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24日
资源编号 81160

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4-07-24 八年级下册 0 794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3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江苏各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汇总
江苏各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江...

2024年春学期无锡市初中学业水平调研测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经典常谈》是本学期必读书日,深受师生喜爱,学校开展经典常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专题一:经学寻美】(25分)

(一)

1.字意溯源

按照“六书”标准划分,“美”是 字(   )

A.象形                      B.会意                      C.形声                      D.指事

(二)诗文寻迹

2.请在下面表格横线处填写合适的诗文。

3.找出以下诗文分类不正确的一项(   )

A.《关雎》《蒹葭》按配乐性质划分均属于《诗经》中的“风”,属于地方民歌。

B.《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咏梅》都是宋朝词人的托物抒怀之作。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友人》均以五言律诗抒写离别之情,其中都有一份洒脱。

D.《小石潭记》《马说》均为“唐宋八大家”的作品,主要通过议论表达作者情志。

(三)文化传承

4.学校开展“城市名片我制作”主题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历史文化名城无锡吴地文化追sù(   )千年,泰伯奔吴,“三让天下”的谦逊是这座城市的美德;山水文化包孕(   )吴越,范蠡西施泛舟太湖,东坡居士登顶惠山,文人墨客 ,流连于这座城市的美景;工商文化勇于探索,从薛福成到荣氏家族,一代代锡商用创新与实干zhù(   )就“中国民族工业摇篮”的美名。

(1)给加点字注音。      包孕(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追sù(     )     zhù(     )就

(3)下列词语填入语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前呼后拥               B.周而复始               C.纷至沓来               D.川流不息

(4)“城市名片”的背面印制了无锡市徽“玉飞凤”,并写有“无废城市,锡望你来”的宣传标语。你认为该设计能否体现无锡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请从图片和文字两方面阐述理由。

【专题二:读史明智】(17分)

(一)

白帝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注】①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后杜甫寓居夔州期间,白帝城在夔州东。②诛求:强制征收、剥夺。③秋原:秋天的原野。

(二)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②矣。”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减)

【注】①衽席:夫妻之间的关系和情感;②彬彬:文质兼备的样子。

5.下列对古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复沓句法写白帝城云雨翻腾之景,强调白帝城的地势之高。

B.颔联在工整的对仗中传达了雨势的急骤,暗示了黑暗的社会背景。

C.颈联中的“逸”字写出了归马的悠闲,表现出战争过后短暂的安宁。

D.尾联中官府对寡妇搜刮尽净,表达了诗人对民不聊生的社会的隐忧。

6.下列对古文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皆弦歌之(弦乐器)

B.韦编三绝(断)

C.适鲁(到……去)

D.学者宗之(尊崇)

7.用“/”给古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古 者 诗 三 千 馀 篇 及 至 孔 子 去 其 重 取 可 施 于 礼 义。

8.翻译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9.孔子被称为“至圣”,杜甫被称为“诗圣”。请结合以上诗文,简要分析孔子、杜甫被尊称为“圣”的原因。

【专题三:诸子争鸣】(11分)

【材料一】

诸子百家文本的确定,一在汉初,基于政治思想;一在两汉之间,基于刘向、刘歆等人的图书整理。但出土文献也向我们揭示了一些关键环节。例如,从“述”与“作”的形态来看,老子、孔子等“非典型诸子”“述而不作”居多。“典型诸子”的文本形态,则“作”大于“述”,创作意识更强,刻意突出不同于别人的地方,利用身边各种知识、传说,为自己的理论服务,是他们的重要特征。

(选自曹峰《走出20世纪诸子学研究误区》,有删改)

【材料二】

孔子与六经的关系如何?传统学术界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六经都是孔子的著作。另一派则认为,孔子是《春秋》的著者,《易》的注者,《礼》《乐》的修订者,《诗》《书》的编者。可是事实上,无论哪一经,孔子既不是著者,也不是注者,甚至连编者也不是。他是中国的第一位私人教师,而不是中国的第一位私人著作家。他期望他的弟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所以教给他们以经典为基础的各门知识。作为教师,他觉得他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论语》记载,孔子说他自己“述而不作”,就是这个原故。

不过这只是孔子的一个方面,他还有另一方面,就是在传述传统的制度和观念时,孔子给与它们的解释,是由他自己的道德观推导出来的。还有在讲授经典时,孔子给与它们以新的解释。例如讲到《诗》,他强调它的道德价值。这样一来,孔子就不只是单纯地传述了,因为他在“述”里“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这种“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家的人传之永久,经书代代相传时,他们就写出了无数的注疏。

(选自冯友兰《诸子百家的起源》,有删改)

【材料三】

记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我们熟知的《周易》名言之一。下面请三位学者简单谈一谈《周易》中的君子之道。

