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4 名著阅读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经典基础题】
名著一:《朝花夕拾》
1.读经典,就像看汽车的后视镜,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谈谈读经典、读鲁迅对你的积极影响。
2.有人说,童年是人生最厚实的土壤,它影响着一个人未来的方向。请从以下四篇文章中任选一篇,结合鲁迅生平,谈谈你的理解。
《五猖会》《父亲的病》《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示例:《二十四孝图》中,作者控诉封建礼教对儿童心灵的摧残,因此成年鲁迅倡导新文化,主张白话文创作。
名著二:《西游记》
3.《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_》。鲁迅先生还在其中深情回忆了他的两位老师,他们的名字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4.读《西游记》,适合精读和跳读并用。其中,精读就是精思,沙僧、猪八戒、唐僧三人关于是否“西行”的对话,表现了各自怎样的心理?
5.阅读下面《西游记》片段,回答问题。
话表_____赶上孙大圣,只见他肩膊上掮着那柄芭蕉扇,怡颜悦色而行。
……把宝剑藏了,念个咒语,摇身一变,抄下路,当面迎着大圣,我来也!”这大圣果然欢喜。古人云,得胜的猫儿欢似虎也,更不察来人的意思,见是个八戒的模样,你往那里去?”
请联系原著,简要说说这里八戒是谁变的,为何要变作八戒的样子?
6.阅读《西游记》选段,按要求填空。
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A】的火候俱全。忽一日,开炉取丹。那大圣双手捂着眼,正自搓揉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慌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好似癫痫的白颠虎,疯狂的独角龙。【A】赶上抓一把,被他一摔,摔了个倒栽葱,脱身走了。
(1)选择填空:选段两处【A】均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上老君、太白金星)
(2)再写一个跟大圣(悟空)有关的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立体丰满。请结合猪八戒在“四圣试禅心”和“猪八戒助力败魔王”两个情节中的表现,全面地谈谈你对他的认识。
8.班级开展名著探究活动之“感动西游”颁奖典礼。请你从取经团队中任选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结合整本书情节和人物形象特点,写出你喜欢他的理由。
9.根据你对《西游记》的阅读,完成表格中的问题。
10.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题目。
大仙念动咒语,噀(xùn,含在口中)一口水,喷在脸上,随即解了睡魔。二人方醒,忽睁睛,抹抹脸,抬头观看,认得是仙师与世同君和仙兄等众,慌得那清风顿首,明月叩头道:“师父啊!你的故人,原是‘东来的和尚,——一伙强盗’,十分凶狠!”
(1)明月为何称师父的故人是“一伙强盗”?
(2)小张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发现情节基本相似,结构也差不多。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结合内容说说理由。
11.同学阅读《西游记》有了新发现:唐僧师徒西行取经所遇磨难,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被动碰上各路妖魔打劫,而这个“另一类”更是丰富了孙悟空的形象。请简述一个符合“另一类”要求的故事,并分析这个故事是如何“丰富了孙悟空的人物形象”的。
12.魏老师肯定了同学们不同的见解:“大家说得很好,鲁迅先生评论《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事故’,说的是妖魔身上也有人性的光辉,神佛身上也有人性的弱点,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人物,认识才更全面。”请你根据示例填空。
示例:借妖魔表现人性的光辉:因孙悟空收服红孩儿,害铁扇公主与红孩儿骨肉分离,铁扇公主怨恨悟空,体现了其母性光辉的一面。
以神仙表现人性的弱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班级同学就“话说唐僧师徒”的专题,展开交流。以下是一位同学的观点,请你帮助小新完成下面的对话(结合具体内容)。
小成:“我觉得唐僧总是拖取经队伍的后腿。他肉眼凡胎,分不清好坏:遇到危险,只会喊“悟空救我”,就是个累赘。”
小新:“我的看法和你相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西游记》原著中也出现了老虎精。精读下面的文段,结合孙悟空和虎力大仙各自话语的特点,揣摩这两个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
那虎力大仙欠身拱手,辞了国王,径下楼来。行者向前拦住,道:“先生那里去?”大仙道:“登坛祈雨。”行者道:“你也忒自重①了,更不让我远乡之僧。也罢,这正是‘强龙不压地头蛇’。先生先去,必须对君前讲开。”大仙道:“讲甚么?”行者道:“我与你都上坛祈雨,知雨是你的,是我的?不见是谁的功绩了。”国王在上听见,心中暗喜,道:“那小和尚说话,到有些筋节②。”沙僧听见,暗笑道:“不知他一肚子筋节,还不曾拿出来哩!”大仙道:“不消讲, 陛下自然知之。”行者道:“虽然知之,奈我远来之僧,未曾与你相会。那时彼此混赖,不成勾当。须讲开方好行事。”大仙道:“这一上坛,只看我的令牌为号:一声令牌响,风来;二声响,云起;三声响,雷闪齐鸣;四声响,雨至;五声响,云散雨收。”行者笑道:“妙啊,我僧是不曾见!请了请了!”
