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冲刺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判断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案,非选择、判断题必须使用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笔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①)的道德操守和处事方法。家风中蕴藏着先人所(②)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朴素的为人(③)。千百年来,家风在一个个家庭里传承、延续,diàn dìng了整个民族文明的基础。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普遍各地兴起育家风、传家教宣传,汇聚起万千家庭的向善力量。家风也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文化基因,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一代代不间断地传递、延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时代滚滚,家风传承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记忆,更是一种家庭共有的精神内核。周恩来总理将经常pèi dài在身上的“为人民服务”像章传给侄女周秉德,希望她继续传承“为人民服务”的家风;朱德元帅生前亲笔书写“革命到底”,告诫后辈;“你们是革命的后代,要热爱老一辈的事业,不应该关注老一辈的财产,你们是我们事业的接班人,而不应该是我的财产的继承人,我没有财产,我这里的一切包括我的生命都是属于党和人民,没有党便没有我的一切。”
材料四: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治家的内容,比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提倡家庭要“积善”。明代曾经有《朱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当然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许多东西对我们今天的“家风”讨论仍然有积极的启示意义。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等等,《朱子治家格言》还涉及了家与国的关系;“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注音或根据拼音写词语。(4分)
(1)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______________
(2)pèi dài在身上。 ______________
(3)家风中蕴藏…… ______________
(4)diàn dìng了整个民族文明的基础。 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材料一中的括号里,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①传播 ②恪守 ③规则
B.①传承 ②保守 ③规则
C.①传承 ②恪守 ③准则
D.①传播 ②保守 ③准则
3.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国普遍各地兴起育家风、传家教宣传活动,汇聚起万千家庭的向善力量。
B.我国各地普遍兴起育家风、传家教宣传,凝聚起万千家庭的向善力量。
C.我国各地兴起育家风、传家教宣传活动,凝聚起万千家庭的向善力量。
D.我国各地普遍兴起育家风、传家教宣传活动,凝聚起万千家庭的向善力量。
4.在材料二中的“_______”上依次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从而使一个人在进入复杂的社会后,拥有辨别、筛选、取舍的能力
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家教影响着中国人的世界
③关系到整个家族对外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评价
④这其实是给人思想加工的第一道工序
⑤家风好不好,直接决定了这个家庭或者这个家族的走向
A.①⑤④②③ B.②①⑤④③ C.⑤③②④① D.④⑤③①②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诗集代表作有《红烛》《死水》,学术代表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
B.《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C.杨绛,江苏无锡人,作家、翻译家,译作有《堂吉诃德》等。其丈夫是钱钟书,字默存,小说代表作有《围城》。
D.《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是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中只有韩愈是唐朝的。
6.古诗文默写。(8分)
(1)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2)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3)家是一首多味的诗,身在远方的人,乡情常常会在某一瞬间漫上心头。李白在深夜听着远处飘来的别离之曲,不禁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远赴边塞,途中望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动容;木兰代父从军奔赴沙场,暮宿黄河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坚强背后是少女心中的不舍与孤独。
7.综合性学习活动。(4分)
某中学七年级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爱国标语拟写】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运用一种修辞,不超过1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国情感讨论】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出席一个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讲座时表示:“你家里的孩子不管长得胖,长得瘦,喜欢不喜欢吃东西,这段时间他的饮食结构,你要超级重视。”“绝不要给他吃垃圾食品,一定要吃高营养、高蛋白的东西,每天早上准备充足的牛奶,充足的鸡蛋,吃了再去上学,早上不许吃粥。”
