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08  小论文题之“政治类”-2024年中考历史答题模板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21日
资源编号 77272

题型08 小论文题之“政治类”-2024年中考历史答题模板

2024-05-30 中考 0 1,146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年中考历史答题模板汇总(全国通用)
2024年中考历史答题模板: 题型01 材料综合题之“原因、背景、条件“类设问-2024年中考历史答题模板 题型02 材料综合题之“特点、特...

2024中考历史答题模板

题型08  小论文题之“政治类”

中考题型解读

历史小论文,集论述、论证和评析于一体,作为一种训练题型,能较全面地考查《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各项能力,具有高效率地帮助学生加强思维训练的重要作用。

历史小论文,篇幅不大,强调史论结合,具体地说有以下特点:

1.议论的方式,有立论与驳论之别

(1)立论题,就是从正面论证某论点的正确性,或谈谈对某一正确观点的理解与认识。

(2)驳论题,就是对错误的观点或立论进行反驳,否定对方的错误之处,以辩正是非,形成正确的认识。

2.命题的形式,一般有三类

(1)直接提出评论的对象与内容。评论的对象有人物、事件、制度、著作及现象。评论的内容不外乎原因、性质、制度、地位、影响、作用等。

(2)提供一些材料进行命题论析。

(3)提出一种或几种观点,进行立论或驳论。

3.评分的要求,大致有四条规则

(1)字数限制,一般在200字以内。

(2)分层次划等第给分。评定标准为:基本观点正确、全面,基本史实准确,能说明其提出的观点。

(3)史论结合,论证逻辑严谨。

(4)文字表达简洁流畅,条理清楚。

总结模板构件

答题技巧

一、如何写好历史小论文?

1.具备历史小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观点):观点应明确、清楚
(2)论据(证明观点的证据):证据要准确求真。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
(3)论证(用证据证明观点的过程):
①论证过程逻辑要清楚、严密,经得住推敲,做到证据与观点之间的无缝连接。
②论证过程应有“历史味”,用学科语言,做到言必有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切忌大白话和空发议论,或简单的罗列史实。

2.表述成文:不能像问答题一样,应以文章的形式来呈现

3.语言精炼:历史小论文一般都有字数限制,应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在充分理解材料和命题意图的基础上, 先打草稿或列腹稿再动笔,以保证语言精炼,切中要害。

二、训练技巧

 1.理解要求,解答入规合范历史小论文存在命题形式和议论方式的区别。因此,应注意正确审题与规范答题。

(1)要判定题目主题与解答范围:(2)要提炼观点,归纳史实,考虑史论如何结合;(3)判定立论还是驳论,选择答题格式,展开评论。

立论题,一般要求依据或者确定正确的观点、结论,运用正确的理论,选取有关的史实,从正面论证某论点的正确性,或谈谈对某一正确观点的理解与认识。论证的方法有归纳论证,对比论证,层递论证,因果论证等,根据需要采用一种或几种。

驳论题,先要认真思考对方的观点及支持观点的理由和根据,弄清其错误的实质。然后展开批驳,一要批驳对方的论点,以揭示其错误的性质;二要批驳对方的论据,以证明其虚假或证据的不足;三要批驳对方的论证,以揭露对方议论中所运用的论据与论点之间存在的矛盾或逻辑错误。

2.观点统帅材料观点是历史小论文的灵魂,而史论结合才构成它的身躯。这观点必须是正确的观点,它的依据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行历史小论文的审题和解答时,不管是否定和驳斥错误的观点,还是正确地评价人物、事件或是确定和论证正确的论点,都应该选准理论观点和有关史实,进行评论,否则将离题千里,不合要求。

3.着眼重点,训练多向思维历史小论文主要考查学生理论应用和分析论证的能力,虽高于教材,但仍源于教材,它一般都是针对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设计命题。因此,在掌握教材重点知识的基础上,注意指导学生多向变换角度分析教材,升华认识,十分有助于学生解答好历史小论文题目。

