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徐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判断注音的正误(用“√”或“×”)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古诗文默写。
诗文不仅寄托着作者的情思和感悟,也融进了民族文化的血脉。“(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借船上所见景色,抒写开阔的胸怀;“(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借写风雨梦境,抒发了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5)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 ”(《潼关》)把山水写活了,能让人强烈感受到那股勇往直前的冲击力;孔子面对奔涌不息的大河,发出了“(7)____________,(8) ”(《<论语>十二章》)的感慨……
为弘扬中华文化,学校组织了校园诗词大会,其中“组合飞花令”环节,请选手轮流说出包含动物和数字的诗句,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包含动物“马”和数字“一”,请你也写出这样的两句连续的古诗词:“(9)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 。”
3.根据语境作答。
文学是人类感情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还能陶冶人的情操。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A)他有“硕士”“博士”甚至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并不是(B)。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提高修养、丰富情感、增长知识极为重要的途径。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你,开始行动了吗?
(1)文中A、B处各留下一处空白,请选出合适的词语。
(2)文中横线处三个短句,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那是不可想象的
②却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
③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3)修改文中画线句子的病句。
4.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诗歌中有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的诗句,比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家母”谦称自己的母亲。“卑职”“赐教”是谦辞,“尊驾”“拙见”是敬辞。
C.《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作者泰戈尔,俄国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D.蒲松龄,明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鲁迅曾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二、阅读(49分)
5.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假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假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假谓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假谓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
[注]①行部:巡行所属部域,考核政绩。②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官名。④野亭:郊外的亭子。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闻 使 君 到 喜 故 来 奉 迎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使君何日当还 ②得一人之使
B.①其为人若此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
C.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夫君子之行
D.①去后乃至 ②一狼径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
①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文段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元方入门不顾”写元方为维护父亲的尊严,不给友人解释机会,主要想表现元方不懂得尊重别人。
B.[乙]中写郭伋为了不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停留了一天,体现了他做人诚信的优秀品质。
C.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郭伋守信的正面例子。
D.两文都是人物故事。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于人物的语言描写,而[乙]文则侧重故事情节的叙述。
6.阅读古代诗歌,完成问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请你补全小语和小文的对话内容。
(1)小语:这首七言_____(律诗/绝句)与其他许多写秋天的诗不同,你发现了吗?
小文:当然,刘禹锡用“__________”(用原文词句回答)形容他心中的秋日,前两句一反常情,__________(写作手法)用的妙!
(2)小语:嗯,同意!“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两句写的也精彩。小文:是的,“排”字用得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整句诗)。