【注】①自重:抬高自己的身价或地位;②筋节:关键的地方。
(节选自第四十五回《三清观大圣留名 车迟国猴王显法》)
15.阅读《西游记》,完成“读书卡片”的制作
16.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请从下列名著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他的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西游记》孙悟空 《朝花夕拾》范爱农
17.请结合原著,完成下表。
18.阅读《西游记》,你会从中发现许多科技的影子,请结合名著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内容。
19.下面的一段话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读后回答问题。
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 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老娘一剑!”
行者是谁?他为什么称罗刹女为“嫂嫂”?罗刹女说的“夺子之仇”指什么?
20.下图为澳门邮电1998年7月28日发行的《中国戏曲脸谱》小型张,选取了这样一个场景:孙悟空身穿金色战袍,悠然而坐,双手持着玉葫芦,正欲服用仙丹。他神情自若,目光如炬。这一场景集中体现了孙悟空的精神。
这一场景表现的是《西游记》中哪一个著名情节?请简述该情节,并说说这一情节体现了孙悟空怎样的精神。
21.小苏同学感觉最近学习有些吃力,成绩不太理想,心情有些苦闷。请你以小苏好友小州的身份打电话给他,结合下面《西游记》备选情节中的一个,鼓励他调整心态,继续努力。
备选情节:①三调芭蕉扇 ②狮驼岭斗三魔 ③车迟国猴王显法斗三怪
小苏你好,我是小州。_________
22.语段阅读。
好大圣,即现本象,将金睛兽解了缰绳,扑一把跨上雕鞍,径直骑出水底。到于潭外,将身变作A模样,打着兽,纵着云,不多时,已至翠云山芭蕉洞口,叫声“开门!”那洞门里有两个女童,闻得声音开了门,看见是A嘴脸,即入报:“奶奶,爷爷来家了。”那罗刹听言,忙整云鬟,急移莲步,出门迎接。这大圣下雕鞍,牵进金睛兽;弄大胆,诓骗女佳人。罗刹女肉眼,认他不出,即携手而入。着丫鬟设座看茶,一家子见是主公,无不敬谨。
(1)中国古典文学善用“三”字来叙述故事,使情节曲折,《水浒传》中就有三拳打死镇关西,三打祝家庄;上面的文字就出自《西游记》中的_________经典故事。
(2)孙悟空为了借宝贝,变成A的样子,后来,又被A_________所变的B_________骗了回去,依旧没有成功。
2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A骂道:“这个好打的蠢货!你怎么还要者嚣?我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那师父步步有难,处处该灾。你趁早儿告诉我,免打!”八戒闻得此言,叩头上告道:“哥啊,分明要瞒着你,请你去的,不期你这等机灵。饶我打,放我起来说罢。”
(1)选文中A是《西游记》中哪位人物?选文刻画出人物怎样的形象特点?