变换基础知识认识角度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提供材料或观点,创设新情境,以深化认识,提高分析能力。一种是对已形成结论的知识问个“为什么?”以训练归纳史实、论证观点的能力。还有一种是联系相关知识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纵横联系、比较分析的能力。

三、解题技巧

1.浏览材料,找关键词,明确观点。

很多学生,在提炼观点时没有根据题意,导致跑题而失分,十分可惜。由于题干中的观点并不全面,我们不能完全获悉,因此,就必须要阅读材料,找出关键词。何为“关键词”?那就是材料中的主体或者是围绕的中心,它反映了材料的主要意思和要旨。一般而言,要把题干中的问题带到材料中去阅读,当然,如果材料太长,我们还要学会分层处理,关键词一般应该是出现的频率比较高的字眼。找出关键词,明确观点,也就完成了该题的第一步。

2.联系知识,罗列论据,安排结构。

一般来讲,高考试题中的小论文题的材料不会是生僻冷门的,应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内容,换言之,是我们学生比较有话写之类题目。要不然,就失去了考查的意义,也不利于高考的选拔。

四、答题思路

1.阅读审题:先看问题后读材料,再审题目中特别强调的要求。这样做即可克服阅读的盲目性,节约时间,还能保证论文不会游离主题。可是,在实际考试中偏离主题的论文大有人在。要有自己的思考,写成流水帐。

2.确立主题:对于史论题,由于题干题目已经提供,只要略加改造即可。改造的思路是,让观点明确即可。

3.草拟小标题:材料式的小标题(分论点)可以从材料中归纳提出,小标题不宜太多,否则变成罗列史实的帐单了。

一篇好的应试小论文标准:

①主题明确符合要求,力争富有创意。

②论据充实,引用的材料恰倒好处。

③论证过程科学准确,逻辑严密,详略得当。

④结论正确,首尾呼应。能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能抓住本质,给人以深刻启示。

⑤语言要有史学之一般特点。要真实准确又颇具文采,要讲究理性又富感染力,切忌文学之朦胧浪漫和虚构夸张的散文化倾向。

模板构建

观点:制度创新是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手段

论述: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汉“推恩令”“盐铁官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加强国家权力,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我国进人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元朝行省制:行省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发展,对于我国地方管理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清朝台湾府、驻藏大臣等的设置:清朝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了边疆地区的管辖,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与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保障了少数民族群的政治权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

综上所述,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调动广大民众的积极性,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们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大力发展经济。

观点: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助推国家发展

论述:俄国农奴制: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脱了农奴制的枷锁,获得人身自由,促使社会的各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

改革开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逐渐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我国的国际地位也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调动广大民众的积极性,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们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大力发展经济。

观点:符合国情的政策是促进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

论述:罗斯福新政:1929 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美国遭受重创,因胡佛政府始终坚持自由放任政策而使经济危机的后果越来越严重。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新政,以国家干预的手段使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渡过了经济危机,也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中国积累下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1978 年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开展,中国经济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综上所述,国家政策关系国计民生,只有根据国情进行针对性的变革,才能保持经济活力,使国家不断繁荣昌盛。

观点:国家政策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论述: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商鞅变法顺应潮流,承认土地私有,促进了社会变革。“大跃进”时期,我国片面追求高速度,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1961年,国家调整经济,实行八字方针,使经济逐步脱了困境。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盲目追求农村集体经济的规模和公有化程度,严重脱离了我国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蒙受重大损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分户经营, 自负盈亏,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综上所述,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甚至破坏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观点:改革是应对危机的重要手段

论述:北魏孝文帝改革:南北朝时期,北魏虽然统一了北方,但民族矛盾深重,北魏治理北方地区困难重重。为应对危机,北魏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改革开放:“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积累下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俄国农奴制改革:19世纪中期,俄国国内矛盾加剧,农奴制的存在严重制约着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缓和阶级矛盾,俄国沙亚历山大二世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各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日本明治维新: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对日本的经济侵扰激化了日本社会的阶级 ﹣ 矛盾,日本面临沦 为殖民地的危险。为应对危机, 日本果断进行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