(2)一句孩子“早上不许吃粥”引发热议,部分网民质疑张医生崇洋媚外,不爱国,如果你是张医生,会如何回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名著语段,完成练习。(任选做2小题,4分)
(甲)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
(乙)他觉得这无论怎样也比拉车强,挣钱不多,可是不用卖力气呢。打着面小旗,他低着头,嘴里叼着烟卷,似笑非笑地随着大家走,一声也不出。到非喊叫几声不可的时候,他会张开大嘴,而完全没声,他爱惜自己的嗓子。
(1)请根据你阅读的内容填写下表:
(2)(甲)文中的祥子给我们展现出一个①____________的形象。
(乙)文中的祥子则又给我们展现一个②_____________的形象。
(3)请结合小说中祥子命运的“三起三落”,说说祥子为什么前后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5分)
偶成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少年易老学难成”的意思是少年易老,学问难成。
B.“一寸光阴不可轻”中的“轻”的意思是轻视、轻松放过。
C.“未觉池塘春草梦”写了人生如梦,流露出作者对人生伤感惆怅。
D.这首诗就是告诫我们青春易逝,学问难成,且珍惜这年少光阴。
10.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所展现的画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碎金鱼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尝射于家圃 尝:
(2)尔安敢轻吾射 轻:
(3)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 务:
(4)及守荆南回 及: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尔安敢轻吾射/安能辨我是雄雌
B.但微颔之/但当涉猎
C.睨之,久而不去/旦辞爷娘去
D.但手熟尔/尔安敢轻吾射
13.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岂汝先人志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两篇短文,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11分)
可爱的袁隆平
2021年5月22日,一位91岁的老人走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楼前,三捧青翠的稻束静静矗立。在中国,很少有这么一个人,能赢得举国上下每个人的敬重。而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是我们每个人心中当之无愧的偶像和英雄。
袁隆平虽为杂交水稻之父,却一点也不像我们印象中的科学家那样古板。
袁隆平祖籍江西,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小时候的袁隆平生性好动,是个好奇宝宝。第一次看到荞麦粉,他想抓一点来尝尝,结果弄得整个人成了白粉人;看到木匠钉钉子时嘴衔铁钉,他也有模有样地学起来,结果一个跟斗,铁钉掉进肚子,送到医院急救才取出来。
后来,因为战争的爆发,袁隆平就跟随父母到处奔波。7岁时,在跟随父母从汉口奔赴湖南桃源县途中,他不小心掉入江中,幸被船工救起。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学会游泳。袁隆平心中不服输的种子,或许就是从那时种下的。为了学游泳,他虚心向同学请教,按照图例一步步练习分解动作,一个暑假下来就学会了仰泳、蛙泳,后来又学会了自由泳。他从学会游泳到能横渡长江只用了一年时间。1947年,湖北省举办全省体育运动会,一开始,袁隆平因为“个子太小”被体育老师拒绝,但他却在出发那天让一名同学载着他悄悄跟了去。老师只能无奈地笑道:“你既然来了,就试试看吧!”结果出乎所有人预料,那次选拔赛,袁隆平获得100米和400米自由式两个第一,并且在随后的省运会上拿到两块银牌。
虽然我尊称袁隆平为袁老,但他实际上是一个特别有童趣的人。80岁生日后,他说自己是“80后”,90岁生日后,他又说自己是“90后”。他常常调侃自己的相貌,前一秒还自诩是个“资深帅哥”,下一秒就破功,说“实际不帅”。年轻时,老师给袁隆平的评语是:爱好自由,习惯散漫。而老了更是如此,他这样评价自己:“爱好自由,特长散漫”,简称“自由散漫”。视察稻田时,看到田间的鸭子,他会盯着小鸭子看个不停,还开心地学鸭子“嘎嘎嘎”地叫!
袁老有三个孙女,但他从来没向孙女说过自己取得的成绩,也没说自己是干什么的。在孙女眼中,爷爷就是一个天天看天气预报的人。那么,袁老为什么每天都要看天气预报呢?因为他关心田里的水稻。后来在课本上学到一篇关于爷爷的课文,同学们都投来羡慕的眼神时,她们才意识到自己的爷爷跟别人不一样。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个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让袁老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追逐。质疑、失败、挫折,如家常便饭;误解、反对、诋毁,曾如影随形。他默不作声,背上腊肉,转乘几日火车,去云南、海南、广东,重复一场又一场试验。他为稻种追寻温度与阳光,就像候鸟追着太阳!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历经无数次的失败后,1974年,袁老终于育成了中国第一个强优势组合“南优2号”。经试验种植,两季水稻的产量都比常规水稻增加30%以上。这项成就公布后立刻震惊了农业界,我们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吃饱的幸福。
2019年9月17日,袁老被授予“共和国勋章”。颁奖仪式当天,他还在试验田里查看杂交水稻生长情况。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即便被查出患有慢阻肺,即便在90岁高龄,他也没有退休,反而觉得责任越来越重。即使双脚再也无法下地,人不能到,但他的心,仍时刻扎在广袤的田野里。他说:“要加倍努力工作。”“再多活几年,继续下田做科研。”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择一事,终一生”的诺言。
回望袁老一生,宏愿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情怀和担当。我们或许难以成为像袁老他们一样跨时代的杰出人物,但我们可以选择做像他们一样可“爱”的平凡人。
(选自《晓敏青春说》5月23日,有删改)
15.袁隆平是可爱的,请根据选文第三~五段的内容,说说他可爱在何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品味句中的加点词,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