(2)下列出自《西游记》的情节,与A无关的一项是( )
A.车迟国斗法 B.三打白骨精
C.智激美猴王 D.智取红孩儿
综合:《朝花夕拾》+《西游记》
24.小语所在的班级开展七年级必读名著的研读探究活动,设计了以下活动方案。
25.名著阅读。
(1)下列表述内容与原著一致的一项是( )。
A、《二十四孝图》中最让作者反感的两件事情是“卧冰求鲤”和“郭巨埋儿”。
B、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了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范爱农。
C、白龙马原为东海龙王之三太子小白龙,因纵火烧了玉帝赐的明珠被贬到鹰愁涧后化作白马驼负唐僧取经。
D、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佛祖规劝,皈依佛门,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
(2) 本段文字中“裙钗”为什么“为子怀仇恨泼猴”?猴王为什么要说“亲由”?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先言拜借芭蕉扇,不展骁雄耐性柔。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
26.走近名著。
①《朝花夕拾》中,鲁迅提到了三本在他人生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书,一本是长妈妈给他买的《______ 》,一本是想去看五猖会,父亲偏要叫他背的《______》,一本是在矿路学堂如饥似渴阅读的《______》。
②名著《西游记》中唐僧在松涧火云洞遇难,徒弟______(人物)最终请来观音菩萨降服了红孩儿。取得真经返归途中,老鼋作梗让师徒又经受了一次磨难,他作梗的原因是:______ 。
【优选提升题】
名著一:《朝花夕拾》
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除夕了。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以随意使用。睡在枕上,看着红包,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然而她进来,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了。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1.小文同学在《朝花夕拾》中圈画了句子,请你从赏析人物描写的角度写批注。
2.小文同学探究了有关“长妈妈”的内容,其中有一项说法不妥,请你找一找(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长妈妈讲了美女蛇的故事,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
B.《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给鲁迅寻购了渴求已久的《山海经》,令鲁迅感激怀念。
C.《父亲的病》中,鲁迅的父亲临死时,长妈妈让他喊父亲的名字,令鲁迅一直不安愧疚。
D.《狗·猫·鼠》中,隐鼠要缘着长妈妈的脚爬上去,被她一脚踩死,引发了鲁迅的仇猫情绪。
名著二:《西游记》
3.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他本是西海小龙王,因犯天条,锯角退鳞,变白马,驮唐僧往西方取经。忽闻人讲唐僧是个虎精,他也心中暗想道:“我师父分明是个好人,必然被怪把他变做虎精,害了师父。怎的好!怎的好!大师兄去得久了;八戒、沙僧,又无音信!”他只捱到二更时分,万籁无声,却才跳将起来道:“我今若不救唐僧,这功果休矣!休矣!”
语段选自《西游记》,作者是______(朝代)文学家______(姓名),其中“犯天条”的故事情节可概括为____________,“大师兄去得久了”是指孙悟空回到了______(地名),因为他____________(简述故事),唐僧认为他滥杀无辜,要跟他断绝师徒关系,把他赶走了。
4.宣传册素材之二:南通人喜爱的名著人物。请你结合《西游记》全书回答以下问题。
(1)该选段是 为唐僧准备的婚宴场景,也折射出明代人民的饮食文化和生活水平。与平时你在南通吃到的食品以及今年你家的年夜饭相比,你有何感慨?
盈门下,绣缠彩结;满庭中,朱漆篾丝盘。垒钿桌上,有异样珍羞,盛稀奇素物。林檎、橄榄、莲肉、葡萄、榧、奈、榛、松、荔枝、龙眼、山栗、风菱、枣儿、柿子、胡桃、银杏、金桔、香橙,果子随山有。蔬菜更时新:豆腐、面筋、木耳、鲜笋、蘑菇、香蕈、山药、黄精。石花菜、黄花才;扁豆角、豇豆角,熟酱调成。王瓜、瓠子,剔种冬瓜方旦名。烂煨芋头糖拌着,白煮萝卜醋浇烹。椒姜辛辣般般美,捧晃晃之金杯,满斟美酒,口里叫道:“长老哥哥妙人,请一杯交欢酒儿。”
(2)孙悟空为了美食可惹了不少事,请你选择下图中的其中一幅,结合《西游记》具体情节来说说孙悟空为之惹出的祸事。
(3)请你从孙悟空成长的角度思考,在上图两次美食事件,孙悟空的性格有何变化?