苏俄新经济政策: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一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列宁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促使国民经 济稳步发展。

美国罗斯福新政:经济大危机给美国以沉重打击,造成美国社会的动荡和矛盾激化。为应对危机,罗斯福开始实施新政。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使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改革是应对危机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们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大力发展经济。

观点:改革是促进社会转型的重要手段

论述: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采取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实力,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

题型通关

1.秦、汉、明、清是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四个朝代中任选一个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材料  “大一统”理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天下一统,即国家领土的完整。第二,政治一统,即天下统一于一个国家、一个君王。第三,思想一统,有共同的核心价值。第四,民族一统,华夏族与周边民族融为一体。

——摘编自何星亮《“大一统”理念与中国少数民族》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目录第一章科举考试的渊源

第二章科举时代的开创

第一节炀帝始建进士科:隋代科举

第二节春风得意马蹄疾:唐代科举

第三章科举社会的出现

第一节“无情如造化,至公若权衡”:北宋科举

第二节经术治国与文学造士:南宋科举

第四章科举魔力的体现

第五章科举制度的定型第一节“非科举毋得与官”:明初科举

第二节“永制”的程式化:明中叶科举

第三节“科举,天下之公”:明后期科举

一八股文:入仕的“敲门砖”

二八股取士文有定评

三贡院规制

第六章科举命运的终结

(2)阅读以上材料,以制度为主题确定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3.九年一班同学参观“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文化长廊主题展,并围绕该主题进行了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列相关学习任务。

篇章 内容
文物篇
制度篇 郡县制               科举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国两制”
科技篇
建筑篇 都江堰                 长城                 北京故宫         港珠澳大桥
人物篇

(2)从其它篇章可以提炼出如下主题:“不断演进的制度建设,利于国家统一社会发展”“弘扬中国先进科技文化,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汲取中国传统建筑精粹,建设和谐美丽中国家园”“兼收并蓄创造优秀文化,中外交流推动发展进程”。

请你从中选取一个主题,结合相关篇章内容提取史实(至少三个),围绕该主题加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符合逻辑)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都江堰示意图

注:鱼嘴作为分水之用,将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

 

图2 玄奘西行求法(邮票)

注:贞观初年,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10多年后,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图3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

注:鉴真历经12年,终于成功东渡日本。鉴真师徒用汉语讲读经书,使汉语广泛地渗入日本的社会生活。

 

图4 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注:北京城根据我国北方建筑避寒采光的习惯,规划房屋的朝向。

——以上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图1至图4中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写出两幅图片的序号即可),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一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各民族在历经迁徙、贸易、婚嫁以及碰撞、冲突中,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交融程度不断加深,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实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随之萌发。

——摘编自闵言平《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阅读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内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200字左右)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秦朝形势图                                             图2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

图3清朝疆域图(1820 年)

材料二

图4《北魏帝王出御图》浮雕中的帝王和大臣们,都穿着长袍宽袖的汉族服装

图5唐朝阎立本《步辇图》画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

材料三  近代以后,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其中涌现出一大批少数民族的卫国英烈、建党先驱、工农运动领袖、抗日英雄、开国将领,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人心所归,惟道与义。”在百年抗争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9月27日)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观点,围绕观点写一篇历史论文。(要求:观点正确;利用材料中的信息,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参考答案

1.示例: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实现了“天下一统”。

秦朝统一后,政治上,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实现了“政治一统”。思想上,“焚书坑儒”,确立了法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核心思想,加强了思想控制,实现了“思想一统”。民族关系上,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又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并设郡管理,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实现了“民族一统”。

综上,秦朝实现了天下一统、政治一统、思想一统、民族一统。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题型08 小论文题之“政治类”-2024年中考历史答题模板 https://www.0516ds.com/77272.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