傅道彬:君子代表着人的基本思想品格,既表现为以仁爱为基础的内在精神,也代表着以礼乐为基础的外在风范。“仁”是君子的思想根基,是一种集体主义背景下的仁爱精神。君子之道不仅仅是纯粹的自我修养,更是具有整体人生意义的价值体现,是集体主义语境下的人格表达。可以说,君子人格对中国人的精神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孙鸣晨:《周易》屡屡提到仁义诚信的重要性。就集体而言,仁义诚信、革故鼎新在今天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周易》所倡导的“自强不息”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原动力。在先民看来寒来暑往、昼夜交替的自然规律体现了上天永不止息的刚健之德。人们应该效仿天道之健,以自强的、锐意进取的方式直面和回应外在世界。

江林昌:《易传》里的君子人格强调“内修”与“外修”,内修是“仁”,外修是“礼”。《易传》认为,君子的个体精神培养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族类群体的发展。因此,君子的形象就具有了超越自我的崇高境界。正是这种境界的熏陶,后世才出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中华民族传统精神。

(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3月2日,有删改)

10.【阅读文献】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典型诸子”创作意识更强,刻意突出不同于别人的地方,是他们的重要特征。

B.孔子“述而不作”,是因为他善于利用身边各种知识、传说为自己的理论服务。

C.“仁爱”精神不仅是君子的思想根基,而且是集体主义背景下的一种思想品格。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君子人格的具体表现,同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

11.【整合信息】阅读材料三,简述三位学者对“君子”之道有哪些共同认知?

12.【表达运用】材料一中认为“非典型诸子”“述而不作”居多。请以孔子为例,结合材料二或《经典常谈》,阐述你对此的理解。

13.【学子争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深受中国读者好评的小说,主人公保尔就具有《周易》中所提及的“君子”人格,请联系该小说中的具体情节进行阐述。

【专题四:诗文雅集】(67分)

桃花源记

汪曾祺

①汽车开进桃花源,车中一眼看见一棵桃树上还开着花。只有一枝,四五朵,通红的,如同胭脂。十一月天气,还开桃花!这四五朵花似乎想努力地证明:这里确实是桃花源。

②有一位原来也想和我们一同来看看桃花源的同志,听说这个桃花源是假的,就没有多大兴趣,不来了。这位同志真是太天真了。桃花源怎么可能是真的呢?《桃花源记》是一篇寓言。中国有几处桃花源,都是后人根据《桃花源诗并记》附会出来的。先有《桃花源记》,然后有桃花源。不过如果要在中国选举出一个桃花源,这一个应该有优先权。这个桃花源在湖南桃源县,桃源旧属武陵,而且这里有一条小溪,直通沅江。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不是这样说的么:“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③刚放下旅行包,文化局的同志就来招呼去吃擂茶。闻擂茶之名久矣,此来一半为擂茶,没想到下车后第一个节目便是吃擂茶,当然很高兴。茶叶、老姜、芝麻、米,加盐,放在一个擂钵里,用硬杂木做的擂棒“擂”成细末,用开水冲开,便是擂茶。吃擂茶时还要摆出十几个碟子,里面装的是炒米、炒黄豆、炒绿豆、炒包谷、炒花生、砂炒红薯片、油炸锅巴、泡菜、酸辣荔头……边喝边吃。擂茶别具风味,连喝几碗,浑身舒服。桃源人都爱喝擂茶。有的农民家,夏天中午不吃饭,就是喝一顿擂茶。“擂”这个字是从宋代沿用下来的。“擂”者,擂而细之之谓也,跟擂鼓的擂不是一个意思。问起擂茶的来历,说是:诸葛亮带兵到这里,士兵得了瘟疫,遍请名医,医治无效,有一个老婆婆说:“我会治!”她熬了几大锅擂茶,说:“喝吧!”士兵喝了擂茶,都好了。这种说法当然也只好姑妄听之。我总怀疑,这种喝茶法是宋代传下来的。

④上午在山上桃花观里看了看。进门是一正殿,往后高处是“古隐君子之堂”。两侧各有一座楼,一名“蹑风”,用陶渊明“愿言蹑轻风”诗意;一名“玩月”,用刘禹锡故实。A.楼皆三面开窗,后为墙壁,颇小巧,不俗气。观里的建筑都不甚高大,疏疏朗朗。楹联颇多,联语多隐括《桃花源记》词句。

⑤下午下山,去钻了“秦人洞”。洞口倒是有点像《桃花源记》所写的那样,“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洞里有小小流水,深不过人脚面,然而源源不竭,蜿蜒流至山下。走了十几步,豁然开朗了,但并不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后面有一点平地,也有一块稻田,田中插一木牌,写着:“千丘田”,实际上只有两间房子那样大,是特意开出来种了稻子应景的。有两个水池子,山上有一个擂茶馆,再后就又是山了。如此而已。因此不少人来看了,都觉得失望,说是“不像”。B。这些同志也真是天真。他们大概还想遇见几个避乱的秦人,请到家里,设酒杀鸡来招待他一番,这才满意