5.名著阅读。
(1)选出下面对《西游记》内容陈述准确的一项( )
A.五百年后,如来佛欲寻一信徒取经,以使佛法永传东土。观音率惠岸,带着袈裟、锡杖和金、紧、禁三个箍,驾云前往。一路上收伏了两个妖怪,分别起法号为沙悟净、猪悟能。
B.在车迟国,唐僧与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比求雨、坐禅、隔板猜枚;悟空与虎力大仙比砍头,与鹿力大仙比剖腹挖心,与羊力大仙比油锅洗澡。
C.比丘国的每户人家前置一内有小儿的鹅笼。客店主人道,国王贪爱道士献来的美女而致身体虚弱, 又听道士之言,欲以一千余小儿心肝为药引。国家因此改名为“小子城”。为救一千小儿,悟空变作唐僧被押上朝廷,悟空现出原身,打败道士。并找到妖怪藏身的清华洞,那妖怪原来是福星座骑白鹿。
D.《西游记》中,两个孙悟空舞棒在空中恶战真假难辨。如来认出假孙悟空是六耳猕猴,用金钢琢使他现了原身。
(2)《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的名字本来是____________(填人物)的名字;我“不大佩服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使我产生空前敬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西游记》中的选段,按要求答题。
[甲]
A道:“我也不怪罪你,但只是你去罢。”悟空闻此言,满眼堕泪道:“师父,教我往那里去?”A道:“你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就是了。”悟空顿然醒悟道:“我自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来的。”A道:“你快回去,全你性命,若在此间,断然不可!”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乙]
你看他忍气别了B,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B,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1)甲文和乙文语段中的A和B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人名)。
(2)甲文的A和乙文的B分别因为什么原因赶走孙悟空呢?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孙悟空除了神通广大、本领高强,从选文内容看,他还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7.跳读《西游记》相关语段,回答问题。
【甲】
行者真个又痛,只教:“莫念,莫念!念动我就痛了!这是怎么说?”三藏道:“你今番可听我教诲了?”行者道:“听教了!”“你再可无礼了?”行者道:“不敢了!”他口里虽然答应,心上还怀不善,把那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望唐僧就欲下手,慌得长老口中又念了两三遍,这猴子跌倒在地,丢了铁棒,不能举手,只教:“师父,我晓得了!再莫念,再莫念!”
(第十四回《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乙】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见,惊下马来,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
(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丙】
孙行者却又对唐僧道:“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甚么《紧箍儿咒》清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
唐僧道:“当时只为你难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你试摸摸看。”行者举手去摸一摸,果然无之。
(第一百回《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
(1)选段【甲】孙悟空“口里虽然答应”,实际上“望唐僧就欲下手”,揭示了他的 ______的天性。
(2)选段【乙】唐僧念咒的原因是______;这一次孙悟空被唐僧驱逐是“含泪叩头辞长老”,你看到了孙悟空怎样的成长变化?
(3)选段【丙】孙悟空成佛后头上的金箍儿为什么自然消失了?
