放——政权巩固
C.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改革开放——政权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改革开放——政权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2.在安徽凤阳小岗村改革的同一年,时任蓬溪县群利乡党委书记邓天元在九龙地龙坡村与各村干部达成一致意见:率先试点田边地角独立耕种,实行“包产到户”。这一做法( )
A.土地变为私有制 B.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增强了企业活力 D.推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13.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实行公私合营 B.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C.实行包干到户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小超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珠海特区的发展”、“邓小平画像”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
A.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B.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
C.现代中国农村巨变 D.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5.下列选项能够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创新精神的是( )
①土地改革 ②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赎买政策 ③“一国两制” ④经济特区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对联折射社会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中反映改革开放之后情况的是( )
A.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走计划建设道路,做三大改造先锋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17.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按照我国对外开放的次序各举一例,正确的是( )
A.汕头—大连—珠江三角洲—重庆 B.珠海—武汉—长江三角洲—昆明
C.厦门—上海—重庆—闽南三角地区 D.上海—汕头—闽南三角地区—满洲里
18.它在中共十九大上被明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指(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9.观察下面数据图,其反映出我国( )
①脱贫攻坚取得胜利 ②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
③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④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史实就是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
A.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我国的合法席位
B.1997年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C.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4个经济特区
D.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1.下面是某同学在手抄报中整理的部分内容,他关注的主题应该是( )
①习近平在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检阅部队
②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交接入列 ③歼-20隐形战机列装部队 ④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
A.厉兵秣马,实现统一 B.科技强军,钢铁长城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社会生活,日新月异
22.在一次国际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作了精彩发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此次会议( )
A.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加强与亚非多国的团结合作
C.中国努力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推动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形成
23.“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第一颗氢弹的成功爆炸 B.籼型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
24.20世纪80年代以来,下海、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等语言迅速流行起来,这些流行语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迅速发展的国防建设 B.改革开放的社会变迁
C.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 D.百花齐放的文学艺术
二、非选择题(共26分)
25.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观察材料一中的图片,分别指出两幅图片代表的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个事件的共同影响。
材料二:“一五”计划是中国共产党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建立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战略,这既是学习苏联经验的结果,也是基于我国当时国情而作出的冷静选择。为了迅速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中国主要依靠国内积累建设资金,从建立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入手,力争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一五”计划的胜利完成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推动了中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孟凡东、周晓光《论“一五”计划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一五”计划的目标和主要特点。
材料三:
——数据来自中国三农信息网
(3)据材料三图表指出,1957~1961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有何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给我们的经验教训。
材料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从“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到“立下生死状,按下红手印”的改革探索,再到“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的默默坚守,是亿万人民挥洒汗水、埋头苦干,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摘编自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4)阅读材料四,围绕其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6.在团结合作中实现共赢是人类一直追求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西藏和平解放有什么历史意义。后来党和政府在西藏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1983年)
(2)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什么?请写出其成功实践的范例。根据材料二指出台湾回归后和港澳最大的不同体现在哪里?
材料三: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与我握手——我们25年没有交往了!”……从握手的时刻起,“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回忆录《领导者》
(3)与周恩来握手的来访者是谁?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什么重要文件?材料中所说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含义是指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维护国家统一的看法。
27.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
——《人民日报》1978年12月25日社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围绕这个中心工作,20世纪80年代我国是如何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的?
材料二:“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
(2)根据材料二,概括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本世纪初的哪一事件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材料三: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成就(部分)
项目 | 变化 |
国内生产总值 | 从1978年的3678.7亿元,到2023年超126万亿元 |
进出口贸易总额 | 从1978年的355亿元,提高到2023年的超41万亿元 |
人均可支配收入 | 从1978年的171元,提高到2023年的3.92万元 |
贫困人口 | 1978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7.7亿,到2019年减少到551万人,2020年底,我国已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
材料四: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已经不仅是“物质文化需要”,而扩展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新需要”,社会生产领域则主要表现出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新问题”,这就成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现实基础。
——摘自王向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历史逻辑与现实依据》
(4)根据材料四,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和生产领域中出现了什么新变化?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党中央提出了“___、___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请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
参考答案
1.D
【详解】据题干“可信度最高”和所学知识可知,开国大典时的新闻照片和影像资料是当时留下的资料,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信度最高,D项正确;电影《开国大典》是文艺作品,经过了艺术加工,可信度不高,排除A项;历史书中有关开国大典的具体描写,是后人的记述,不是当时留下的记载,可信度不高,排除B项;开国大典亲历者的回忆录,带有主观感情色彩,可信度不高,排除C项。故选D项。
2.D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