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2023年泰州市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9月01日
资源编号 55585

【真题】2023年泰州市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08-08 中考 0 3,312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3.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真题】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各科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泰州市二二三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道德与法治、历史共120分钟,题号范围:道德与法治1~23;历史24~50)

(历史满分50分)

请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

2.答题卡正面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答题范围,反面为历史学科的答题范围。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4分)

请注意: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言必行,行必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上言论来自(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

2.范文澜《中国通史》:“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大国⋯⋯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属于秦朝创建的制度有(    )

A.分封制                        B.皇帝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3.下图为汉代画像砖《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汉武帝把这样的办学经验推向全国。图文信息反映汉武帝时(    )

A.推崇诸子百家学说                                                B.禁锢人们思想言行

C.利用考试选拔官员                                                D.重视儒学人才培养

4.《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南方:“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出现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实现统一              B.南方条件优越              C.对外交往发达              D.北方人民南迁

5.《资治通鉴》载:魏主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魏主改革的措施是(    )

A.说汉话                        B.改汉姓                         C.通婚姻                        D.易汉服

6.(唐)杜佑《通典》记载:“西通河洛,南达江淮……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材料反映大运河的开通(    )

A.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往来

C.加强了南北地区联系                                            D.维护了社会秩序安定

7.下图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图中②处出现的我国古代盛世局面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8.《东京梦华录》记载: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干脯。梅家、鹿家鹅鸭鸡兔、肚肺、鳝鱼等,每个不过十五文。至朱雀门,白肠、红丝、辣萝卜……各类小吃不计其数,丰富多彩。材料反映宋朝(    )

A.商品经济繁荣              B.市民生活富裕              C.奢靡之风盛行              D.社会阶层分化

9.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澎湖巡检司的朝代是(    )

A.西汉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10.为缓解因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压力,明清时期从美洲引进并推广了高产农作物。主要有(    )

①马铃薯  ②占城稻  ③玉米  ④胡豆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1.“它设立于雍正年间,为清代所独创,它直接听命于皇帝,随时承旨,随时草诏办理。”材料反映了清朝(    )

A.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B.军机处拥有最高决定权

C.雍正弱化了君主权力                                            D.对外实行“闭关锁国”

1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哀悼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谭嗣同

13.下图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下列描述最准确的是(    )

A.高歌猛进                     B.奄奄一息                     C.朝气蓬勃                     D.夹缝求生

14.1950年8月,泰州人柳溥庆所在的北京人民印钞厂接到印制“国家名片”的紧急任务,在没有相应印制设备的情况下,他带领工人改造印制机器,创新工艺流程,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因此,他当年获评新中国第一届全国劳模。这一事件折射出(    )

A.新政权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顺应民心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顺利实施

15.1984年7月,为打破经营困境,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首批发行的300万元股票,很快被认购一空。股份制改革后,商场有了资金,有了经营自主权,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行

C.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影响                                        D.区域地理位置相对优越

16.于建芳回忆说:“我们的态度很坚决,必须在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零时零分零秒准时奏响中国国歌。我们已经等了一百多年了,一秒钟都不能再等了。”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开国大典                     B.香港回归                     C.澳门回归                     D.北京奥运

17.中国共产党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伟大红色精神,共同构成我们党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下列时代精神,按照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红船精神  ②特区精神  ③长征精神  ④“铁人”精神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                     D.③②①④

18.学习历史要基于史实得出客观的结论。下列结论与史实相符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B.《十二铜表法》——完全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C.《拿破仑法典》——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19.19世纪中期,对工人阶级的问题做出下列回答的是(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1787年宪法》                                                    D.《共产党宣言》

20.下图取材于某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对农奴获得“如此自由”理解正确的是(    ) 

A.共同分享土地、权力和财富                                 B.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

C.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                                 D.仅仅指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21.“如果这个国家可以分裂为两个,就可以分裂成3个、4个、6个、12个,林肯政府发动战争的理由是,南方违背了国家的统一,违背了宪法和多数人统治的原则。”这段话表明美国南北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废除黑人奴隶制                                                   B.维护国家统一

C.为缓和南北矛盾                                                   D.建立世界霸权

22.《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在亲历十月革命后写成的纪实作品,被誉为“研究十月革命的经典文本”。十月革命带给当时世界最大的“震撼”是社会主义(    )

A.由理想变成现实                                                   B.工业化成功实现

C.计划经济的形成                                                   D.从暴力走向和平

23.某班进行历史主题学习,列出了如下学习内容。请你在下列选项中选出一个合适的主题(    )

A.一战后初期的世界                                                B.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C.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D.经济全球化面临严峻挑战

24.2023年博鳌亚洲论坛以“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为主题,共商疫情后亚洲与全球的发展大计,促进国际团结与合作。材料表明当今世界(    )

A.国际政治新秩序已形成                                        B.美国失去世界霸主的地位

C.发展中国家起主导作用                                        D.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26分)

25.科技创新是国家强盛之基、民族进步之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 造纸工艺流程图(部分)                                 图2 泥活字版

(1)中国古代有很多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科技成就。写出图1造纸术的改进者和图2科技的发明者。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科学在近代中国传播的方式并分析原因。

材料三  整体而言,计划经济时期的技术引进,以自主研发为主体、以快速实现技术追赶并建立完整工业体系为目标。中国在这一时期所选择的是一条植根于独立自主的技术进步路线,在一些高精尖技术领域进行了艰难的研发和攻关。

——摘编自王丹莉《新中国技术引进的历史检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技术发展的特点。举出20世纪六七十年中国在“高精尖技术领域”的一例非凡成就。

材料四  随着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的崛起,美国开始了对华科技企业的种种打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随着我国科技强国的加快建设,美国正不断调整对华科技政策。中美科技的竞争仍在继续,智慧应对是我们的不二选择。

——摘编自陈淑梅《中美科技竞争的态势与前景》

(4)根据材料四,中国如何应对中美之间的科技竞争?

26.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江南制造总局               图2上海轮船招商局        图3明治政府扶植的八幡制铁所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创办近代企业时提出的口号。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比较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3)“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是德相俾斯麦在19世纪60年代初,对中日未来发展的预测。你赞同吗?请说明理由。

27.某班历史探究小组绘制了一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世界与中国”时间轴。

材料

(1)从中国抗战进程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作用,并举一例进行实证。

(2)从世界史发展进程看,经济大危机是怎样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3)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围绕“合作”拟定一个观点,加以阐述。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参考答案

1.B

【解析】据题干“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言必行,行必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所学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5岁立志于学,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既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B项正确;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排除A项;孟子是儒家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排除C项;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解析】据所学可知,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B项正确;分封制开始于西周,排除A项;科举制创立于隋朝,排除C项;行省制创立于元朝,排除D项。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3.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1)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真题】2023年泰州市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55585.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