8.班级开展整本书阅读,请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完成表格中空格内容。
(2)《西游记》是一部有趣的书,除故事引人入胜,人物栩栩如生外,有的灵气十足,有的仙气缭绕,仁者乐山。”请结合上面表格中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仁者乐山”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西游记》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那罗刹出门,高叫道:“孙悟空何在?”行者上前,躬身施礼道:“嫂嫂,老孙在此奉揖。”罗刹咄的一声道:“谁是你的嫂嫂!那个要你奉揖!”行者道:“尊府牛魔王,当初曾与老孙结义,乃七兄弟之亲。今闻公主是牛大哥令正,安得不以嫂嫂称之!”罗刹道:“你这泼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行者佯问道:“令郎是谁?”罗刹道:“我儿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被你倾了。我们正没处寻你报仇,你今上门纳命,我肯饶你!”行者满脸陪笑道:“嫂嫂原来不察理,错怪了老孙。你令郎因是捉了师父,要蒸要煮,幸亏了观音菩萨收他去,救出我师。他如今现在菩萨处做善财童子,实受了菩萨正果,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庚。你倒不谢老孙保命之恩,返怪老孙,是何道理!”罗刹道:“你这个巧嘴的泼猴!我那儿虽不伤命,再怎生得到我的跟前,几时能见一面?”行者笑道:“嫂嫂要见令郎,有何难处?你且把扇子借我,扇息了火,送我师父过去,我就到南海菩萨处请他来见你,就送扇子还你,有何不可!那时节,你看他可曾损伤一毫?如有些须之伤,你也怪得有理,如比旧时标致,还当谢我。”罗刹道:“泼猴,少要饶舌!伸过头来,等我砍上几剑!若受得疼痛,就借扇子与你;若忍耐不得,教你早见阎君!”行者叉手向前,笑道:“嫂嫂切莫多言,老孙伸着光头,任尊意砍上多少,但没气力便罢,是必借扇子用用。”那罗刹不容分说,双手轮剑,照行者头上乒乒乓乓,砍有十数下,这行者全不认真。罗刹害怕,回头要走,行者道:“嫂嫂,那里去?快借我使使!”那罗刹道:“我的宝贝原不轻借。”行者道:“既不肯借,吃你老叔一棒!”
好猴王,一只手扯住,一只手去耳内掣出棒来,幌一幌,有碗来粗细。那罗刹挣脱手,举剑来迎,行者随又轮棒便打。两个在翠云山前,不论亲情,却只讲仇隙。
那罗刹女与行者相持到晚,见行者棒重,却又解数周密,料斗他不过,即便取出芭蕉扇,幌一幌,一扇阴风,把行者扇得无影无形,莫想收留得住。这罗刹得胜回归。
那大圣飘飘荡荡,左沉不能落地,右坠不得存身,就如旋风翻败叶,流水淌残花。滚了一夜,直至天明,方才落在一座山上,双手抱住一块峰石。定性良久,仔细观看,却才认得是小须弥山。大圣长叹一声道:“好利害妇人!怎么就把老孙送到这里来了?我当年曾记得在此处告求灵吉菩萨降黄风怪救我师父。那黄风岭至此直南上有三千余里,今在西路转来,乃东南方隅,不知有几万里。等我下去问灵吉菩萨一个消息,好回旧路。”正踌躇间,又听得钟声响亮,急下山坡,径至禅院。那门前道人认得行者的形容,即入里面报道:“前年来请菩萨去降黄风怪的那个毛脸大圣又来了。”菩萨知是悟空,连忙下宝座相迎,入内施礼道:“恭喜!取经来耶?”悟空答道:“正好未到!早哩,早哩!”灵吉道:“既未曾得到雷音,何以回顾荒山?”行者道:“自上年蒙盛情降了黄风怪,一路上不知历过多少苦楚。今到火焰山,不能前进,询问土人,说有个铁扇仙芭蕉扇,扇得火灭,老孙特去寻访,原来那仙是牛魔王的妻,红孩儿的母。他说我把他儿子做了观音菩萨的童子,不得常见,跟我为仇,不肯借扇,与我争斗。他见我的棒重难撑,遂将扇子把我一扇,扇得我悠悠荡荡,直至于此,方才落住。故此轻造禅院,问个归路,此处到火焰山,不知有多少里数?”灵吉笑道:“那妇人唤名罗刹女,又叫做铁扇公主。他的那芭蕉扇本是昆仑山后,自混沌开辟以来,天地产成的一个灵宝,乃太阳之精叶,故能灭火气。假若扇着人,要飘八万四千里,方息阴风。我这山到火焰山,只有五万余里,此还是大圣有留云之能,故止住了。若是凡人,正好不得住也。”行者道:“利害,利害!我师父却怎生得度那方?”灵吉道:“大圣放心,此一来,也是唐僧的缘法,合教大圣成功。”行者道:“怎见成功?”灵吉道:“我当年受如来教旨,赐我一粒定风丹,一柄飞龙杖。飞龙杖已降了风魔,这定风丹尚未曾见用,如今送了大圣,管教那厮扇你不动,你却要了扇子,扇息火,却不就立此功也?”行者低头作礼,感谢不尽。那菩萨即于衣袖中取出一个锦袋儿,将那一粒定风丹与行者安在衣领里边,将针线紧紧缝了,送行者出门道:“不及留款,往西北上去,就是罗刹的山场也。”
