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答题模板)-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必背答题模板与题型精练(统部编版)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21日
资源编号 75717

九年级历史下册(答题模板)-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必背答题模板与题型精练(统部编版)

2024-05-11 中考 0 770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必背答题模板与题型精练(统部编版)
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必背答题模板与题型精练: 专题01 时空观念类选择题-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必背答题模板与题型精练(统部编版) ...

九年级历史下册必背答题模版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1、说出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性质和范围、主要领导人、结果、影响分别是什么?

(1)背景:①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②受到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2)性质: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3)范围: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

(4)领导人:玻利瓦尔、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5)结果:拉丁美洲获得民族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6)胜利原因:①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正义性;②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的正确领导;③拉丁美洲各国群众互相支持。

2.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时间、斗争对象、主要原因、代表人物、起义参与者、性质、影响分别是什么?

时间:1857——1859年;

(2)斗争对象:英国;

(3)主要原因:①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②英国的殖民统治激起印度各阶层人民的不满,人们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4)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5)起义参与者:印度土兵、农民、手工业者以及一些被剥夺了权力的印度王公;

(6)性质:民族解放战争;

(7)影响:①对印度: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②对英国: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③对亚洲: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俄国的改革

1、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目的、内容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1)背景:①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②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2)目的:①直接目的:改变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②根本目的:巩固沙皇的专制统治。

(3)内容:①政治:改组行政机构,尽力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②军事: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③约束贵族: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④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⑤文化教育: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⑥社会生活: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4)影响:①使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使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2、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性质、内容、影响分别是什么?

(1)背景: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是,农奴制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的经济发展;1853——1856年,俄国在克里木半岛战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下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同时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根本原因: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性质:使沙皇推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内容: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②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实质是对农奴的变相掠夺)。

(4)影响:①积极: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局限性: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第3美国内战

1、美国内战的背景、时间、爆发的根本原因、矛盾焦点、导火线、开始标志、转折点、结果、实质、影响分别是什么?

(1)背景:北方完成了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南方以种植园经济为主,大量使用黑奴劳动。南北方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

(2)时间:1861——1865年;

(3)爆发的根本原因:黑人奴隶制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

(4)矛盾焦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南北方矛盾激化;

(5)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6)开始标志: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

(7)转折点:1862年《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

(8)结果:1865年北方获胜;

结果——1865年,以北方胜利而告终,美国的统一得到维护。

(9)实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10)影响: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2、《宅地法》与《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1)内容:①《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②《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

影响:《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深得人心,调动了农民和黑人奴隶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3、林肯的主张是什么?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作用是什么?如何评价林肯?

主张:用和平的方法,逐步限制奴隶制,最终达到废除奴隶制的目的。

作用: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评价: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了杰出贡献,得到了美国人民衷心的爱戴,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4、美国南北战争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1)北方的综合实力超过南方;

(2)北方进行的战争使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正义战争;

(3)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5、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

比较 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南北战争
原因 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黑人奴隶制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民族解放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
领导人 华盛顿 林肯
文献 《独立宣言》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影响 使美国摆脱了殖民枷锁,赢得了独立 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
都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认识 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国家强大的前提。

第4日本明治维新

1、19世纪日本的统治危机有哪些?

(1)内忧:19世纪中期, 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也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2)外患:1853—1854年,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幕府统治发生动摇。

2、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1)内容:①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②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最能体现其资产阶级性质);③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影响最深远)。

(2)影响:积极影响: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局限性: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3、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有哪些?

(1)背景相同: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都受工业革命的影响,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2)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3)影响相同:改革后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4)局限性相同:改革不彻底,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4、列出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分别是什么?

比较项目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背景 社会危机严重,面临列强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
性质 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内容 都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教育等
影响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内环境 列强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陷入极端孤立的地位 清政府对内依靠汉族官僚地主进行统治,对外妥协退让;封建守旧势力很强大
国际环境 世界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资本主义列强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领导力量 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 有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士大夫
结果 成功,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改革失败,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原因 日本改革前经过倒幕运动,打击了封建势力,以中下级武士为代表,掌握实权,改革成功 戊戌变法出动了顽固派的利益,顽固派力量强大,维新派依靠的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改革失败

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1894—1895年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此战争激起一部分中国先进人士觉醒,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的“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5、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对中国的影响及给我们的历史借鉴是什么?

(1)成功的原因:明治政府为改变落后面貌,主动向先进国家学习,并能立足国情,较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

(2)对中国的影响: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3)历史借鉴:学习先进科学技术,顺应改革历史潮流;坚持创新,重视教育;不断地调整充实自己;坚持改革开放。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第二次工业革命

1、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开始时间、特点、起始国家、理论指导分别是什么?

(1)背景: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

(2)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3)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4)起始国家:美国和德国。

(5)理论指导: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2、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大发明成就有哪些?

(1)电力成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标志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①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后来,人们根据这一现象发明了早期的发电机;

②19世纪70年代,经过不断完善的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

③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他还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九年级历史下册(答题模板)-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必背答题模板与题型精练(统部编版) https://www.0516ds.com/75717.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