⑥看了秦人洞,便复向路下山。山下有方竹亭,亭极古拙,四面有门而无窗,墙甚厚,拱顶,无梁柱,云是明时所筑,似可信。亭后旧有方竹,为国民党的兵砍尽。竹子这个东西,每隔三年,须删砍一次,不则挤死;然亦不能砍尽,砍尽则不复长。现在方竹亭后仍有一丛细竹,导游的说明牌上说:这种竹子看起来是圆的,摸起来是方的。摸了摸,似乎有点楞。但一切竹竿似皆不尽浑圆,这一丛细竹是补种来应景的,和我在成都薛涛井旁所见方竹不同,那是真正“的角四方”的。方竹亭前原来有很多碑,后来都被毁掉了。

⑦旧的碑毁掉了,新的碑正在造出来。就在碎碑残骸不远处,有几个石工正在丁丁地斫治。一个小伙子在一块桃源石的巨碑上浇了水,用一块油石在慢慢地磨着。碑石绿如艾叶,很好看。桃源石很硬,磨起来很不容易。问:“磨这样一块碑得用多少工?”——C。“好多工啊,哪晓得呢!反正磨光了算!”这回答真有点无怀氏之民的风度。

⑧晚宿观旁的小招待所,栏杆外面,竹树萧然,极为幽静。桃花源虽无真正的方竹,但别的竹子都可看。竹子都长得很高,节子也长,竹叶细碎,姗姗可爱,真是所谓修竹。树都不粗壮,而都甚高。大概树都是从谷底长上来的,为了够得着日光,就把自己拉长了。竹叶间有小鸟穿来穿去,绿如竹叶,才一寸多长。

⑨晨起,至桃花观门外闲眺,下起了小雨,遂写了几句诗:“山下鸡鸣相应答,林间鸟语自高低。芭蕉叶响知来雨,已觉清流涨小溪。”

⑩做了一日武陵人,临去,看那个小伙子磨的石碑,似乎进展不大。门口的桃花还在开着。

(选自《人间草木》,有删改)

【注】①无怀氏:相传我国远古时期部落名,那里的人民安居乐业。

14.【打卡桃源美景】阅读文本,完成下列表格。

15.【寻味桃源美食】本文是一篇游记,有人认为作者写“擂茶”的文字太多,可以删去。你是否同意?请阐述理由。

16.【感受桃源真情】有学者认为,汪曾祺散文口语化的表达、“古典味”的语言、带点幽默的戏谑,促成了他独特的行文气质。请任选一个角度,从A句、B句、C句中任选一句话进行赏析。

我选择的句子:______,我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我的赏析:__________________

17.【探寻桃源真假】汪曾祺在第②段中说“如果要在中国选举出一个桃花源,这一个应该有优先权”。阅读以下链接材料,你认为文中和链接材料中哪个“桃花源”更具有优先权?请具体阐述。

【链接材料】在鄂西北山区竹山县境内有一个桃花源村。根据《竹山地名志》记载,其村名始于晋代。不仅和《桃花源记》有极其相似的场景,比如一线天的峡口、溪流、桃林等,且地名出处也较为符合原著。据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记载桃花源属于晋太元年间的“武陵县”,《中国历史地理辞典》中表明晋太元年间只有中国版图上的竹山被称为武陵县。再加上《桃花源记》中“南阳刘子骥听闻此事”,说明桃花源和南阳之间的距离较近。上庸郡(今湖北竹山县西南四十里堵水北岸)与南阳相邻,因此有人推测《桃花源记》的原型在竹山。

18.旅行也是一种阅读,是我们打开世界的一种方式。阿来化身一滴水,经历了一场奇幻的生命之旅,展现出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梁衡采用独到的观察角度,写出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赞美其勇往直前的伟大性格……请结合自己的旅行经历,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不少于600字。

…………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造字法。中国的汉字有“造字六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象形,是使用较多的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其他造字方法的基础。

指事,就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

会意,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

形声,就是由形旁和声旁拼合而成的造字法。

转注,就是为了适应分歧和语音发展而采取的一种造字法,有点类似牵强附会。

假借,就是借用同音字表示新义的一种方法(“假”也是借的意思)。

结合“‘美,甘也。从羊,从大。’古人认为羊肥壮时,其肉味美,即‘羊大为美’”可以看出,美就是把“羊”和“大”两个字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意义,属会意字;

故选B。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3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下册 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81160.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