但他的心,仍时刻扎在广袤的田野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袁隆平还是可“爱”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可“爱”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袁老身上体现的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情怀和担当”。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位名人能体现这一点?请你举出一例并简述其事迹(本套试卷人物除外)。(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4分)
父子情
舒乙
①在我两岁零三个月的时候,父亲离开济南南下武汉,加入到抗战洪流中。再见到父亲时,我已经八岁。一见面时,我觉得父亲很苍老,他刚割完盲肠,腰直不起来,站在那里两只手一齐压在手杖上。我怯生生地喊他一声“爸”,他抬起一只手臂,摸摸我的头,叫我“小乙”。对他,对我,爷儿俩彼此都是陌生的。他当时严重贫血,整天抱怨头昏,但还是天天不离书桌,写《四世同堂》。他很少到重庆去,最高兴的时候是朋友们来北暗看望他,
②只有这个时候他的话才多,变得非常健谈,而且往往是一张嘴就是一串笑话,逗得大家前仰后合。渐渐地,我把听他说话当成了一种最有吸引力的事,总是静静地在一边旁听,还免不了跟着傻笑。父亲从不赶我走,还常常指着我不无亲切地叫我“傻小子”。他对孩子们的功课和成绩是无兴趣,一次也没问过,也没辅导过,采取了一种绝对超然的放任自流态度。他表示赞同的,在我当时看来,几乎都是和玩有关的事情,比如他十分欣赏我对书画有兴趣,对唱歌有兴趣,对参加学生会的社会活动有兴趣。他很爱带我去访朋友,坐茶馆,上澡堂子。 走在路上,总是他拄着手杖在前面,我紧紧地跟在后面,他从不拉我的手,也不和我说话。我个子矮,跟在他后面,看见的总是他的腿和脚,还有那双磨歪了后跟的皮鞋。就这样,跟着他的脚印,我走了两年多,直到他去了美国。现在,一闭眼,我还能看见那双歪歪的鞋跟。我愿跟着它走到天涯海角,不必担心,不必说话,不必思索,却能知道整个世界。
③再见到父亲时,我已经是十五岁的少年了,是个初三学生。他给我从美国带回来的礼物是一盒矿石标本,里面有二十多块可爱的小石头,闪着各种异样的光彩,每一块都有学名,还有简单的说明。
④我奇怪地发现,此时此刻的父亲经把我当成了一个独立的大人,采取了一种异乎寻常的大人对大人的平等态度。他见到我,不再叫“小乙”,而是称呼“舒乙”,而且伸出手来和我握手,好像彼此是朋友一样。他的手很软,很秀气,手掌很红,握着他伸过来的手,我的心充满了惊奇,顿时感到自己长大了,不再是他的小小的“傻小子”了。高中毕业后,我通过了留学苏联的考试,父亲很高兴。五年里,他三次到苏联去开会,都专程到列宁格勒去看我。他没有给我写过信,但是常常得意地对朋友们说:儿子是学理工的,学的是由木头里炼酒精!
⑤虽然父亲诚心诚意地把我当成大人和朋友对待,还常常和我讨论一些严肃的问题,我反而常常强烈地感觉到,在他的内心里我还是他的小孩子。有一次,我要去东北出差,临行前向他告别,他很关切地问车票带了吗,我说带好了,他说:“拿给我瞧瞧!”直到我由口袋中掏出车票,他才放心了。接着又问:“你带了几根皮带?”我说:“一根。”他说:“不成,要两根!”干嘛要两根?他说:“万一那根断了呢,非抓瞎不可!来,把我这根也拿上。”父亲的这两个问题,让我笑了一路。
⑥直到前几年,我才从他的文章中发现,父亲对孩子教育竟有许多独特的见解,生前他并没有对我们直接说过,可是他做了,全做了,做得很漂亮。我终于懂得了他的爱的价值。
⑦父亲死后,我一个人曾在太平湖畔陪伴他度过了一个漆黑的夜晚。我摸了他的脸,拉了他的手,把泪洒在他满是伤痕的身上,我把人间的一点热气当作爱回报给他。
⑧我很悲伤,我也很幸运。
19.本文父亲对“我”的称呼不断变化,“我们”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变化,请根据提示补全下面横线处的内容。(3分)
①父亲叫“我”小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父亲叫“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父亲叫“我”____________:父亲把“我”当大人看待。
20.本文语言简约朴素,但句句含情,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2分)
我愿跟着它走到天涯海角,不必担心,不必说话,不必思索,却能知道整个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参考示例,从文章第⑤段所写的“皮带”一事中体会父子亲情。(2分)
示例:“手杖”在文中出现了两次,它是父亲平常行走和生病时的支撑物,见证了“我”与父亲的关系由陌生到默契,父亲也如同“我”的“手杖”一样,是“我”生活和精神的指引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第⑥段“父亲对孩子教育竟有许多独特的见解”,文章中哪几件事能够体现父亲“独特的见解”?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章结尾说“我很悲伤,我也很幸运”,如何理解“我”的“悲伤”和“幸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不识字的阿长给小鲁迅买来他向往已久的《山海经》,使鲁迅先生难以忘怀;贫苦的老王临终前给杨绛送来鸡蛋和香油,让杨绛先生感慨万千;生活中,那些不同岗位上的普通志愿者,力所能及地为杜会做贡献,使我们安心……他们都是平凡的人,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们所带来的虽微弱却绵长的光亮,会萦绕在我们心头。照亮我们的生活,温暖我们的内心,让我们感动。
我们的身边一定也有这样的人。请以“凡人微光,感动你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按文体要求作文。600字左右。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1.xìn yǎng 佩戴 yùn cáng 奠定
【解析】信仰:xìn yǎng,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和尊敬。
佩戴:系挂物品在身上。蕴藏:yùn cáng,积存。奠定:建立;安置使稳固。
2.C
【解析】传播:广泛散布。传承:传接继承。家风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应是“传承”,而非“传播”。
恪守:谨慎而恭顺地遵守。保守:守旧、不求改进。家风中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是先人遵守的,故选“恪守”。
准则:行为或道德所遵循的标准或原则。规则:典式、法则,共同遵守的条文规范。句中指家风是我们行为处世的标准,而非死板的条文规范。故选“准则”。故选C。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