(有删改)
9.(理情节)结合选段和后文内容梳理“一调芭蕉扇”的主要情节。
师徒西行遇见火焰山挡路——悟空向罗刹女借扇——____________——悟空得到定风丹被扇后不动——____________——悟空在罗刹女腹内翻腾——罗刹女将扇借给悟空——____________
10.(析人物)鲁迅评价《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对此,结合选段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11.(品语言)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那大圣飘飘荡荡,左沉不能落地,右坠不得存身,就如旋风翻败叶,流水淌残花。
12.(明手法)《西游记》充满浪漫主义的奇思妙想,各个故事相对独立又前后勾连、因果相续。结合选段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文段一:
唐僧欣然从之,同行者三人及本寺多僧进城看灯。正是:三五良宵节,上元春色和。花灯悬闹市,齐唱太平歌。又见那六街三市灯亮,半空一鉴初升。雪花灯、梅花灯,春冰剪碎;绣屏灯、画屏灯,五彩攒成……诗曰:锦绣场中唱彩莲,太平境内簇人烟。灯明月皎元宵夜,雨顺风调大有年。
文段二:
功曹道:“正是,正是。此山名青龙山,内有洞,洞中有三个妖精:大的个名辟寒大王,第二个号辟暑大王,第三个号辟尘大王,这妖精在此有千年了。他自幼儿爱食酥合香油。当年成精,到此假装佛像,哄了金平府官员人等,元宵设立金灯,灯油用酥合香油。”
文段三:
八戒闻言,抖擞神威道:“沙兄弟说得是!我们都趁此月光去降魔耶!”行者依言,即吩咐寺僧:“看守行李马匹,待我等把妖精捉来,对本府刺史证其假佛,免却元宵灯油,以苏概县小民之困,却不是好?”众僧领诺,称谢不已。
(文段选自《西游记》第九十一回)
13.小文同学在《西游记》中读到唐僧师徒元宵节观灯,但回目有点缺损,请你告知她:
金平府元夜观灯,__________________
A.三清观大圣留名 B.玄英洞唐僧供状
C.平顶山功曹传信 D.莲花洞木母逢灾
14.金平府官民为何愿意花巨银在元宵夜点三盏金灯,供奉酥合香油?
15.林庚先生评价孙悟空身上具有“传奇性的英雄性格与特征”,请结合文段三作简要分析。
阅读《西游记》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片段一】
行者上前,躬身施礼道:“嫂嫂,老孙在此奉揖。”罗刹咄的一声道:“谁是你的嫂嫂!那个要你奉揖!”行者道:“尊府牛魔王,当初曾与老孙结义,乃七兄弟之亲。今闻公主是牛大哥令正,安得不以嫂嫂称之!”罗刹道:“你这泼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行者佯问道:“令郎是谁?”罗刹道:“我儿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被你倾了。我们正没处寻你报仇,你今上门纳命,我肯饶你!”行者满脸陪笑道:“嫂嫂原来不察理,错怪了老孙。你令郎因是捉了师父,要蒸要煮,幸亏了观音菩萨收他去,救出我师。他如今现在菩萨处做善财童子,实受了菩萨正果,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庚。你倒不谢老孙保命之恩,返怪老孙,是何道理!”罗刹道:“你这个巧嘴的泼猴!我那儿虽不伤命,再怎生得到我的跟前,几时能见一面?”
……
行者丢下扇子道:“不停当!不停当!被那厮哄了!”三藏听说,愁促眉尖,闷添心上,止不住两泪交流,只道:“怎生是好!”八戒道:“哥哥,你急急忙忙叫回去是怎么说?”行者道:“我将扇子搧了一下,火光烘烘;第二扇,火气愈盛;第三扇,火头飞有千丈之高。若是跑得不快,把毫毛都烧尽矣!”