7.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①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②“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③“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④“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⑤“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这样的称赞”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句中“天真”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和“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说话的方式上有何不同?分别刻画了人们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散文,完成问题。
一季一动词
孙道荣
①总算又避过一暑。
②避这个字,用在夏天,恰如其分也。不是逃,逃这个字,显得仓皇,狼狈。再说,夏天的热,是渗透在每一粒空气里的,你往哪逃,也逃不了空气,它钻入你肺腑,或焦灼地依附在你的每一寸肌肤上,逃无可逃。也不是躲,夏天你可以躲在空调房,也可以躲在大楼的阴影或树阴之下,你躲得了一时,却躲不过一夏,只要你跨出门,只要阳光能伸手够得着你,暑气就能瞬间将你笼罩,降服。
③不逃,不躲,却可以避。避是回避,不与夏天正面交锋。避虽然也有躲的意思,却比躲从容一点,雅致一点,一闪身,一回转,避过了酷暑的锋芒,像个武林高手。避还有防的意思,斗也斗不过,逃也逃不了,但避一避,防一防,总还是可以的。在烈日下行走,你撑把遮阳伞,那就是防;你手搭个小凉棚在额眉上,那一巴掌的阴凉,也是防。
④去哪里避呢?可以去深山,老林里有千年的凉气,每一片树叶,都会帮助你吸纳一点暑气。也可以去水边,水能包容一切,也能打败一切,每一滴水,都是降温的良方。整天躲在空调房的人,不是避暑,在防空洞里铺块凉席,摇着芭蕉扇,哎,这是避暑。在我乡下老家,从老井里打一桶水,摆在凉床边,里面再放一只地里刚摘的西瓜,这也是避暑。哪有那么多的深山老林让你钻,哪能时时刻刻泡在水里?普通人有普通人的避暑大法,照样可以与暑一搏。
⑤与避暑大不同的,是访秋。秋是收获之季,没人躲之,避之,逃之。避了一夏,心里一定憋得紧,闷得慌,你去秋天的田间地头,城郊野外,走一走,看一看,到处都是果实。秋高气爽,秋在高处等你。访,首义是寻,寻一寻夏的去处,觅一觅秋的踪迹,找一找果实所在。访需带着诚意,怀有恭敬之心,秋才会将它的琼浆玉液,呈现给你。
⑥同样是访秋,有人访到的秋,是姹紫嫣红,万山红遍,硕果累累,也有人眼中是秋风瑟瑟,百花消杀,万物凋零,或喜或悲,其实都不是秋本来的样子。你经历了怎样的春天,度过了怎样的夏天,就会有怎样的秋天。我们访的不是秋,而是自己的过往和内心。
⑦那么,春天的动词又是什么?春天是用来踏的。踏这个字,是走,来来回回地走,是踩,一遍一遍地踩。春天,万物复苏,草木繁盛,到处绿油油,满目郁郁葱葱,一脚踩进青草地,也就是一脚踏进了春天。我小时候,最喜欢春天赤脚走路,脚板底踩在青草上,毛茸茸,痒酥酥,何其快意!既然是踏春,就别矜持地穿着鞋啦,无论是皮鞋,还是草鞋,脱了吧,光着脚丫子,你才能真正与春亲密地接触。
⑧踏春,实乃踏青。只有脚踩着了青,春天才会顺着你的脚丫子,钻进你的心里。别担心将小草踩坏了,一场春雨,就能将倒伏的小草们,重新搀扶起来。也别担心沾在脚丫子里的泥巴,它能让你也成为春天里的一株苗。踏这个字,还有亲临的意思,你折一朵花插在花瓶里,那不是春天,只有你将自己的身心整个踏进去,你也成为了春天的一草,一朵花,一棵苗,一点绿,你才算是这春天的一部分。
⑨踏春,避暑,访秋,一个动词,激活了一个季节。冬天呢?我乡下的奶奶说,又要过冬了。她用了“过”这个字。北方的人,到了冬天,像候鸟一样南下,过冬。朔风呼啸,大地白茫茫一片,一个过字,苍茫而无奈。不过,我奶奶还说了,过日子。日子就是一天天过的。冬天是一股一股的寒流,冬天是一场接一场的大雪,冬天是双手拢在袖筒里,掰着冻得通红的手指头,数过的日子。
⑩而过了冬天,就又是欣欣向荣的春天了。
(选自《读者》2023年21期)
请你完成小语和小文的对话。
(1)小语:考考你,小文,文中对夏天为何用了“避暑”一词而不用“逃”或“躲”?小文:这个问题难不倒我!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文:轮到我考你啦!通常我们写四季都会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这篇文章却是按照夏、秋、春、冬的顺序写的。为什么呢?
小语:(思考片刻……)哦!我想大概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文:我发现“只有脚踩着了青,春天才会顺着你的脚丫子,钻进你的心里”这句写得真好!(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
(4)小语:还有这句“在防空洞里铺块凉席,摇着芭蕉扇,哎,这是避暑”中“哎”这一语气词,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文:文中“你经历了怎样的春天,度过了怎样的夏天,就会有怎样的秋天。我们访的不是秋,而是自己的过往和内心”这句,你读懂了吗?
小语:我是这样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10分)
9.请结合《朝花夕拾》和《西游记》,补全班级阅读留言墙的相关内容。
留言1:《朝花夕拾》和《西游记》两本经典名著读起来很有意思。
留言2:是啊,很多情节都非常有趣。比如:①____________________。(任选一本书,写出一个有趣的情节)
留言3:两本名著能经久不衰,应该不只是有趣,还因经典作品描写的人物所传达出来的精神品质。比如: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一个人物,结合情节阐述人物精神)
留言4:没错,不朽的经典作品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究。读完《西游记》,我发现书中多用“三”的结构组织故事,如:③_______________。(填故事名)
留言5:嗯嗯,我读完《朝花夕拾》,发现书中既饱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如:④__________。还有作者“理想的批判”,如:⑤__________。(结合具体作品,写出相应的内容)
留言6:阅读名著,能夯实我们的文化根基,丰富人生阅历,提升修养,浸润心灵。
三、写作(63分)
10.作文。
题目:冬天里最美妙的音符
要求:①以“冬天里最美妙的音符”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
参考答案
1.× √ √ √ 谧 虐 庇 诞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着落,zhuó luò,意思是事情有归宿、有结果。
鄙薄,bǐ bó,.轻视;看不起。
称职,chèn zhí ,品德和才能与所担任的职位要求相称。
畏罪潜逃,wèi zuì qián táo,意思是犯罪后害怕定罪而逃走。
静谧,jìng mì,意思是安静。
虐待,nüè dài,是指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其他人。
庇护,bì hù,包庇,袒护。
怪诞不经,guài dàn bù jīng ,指言语奇怪荒唐,不合常理。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