【片段二】
推开门,又见辟水金睛兽拴在下边,牛王高叫:“夫人,孙悟空那厢去了?”众女童看见牛魔,一齐跪下道:“爷爷来了?”罗刹女扯住牛王,磕头撞脑,口里骂道:“泼老天杀的!怎样这般不谨慎,着那猢狲偷了金睛兽,变作你的模样,到此骗我!”牛王切齿道:“猢狲那厢去了?”罗刹捶着胸膛骂道:“那泼猴赚了我的宝贝,现出原身走了!气杀我也!”牛王道:“夫人保重,勿得心焦。等我赶上猢狲,夺了宝贝,剥了他皮,锉碎他骨,摆出他的心肝,与你出气!”
【片段三】
孙行者却会聚了四大金刚、六丁六甲、护教伽蓝、托塔天王、巨灵神将并八戒、土地、阴兵,簇拥着白牛,回至芭蕉洞口。老牛叫道:“夫人,将扇子出来,救我性命!”罗刹听叫,急卸了钗环,脱了色服,挽青丝如道姑,穿缟素似比丘,双手捧那柄丈二长短的芭蕉扇子,走出门;又见有金刚众圣与天王父子,慌忙跪在地下,磕头礼拜道:“望菩萨饶我夫妻之命,愿将此扇奉承孙叔叔成功去也!”行者近前接了扇,同大众共驾祥云,径回东路。
(选自《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版,有删节)
16.“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故事引人入胜,小语为梳理情节制作了下表,请你参照示例帮他把表格填写完整。
17.小文觉得“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故事适合精读,你和他一起赏析。
(1)罗刹女说孙悟空是“巧嘴的泼猴”,这里的“巧嘴”是什么意思?请从【片段一】中举两个例子加以解说。
(2)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片段三】中的画线句。
18.《西游记》里不少精彩故事跟“三调芭蕉扇”一样,有着共同的结构模式,如“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三探无底洞”。请你试着用一张简单的图或者表,画出这些故事共同的结构模式。
综合:《朝花夕拾》+《西游记》
19.根据阅读经验,完成表格内容填写。
20.学校开展“经典滋润心灵名著伴我成长”活动,交流展示阅读成果,请你参加。
(1)《白洋淀纪事》讴歌了战争年代的人情美、人性美,成功塑造了一群淳朴、勇敢的农村妇女,如反扫荡开始,村长派______给“我”当向导,在兵荒马乱中,她居然从容不迫地换上一件红棉袄;沈从文的散文集《湘行散记》是他构建“______”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深刻揭露______制度对人的践踏,表现作者对俄罗斯民族与自然的热爱。
(2)阅读《西游记》选段,根据原著填空。
①众神道:“说起他来,或者大圣也知道。他是______的儿子,铁扇公主养的。他曾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炼成了三昧真火,却也神通广大……后被观音菩萨收为______。”
②第六回中,大圣变成一座土地庙,“只有尾巴不好收,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被赶到的二郎真君识破真相。真君是根据什么来识破大圣变化的?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3)人物成长,表现为性格的变化、思想的转变、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等,请阅读下列选段,回答问题。
①《西游记》写到孙悟空三次离开取经团队,以下选段写的是第一次。请写出孙悟空另一次离队时的表现,并说说与第一次离队相比他的成长变化。
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
②《朝花夕拾》也清晰记载了鲁迅的成长变化,请结合有关内容简要分析。
…………
参考答案
【经典基础题】
1.通过对迎神赛会和五猖会的回忆,表现了儿时的鲁迅对到东关去看五猖会的喜悦之情;通过对五猖会的神像的描绘,深刻批判了摧残儿童心灵的封建家庭教育。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在作答本题时,需要结合鲁迅先生具体的作品,并说出读鲁迅给你带来的积极影响,本题答案不唯一。
示例:鲁迅先生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通过卧冰求鲤、郭巨埋儿、老莱娱亲的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这给我带来的启示是:面对传统文化,我们要深入思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选择性地去继承,不能不经思考就全盘吸纳。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